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的建筑之唐长安城

Posted 建筑

篇首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的建筑之唐长安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唐的建筑之唐长安城

2、征服漠北之唐滅東突厥汗國(二)

唐的建筑之唐长安城

我们的民族,总算拥有这么一个让后人可以自敖的朝代。英国学者威尔斯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 收并蓄而好探求的”。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泽被东西,独领风骚。我唐都长安,那时是世界上最为繁华、最为富庶和文明的城市,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当时 有位从西方来华学习的“梵僧”写诗道:“愿身长在中华国,生生得见五台山”。世界学者们公认的“中华文化圈”其总体格局,也是在隋唐时期完成的。唐文化对 东亚各国,尤其是对日本的影响更为突出,例如今天在日本被尊为“正统”的“和样”建筑,即是唐代风格。唐代的建筑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时期,形成了一个完整 的建筑体系。它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正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完美体现!
唐长安城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建成,面积83平方公里,是今西安市区(明西安城)的8倍。长安城中“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宫苑相连,街坊纵 横,规整方正,布局合理,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和最为繁华的城市之一。唐长安城由外郭城、宫城、皇城和各坊、市等组成。宫 城和皇城在外郭城北部的中间,宫城在北,皇城在南。东西两市分别在皇城的东南和南方。城墙厚度一般为12米左右,现仅有很少残存。在城门处的墙面原砌有砖 壁.城墙有壕沟环绕一周。宫城周长8.6公里多,其中部为太极宫、太极殿,是皇帝为理国务的正衙所在。皇城东西宽与宫城相等,周长为9.2公里。其南沿正 中为朱雀门,向南为朱雀大街,是整个长安城的中轴线。皇城是中央各个衙署的所在地。长安内城有南北向大街11条东西向大街14条,街面宽阔,其中最大的朱 雀大街宽达150至155米,颇为壮观。城内共划成110个坊,布局十分规整。街道两边树木成行,城内还有四条渠道流经,供应用水。长安城除了宫内的皇家 圃苑,还有著名的风景区曲江池,为这个繁华、喧闹的大唐帝国的首都,平添了几分秀色。考古研究者在对城址进行了探测之后,发掘了大明宫、兴庆宫和青龙寺、 西明寺等几处重要遗址。
大明宫在长安城禁苑中,位于城东北部的龙首原。此宫建于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宫
龙朔二年(公元662年),高宗命令扩建
第二年即迁入大 明宫听政。乾宁三年(公元896年)此宫毁于兵火。大明宫周长7.6多公里。面积约3.2平方公里;宫城共11个城门,其东、西、北三面都有夹城;南部有 三道宫墙护卫,墙外的丹凤门大街宽达176米,是唐代最为宏伟的宫殿建筑群。经考古发掘在大明宫内有含元殿、麟德殿、三清殿等大型遗址。
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殿基高于坡下15米,面阔11间,进深4间,殿外四周有宽约5米的“玉阶”三级,殿前有长达70余米的龙尾道至殿阶。殿前方左右分 峙翔鸾、栖凤二阁,殿阁之间有回廊相连,成“凹”形,是周汉以来“阙”制的发展,且影响了历代宫阙直至明紫禁城的午门。含元殿在“凹”形平面上组合大殿高 阁,相互呼应,轮廓起伏,体量巨大,气势伟丽,开朗而辉煌,极富精神震慑力。古时有人形容它的气魄“如日之生”、“如在霄汉”,不愧为大唐建筑杰出的代 表。含元殿662年开始营建,翌年建成,以后的200多年间一直被使用,是举行国家仪式、大典之处
所谓“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九天阊阖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旒”,就是描写含元殿大朝会的盛况。遗憾的是,如此壮丽的宫殿,于886年毁于战火。
麟德殿在大明宫太液池西的一座高地上,是皇帝宴饮群臣的地方,也是大明宫内另一组伟大的建筑。它的遗址已被发掘,底层面积合计约达5000平方米,由四座 殿堂(其中两座是楼)前后紧密串连而成,是中国最大的殿堂。在主体建筑左右各有一座方形和矩形高台,台上有体量较小的建筑,各以弧形飞桥与大殿上层相通。 据推测,在全组建筑四周可能有廊庑围成庭院。麟德殿以数座殿堂高低错落地结合到一起,以东西的较小建筑衬托出主体建筑,使整体形象更为壮丽、丰富。
建筑

征服漠北之唐滅東突厥汗國(二)


東突厥汗國

本着落井下石的原則,唐朝立即撕毀了渭水之盟,其實東突厥壓根也沒遵守過合盟。此番對東突厥開戰,事關此後大唐國運。如若戰敗了,對於剛剛立國的唐朝而言,後果不堪設想。當年漢朝同匈奴開戰,雙方膠着鏖戰長達百年,損耗了漢朝太多國力。為避免重蹈漢匈戰爭的覆轍,唐朝厲兵秣馬,枕戈待旦,精心備戰多年,只為能畢其功於一役。絕不給東突厥東山一絲喘息之機和東山再起的機會,徹底盪平東突厥這個懸於漠北的心腹大患。

