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联吴抗曹

Posted 人马

篇首语:知识以生命为前提,以经验为条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诸葛亮联吴抗曹

2、刘备谋害关羽的真实原因

诸葛亮联吴抗曹

核心提示:欢迎访问本站网中华上下五千年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故事。
  曹操平定北方以后,于公元208年率领大军南下,进攻刘表。他的人马还没有到荆州,刘表已经病死。他的儿子刘琮听到曹军声势浩大,吓破了胆,先派人求降了。这时候,刘备在樊城(今湖北襄樊)驻守。他听到曹操大军南下,决定把人马撤退到江陵(今湖北江陵)。荆州的百姓听说刘备待人好,都宁愿跟着他一块撤退。
  曹操赶到襄阳,听说刘备向江陵撤退,又打听到刘表在江陵积了大批军粮怕被刘备占去,亲自率领五千轻骑兵追赶刘备。刘备的人马带了兵器、装备,还有十几万百姓跟着他,每天只能行军十几里。曹操的骑兵一天一夜就赶了三百多里,很快就在当阳长坂坡(今湖北当阳东北)追上了刘备。刘备的人马被曹操的骑兵冲杀得七零八落,还亏得张飞在长坂坡抵挡了一阵。刘备、诸葛亮才带着少数人马摆脱追兵。但是往江陵的路已经被曹军截断,只好改道退到夏口(在今湖北武汉)。
  曹操占领了江陵,继续沿江向东进军,很快就要到夏口了。诸葛亮对刘备说:“形势紧急,我们只有向孙权求救一条路了。”正好孙权怕荆州被曹操占领,派鲁肃来探听刘备的虚实。诸葛亮就跟鲁肃一起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去见孙权。诸葛亮见了孙权,说:“现在曹操攻下了荆州,马上就要进攻东吴了。将军如果决心抵抗,就趁早同曹操断绝关系,跟我们一起抵抗;要不然,干脆向他们投降,如果再犹豫不决,祸到临头就来不及了。”孙权反问说:“那么,刘将军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诸葛亮严肃地说:“刘将军是皇室后代,才能盖世,怎么肯低三下四去投降曹操呢?”孙权听诸葛亮这么一说,也激动地说:“我也不能将江东土地和去投降曹操呢?”孙权听诸葛亮这么一说,也激动地说:“我也不能将江东土地和10万人马白白地送人。不过刘将军刚打了败仗,怎么还能抵抗曹军呢?”
  诸葛亮说:“您放心吧,刘将军虽然败了一阵,但是还有水军2万。曹操兵马虽然多,远道追来,兵士也已经精疲力尽。再说,北方人不习惯水战,荆州的人对他们不服。只要我们协力同心,一定能够打败曹军。”孙权听了诸葛亮的一番分析,心里挺高兴,就立刻召集部下将领,讨论抵抗曹操的办法。之后,诸葛亮舌战群儒,巧妙周旋,终于达成了孙、刘联合抗曹的战略联盟。
诸葛亮

刘备谋害关羽的真实原因

《三国演义》中,华容道生擒曹操是刘备唯一成功的机会,但由于诸葛亮、关羽另怀心思,曹操被放,三足鼎立形成。诸葛亮希望在三足鼎立中实现与哥哥诸葛瑾的联吴抗曹,创立诸葛天下;关羽希望在三足鼎立中甩开心存异志的哥哥,与关平、廖化独立打天下,匡复汉室;刘备也希望在三国鼎立中除掉威胁阿斗继承权的关羽、关平和刘封,建立自家嫡传天下。关公在麦城表面上受到孙曹两处夹击,实则还有司马氏、诸葛兄弟和刘备三方的暗中参与,五方缺少任何一方都难以扳倒强大的关公。

一、华容道活捉曹操是刘备称霸的唯一机会,但三个和尚没水吃

曾经有人问,《三国演义》中刘备与其子刘禅到底错失了多少次统一天下的机会?其实,看上去很多,实际只有一次,那就是华容道!此后的机会都不是机会,作者为了政治上迎合正统,情节上精彩好看而故作惊险并抱憾。

