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砖捡破烂的别样人生 东晋史上一代名将陶侃
篇首语: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搬砖捡破烂的别样人生 东晋史上一代名将陶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搬砖捡破烂的别样人生 东晋史上一代名将陶侃
东晋就有这样一位将领,后世称他为:“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一人能同时兼有曹操、诸葛亮的优点,他的风采该是何其耀眼。这个人就是东晋名将陶侃,这个名字也许出镜率不是很高,不过他的曾孙,大部分人都应该听过,一个叫陶渊明的诗人。
陶侃的故事很励志,少年贫寒,仕途上也不甚得意,直到爆发了爆发了著名的八王之乱引起江南地区动荡,陶侃迎来了他人生的转折。他从军平乱,稳定流民安定了江南局势,他的个人官位也是节节高升,后来更是在平定王导之乱时发挥了关键作用,陶侃一时间成为朝中武将领袖,都督八州军事。
陶侃在战场上的才能固然出色,更难得的是他在生活中的明达智慧。陶侃在广州时,他有一个很让他身边人难以理解的习惯,就是早上将书房门口的一百块砖,搬到院子外边,到了晚上,他又将这些砖搬回来。他身边的人就问他这是为什么?凭借陶侃的身份地位,何必遭受这份辛苦,谁知陶侃说道:“我正在致力于收复中原失地,过分的悠闲安逸,唯恐难担大任。”当别人享受一时安逸,他却在强其筋骨为将来准备,这份志向怎能不令人钦佩。
这位陶都督不仅锻炼习惯和普通人不一样,更是喜欢收集一些边角余料,甚至别人眼中的垃圾。当时造船剩下的一些竹头和木屑,本来要打算当垃圾处理掉。不过陶侃却叫人收集起来,他身边的人又不明白了,陶都督这节俭的有些过分了,搜集这些破烂干什么?不过陶侃也懒得解释,就嘿嘿一笑,这事就过去了。过了几个月,过年了,陶侃作为地方最高长官,来拜年的人可是络绎不绝,不过因为天冷,院子里有积雪很滑,很多大人不小心就摔的四仰八叉,十分狼狈。这时候陶侃命人将搜集的木屑铺在院子里,既防滑又消雪。
至于那些竹头,陶侃有生之年也没有用上,不过这并不代表没用,后来恒温讨伐蜀国的时候,就拿这些竹头做成竹钉,用来作为造船的原料。陶侃将这些别人眼中的垃圾换个场合,换个形态就成为了可用的资源,这份远见和智慧实非常人所及。陶侃作为一代名将,虽然是搬砖捡破烂,自然也有他的道理,生活的小智慧和战场兵争的道理在某些方面是很相近的,都是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利用,让有限的资源在关键的节点发挥超常的作用。
相关参考
陶侃在士族门阀垄断政治的东晋时期,作为出身寒门的陶侃,能脱颖而出,成为当时名将实属不易。陶侃的成功不仅有运气加成,更离不开他本人的能力和努力。出身贫寒的他生活多姿多彩,有着搬砖、捡破烂的经验,但这些都
“王府索盗”、“搬砖励志”等故事千古流传其母与岳飞之母同被尊奉为母教典范在今鄱阳县城东牛岗咀,有一座沉睡了1600多年的古墓,墓主人为中国“四大贤母”中唯一有正史立传的一代贤母—陶侃之母湛氏。湛氏深明
“王府索盗”、“搬砖励志”等故事千古流传其母与岳飞之母同被尊奉为母教典范在今鄱阳县城东牛岗咀,有一座沉睡了1600多年的古墓,墓主人为中国“四大贤母”中唯一有正史立传的一代贤母—陶侃之母湛氏。湛氏深明
陶侃搬砖陶侃是东晋时期名将,被誉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他曾任太尉、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封爵长沙郡公,为稳定东晋政局立下显赫战功。公元334年,陶侃逝世,追赠大司马,谥号为“桓”。陶侃梦天门典故
陶侃原是王敦的部下。后来,陶侃立了战功,做了荆州刺史。有人妒忌他,在王敦面前说他坏话。王敦把他调离到广州。那时候,广州是很偏僻的地方,调到广州等于是降了他的职。 陶侃到了广州并没有灰心。他每天早
陶侃原是王敦的部下。后来,陶侃立了战功,做了荆州刺史。有人妒忌他,在王敦面前说他坏话。王敦把他调离到广州。那时候,广州是很偏僻的地方,调到广州等于是降了他的职。 陶侃到了广州并没有灰心。他每天早
陶侃(259年-334年7月30日),字士行(一作士衡)。本为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都昌)人,后徙居庐江寻阳(今江西九江西)。东晋时期名将。陶侃出身贫寒,初任县吏,后逐渐出任郡守。永嘉五年(311年),
陶侃(259年-334年7月30日),字士行(一作士衡)。本为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都昌)人,后徙居庐江寻阳(今江西九江西)。东晋时期名将。陶侃出身贫寒,初任县吏,后逐渐出任郡守。永嘉五年(311年),
陶侃(259-334年),字士行(或作士衡)。本为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后徙庐江寻阳(今江西九江西)。中国东晋时期名将。陶侃出身贫寒,初为县吏,后至郡守。永嘉五年(311年)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31
陶侃(259-334年),字士行(或作士衡)。本为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后徙庐江寻阳(今江西九江西)。中国东晋时期名将。陶侃出身贫寒,初为县吏,后至郡守。永嘉五年(311年)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