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八:不为不义屈

Posted 阳城

篇首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南八:不为不义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南八:不为不义屈

2、世界历史 此人杀光自己的家人,自断手臂,只为了做一件荒唐事

南八:不为不义屈

南霁云是唐朝名将,公元712年出生于今河南省清丰县,因为他排行第八,所以人称“南八”。
安史之乱,张巡死守睢阳城,屡挫叛军。但是粮食已经吃完,城中士兵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在古代“战争”这两个字,背后往往有着极端残酷的故事,军粮不够,城中的麻雀、老鼠、弓箭铠甲上的皮子以及一切能吃的东西都被吃光后,人吃人就不在稀奇。
南八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受命出城求救,南八先到彭城的御史大夫许叔冀求援。但是乱世之人只想佣兵自保,许叔冀对睢阳的战事无动于衷。
南八又带领自己仅剩的三十余骑到了临淮向御史大夫贺兰进明求救。睢阳与临淮只有三百多公里,但是贺兰只想自保,南霁云见他无意出兵,便说睢阳与临淮唇齿相依,一旦睢阳有失临淮危在旦夕。
贺兰并非不明白这一点,两地相距只有三百多公里,现在坐汽车只要四个多小时便可到达,按照古代优秀骑兵的行军速度也只要四天左右。见南是难得的将才,贺兰想将南留在身边,于是设宴款待。
在酒宴上,南霁云悲愤的说:“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说着便拔出佩刀自断一指,拿着自己血淋淋的手指给贺兰看。史书记载“一座大惊,皆感慨为云泣下”。
我们今天仅能想象当年的情景,也许南举着自己断掉手指的血淋淋的手怒目望着贺兰,贺兰或许羞愧的都不敢仰视。但是我们也不好去责怪贺兰什么,身为乱世的一位地方首长,首先当然要想到的是自己要保卫的这块国土与人民。
南见到贺兰终不肯出兵相救于是,当即策马离去,在出城的一瞬间,他回身抽箭引弓,一箭射中了佛寺的高塔,有一半的箭头都射进了砖里。南八大声说:“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当然,大部分的人,包括南八与贺兰都知道,他这一去便再也不可能回来了。
后来驻守真源的李贲援助战马百匹;宁陵守将援助兵三千。南八知道带着些部队回去无异于以卵击石,因为围困睢阳的叛军最多的时候有十几万。但是他还是回去了,明明知道回去只有死路一条,没有粮食、没有希望,但是他到底还是回去了,援军士兵由南霁云率领杀开层层敌围进到睢阳城后,只剩下一千多人了。
757年十月,在饥饿、叛军、绝望的层层围攻下坚持了半年之久的睢阳城被攻破,城破之时,无一人投降。叛军用刀逼迫张巡投降,张巡宁死不屈。叛军又诱降南霁云,南霁云没有说话。这时候张巡对他说:“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南霁云笑了笑,说道:“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遂不屈而死。
青蛙小牛鸭子鹦鹉狐狸灰狼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门

世界历史 此人杀光自己的家人,自断手臂,只为了做一件荒唐事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强调仁、义、礼、智、信,但是有时候一些古人做的事情简直让人无法理解。比如说下面这位,不为钱财不为富贵,却让人亲手杀掉自己的全家,而且还砍断自己的手臂,最后做了一件荒唐的事,不义之事。

这个事情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这个自残加上杀全家的人叫做要离,据说这个人身材特别矮小,只有5尺多,而且非常的瘦弱,家里面也没钱,长相那也是非常丑。放在现在那就是典型的凶煞之相,而且注定打光棍啊。因为此,要离经常受到别人的歧视与嘲讽,在当地抬不起头做人。

但是要离有一身武艺,剑术不错。而当时的吴王是阖闾,这位吴王是伍子胥派人刺杀吴王僚后才当上的吴王,但是,当时吴王僚有个儿子庆忌在外,所以没抓住。所谓斩草要除根啊,庆忌同志天天在外招兵买马,要回吴国杀掉阖闾和伍子胥,因此,伍子胥想故伎重演又来个刺杀庆忌,因此找到了要离。

当时阖闾看到要离如此矮小,十分的瞧不上,但是碍于伍子胥的推荐,还是用了。也许这位要离是感念阖闾的尊重,能把这么重要的事交给他,因此主动提出,可以去刺杀庆忌,但是要取得他的信任,就要杀掉自己的全部家人,还要砍断我的左臂。这也太狠了,这还是人么?