貞觀三年(公元629年)秋,10余萬精銳唐軍在名將李靖的統帥下,分兵六路討伐東突厥。有唐代戰神美譽的李靖兵出奇招,以三千騎兵突襲頡利可汗的牙帳所在地定襄。就在李靖突襲定襄的同時,李靖又命另一位唐代名將李勣,率部從雲中發兵。直逼陰山之南,阻斷頡利可汗大軍的退路。進而兩路夾擊,一舉端掉漠北的東突厥汗國。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定襄會戰。在唐軍將士的奮勇沖殺下,東突厥被殺得丟盔棄甲、潰不成軍。頡利可汗是一敗再敗,損失慘重,被迫退守鐵山,待其收集殘兵敗將,只剩下了區區幾萬人馬。戰後,唐太宗對李靖氣貫長虹,直搗黃龍的軍事壯舉,大為贊嘆道:「 ”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名書竹帛。卿以三千輕騎,深入虜庭,克復定襄,威振北狄,實古今未有”。


頡利自知已身陷險地,為求能擺脫困境,他派執失思力為特使,到長安向唐太宗謝罪請降,表示願舉國內附。實際上,卻在企圖待草青馬肥之時,再轉移至漠北,伺機東山再起。當時唐太宗派鴻臚卿唐儉等去突厥撫慰,並命李靖率兵接應。二月,李靖引兵至白道與李績會合,兩位名將久經戰陣,深知在你死我活的軍事斗爭中,斬草不除根,必至後患無窮。二將相與定謀,認為「 ”頡利雖敗,兵力尚多,若任其逃往漠北,依附於薛延陀等部,則很難追殲;今唐儉在突厥,頡利懈而不備,如選精騎襲之,可不戰而擒之”。於是李靖令李績統大軍繼後,自己親率精騎萬名,各備20天口糧,連夜出發,夜襲陰山,不干掉頡利,誓不罷休!

當時唐朝派遣的議和使臣唐儉正在東突厥的大營中,頡利可汗毫無應戰的准備。二月甲辰(3月27日),李靖命令蘇定方率領二百精騎為前鋒,乘霧前進,進至東突厥可汗的牙帳七里的地方,才被突厥軍發現。如同驚弓之鳥的頡利可汗慌忙騎馬逃走,突厥軍也四散而逃。李靖的一萬鐵騎隨即殺到。一番激戰,唐軍陣斬萬人,殺死隋朝義成公主,擒其子疊羅施。俘虜男女十余萬人,牲畜數十萬頭。就在李靖發動磧口之役的同時,李勣部火速北進,截斷了頡利可汗北逃的道路。頡利可汗率一萬多殘余兵馬,打算冒着嚴寒強行通過大漠,進而撤退至漠北。率部嚴陣以待的李勣,狠狠給了頡利可汗一迎頭痛擊。一戰下來,頡利殘部向西潰敗,李勣趁機掃盪其余突厥部落,漠南突厥各部共計五萬余人向李勣投降。頡利可汗本人也被唐大同道行軍副總管張寶相俘虜。突利可汗等紛紛降唐,漠南之地遂空,東突厥滅亡。

為保家國安危,唐朝被迫選擇對東突厥開戰。從國家戰略角度講,無疑是正確得。但這就有個問題了,開戰並不意味着非要把東突厥徹底滅亡。唐朝完全可以效法隋朝的做法,只要能重創突厥,使其無法威脅中原即可。唐朝為何非得要徹底滅亡東突厥那!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嚴防突厥勢力死灰復燃。突厥自北魏末期立國以來,雄踞北方,其疆域盡有東至黑龍江,西抵咸海、吐火羅。幅員之廣闊,實力之強悍,匈奴不及也,更遠非柔然等政權所能相比。自突厥立國伊始,便是南方的中原王朝心腹大患。內地北周、北齊、南梁三方對峙時,甚至一度出現了北周、北齊爭相尊奉、討好突厥的局面。突厥他缽可汗狂因而狂妄說道:「 ”但使我在南兩個兒孝順,何憂無物邪?”。強大的隋朝建立後,突厥汗國被肢解成東突厥、西突厥,同時分裂後的突厥被隋朝打得服服帖帖。但啟民可汗在位時,通過蓄意蟄伏、休養生息,原本淪為隋朝附庸的東突厥汗國逐漸恢復了元氣。始畢可汗一度兵圍雁門關,差點要了隋煬帝的命。從此,東突厥再度稱雄漠北,狼頭大纛南指,戰火硝煙重又肆虐內地北疆。面對如此難治、頑強的勁敵,唐朝認准了必須將其徹底滅亡,否則難保東突厥不會死灰復燃。

