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追苏轼
Posted 欧阳
篇首语: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欧阳修追苏轼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2、欧阳修与王安石、苏轼的关系 他为什么叫“六一居士”?欧阳修的故事
欧阳修追苏轼
北宋嘉v三年,欧阳修受命主持礼部贡举。他深知当时官场腐败风气盛行,于是,决心借用科举取士的机会,狠刹这股邪风。这年,正逢京城会试,举子们打听到主考官是欧阳修,便想方设法找路子、托人情、送礼物、拉关系。谁知,欧阳修早已吩咐随从,对来访的举子,一概谢绝入门,如有不听劝阻者,可以“酌情训斥”。弄得许多辛苦登门拉关系的举子,只好悻悻而去。一天下午,一位身材瘦弱的青年文人,来到欧阳修的府第门前,一见门卫便说:“我是四川的苏轼,要拜见欧阳大人。”他一再请求,门卫仍不让进,欧阳修的随从张旺,从里面走出来说:“欧阳大人已有明令:“来访举子一概不见,你还不快走?”苏轼本是个清高之人,虽有朝廷大官的推荐信,但他不肯轻易拿出来,现事已至此,他只好掏出来,请求张旺转呈欧阳修。谁料,张旺没看信件还算客气,一看信封见是张方平所托,竟火冒三丈,跳起脚吼道:“滚,快滚?”
原来,欧阳修是庆历新政的热心促成者和积极参与者,而张方平却是守旧派的重要头目之一,两人从来水火不容。如今苏轼带了张方平的信来,张旺怎能不火冒三丈?
苏轼也不示弱,用四川话不客气地回敬了几句。张旺被火上加油,一手便将苏轼推倒在地上。苏轼忍痛爬了起来,气得大骂:“你狗仗人势,天将灭你……”骂完又想:一个下人竟如此粗野无礼,他的主人定不是正直廉明之人,由这样的人主考,我考有何用,不考了?苏轼昂首走了。
欧阳修听到门外的吵闹声,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背着手走出来问原因。张旺躬着腰笑嘻嘻地说:“嘿嘿,大人,小的赶走了一个张方平的同党。”欧阳修一听,不由得沉思起来:张方平早已回乡,病得奄奄一息,谁还能与他同党……张旺见欧阳修沉默不语,立即呈上那封信,说:“大人,您看。”欧阳修仔细看完,两道浓眉一竖,沉重地说:“唉?你误事不浅?”他问清了苏轼去的方向,拔腿就追。张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愣愣地站在门口,好一阵子回不过神来。
原来,张方平在信中说,苏轼乃四川才子,文章超群,只是看破红尘,无意功名;经他苦苦劝说,才肯出山。他自己已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万望欧阳修不计私怨,选拔贤才……欧阳修本是爱才如命的人,看了信怎能不激动异常?他想张方平在临终前,竟能不计前嫌,向我推荐人才,我欧阳修绝不能让苏轼再度看破红尘隐入深山。所以也就顾不得自己年过半百和主考官的体面,看完信就急起直追。
苏轼边走边想:如今哪有识贤之人,还是回峨嵋山隐居为好……忽然间,只听身后传来一阵呼喊:“苏学士留步?苏学士留步?”苏轼转头一看,只见一位衣冠不整、胡子花白的老人,手提厚底官鞋,一瘸一拐地跑了过来,一见苏轼便喜得哈哈大笑。苏轼吓了一跳:“呜呼哀哉?我碰上疯子了?”他立刻飞快奔跑。还没有跑上一箭地,又听得后面远处一阵马蹄声响,紧接着便有人大声喊叫:“欧阳大人——欧阳大人——小心摔跤?”苏轼心里一震,啊?那提鞋追赶自己的老人竟是欧阳修?他立刻转身停住脚步,禁不住泪水夺眶而出。
原来,当时欧阳修一激动,哪里还记得叫张旺备马,后在路上跑时,厚底官鞋又扭了脚,为了争取时间,他干脆脱鞋去追。张旺在门口好一阵才回过神来,悟出欧阳大人定是去追赶苏轼。可他已是五十岁的老人,怎能走得过年轻后生,于是张旺赶快备马追来。
苏轼歉疚地走到欧阳修面前,纳头便拜:“欧阳大人,请原谅小生失礼?”欧阳修拉着他的手,亲切地说:“苏学士千里迢迢而来,一路多有辛苦,快请起?快请起?老夫差点误了大事。”
不久,苏轼果然高中。后历经沧桑,终成国家的栋梁之才。
欧阳修苏轼
欧阳修与王安石、苏轼的关系 他为什么叫“六一居士”?欧阳修的故事
欧阳修与王安石、苏轼两人同为北宋名臣、文学家,且在散文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同处“唐宋八大家”之列。
欧阳修早王安石与苏轼两人入朝为官,若说三人之间有什么密切的联系,倒还算不上,但是却也出了许多趣事儿的。
王安石初入仕途的时候,欧阳修对其很是欣赏,甚至曾经作诗以赠。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朱门歌舞争新态,绿绮尘埃拂旧弦。
常恨闻名不相识,相逢罇酒曷留连?
