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故事之左宗棠出淤泥而不染

Posted 大臣

篇首语:拍照的好处,是可以在人生微凉时,用回忆取暖。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小故事之左宗棠出淤泥而不染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历史小故事之左宗棠出淤泥而不染

2、世界历史 千古名将,为庆祝小妾生子下了道奇怪军令,结果全军覆没千刀万剐

历史小故事之左宗棠出淤泥而不染

清朝末年,政府无能、官场腐败,而左宗棠对于结党营私的官场弊端和不负责任的官僚作风,历来恨之入骨,入政枢垣后,更是以身作则,给文武百官树立了楷模。
当时,大家对于官场的潜规则已经习惯了,突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来,官员们就好像吃东西塞了牙,满脸的不舒服。
左宗棠的秉直刚介恰与那种行阳奉阴违之术、媚言诡诈之法的晚清政坛恶习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左宗棠一心想从根上整治官吏的想法,就显得很是“幼稚”。尤其是李鸿章,看左宗棠那是一百个不顺眼,对他不是暗中拆台,便是处处掣时,甚至予以攻击。
这天,李鸿章进京办事,顺便到奕府中叙旧,恰逢与奕交往甚密的军机大臣宝婆也在,三人臭味相投,便一起骂起左宗棠来。
奕说:“大清几百年就是这样过来的,也没见有多少不好。他左宗棠算什么东西?一个连进士都没考上的人,竟然在满朝文武面前大言不惭,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他也不睁开眼看看,周围都是谁的人!”宝婆呵呵一笑道:“大人不必跟这种人生气。他左宗棠自以为神乎其神,其实在我眼里,不过是一把茅草而已,上不得堂面的。”
李鸿章放下茶杯,冷笑着说:“我因兼任北洋通商大臣的关系,免不了常与入值军机处并充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的左宗棠打交道,所以只好对他强作笑颜,为的不过是好办事。前段时间,我还写信给他套了套近乎。这次进京,我又专程去拜访了他。但这又说明什么?无非是为了我自己。可左宗棠竟然真以为自己了不起了,到处指手画脚,像他这样的人坐在这样的高位上,对朝廷不一定是好事。你看,他又是建练旗兵、借洋债,又是兴修水利、给洋人加税,表面上看似乎是在改革,其实都是些老生常谈,没多大用处。”
奕听了连连点头。
接着,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把左宗棠说的一无是处。最后,奕说:“此人久居高位对我们不利,即使他不能对我们如何,天天看着也烦心,倒不如……”说着,奕顺手从旁边拿过一个圆球来,在桌子上滚了一下。三人哈哈大笑。
果然,左宗棠在奕、李鸿章等人的内外夹击之下,不得不做出一个决定:离开京师。于是,左宗棠连续告假 3 个月,随后疏请退出仕途。清廷当然明白左宗棠离去的原因,但为了王公贵族的利益,只是对左作了一番“慰留”;见左宗棠去意已决,也就顺水推舟,让左宗棠去做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
虽然左宗棠受到很多重臣的排挤,临走时还是有不少朋友来送他。一个人把左宗棠拉到一边,低声说道:“现在奕等人结党营私,势力很大,你倒不如和他们握手言和,这样,彼此成了朋友,他们就不会挤兑你了。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啊。”左宗棠不卑不亢地说:“大丈夫生来顶天立地,我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国家社稷,我怎么可以为了个人舒服点而用脏水往自己身上泼?那样的话,我就不是左宗棠了!”
那人见劝说无效,只好红着脸走了。
李鸿章听说了左宗棠的话,依然到处说左宗棠的坏话,什么根本没有经营海上的想法了,什么看似强硬,其实外强中干了。反正是落井下石的事,李鸿章做的有条不紊。
光绪七年九月初六日(1881年10月28日),左宗棠带着自己的随从黯然离京。这次和当初离京西征是的场景形成鲜明的对照。当然,大多数人还是为他辞掉炙手可热的官位可惜。但左宗棠起初当这个军机大臣并不情愿,他不过是因为当时清廷内忧外患的时局才挺身而出担任新职,并力图使中国备受列强欺凌的外交格局得以改观。只不过他不愿意在宦海随波逐流,随俗浮沉,又不愿意违逆素志,于是,只好做了官场恶习的牺牲品,几乎是被人撵出了京城!
然而,左宗棠并没有因为“入赞纶扉”的挫折而后退,他依然在两江总督任上为加强海防和投入新的抗法斗争而努力拼搏着,以实际行动驳斥了李鸿章的诬蔑不实之词。
 
