50多名要员人头落地

Posted 知县

篇首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50多名要员人头落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50多名要员人头落地

2、人头落地,血流成河——史上最残暴、最短命的后汉政权

50多名要员人头落地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 年),发生了一件清朝建立以来最大的贪污案。自封疆大吏到州牧县令,被判处死刑的多达100 多人,其中56 名被砍掉了脑袋。这就是轰动朝野的甘肃全省官员谎报灾赈、贪污捐监粮的大案。这场特大贪污案件的首犯,就是乾隆皇帝曾十分倚重的封疆大吏王望。王望,山西临汾人,自举人捐纳知县,累任知县、知府,乾隆三十九年(1774 年) 调任甘肃布政使,受命专门办理收捐监粮。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 年),发生了一件清朝建立以来最大的贪污案。自封疆大吏到州牧县令,被判处死刑的多达100 多人,其中56 名被砍掉了脑袋。这就是轰动朝野的甘肃全省官员谎报灾赈、贪污捐监粮的大案。这场特大贪污案件的首犯,就是乾隆皇帝曾十分倚重的封疆大吏王望。王望,山西临汾人,自举人捐纳知县,累任知县、知府,乾隆三十九年(1774 年) 调任甘肃布政使,受命专门办理收捐监粮。
甘肃地瘠民贫,是全国最穷的省份,每年户部都要调拨巨额款项购买粮食,以抚恤灾民,供应当地满汉驻军以及救济新疆之需。为节省国库开支,乾隆二十五年(1760 年) 清政府特准甘肃及外省商民纳粮捐纳监生,就地解决缺粮之急。监生,是国子监学生的简称,甘肃省内外商民赴甘买来监生头衔后,并不要求千里迢迢进京入国子监读书肆业,但他们已享有与秀才同等的权利,可直接参加乡试进入官场,也可以监生资格加捐职官。因此,捐监一途是当时富裕商民子弟入仕的捷径。加之甘肃开捐定价较低,每名只需麦豆四五十石,外省商民趋之若鹜。
不料,行之数年,诸弊丛生。大抵是经手的地方官借机贪污,挪用捐监粮,甚至干脆折收银两,以便于中饱囊。清政府只好下令中止甘肃收捐。停捐之后,户部仍旧每年拨银百多万两解往甘肃采买粮食,而甘肃大小官员仍为缺粮叫苦不迭,所以当乾隆三十九年陕甘总督勒尔锦奏请恢复捐监旧例时,经户部遵旨会议以为可行,乾隆皇帝也就很快允准了。鉴于以往积弊多端,乾隆皇帝特选调精明能干、善于理财的王望为新任甘肃布政使,专责办理该省收捐监粮事宜。
王望上任伊始,便向乾隆皇帝保证,“随时随处,实心实力,务期颗粒均归实在”。而暗地里,王望却和总督勒尔锦狼狈为奸,下令全省收捐各州县捐监无须交纳粮食,一律折成银两收捐,全部上缴到他和兰州知府蒋全迪那里。这样一来,白银滚滚而来,捐监粮却颗粒不见。仓储空空如也,又将如何交待?
王望自有妙计,他和蒋全迪二人每年夏、秋都在省府兰州秘密合计,无灾报有灾,小灾报大灾,下令各州县按照他俩虚拟的数目,开销掉子虚乌有的“捐监粮”。各州县见王望如此胆大妄为,也无不群起效尤。
原任平番县知县何汝南,在主持本县办灾两年间,浮开赈银6 万余两,纳入私囊;原任狄道州知州陈常,在三年任内共办监生执照四千余张,每名多收银10 两,共贪污银两4万有余。
