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人放风筝有什么特色 藏族民俗节日
Posted 藏族
篇首语:“善与恶皆为上帝的成见。”蛇如是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拉萨人放风筝有什么特色 藏族民俗节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拉萨人放风筝有什么特色 藏族民俗节日
制作风筝不是拉萨人的“专利”,放风筝也不是拉萨人的专利,但它们的的确确又是西藏娱乐民俗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首先,拉萨放风筝的历史据说已有一千余年,而且是拉萨青少年最喜爱的娱乐活动;其次,不论制作风筝的工艺,还是放风筝的若干细节,都有别于其他地方。
从风筝的制作结构来看,拉萨的风筝与外地风筝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但其特色在于:一是形状几乎全是棱形的;二是颜色几乎全是白色;三是图案几乎都与宗教有关,比如画上密宗法器腿骨号角,除了表示飞行速度快外,还表示有了法器,即能法力无边,心想事成。
放飞风筝的时间也很有特色。汉族有一首歌唱的是:“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说的是春风和煦的日子,正是放风筝的季节。除了春季里可以放风筝外,汉民族在其它季节里也放风筝。可是,在拉萨,情况却大不一样。放风筝的时间与农民的麦收联系在一起,限定在每年秋季8至10月之间,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因为当地人认为,放风筝的行动也会影响神灵。风筝放得太早,风就会早早地来到,到麦收时,风力就会不够而无法扬场;风筝放得太晚,天气转凉,容易受病魔侵袭。放风筝的最好时机是麦收时节,这个时候的拉萨天空,到处飘扬着大大小小的风筝,成为一道奇特的景观。
最有特色的当属放风筝的目的。对一般的初放者来说,放风筝是一项个人娱乐行为,自己的情绪随着风筝的起落而起落:风筝飞上了天,高兴欢乐;风筝放不上去,生气沮丧。但对放风筝的高手来说,放风筝的目的可不这么简单,因为他们想的是用自己的风筝去“战斗”,去“打败”别人的风筝。
要让自己的风筝参战,需要做许多准备工作。一般来说,参战者不会去购买商店里的风筝,因为他们担心那些风筝经不起“战斗”。他们自己动手,从风筝的骨架开始,精心制作。一些材料要特别精选,比如,糊风筝的纸要用印经书的藏宣纸,既轻盈又结实,很难被风刮破。风筝要制成棱形,目的是增加其“战斗”中的灵活性。所选的风筝线也不普通,而是非常结实的丝棉线,还要在线上涂上自制的玻璃胶,使线变得锋利,以便在未来的战斗中“割”断别人的风筝线。参加过“战斗”的风筝线因为互相的磨擦使玻璃胶受损,还会在下次“战斗”前再涂上玻璃胶。基础工作做完后,还要将做好的风筝进行试飞,调整至最佳状态。
放风筝的人们大都会就近到藏式楼顶的平台上,放飞凤筝。大家都想方设法使自己的风筝飞得比别人的风筝高,这样在“战斗”中就会占上锋,不仅收放线自如,而且还可使自己的风筝压向别人的风筝。最令人紧张的是“交战”双方的风筝线挨在一起的一霎那,双方拼命放线,上面的风筝想往下压,下面的风筝想往上抬,结果有可能双方的风筝线越离越远,也有可能双方的风筝线绞在一起“战斗”,几个回合下来,结果自然有一方败北,那断了线的风筝只好从天空一路栽下来。风筝可能飞得很远,放飞的人难以去拾捡,于是在“战斗”前他们就会准备好几只风筝。
参加“战斗”的风筝手们一般都是青少年,儿童一般不参战,而是积累经验。男女老幼们会抱着极大的兴趣观战助威。胜利者被大家视为英雄。失败者虽然不光彩,但他也不会因此而受到轻视。吃一堑,长一智,他会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
相关参考
藏族的“六月六”歌舞会“六月六”歌舞会藏语称“周格勒柔”,顾名思义,是一种以歌舞为主的文艺盛会。有的地方尚称“周格麻则”,意为六月练兵。因为“六月六”歌舞会起源于吐蕃军队的六月练兵。据传,吐蕃时期,吐
历史悠久的西藏围棋西藏围棋不是舶来品,而是雪域高原的土生土长物。同西藏的大部分娱乐方式一样,带有宗教的痕迹。最初的围棋用于占卜、发咒,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游戏,但人们并没有忘记其本有的占卜、发咒的作用。
端午节的习俗:划龙舟挂艾草与菖蒲端午食粽放风筝在中国南方一带,端午节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风筝,即纸鸢。它是玩具,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由于地域与人文的不同都有自己的特色及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人文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与延续经久不衰。而藏族文化主要的表现也是藏族节日,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藏族的节日,习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藏族的节日,习俗及历史渊源。一、藏族民俗节日1、藏历年藏历年的确定,是与藏历的使用有密切的关系的,藏历年的正式使用,是在九百五十多年前,即农历丁卯年(公元一0二七年)开始的。从此,藏历...
在旧西藏,拉萨聚居了众多的贵族,他们的婚姻带有浓重的门第观念,因此,婚俗显得格外繁褥。从择偶、求婚、定婚到举行婚礼以及婚礼后的规矩,各种礼仪、禁忌颇多,这为传统婚俗留下了典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
仡佬族牛王节:歌颂牛的贡献我国的很多少数民族除了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一些自己独特的节日,例如仡佬族的牛王节。牛王节是用来歌颂牛对人们的贡献,赞扬牛的任劳任怨。有不少的少数民族都有牛王节这个节日,但是说到
风筝的起源:说起风筝的起源,有些民俗学家认为,古人发明风筝主要是为了怀念故去的亲友,所以在清明节鬼门短暂开放时,将慰问故人的情意寄托在风筝上,传送给死去的亲友。据说,唐代晚期,因为有人在风筝上加入了琴
拉萨,简称“拉”,是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具有高原和民族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是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圣地。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拉萨以风光秀丽、历史悠久、风俗民情独特、宗教
傈僳族火把节文化在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火把节是傈僳族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在火把节这一天当地人民聚在一起通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等活动来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