【感悟】
坚持自己:纵观古今中外,“不入流”的人总会受到排挤。而这些人最终的选择却是截然不同的。一大部分人选择了“入乡随俗”,把自己固有的东西隐藏起来,现学现卖来应付周围的环境,其结果是就是像融入大海的水珠,再也分不清哪是自己。而另一部分人则选择了坚强面对:即使我不能扭转大局,但也不与你们同流合污。然后,再按照既定的目标前进。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不被历史湮没,只有这样的人生才有不悔的人生。
历史左宗棠

世界历史 千古名将,为庆祝小妾生子下了道奇怪军令,结果全军覆没千刀万剐

在大清朝末年,要说名将,当属曾国藩和左宗棠,曾国藩凭一己之力平定太平天国,而左宗棠更是老年出关,收复160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但是,这两位名将却尤其敬佩下面这位,后世更是评价其为千古名将,少年英雄。但是其因为小妾生了个儿子,下了一道命令,结果使得全军覆没,自己被千刀万剐。

这位名将就是太平天国最牛的将领,翼王石达开。石达开少年时期就非常的英勇,而且仗义疏财,备受爱戴。后来散尽家财参加太平军,成为元老之一。但是,其军事才能绝对是太平天国第一位的。其几次打的湘军全军覆没,曾国藩几次因此跳水自杀。而且,当时的清军那都是十分害怕石达开,简直就是石阎王。

但是天京事变后,石达开带领太平军精锐部队出走,转战江西、湖南。最后沿着长江往四川打,企图进入天府之国,建立独立王国。1863年5月14日凌晨,石达开带领最后的4万太平军队和家属,来到了大渡河边的紫打地,紫打地可谓是凶险之地,周边都是崇山峻岭,面前是大渡河。对于一个名将来说,应该知道这样的地形简直就是瓮中捉鳖,死地,因此,应该快速的离开。

而且,此时大渡河水面平静,对岸没有发现清军防守,是绝好的抢渡大渡河的机会。一旦到达对岸,那就是海阔天空,任其驰骋了。但是,此时,石达开的五姨太生了一个儿子,石达开是大喜过望,在此绝地,上天还为自己降下儿子,可谓是大吉大利。因此,为了表示庆贺,决定大军在此就地扎营,休整三天,庆祝儿子降生,而正是这个命令彻底断送了石达开。

因为,在第二天也就是5月15日,大渡河突然水位猛涨,而且,在5月16日,清朝军队也赶到了对岸,完成了布防。5月17日当地的彝族土司也带了本地军队,来为清军助战。而到了5月17日下午,之前的3天修整,庆典结束,准备渡河。但是此时已为时已晚了,因为不仅水位高涨,而且对面大炮,洋枪已经团团围住,而且追击的清军也出现在身后。

石达开虽然率领敢死队,不断强渡大渡河,但是每一次都被打的全军覆没,接连3次都未能渡河。而且所带的粮草吃完,战马都杀了,但是仍是无力回天。此时的军队加上家属也只有不到1万人了。石达开知道大势已去,让自己的5个老婆带着刚出生的儿子投河自尽了,以免落在清军的手里。