假设关羽在华容道不杀不放曹操,而是生擒曹操,情况会如何?刘备将复制刘邦垓下的逆转,在赤壁一战成功。接下来就只需要边挟曹操以令诸侯,边诱逼刘协禅让了。但一旦拖入三足鼎立,刘备就被动了,人家东吴只会在你弱小的时候联合,稍许强大就会提防,他们不能让联合成为陪太子读书的事情――诸葛亮因此失败。反之,如果不联合,就会是这样的情况:1、关羽以忠汉之名伐强魏防弱吴,失败;2、刘备以重义名义吞弱吴拒强魏,失败。可见,错过华容道之后,刘蜀无论如何挣扎,都是死路一条。小说的本质就是要证明这个道理,揭示这个事实。

我们就该追问了,后面他们各逞个人英雄的失败可以理解,为何当初三剑客齐聚一堂也会坐失良机呢?原来,世上不只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个诸葛亮赛过张子房,还可能三个和尚没水喝。人们常说,曹操得天时,孙权得地利,刘备得人和,但赤壁大战收官之时,刘备恰恰在人和上出了问题,三人已然同床异梦,各怀心思。

二、诸葛亮和关羽在华容道同时背弃刘备,但用意有别

首先我们来分析诸葛亮。他本该意识到联合东吴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不确定性,赤壁大战前,他可是冒着生命危险拜见孙权、周瑜,好不容易舌战群儒才求得了孙刘联合。但他为什么仍要坚持打持久战,豪赌孙刘会长期联合呢?我在此前的文章中已解读过,他的“隆中对”是主观为自家兄弟,客观为刘备兄弟,他相信诸葛瑾在东吴为内应,联合有保障。他们的战策是先促成三足鼎立,再让诸葛瑾“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自己“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诚如是,则大业可成,诸葛天下可兴矣。所以,“隆中对”的第一步是双赢,第二步是零和,是刘备的噩梦。诸葛要在这一步中灭除他和关羽。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诸葛亮没想到江山代有才人出,东吴陆逊及时取代了诸葛瑾,曹魏司马懿之神算更是高出了自己两个数量级。(其背后推手是司马徽。)诸葛亮在失去兄弟帮助之后,还曾炫耀自己智力之外的大仁大义大勇,结果六败祁山。不能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是诸葛亮败北的内因。

其次来分析关羽。按说关羽深研《春秋》,完全懂得在放曹与杀曹之间,还有一条中庸之道――擒曹――可以选择。既可确保刘备胜券在握,又能报答曹操昔日之恩情,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依样偿还就是。忠义两全。但就像昔日降汉不降曹一样,关羽此时也忠汉不忠备了。当初他与刘备结义,为的是“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而非扶刘备称帝。在东汉尚未灭亡之前,任何人想称帝都是大逆不道。刘备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故而总是躲躲闪闪。但他的韬晦之术能瞒过曹操,却骗不过关羽的丹凤眼,他从几件事情看出了兄长的异志。

一是在许田打围时,刘备制止关羽杀曹操。当时的情况是,曹操用天子的宝雕弓、金t箭射中一只大鹿,群臣以为是天子所为,山呼“万岁”,曹操却“纵马而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众皆失色。”关羽亦大怒,提刀拍马想斩曹操,却被刘备摇手送目制止了。过后刘备辩解说是怕投鼠忌器,误伤了天子。实际上凭借关羽的功夫,是不可能误伤的。关羽的回答是:“今日不杀此贼,后必为祸。”他开始明白刘备根本就没有清除王侧、安定国家之心,而是惟恐天下不乱,留着曹操先窃取汉室、祸害黎庶,自己再反夺天下。像刘秀一样实现所谓中兴汉室。这是刘关之间出现的第一次意见分歧。

二是刘备执意聘用诸葛亮为军师,而该军师的战略是怂恿刘备先取代刘表,后取代刘璋。以此类推,最后势必就是三级跳,取代刘协。这些忤逆主张都与关羽的忠义思想格格不入。更可怕的变数是,这位军师能说刘表不久于人世,刘璋暗弱,某一天必然也会找刘备的茬,来个合理禅让。所以,无论是“三请”之前,还是“三请”之后,关羽都不喜欢诸葛亮,哪怕是军令状赌输了,也丝毫没有折服之意。这是刘关的第二次分歧。

