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搬砖志不遗
Posted 刺史
篇首语:真正的知识是道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陶侃搬砖志不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陶侃搬砖志不遗
陶侃原是王敦的部下。后来,陶侃立了战功,做了荆州刺史。有人妒忌他,在王敦面前说他坏话。王敦把他调离到广州。那时候,广州是很偏僻的地方,调到广州等于是降了他的职。陶侃到了广州并没有灰心。他每天早晨把一百块砖头从书房里搬到房外;到了晚上,又把砖头搬运到屋里。每天都这样做,别人看了感到很奇怪,忍不住问这是做什么。
陶侃说:“我虽然身在南方,但心里一刻都没有忘记收复中原。如果闲散惯了,将来国家一旦需要我出力,怎么能担当得了重任呢?所以,我每天借这个锻炼身体。”
王敦死后,东晋朝廷把陶侃提升为征西大将军兼荆州刺史。荆州的百姓听到陶侃回来,都跑出来欢迎他。
虽然提升了官职,可陶侃还是谨慎小心。荆州衙门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要亲自过问,从来不放松。他手下的一些官吏,经常喝酒赌博,因此而耽误了公事。陶侃知道后,非常生气。他吩咐人把酒器和赌具全都没收并毁掉,还鞭打了那些官吏。从这以后,谁都不敢再赌博喝酒了。
有一天,陶侃到郊外去巡视,看见一个过路人一边走,一边随手摘了一把没有成熟的稻穗,拿在手里玩弄。陶侃马上命令兵士把这个人捆绑起来,狠狠地打了一顿。人们听说刺史这样爱护庄稼,种田就更有劲了。荆州地方也渐渐富裕起来。
陶侃一生带了41年的兵,由于他执法严明、公正无私,大家都很佩服他。在他管辖的地区,社会秩序井然,真正做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门秦王春秋司马相如卓文君韩信经典
搬砖捡破烂的别样人生 东晋史上一代名将陶侃
东晋就有这样一位将领,后世称他为:“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一人能同时兼有曹操、诸葛亮的优点,他的风采该是何其耀眼。这个人就是东晋名将陶侃,这个名字也许出镜率不是很高,不过他的曾孙,大部分人都应该听过,一个叫陶渊明的诗人。
陶侃的故事很励志,少年贫寒,仕途上也不甚得意,直到爆发了爆发了著名的八王之乱引起江南地区动荡,陶侃迎来了他人生的转折。他从军平乱,稳定流民安定了江南局势,他的个人官位也是节节高升,后来更是在平定王导之乱时发挥了关键作用,陶侃一时间成为朝中武将领袖,都督八州军事。
陶侃在战场上的才能固然出色,更难得的是他在生活中的明达智慧。陶侃在广州时,他有一个很让他身边人难以理解的习惯,就是早上将书房门口的一百块砖,搬到院子外边,到了晚上,他又将这些砖搬回来。他身边的人就问他这是为什么?凭借陶侃的身份地位,何必遭受这份辛苦,谁知陶侃说道:“我正在致力于收复中原失地,过分的悠闲安逸,唯恐难担大任。”当别人享受一时安逸,他却在强其筋骨为将来准备,这份志向怎能不令人钦佩。
这位陶都督不仅锻炼习惯和普通人不一样,更是喜欢收集一些边角余料,甚至别人眼中的垃圾。当时造船剩下的一些竹头和木屑,本来要打算当垃圾处理掉。不过陶侃却叫人收集起来,他身边的人又不明白了,陶都督这节俭的有些过分了,搜集这些破烂干什么?不过陶侃也懒得解释,就嘿嘿一笑,这事就过去了。过了几个月,过年了,陶侃作为地方最高长官,来拜年的人可是络绎不绝,不过因为天冷,院子里有积雪很滑,很多大人不小心就摔的四仰八叉,十分狼狈。这时候陶侃命人将搜集的木屑铺在院子里,既防滑又消雪。
至于那些竹头,陶侃有生之年也没有用上,不过这并不代表没用,后来恒温讨伐蜀国的时候,就拿这些竹头做成竹钉,用来作为造船的原料。陶侃将这些别人眼中的垃圾换个场合,换个形态就成为了可用的资源,这份远见和智慧实非常人所及。陶侃作为一代名将,虽然是搬砖捡破烂,自然也有他的道理,生活的小智慧和战场兵争的道理在某些方面是很相近的,都是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利用,让有限的资源在关键的节点发挥超常的作用。
相关参考
陶侃搬砖陶侃是东晋时期名将,被誉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他曾任太尉、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封爵长沙郡公,为稳定东晋政局立下显赫战功。公元334年,陶侃逝世,追赠大司马,谥号为“桓”。陶侃梦天门典故
东晋就有这样一位将领,后世称他为:“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一人能同时兼有曹操、诸葛亮的优点,他的风采该是何其耀眼。这个人就是东晋名将陶侃,这个名字也许出镜率不是很高,不过他的曾孙,大部分人
东晋就有这样一位将领,后世称他为:“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一人能同时兼有曹操、诸葛亮的优点,他的风采该是何其耀眼。这个人就是东晋名将陶侃,这个名字也许出镜率不是很高,不过他的曾孙,大部分人
陶侃在士族门阀垄断政治的东晋时期,作为出身寒门的陶侃,能脱颖而出,成为当时名将实属不易。陶侃的成功不仅有运气加成,更离不开他本人的能力和努力。出身贫寒的他生活多姿多彩,有着搬砖、捡破烂的经验,但这些都
“王府索盗”、“搬砖励志”等故事千古流传其母与岳飞之母同被尊奉为母教典范在今鄱阳县城东牛岗咀,有一座沉睡了1600多年的古墓,墓主人为中国“四大贤母”中唯一有正史立传的一代贤母—陶侃之母湛氏。湛氏深明
“王府索盗”、“搬砖励志”等故事千古流传其母与岳飞之母同被尊奉为母教典范在今鄱阳县城东牛岗咀,有一座沉睡了1600多年的古墓,墓主人为中国“四大贤母”中唯一有正史立传的一代贤母—陶侃之母湛氏。湛氏深明
20世纪20年代广州香港社会缩影 从香港的搬砖工人到广州的商业街
120世纪20年代,香港。一个建筑工人正在搬砖,一次搬运四十块砖。 220世纪20年代,广州。沙面溪和英国桥 31921
历史人物 陶侃简介 陶侃怎么死的 陶侃惜谷 陶侃留客 陶侃惜阴
中文名:陶侃 别名:陶士行、陶士衡、陶公、陶荆州、陶威公 国籍:东晋 民族:汉族 出生地:庐江寻阳(今江西九江西) 出生日期:公元259年 逝世日期:公元334年7月30日 职业:将
陶侃陶侃别名陶公、陶荆州、陶威公、陶牧等,是我国东晋时期的著名将领,他的曾孙是著名诗人陶渊明。陶侃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封爵长沙郡公,曾位极人臣,功勋卓越。陶侃的子女>儿子>陶
陶侃,字士行,东晋名将,其父陶丹,在三国孙吴时曾任扬武将军,在东吴的地位并不高。陶侃出身贫寒,他父亲早逝,早年在寻阳当过鱼梁吏。 后来,陶侃逐渐崭露头角,他先是平定了陈敏、杜弢、张昌起义,后来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