而此时清军主将骆秉章承诺,投降不杀,而且石达开可以解甲归田。于是,石达开为了保全士兵性命,孤身前往骆秉章大营。但是,这位骆秉章却言而无信,在剩下的太平军放下武器准备投降的时候,开炮将他们全部打死。

就此,石达开的4万军队死的一个不剩,而且石达开也被凌迟处死。其长子5岁的石定忠,不到行刑的年龄,暂时没被杀。但不久,石定忠就被人毒死。可谓全家死绝。而后世清军怎么也想不明白,千古名将为何会因为生了儿子而将大军置于险地,最后全军覆没,千刀万剐。假使,在5月14日就果断的渡河,历史必将改写。

探究历史真相,发现背后故事!对待历史,必须较真!更多精彩请关注【还原历史背后真相】

相关参考

胡林翼是谁

在晚清历史上,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四人可谓赫赫有名,并称为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之剿灭洪杨叛乱,左宗棠之收复新疆,李鸿章之洋务运动,这三人的功业成就可谓家喻户晓,广为流传。而胡林翼呢?胡林翼是

鲜为人知的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在晚清历史上,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四人可谓赫赫有名,并称为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之剿灭洪杨叛乱,左宗棠之收复新疆,李鸿章之洋务运动,这三人的功业成就可谓家喻户晓,广为流传。而胡林翼呢?胡林翼是

左宗棠全集,左宗棠的治兵原则是什么

左宗棠的治兵原则是什么?左宗棠兵法——以治心之学治兵,克己之功克敌怎样治军?左宗棠回答说:“治军先养气,治病先养心,乃不易之理也。”(《左宗棠全集》第10册,书信1,第264页)。以士气的盛衰来判定兵

历经七朝而不倒,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出息的武状元

「”忠武”这个封号在中国历朝历代都是对武将最高的封号,也是对武将最大的褒奖。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也只有大唐名将郭子仪享受到了此封号,而郭子仪作为大唐王朝的中兴名将、七朝元老,他确是受之无愧。中国历史

左宗棠大军穿越 ”死亡之海”到和田,和田城五千外国人不信是真的

和田,新疆最南端的一个城市。这里古称于阗,是盛产美玉的地方。2000多年前,秦始皇把和田玉称之为「”昆山之玉”,以后又被称之为于阗玉。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清政府在1883年设置和田直隶州。至此,和田玉的

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失败之谜

在大清,想做大做强,政治上必须有强大的靠山,否则只能小打小闹,突破不了头上的那层天花板。尤其是汉人。>胡雪岩的一生,就是政治靠山左宗棠起伏的反光镜,>左宗棠强,则胡雪岩强,左宗棠颓势,则胡雪岩破产。>

孔子属相是什么 孔子过而不式说明什么

孔子属相孔子是生于春秋时期,是我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和政治家。他从开创了私人讲学到风气,成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当然位居现代,他的身世之谜自然成为了众人所好奇的一面。孔子雕像据历史上记载,孔子从出

晚晴名臣左宗棠和曾国藩两人是怎样交恶的

左宗棠和曾国藩的关系长年以来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对于他们从交情甚笃走向恩断义绝,很多人也曾很好奇,曾深入的研究过其中的隐秘,两人的交恶可以说是晚清历史上颇有意思一幕,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左宗棠和曾国藩...

左宗棠与曾国藩之间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怨

除了进士,左宗棠还喜欢骂曾国藩。国藩生前,已知宗棠“朝夕诟詈鄙人”,然而自觉“拙于口而钝于辩”,即欲回骂,“终亦处于不胜之势”,只能“以不诟不詈不见不闻不生不灭之法处之”,求个清静。国藩逝世,宗棠撰联

自己的学历只是举人 晚清重臣左宗棠长期的心病

曾国藩论涵养论能力论韬略论成就,都可说是人中之杰。但这位人中之杰的“最高学历”仅是在道光十八年殿试中入围三甲最末,成了“同进士”。虽然他人可以说“英雄不问出处”,但“英雄”本人可不是这样想的,这个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