三是刘备于新野收刘封为义子,关羽当即就质问他:“兄长既有子,何必用螟蛉,后必生乱。”刘备说:“吾待之如子,彼必事吾如父,何乱之有!”是啊,若真能待之如子,将来把帝位也传给这位长子,的确不会生乱。但刘备是这样的人吗?关羽不信,故“不悦”。关公更大的不悦在于刘备的做法是针对关平而来的。因为刘关张既是比亲兄弟还亲的三位一体、情同一人的兄弟,关平也理所当然享有继承资格,他在第二代中年纪居长,德能也强于阿斗。刘备怀疑关羽收关平是不服自己这个老大,进而要争夺下一代的继承权,为提前防范,便收了一位年龄更大的“器宇轩昂”的义子。(其实关羽并非此意,见下文。)这是刘关的第三次意见分歧。

历次争执,刘备都以老大哥的口气和堂而皇之的大道理占据上风,但关羽也被逼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他要来一次总爆发,阻止刘备与诸葛亮合力篡汉。于是我们就看到,关羽在华容道假以还情的名义,大刀一挥放走了曹操。

相关参考

为何诸葛瞻打不过邓艾

蜀汉丞相诸葛亮,他一生丰功伟绩,为蜀汉江山立下汗马功劳!自先帝三顾茅庐以来,诸葛亮无时无刻不在为了匡扶汉室而努力!并且在刘备集团担任至关重要的机要军师,联吴抗曹,火烧赤壁,巧取荆州,谋取益州,无不在诸

刘备谋害关羽的真实原因

《三国演义》中,华容道生擒曹操是刘备唯一成功的机会,但由于诸葛亮、关羽另怀心思,曹操被放,三足鼎立形成。诸葛亮希望在三足鼎立中实现与哥哥诸葛瑾的联吴抗曹,创立诸葛天下;关羽希望在三足鼎立中甩开心存异志

诸葛亮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为刘备提出隆中对策之后,一直为它的实现而努力奋斗。他帮助刘备联吴抗曹,占据益州,建立蜀汉政权,辅佐刘禅治理蜀国,厉行法治,赏罚严明,任人唯贤,集思广益,务农殖

大树底下不长草_闲话三国

>  夺城者将,夺国者帅。>>  在政治上,是帅才。正是他的三分天下,联吴抗曹的决策,才能以最弱的力量,跻身于吴、魏之间,而成鼎立之势。蜀能建国称帝,在三分中,如果没有诸葛亮为设计立足荆州,谋取益州之

三国历史上刘备为何能昧心参与剿杀关羽五方行动

《三国演义》中,华容道生擒曹操是刘备唯一成功的机会,但由于诸葛亮、关羽另怀心思,曹操被放,三足鼎立形成。诸葛亮希望在三足鼎立中实现与哥哥诸葛瑾的联吴抗曹,创立诸葛天下;关羽希望在三足鼎立中甩开心存异志

哪件事是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失败?没夺荆州

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失败是什么?是没能说服关羽联吴抗魏吗?是没能阻止刘备伐吴吗?是多次北伐劳而无功吗?都不是。诸葛亮最大的失败在于没有成功地说服刘备夺取刘表治下的荆州。当初诸葛亮在草庐之中,对刘备侃侃而...

哪件事是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失败?没夺荆州

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失败是什么?是没能说服关羽联吴抗魏吗?是没能阻止刘备伐吴吗?是多次北伐劳而无功吗?都不是。诸葛亮最大的失败在于没有成功地说服刘备夺取刘表治下的荆州。当初诸葛亮在草庐之中,对刘备侃侃而...

为何在演义小说中,赤壁之战最大的功臣,是孔明而非周瑜

赤壁之战是改变三国历史命运的一场重要之战,正史中周瑜火烧连船、击败曹操,继而三分天下。不过今天说一下演义小说,那赤壁一战当然就是孔明表演的地方了。一、孔明的作用首先,孔明力主联吴抗曹,在江东舌战群雄,

《隆中对》的死结

三国时期有这么一个地方,魏蜀吴三国都曾经占领过一部分,三方角力于此,但谁都没完全吞下,这个地方就是荆州。诸葛亮献《隆中对》认为荆州是匡扶汉室的关键之地,对外交际上联吴抗曹,待天下有变,兵分两路还于旧都

诸葛亮的一生中最大的失败竟是这件事

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失败是什么?是没能说服关羽联吴抗魏吗?是没能阻止刘备伐吴吗?是多次北伐劳而无功吗?都不是。诸葛亮最大的失败在于没有成功地说服刘备夺取刘表治下的荆州。当初诸葛亮在草庐之中,对刘备侃侃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