从乾隆三十九年开捐到四十六年案发,历任甘肃省各州县长官百余员,几乎无人不贪。这些州县官还要用赃银去结络上司,如上面提到的知县何汝南,前后就送给王望银18000 余两,“ 馈送” 蒋全迪6000 余两,总督勒尔锦交他办买物件,又花去银6000 余两。有个叫麦桓的广东人干得更荒唐离奇,他被分发到甘肃待补知县之缺,当时正赶上各州县报办夏灾,为急于补上县官好趁灾大捞油水,就托人向蒋全迪疏通,最后达成交易,麦桓送王望、蒋全迪各8000 两银。麦当时手中无钱,应允冒办夏灾得银后,如数奉送。这样,蒋全迪保举他升补靖云知县,麦桓则风风火火大办“捐监赈灾”,以筹措银两还债。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甘肃通省上下官员串通一气,上下相蒙,竟然长期作弊而未被发觉。王望还因收捐监生卓有实效,省去每年部援白银百数十多万两,且“弊绝风清,仓储充裕”,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 年) 抽调浙江巡抚,拥厚资而去。继任甘肃布政使的王廷赞更是如法炮制,且花样翻新,统一规定报捐时,各州县每名折收白银55 两,除办公费4 两外,再加2 两所谓“心红纸张费”。
王望、王廷赞先后主持甘肃捐监六年间,每年报捐人数在4 万上下,所以乾隆皇帝后来说“历年所捐监生不下数十万”并没有夸张。若以每名55 两计, 共折收捐监银两在1300 万两以上。这笔巨款中,虽然有一小部分是用来采买粮食以为赈灾之用,但大部分则流进了甘肃全省大大小小官员的腰包,其数目不少于白银1000 万两,相当于当时全国每年财政总收入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乾隆四十六年(1781 年)夏,大学士阿桂、尚书和|领兵开进甘肃平定回民反清起事,先后奏报入境即遇连阴密雨,乾隆始疑云大起,感到此前甘省连年报旱有诈,数以百万石的“捐监粮”去向必须深究。联想起不久前王望情愿捐银50 万两( 此数相当于浙江巡抚每年养廉银的50 倍) 资助浙江海塘工程一事,乾隆皇帝判定王望巨额家资必与贪污甘省捐监粮有关。于是降旨命阿桂和新任陕甘总督李侍尧查办此事,要求他们“根究到底,务令水落石出”。
阿桂和李侍尧没有辜负皇帝的期望,他们选定现任甘肃按察使福宁为突破口,使他和盘托出了自王望以来通省官员如何玩法营私、冒赈贪赃的内情。
尽管勒尔锦、王廷赞以及王望分别在北京和浙江狡赖不吐实情,但到这年七月,乾隆帝已有充足证据对这个贪污集团的首犯作出判决:王望处斩,立即执行,他的儿子王裘等人夺官遣发伊犁,另几个不满12 岁的幼子则暂时监禁刑部大狱,待年满12 岁时陆续发遣;勒尔锦原来就因平定回民起事不力问成死罪监禁在狱,这次贪污事发,“从宽赐令自尽”;王廷赞绞刑,本年秋审时处决。至于对其他大小墨吏,阿桂、李侍尧也根据《大清律例》中“监守自盗一千两以上斩监候” 的律文, 拟定皋兰县知县程栋等66 员斩刑,待秋审处决。
临近秋审,乾隆帝自称不忍看到如此之多的犯官“绞首就戮”,特命凡贪污2 万两以上者立斩;贪污1 万两以上、2 万两以下者,斩监候,赶入本年秋审处决;1 万两以下者亦问斩监候,待来年秋审请旨办理。
然而,这起贪污大案到此并未了结。随着案情的深入,又陆续发现了亏空库银等新的罪行,所以到这一年年底时,陕甘总督李侍尧又陆续拟定数十名贪官应斩,兰州省城监狱由于羁押这么多特殊身份的罪犯已人满为患,乾隆帝只好下令将已问成死罪的74 人分批解往北京。后这74 人中大部分由于皇帝的恩典,从宽免死,发往黑龙江充当苦差,所以到第二年办理秋审时只有少数被处决。
此案陆续正法处决的前后共56 人, 免死发遣者46 人,其他判处徒刑、流刑,以及革职的更不烦细说了。
尽管乾隆皇帝一宽再宽,但办理一件贪污案而杀掉56名官员,其中包括一、二品大员3 人,这在清朝建立140 余年以来确实是空前的。所以乾隆帝一再慨叹此案为:“从来未有之奇贪异事!”
乾隆人头反腐

