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东征西讨
Posted 势力
篇首语:我要做的绝不止此。我不是寻求者。我要为自己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太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李世民东征西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李世民东征西讨
公元618年,李渊做了皇帝,建立了唐朝,但各地的战乱并没有平息,到处是占山为王的割据势力,统一的任务还相当艰巨。这个艰巨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李世民头上。在多种割据势力当中,依附突厥的刘武周最为强大。他占据了雁门、楼烦(今山西静乐)、定襄(在今内蒙)等几个郡,自称皇帝,猖撅一时。公元619年,刘武周率军进攻唐朝城镇,接连取得了几次胜利。坐守太原的李元吉见刘武周来势凶猛,不敢抵抗,吓得把太原城白白送给了刘武周,匹马逃回了京城长安。刘武周得以长驱直进,势力越来越大。李渊在猖狂的刘武周面前,也吓得准备放弃黄河以东的土地,守住蒲津关以西,做个关西皇帝算了。李世民坚决反对父皇的这种苟安思想,他阐明厉害,并积极请战。李渊被李世民说服了,就命李世民领兵出击。经过几次大的战役,李世民把刘武周的主力部队都消灭了。刘武周见大势已去,就逃往突厥。突厥不想得罪唐朝,就将刘武周杀了。失去的大片土地,经过李世民挥军奋战,又回到了唐朝手中。
打败了刘武周之后,唐朝已把西北的几股割据势力都铲平了,使后方得到了稳固,李渊又命李世民率大军攻取东都(今河南洛阳)。李世民挥师出关,锐不可当,河南许多州县望风而降,很快就把东都包围了。
东都这时在王世充手里。王世充是隋朝大臣,原与杨广的孙子杨侗一起镇守。杨广死后,王世充先立杨侗为皇帝,后来,他打败了瓦岗起义军,自以为了不起,就废了杨侗,自立为帝,取国号为郑。
李世民领兵围住东都,日夜不停地攻城。被围在城里的王世充为了摆脱被困的挨打局面,他派人悄悄赶往河北,向窦建德求救。接到王世充的求救信,窦建德即发兵去救王世充。他的目的是想先与王世充联合击败唐军,再寻机消灭王世充,最后夺取天下。窦建德一面发兵30万去救援王世充,一面派人送信给李世民,信中以命令的口气要李世民退回吴中。
窦建德的信不仅没使李世民撤退,反倒给李世民抢得战机的时间。李世民接受了部将的意见,一面继续围攻东都,一面分兵截住南下的窦建德大军。李世民把他的弟弟留下来攻城,自己则领兵去拦截窦建德。虎牢关(在今河南)一战,窦建德的夏军被打败,溃不成军。在一片混乱之中,窦建德受伤做了俘虏。打败了窦建德,李世民又回兵东都,王世充只好打开城门乖乖投降。
李世民这一战一举消灭了夏、郑两个大国,使黄河南北的广大地区都成了唐朝境地,统一事业也就基本完成了。
李世民
唐朝历史 玄武门之变秦琼为何没参与
大家都知道,李渊之所以能结束隋末乱世,一统天下,他的儿子们出力不少,尤其是李世民,天纵神武东征西讨,大唐几乎一半的江山都是他打下来的!
李渊登基称帝后,封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封李世民为秦王,继续领兵在外,征讨不服,这样一来,确实让自己的儿子物尽其用,可也无意间让朝堂形成了两个派别!
一是以李建成为首的文臣,他们认为将来治理天下必须靠自己这帮人,所以看不起李世民手下那帮武夫;而以李世民为首的武将,同样看不起文臣,认为没有他们打天下,文臣治理个屁?
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拥护者从起初的小打小闹,渐渐演变成水火不容,最后竟演变成太子和秦王之争!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唐高祖李渊迎来人生中最凄惨的一天,秦王李世民带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十位文臣武将,在玄武门设伏斩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不仅如此就连太子府和齐王府也没放过,二人的妻子儿女被斩杀殆尽,一天之内,李渊儿孙12人惨死!
在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敬德可谓是大放异彩,斩杀李元吉,软禁李渊,从李渊手里“请”来兵符,诛杀李建成余党……事后被李世民封邑1300户,而侯君集等人也被封邑1000户,最让人奇怪的便是秦琼了,从始至终没有露面,却被封邑700户,那么他在玄武门之变中起什么作用?为何论功行赏有他的分呢?
原来秦琼在玄武门之变中确实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李世民在斩杀李建成李元吉后,第一件事便是派人血洗太子府,假如说李世民失败了,李建成他们会放过秦王府的人吗?答案是否定的,李世民的妻儿必死无疑!
秦琼的任务便是负责秦王李世民的妻儿的安全,李世民曾给他下了一道命令,大意是说,只要自己玄武门失败,秦琼立马带着秦王府家眷出逃,从此更名换姓,远离朝堂之争!
从对秦琼的安排也能看出李世民确实用人有道,秦琼领兵作战是一把好手,但为人正直,即便是和李世民恩若兄弟,也不会参与皇家的尔虞我诈?让秦琼直接参与玄武门之变,秦琼肯定不会答应,但在自己失败后,让秦琼保家人平安,秦琼绝对会倾尽全力!
相关参考
李世民,我们都熟悉。「”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唐宗说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早年跟随父亲,太原起兵,然后东征西讨,招揽了一大批文臣宿将,为唐朝的建立和完成大一统,建立了赫赫战功。正是因为这样,他的父
大家都知道,李渊之所以能结束隋末乱世,一统天下,他的儿子们出力不少,尤其是李世民,天纵神武东征西讨,大唐几乎一半的江山都是他打下来的!李渊登基称帝后,封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封李世民为秦
...李渊晋阳起兵之后,长孙无忌不畏艰险,追随妹夫李世民东征西讨。李渊称帝后,李世民成了秦
唐山的名字由来:唐朝时李世民两次东征,均屯兵现在市中心区的大城山,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率军东征朝鲜半岛,回途中经由此地,其爱妃曹妃不幸病逝,李世民念其爱妃,山赐唐姓,唐山由此而得名。扩展资料唐山
李靖在唐王朝的开国功臣中,李靖沉厚恭谨,才兼文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杰出军事家。他追随李渊、李世民父子,为大唐王朝的建立东征西讨,屡立大功,并因此而出将入相,历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检校中书令、尚书右仆
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能力,素为世人称颂,亦常被后人赞之为“千古第一明君”。他十六岁应募从军,十八岁助父起事,后率唐军东征西讨,终至全国统一。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他成功发动“玄武门事变”后被立为太子
隋炀帝于公元613年东征高丽,押粮官杨玄感欲发动兵变,请来好友李密做参谋,李密出了上中下三策:上策,封死隋炀帝东征的归路;中策,西取关中,观望天下;下策,攻取龙头股洛阳。而文武双全的杨玄感却选中了
侯君集,中国唐初大将。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北)人。君集少年时以武勇称。隋末战乱中,跟随秦王李世民东征西战,功勋卓著,在拥立李世民称帝时起了重要作用。 但是侯君集这个人的名
唐山历史悠久,早在4万年前就有人类劳作生息,商代属孤竹国,战国为燕地,汉代属幽州,清代分属直隶省永平府和遵化直隶州。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率军东征朝鲜半岛,回途中经由唐山境,其爱妃曹妃
侯君集,中国唐初大将。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北)人。君集少年时以武勇称。隋末战乱中,跟随秦王李世民东征西战,功勋卓著,在拥立李世民称帝时起了重要作用。 但是侯君集这个人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