但是吴王阖闾觉得很有道理,因此,拿刀砍了要离的左臂,派人将要离的家人杀绝了。这个时候残疾的要离来到的正在招兵买马的庆忌面前,说自己要为家人报仇,为自己报仇。庆忌于是派人打听,直到要离全家都被杀,跟自己一样深仇大恨,因此,十分信任要离。让他训练军队,在发兵征讨吴国时,要离趁庆忌不注意,一把短刀穿过庆忌胸膛。最后要离也自杀了。

这简直让人无法理解啊,伍子胥杀了吴王僚本来就是不义,又要去杀庆忌,那就更不义了。而这位要离为了去干这件不义甚至荒唐的事,竟然不惜杀光全家,砍掉自己的手臂,最后自己也死了。不仅荣华富贵没得到,反而是全家死光光。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探究历史真相,发现背后故事!对待历史,必须较真!更多精彩请关注【还原历史背后真相】

相关参考

领导谋略 领导的玄机

23.领导的玄机不沾不正之风;不取不义之财;不为不法之事;不行不德之举。和珅是清朝乾隆时代的权臣,他长期担任皇帝的近身侍从,从乾隆帝的一颦一笑就可窥出其所思所想。和珅当权二十余年,升迁47次,权倾朝野

世界历史 此人杀光自己的家人,自断手臂,只为了做一件荒唐事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强调仁、义、礼、智、信,但是有时候一些古人做的事情简直让人无法理解。比如说下面这位,不为钱财不为富贵,却让人亲手杀掉自己的全家,而且还砍断自己的手臂,最后做了一件荒唐的事,不义之

历史典故 多行不义必自毙

多行不义必自毙  释义: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死。  语出:先秦·左丘明《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春秋时期,郑国君王

历史典故 多行不义必自毙

多行不义必自毙  释义: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死。  语出:先秦·左丘明《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春秋时期,郑国君王

商战谋略 不贪“不义之财”,维护人格尊严

不贪“不义之财”,维护人格尊严犹太商人热衷于最大限度地占有财富,因此,世界级亿万富翁中,有许多是犹太商人。在经商中,犹太商人喜欢依靠自己聪明的头脑和一双勤劳的手,光明正大地去赚钱,绝不贪占不义之财。他

康熙平三藩实属不义战

康熙十二年(1873年),康熙决定撤藩,这严重触犯了平西王吴三桂等人的利益,引发叛乱,史称三藩之乱。康熙为了平叛,共进行了八年残酷的内战,波及近半个中国。按传统观点,吴三桂属于地方割据势力,康熙消灭吴

多行不义必自毙,郑庄公为什么要等弟弟公开造反后再下手?

多行不义必自毙,郑庄公为什么要等弟弟公开造反后再下手?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春秋初年,郑国国君郑武公的妻子武姜一直厌恶长子寤生而喜欢小儿子段

历史百科 多行不义必自毙——德意志第三帝国灭亡

多行不义必自毙——德意志第三帝国灭亡德意志第三帝国是希特勒建立的罪恶帝国。1934年8月,兴登堡病死,希特勒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将德国总统的职务与总理的职务合二为一,称德国为“德意志第三帝国”。这个帝国

为什么说马超不忠,不孝,不义,不智

《三国志.彭漾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恃才傲物,狂妄自大的彭漾被刘备贬官到外地,便满腹牢骚来找马超发泄。一开始,郁郁不得志的马超也随口附和了几句。彭漾以为遇到知己,便不知天高地厚地煽动马超:卿为其外,

历史如何评价屈突通 名将屈突通是怎么的人

蒋国忠公屈突通(557年-628年),长安人,隋唐时期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长卿之子。先世为库莫奚种人,依附鲜卑慕容氏。大业年间曾平定杨玄感叛乱,数次镇压农民起义。隋炀帝南巡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