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廷弼主张放弃辽东,袁崇焕只说了三个字,他便人头落地
Posted 努尔哈赤
篇首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熊廷弼主张放弃辽东,袁崇焕只说了三个字,他便人头落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熊廷弼主张放弃辽东,袁崇焕只说了三个字,他便人头落地
作为明朝晚年非常著名的守边大臣,熊廷弼的大名是永远都绕不过去的。那个年代也是英雄辈出的年代,主要原因就是太乱了。首先就是辽东这边出现的异常情况,满族的努尔哈赤逐渐在这跟时候崛起,他一方面向明朝朝廷称臣,一方面开始自己的雄霸之路。在收拾完女真内部的矛盾以后,他将矛头指向了大明王朝。这是非常危险的一个信号,当时明朝的皇帝自然是预感到了什么,所以便派熊廷弼前去镇守辽东。 这本来是一个不错的建议,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熊廷弼本人居然向朝廷建议,希望明朝主动放弃辽东,将兵力集中到山海关一带。这就等于是让出了很大一片土地和无数的老百姓。大明上下对此都提出了异议,不少人为了表示自己忠君爱国的思想,主动站出来辱骂熊廷弼,这当然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槽点,可是我们要注意一点,当时辱骂熊廷弼的人,可都是没有上过战场的人。也就是说他们根本就不了解当时边疆的战况,只是出于爱国的情怀以及想要表现自己爱国热情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的。 那么熊廷弼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其实他是最有资格在这件事上发表建议的一个人,当时整个辽东的战况十分糟糕,原本以为不堪一击的努尔哈赤突然间便的十分强大,而且当时他已经团结了所有女真各部的势力,手里也有十多万人马了。这个时候要想解决这个人,是不现实的。主要原因有这么几点,首先就是内部战斗力实在是太差了,常年没有打仗,士兵们根本就没有多少战斗能力。第二就是粮饷供应不足,这也不能怪明朝,这个时候的大明朝已经非常穷困了,钱都跑到了贪官污吏的手里。第三就是对手太强大,满族的骑兵在当时算是最强大的兵种,就连大炮都没办法收拾他们。 正是因为这些问题实实在在存在,熊廷弼认为必须要有所取舍。如果强行对辽东用兵这是没错的,但是需要消耗大量的钱财,而且兵员补充方面更是让人不寒而栗。这一点大明王朝现在还能做到吗?显然已经不能了,国家根本拖不起。在辽东平原上策马驰骋的话,又不是对方的对手,还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饷,怎么算都不划算。所以熊廷弼提出了这个大胆的建议,只能防守山海关,放弃整个辽东地区。 这个时候孙承宗和他的爱徒袁崇焕对此却不屑一顾,他们认为这简直就是卖国的行为。尤其是袁崇焕,他一口咬定,熊廷弼就是卖国贼。这三个字的分量实在是太重了,他们都没有上过战场,都不清楚现实的辽东到底是怎样一番景象。结果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知,直接导致熊廷弼被斩了。而不久以后,袁崇焕信誓旦旦地告诉皇帝,自己去辽东,保证在三年之内能够收复整个辽东,可惜这个时间永远都不可能实现,他到了那里才知道,一切都不容易。不知道他在那个时候,对熊廷弼的建议表示赞同了没有。相关参考
当魏忠贤的阉党把明朝朝政闹得乌烟瘴气的时候,后金大汗努尔哈赤正不断在辽东进攻明军。萨尔浒大战以后,明王朝派了一位老将熊廷弼出关指挥辽东军事。熊廷弼是个很有才能的将领,可是担任广宁(今辽宁北镇)巡抚的王
当魏忠贤的阉党把明朝朝政闹得乌烟瘴气的时候,后金大汗努尔哈赤正不断在辽东进攻明军。萨尔浒大战以后,明王朝派了一位老将熊廷弼出关指挥辽东军事。熊廷弼是个很有才能的将领,可是担任广宁(今辽宁北镇)巡抚
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三人同为明末大将,又同出于辽东,并称辽东三杰。这三人其实都曾被魏忠贤陷害。熊廷弼广宁惨败后,熊廷弼、王化贞都判了死刑。快到行刑时,熊廷弼让汪文言用四万两金子贿赂内廷请缓期执行,后
明朝末期,经守辽东疆土者有“三杰”,依次为熊廷弼、袁崇焕、孙承宗。然而,这三人均受到排挤打压,甚至死于非命,其中以熊廷弼为最早,其经守辽东之功,史家多有正面评价。但是,如此忠诚英武之人,何以有如此下场
1966年,红小将挖开袁崇焕墓,考古专家赶到我们被骗了300年
导读:「”自辽事者,所用人鲜有胜任者。当时所望成功者,惟熊廷弼、袁崇焕、孙承宗。”这段话出自明朝史学家计六奇的《明季北略》。话里提到的熊廷弼、袁崇焕、孙承宗三人,都是明朝末年辽东地区的著名将领。明朝自
大明王朝,前后有两位「辽东经略」,雄才大略,却均死于「奸珰」之朝政。一个是袁崇焕,《万人尽啖袁崇焕》已有论及。另一位,叫熊廷弼,也是大名鼎鼎,其下场,亦是可悲可痛。《明史》《熊廷弼传》有一句话:「
袁应泰是明朝末年官员,为官清正廉洁,为民请命。在熊廷弼经略辽东之时,袁应泰为巡抚,能保证军中各项物资的输送。熊廷弼被罢官之后,代为经略,与袁可立、袁崇焕等人并为“武三袁”,
末期,经守辽东疆土者有「三杰」,依次为熊廷弼、袁崇焕、孙承宗。然而,这三人均受到排挤打压,甚至于非命,其中以熊廷弼为最早,其经守辽东之功,史家多有正面评价。但是,如此忠诚英武之人,何以有如此下场呢
末期,经守辽东疆土者有「三杰」,依次为熊廷弼、袁崇焕、孙承宗。然而,这三人均受到排挤打压,甚至于非命,其中以熊廷弼为最早,其经守辽东之功,史家多有正面评价。但是,如此忠诚英武之人,何以有如此下场呢
袁应泰是明朝末年官员,为官清正廉洁,为民请命。在熊廷弼经略辽东之时,袁应泰为巡抚,能保证军中各项物资的输送。熊廷弼被罢官之后,代为经略,与袁可立、袁崇焕等人并为“武三袁”,又称“辽东三袁”。 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