人头落地,血流成河——史上最残暴、最短命的后汉政权

历史上有两个后汉:一个是刘秀建立的汉朝政权,称为「 ”东汉”,史家也称「 ”后汉”,如范晔的《后汉书》;另一个就是五代十国刘知远所建立的汉朝政权,也称「 ”后汉”。 两个后汉相比,刘秀的帝国远比刘知远的帝国强盛,稳定的多。仅国祚,东汉就福延了一百九十年,而刘知远的后汉帝国则成为历史上国祚最短的正统政权,他的后汉帝国只存在了四年。一眨眼,后汉帝国建立了,再一眨眼,后汉帝国又没了。 五代十国的后汉政权为什么只存在了短短四年?原因很复杂,但用时任判司天监事的王处讷的话来说,「 ”第以高祖(刘知远)得位之后,多报仇杀人及夷人之族,结怨天下,所以国祚不长”。 总的而言,就一个原因——杀人太多。后汉政权的杀人传统,源自于他们的高祖皇帝刘知远。刘知远在笼络人心这方面做的非常好,但这并不影响它杀人的脚步,早在李从厚逃奔石敬瑭的时候刘知远就展现了他凶狠好杀的性格,杀光了李从厚的所有侍卫。 什么样的老大就有什么样的狗腿中,刘知远杀人如麻,他手下的文臣武将个个也是杀人狂,后汉最著名的一文一武杀人狂,文者苏逢吉,武者史弘肇。 先来说说苏逢吉,他算是半个文人,只因为他和刘知远臭味相投,受到了重用。苏逢吉在太原的时候主管刑法,太原牢狱人满为患,禀告了刘知远,刘知远下达命令:让苏逢吉清理一下。清理一下?这个简单啊,全杀了就行了!「 ”逢吉尽杀禁囚以报”,牢狱里关了多少囚犯,史无记载,但可以想象太原城的人口规模,而得知,苏逢吉一声令下,牢狱里滚满了人头...... 刘知远称帝以后,苏逢吉依然主持刑法,这下成了天下盗贼罪犯的灾难了。苏逢吉治盗,还是那个简单逻辑:杀杀杀!用的就是连坐制度,一人犯法,九族和邻居全部杀光。他还以皇帝的名义颁发诏书,略云「 ”应有贼盗,其本家及四邻同保人,并仰所在全族处斩”。 武将史弘肇本家世为农,有一身好拳脚,传闻他能日行二百里,跑得比马还快。他原为石敬瑭的心腹人马,后刘知远要受河东,便把这位武将要了过来,留在身边,后成了刘知远的心腹兼大将军。 史弘肇治军不可谓无方「 ”(史弘肇)严毅寡言,部辖军众,有过无舍,兵士所至,秋毫无犯”,但就是为人过于凶狠,下手太狠太重太残暴,这下又与刘知远臭味相投了。 刘知远称帝后,史弘肇负责京城巡防,因晋朝大乱,遍地盗贼,而史弘肇的处理办法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只要发现偷盗者就杀掉,即使这个偷盗者只偷了一文钱,也照杀不误,不用上报朝廷。也是因为史弘肇可以不用上报朝廷滥杀无辜,导致军中士兵可以假公济私,公报私仇。 如有军士看中某人的财产,索要不给,就给他扣上一顶盗贼的帽子,立斩!有甚至百姓与军士发生口角,就会被诬告成盗贼,杀掉。更不用说,断舌,决口,斫筋,折足等酷刑,每天都在发生。 后汉这些帝王将相们杀人上瘾,发现无人可杀了,就开始自己杀自己,互相杀戮,互相对砍,苏逢吉和史弘肇两大杀人狂,同样矛盾重重,都想着杀掉对方。后汉君臣的残杀,则引出了五代史上最为血腥的官场火并案——乾祐之变。而这场在历史上并不太引人注目的乾祐之变,却影响了之后的历史发展。 注: 1.刘知远(895—948年),即后汉高祖(947年―948年在位),河东太原人,沙陀族。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开国皇帝,称帝后改名为刘暠。开运四年(947年),刘知远称帝,复为天福十二年。其统治期间,各地割据成势而朝廷难控,并且手下多贪婪之辈,因此形成弊政,一时敛赋成灾。乾祐元年(948年)正月,刘知远因病崩于万岁殿,庙号高祖,谥号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葬于睿陵,位于今禹州市西北三十公里的柏嘴山之阳。 2.李从厚(914年-934年),后唐闵帝,小字菩萨奴,五代时期后唐第三位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三子,生母为昭懿皇后夏氏。长兴四年(933年)被召回洛阳,在李嗣源的灵柩前即皇帝位。应顺元年(934年),潞王李从珂在凤翔起兵叛乱,攻至洛阳称帝,废李从厚为鄂王。李从厚逃至卫州,不久遇弑身亡。他在位仅五个月,终年二十一岁。后晋时期追谥曰闵皇帝(一作愍皇帝)。 | CHAO LUCKY