第二、順應民意,盡快消弭戰亂。唐朝初立不久,國內民生凋敝,百廢待興。急需一個安穩的社會環境,來調養治愈隋末唐初戰亂所造成的巨大創傷。恰逢此時,落井下石的東突厥趁火打劫,頻頻騷擾唐邊,給唐朝造成了巨大的人員、物質損失。唐朝的黎民百姓實在不願再陷於流離戰火中了,他們太渴望久違的和平能夠快點降臨。基於此,唐朝自然要畢其功於一役,盡快、徹底解決東突厥對中原的威脅。唯有如此,才能順應唐初社會的民心、眾望。

第三、避免戰勢遷延日久,空耗寶貴的國力。當時唐朝的國力尚未從隋末唐初的戰爭中恢復國力,實在無力,也無法支撐一場漫長的戰爭。唐朝真心懼怕這場同東突厥的戰爭,會打成漢匈戰爭那樣曠日持久。當年漢武帝坐擁文景兩代皇帝留下的雄厚底子,他自然敢放開膀子,跟匈奴全面開打。可唐初的境況遠遠不及文景之治後的漢朝,唐朝絕對吃消不住長期鏖戰得。一旦戰況出現膠着,遷延下去,極有可能會導致唐朝社會陷入動盪,乃至政權出現更迭,重蹈隋朝窮兵黷武而喪國的覆轍。為防止戰勢遷延,透支唐朝有限的國力,唐軍在出擊伊始,便定下大策方針,力求速戰速決,用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代價,拿下東突厥。

綜合以上三點原因,唐朝不打則已,一旦開打必然竭盡全力,定要把東突厥汗國徹底滅亡,永除後患。

相关参考

征服漠北之唐滅東突厥汗國(二)

東突厥汗國本着落井下石的原則,唐朝立即撕毀了渭水之盟,其實東突厥壓根也沒遵守過合盟。此番對東突厥開戰,事關此後大唐國運。如若戰敗了,對於剛剛立國的唐朝而言,後果不堪設想。當年漢朝同匈奴開戰,雙方膠着鏖

张、崔复唐的历史

公元705年,已称帝十四年的武则天病重。同为凤阁鸾台平章事(即宰相)的张柬之、崔玄コ没起事,占领玄武门,斩杀武则天宠任的麟台监张易之、春官侍郎张宗昌,并逼迫武则天退位,拥立太子李显为帝,恢复唐国号,是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丨党员老唐的故事

1979年参军入伍,1984年退役,到安宁区西路街道报到,当了一名不起眼的一般干部。说唐增寿是一名孝子,他的战友,没有一个人会站出来提出反对意见。在退役军人吃香的那时候,唐增寿的机会不比谁差,就凭他在

日本和中国的龙袍谁更美

最近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热播,剧中营建的长安城里的建筑红遍网络,连同唐朝建筑一起走红的还有唐朝人的服饰,这与我们之前看多了的清朝古装剧里的服饰大为不同,让人耳目一新。剧中唐朝人的这种圆领、窄袖服装叫

安史之乱为什么会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燕山铁骑踏破了唐朝几十年以来的太平盛世,也踏碎了长安城内的《霓裳羽衣曲》,惊醒了醉生梦死的李隆基。自天宝以来,唐玄宗设立10节度使,节度使一手管着地方的军权结果给胡人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唐的机会。安禄山...

安史之乱为什么会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燕山铁骑踏破了唐朝几十年以来的太平盛世,也踏碎了长安城内的《霓裳羽衣曲》,惊醒了醉生梦死的李隆基。自天宝以来,唐玄宗设立10节度使,节度使一手管着地方的军权结果给胡人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唐的机会。安禄山...

长安城是谁设计的,唐朝的长安城是谁设计的

如果你是一位建筑设计师,你认为唐朝长安城的布局合理吗?说说你的理由。其实从顶视图来看。布局感觉有点呆板。但是在使用中对于辨别方向是绝对好的!尤其是集中设市,确定方位的同时分清了闹静关系。但是集中设市也

汉代皇宫惊现神秘地道 竟是嫔妃偷情所用场所

“这些地下通道多发现于后宫,有的还设有门房,以控制进出人员,”刘庆柱研究员说,“在汉以前的古代宫殿遗址内,还没有发现过类似的建筑。”在结束的“汉长安城考古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

张学良口述历史怎么样

前几年出了本《张学良世纪传奇》,注明访录者唐德刚、著述者王书君,并且有唐的一篇序文“论张学良将军的赤子之心”,给人一种感觉这就是唐早早就想写的那一本!唐的口述历史做的漂亮,文字俏皮,史识尤其让人佩服与

唐姓的起源?

唐姓的来源及姓唐的名人唐一、来源有二1、出自祁姓和姬姓,为黄帝轩辕氏之后。相传帝尧是黄帝轩辕氏的玄孙,姓伊祁,名放郧,尧是他的谥号。他最初被封于陶,后来迁于唐,所以被称为陶唐氏。成为天子后,开始以"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