王安石收到官场前辈的诗之后,也写了首诗回赠。
欲传道义心犹在,强学文章力已穷。
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
抠衣最出诸生后,倒屣尝倾广座中,
只恐虚名因此得,嘉篇为贶岂宜蒙。
欣赏归欣赏,后来王安石进行变法,欧阳修对王安石变法的某些政策并不支持,因此在政治上有所反对。不过欧阳修反对王安石变法,倒比司马光一类的要好的多,至少他并不是全盘否定,而是从实际出发。
再来说欧阳修与苏轼,苏轼算是欧阳修的门生。苏轼参加的那场礼部贡举,是由欧阳修担任的主考官,是欧阳修录取了苏轼,让苏轼步入官场。关于这一场考试,还有一个极为有趣的故事。
欧阳修的弟子曾巩与苏轼同期参加考试,考完之后,欧阳修进行阅卷。当时他看见一片文章,无论是思想内涵还是整个文风及辞藻,都极为出色,算是这一批中最出色的文章。欧阳修以为这篇文章是自己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于是将这篇文章评为第二等。但后来阅卷完之后拆封,才发现这篇文章是苏轼所作。
王安石和苏轼,算是分属于不同阵营之人,苏轼一生官途的起伏跌宕,几乎都与王安石及其变法有关。
欧阳修、曾巩、苏轼三人都是北宋名臣,都是值得后世敬仰之人。
欧阳修号“六一居士”,这是他晚年的自号,之所以如此叫,这是因为他被谪滁山,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自号“醉翁”。 曾自言:“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翁老于其间。”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欧阳修有一篇极为著名的散文,名为《醉翁亭记》,是中学语文必背科目。作于欧阳修被贬滁州任太守之时,当时他与附近琅琊寺的智仙和尚结为好友。后来智仙和尚在山腰盖了座亭子,欧阳修取名为“醉翁亭”,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
据说当时欧阳修作这篇文章的时候,用了大篇幅描写亭子周围的山景。文章作成之后,众人皆称赞,欧阳修后来又将文章贴在城门上,供过往客人赏阅。后来有一位樵夫说开头太罗嗦,便叫欧阳修到琅琊山南门上去看山。后来才有了“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山,林壑尤美”,大篇的篇幅浓缩成如此经典的一句。文字精练,含义倍增。
相关参考
北宋的欧阳修与苏轼很有缘分。首先,他们都入选「”唐宋八大家”。其次,欧阳修生于1007年,是苏轼(生于1037年)的老师。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的科举被人称为千年龙虎榜,中进士的日后大多都成了风
欧阳修与王安石、苏轼的关系 他为什么叫“六一居士”?欧阳修的故事
欧阳修与王安石、苏轼两人同为北宋名臣、文学家,且在散文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同处“唐宋八大家”之列。 欧阳修早王安石与苏轼两人入朝为官,若说三人之间有什么密切的联系,倒还算
在宋代,欧阳修的学问十分了得,名气很大,他有一句名诗曰:“书有未曾经我读。”意思是说中国的书我都读遍了。欧阳修做学问,一向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以致用。他在任主考官时,便根据
在宋代,欧阳修的学问十分了得,名气很大,他有一句名诗曰:“书有未曾经我读。”意思是说中国的书我都读遍了。欧阳修做学问,一向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以致用。他在任主考官时,便根据
北宋有个文人叫做苏东坡,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对后世影响很大。>>有些人一生下就不简单,骆宾王七岁“咏鹅”,宋濂九岁写诗,苏轼也不差。在他十岁那年,有一次,
这里应该提到的还有欧阳修和苏轼(苏东坡),他们都是宋代的大学问家、大政治家。在当时都是以“正统”面目出现的大人物,而欧阳修的政论文章《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论》是多么铿锵有力,他的《食糟民》诗对农民
这里应该提到的还有欧阳修和苏轼(苏东坡),他们都是宋代的大学问家、大政治家。在当时都是以“正统”面目出现的大人物,而欧阳修的政论文章《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论》是多么铿锵有力,他的《食糟民》诗对农民
唐宋八大家之中,除了唐朝的韩愈和柳宗元,就是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和王安石。但是,除了王安石之外,苏轼等五人是一派的。三苏自不必说,欧阳修是曾巩的老师,也是苏轼的考官和亲家。王安石最初
历史秘闻 王安石去世后,苏轼偶然看到了他的荷花诗,并做出了如此评价
唐宋八大家之中,除了唐朝的韩愈和柳宗元,就是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和王安石。但是,除了王安石之外,苏轼等五人是一派的。三苏自不必说,欧阳修是曾巩的老师,也是苏轼的考官和亲家。王安石最初
北宋嘉祐二年,欧阳修主持贡举考试,命作文题为“刑赏忠厚之至论”。阅卷中,当副主考将一篇立论新颖、文情并茂的奇文上呈于他,这位文坛领袖在击节赞叹的同时,也记住了文中一个他此前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