相关参考

人头落地,血流成河——史上最残暴、最短命的后汉政权

历史上有两个后汉:一个是刘秀建立的汉朝政权,称为「”东汉”,史家也称「”后汉”,如范晔的《后汉书》;另一个就是五代十国刘知远所建立的汉朝政权,也称「”后汉”。两个后汉相比,刘秀的帝国远比刘知远的帝国强

朱元璋六次大肃贪十五万贪官人头落地

?朱元璋“怕”有人比他富  沈万三的故事,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可以相当典型地看出朱元璋对这些豪门富户的态度。  此人名叫沈富,字仲荣,号称天下首富。在各种记载中,少见其人劣迹,大约是元代极为活跃的国际

袁世凯人头就要落地之时,张之洞说了一句什么话

在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离世后,光绪之弟载沣的儿子溥仪继位,载沣则被推上了摄政王和监国的位置。曾有人说,光绪在临终之前,载沣去见过他最后一面。在这次会见中,光绪嘱托载沣一定要诛杀袁世凯,为自己报仇雪恨

唐太宗托孤充满玄机,答对了就是托孤重臣,答错了就要人头落地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唐太宗临终前,把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召到卧榻前,太子李治也在场。唐太宗说了三句话。第一,让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好好辅佐李治;第二,让李治好好倚重两位。这两句话没什么特殊之

熊廷弼主张放弃辽东,袁崇焕只说了三个字,他便人头落地

作为明朝晚年非常著名的守边大臣,熊廷弼的大名是永远都绕不过去的。那个年代也是英雄辈出的年代,主要原因就是太乱了。首先就是辽东这边出现的异常情况,满族的努尔哈赤逐渐在这跟时候崛起,他一方面向明朝朝廷称臣

古代女子防止丈夫“包二奶”竟使用这些奇招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叫君骨髓枯。”这出自《金瓶梅》的警世恒言的意思是说,别看漂亮女人玉体柔软如酥,但她的腰间却好像带着一把杀人的斧头。虽然没有看到好色男人的人头落地,

雍正:下朝做啥

从各个清宫剧中可以得知,雍正帝虽说勤于政务,但不仅疑心病重,同时也要所有官员跟自己一样,稍有不慎,恐就人头落地。但是却有这么一个官员名叫王云锦,被雍正问到下朝后在干什么,他如实回道:「在打麻将。」不料

清初文字狱,鸡变鸭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元代以来,江浙一带即是举国称誉的人间乐园,可是到了清代,这江南美地竟成了文字祸的重灾区,时常出现人头落地、鲜血飞溅的惨象。就因为“这地方是人文渊薮,舆论的发纵指示所在

军法必须要一视同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批评诸葛亮,一大罪状就是不注意培养年轻将领。另外,为马谡平反的呼声也日趋高涨,有人指出,马谡有”攻心为上“的认识,是个人才,不能因一次错误就人头落地;还有人问,如果失街亭的是关羽,或

若不修改,你必将大祸临头

满清入关后,天下的文人墨客在创作时都战战兢兢,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列为反清复明人士,甚至会因为一句诗词人头落地。曾经有一位才子,在游玩的时候诗兴大发,当场作了一首诗,其中有“明月清风”的字样,皇帝则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