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楚汉相争

Posted 项羽

篇首语: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55 楚汉相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55 楚汉相争

2、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楚汉相争》原文、译文、注释

55 楚汉相争

汉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萧何为丞相,整顿后方,训练人马。公元前206年八月,汉王和韩信率领汉军攻打关中。关中的百姓对“约法三章”的汉王本来有好感,汉军一到,大多不愿抵抗。不到三个月工夫,汉王消灭了原来秦国降将章邯等的兵力,关中地区就成了汉王的地盘。
这一来,可把西楚霸王项羽气坏了。项羽打算发兵往西打刘邦,可是东边也出了事,齐国的田荣轰走了项羽所封的齐王,自立为王,情况比西边更严重。项羽只好先去对付齐国。
汉王刘邦趁项羽和齐国相持不下的时候,一直向东打过来,攻下了西楚霸王的都城彭城。项羽又不得不扔了齐国那一头,赶回来在睢水上跟汉军打了一仗。
汉军大败,掉在水里淹死的不知道有多少,被俘的也不少,汉王的父亲太公和妻子吕后也被楚军俘虏了。
汉王退到荣阳、成皋(都在今河南荥阳县)一带,收集散兵。这时候,萧何从关中调来一支人马,韩信也带着军队来见汉王,汉军才又振作起来。
汉王采取以攻为守的办法,一面守住荥阳,用少数兵力拖住项羽的军队;一面派韩信带领兵马,向北边收服魏国、燕国和赵国。
项羽的谋士范增劝项羽把荥阳迅速攻下来。汉王十分着急。他的谋士陈平原来是从项羽那边投奔过来的,献了一条计策,离间项羽和范增的关系。
项羽是个猜忌心很重的人,中了反间计,真的对范增怀疑起来。范增十分气愤,对项羽说:“天下的大事已经定了,大王自己好好干吧。我年老体衰,该回老家了。”
范增离开荥阳,一路上又气又伤心,就害了病,没有回到彭城,脊梁上长了毒疮死去。
范增一死,楚营里再没人替霸王出主意。汉军受的压力也减轻了。汉王用少数兵力在荥阳、成皋一带牵制项羽的兵力,让韩信继续攻取北边东边,又叫将军彭越在楚军后方截断楚军的运粮道儿,使项羽的军队不得不来回作战。
楚汉双方就这样对峙了两年多。
公元前203年,项羽自己去攻打彭越,把手下将军曹咎留下来守住成皋,再三嘱咐他千万不要跟汉军交战。
汉王见项羽一走,就向曹咎挑战。一开始,曹咎说什么也不出来交战。汉王就叫兵士成天隔着汜水(流经荥阳西,汜音sì)朝着楚营辱骂。
一连骂了几天,曹咎实在沉不住气了,就决定渡过汜水,和汉军拼一死战。
楚军兵多船少,只好分批渡河。汉军趁楚兵刚渡过一半的时候,把楚军的前军打败,后军乱了阵,自相践踏。曹咎觉得没有脸再见项羽,在汜水边自杀了。
项羽在东边正打了胜仗,一听成皋失守,又赶到了西边对付汉王。在广武(今河南荥阳县东北)地方,楚汉两军又对峙起来。
日子一久,楚军的粮食接应不上。项羽没法子,就把汉王的父亲绑了起来,放在宰猪的案上搁着,派人大声吆喝:
“刘邦还不快投降,就把你父亲宰了。”
汉王知道项羽吓唬他,也大声回答说:“我跟你曾经结为兄弟,我的父亲也就是你的父亲。你要是把父亲杀了煮成肉羹,请分给我一碗尝尝。”
项羽恨得咬牙切齿,真的想把太公杀了,又是项伯劝住了他。
项羽派使者跟汉王说:“现在天下闹得乱纷纷的,无非是你我两个人相持不下,你敢不敢出来跟我比个上下高低。”汉王要使者回话说:“我可以跟你斗智,不跟你比力气。”
项羽又叫汉王出来,在阵前对话。汉王当面数落项羽的十大罪状,说他不讲信义,杀害义帝,屠杀百姓等等。项羽听得发火了,用戟向前一指,后面的弓箭手一齐放起箭来。汉王赶快回马,胸口已经中了一箭,受了重伤。
他忍住疼,故意弓着腰摸摸脚,骂着说:“贼人射中了我的脚趾。”
左右把汉王扶进了营帐。汉军听说汉王受伤,都着了慌。张良恐怕军心动摇,劝汉王勉强起来,到各军营巡视了一遍,大家才安定下来。
项羽听说汉王没有死,大失所望。接着,韩信在齐地大败楚军,楚军的运粮道又被彭越截断,粮草越来越少。
汉王趁项羽正在为难的时候,派人跟项羽讲和,要求把太公、吕后放回来,并且建议楚汉双方以鸿沟(在荥阳东南)为界,鸿沟以东归楚,鸿沟以西归汉。
项羽认为这样划定“楚河汉界”还不错,就同意了,放了太公、吕后,接着把自己的人马带回彭城。
其实,汉王这次讲和,只是一个缓兵之计。汉王用了张良、陈平的计策,不出两个月,组织了韩信、彭越、英布三路人马一齐会合,由韩信统领,追击项羽。楚、汉双方一场最后决战就开始了。
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门秦王春秋司马相如卓文君韩信经典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楚汉相争》原文、译文、注释

楚汉相争

汉王谓陈平[1]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骨鲠之臣[2],亚父、钟离眛、龙且、周殷之属[3],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捐[4]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曰:“善!”乃出黄金四万斤与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平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眛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王果意不信钟离眛等。

【注释】

[1]陈平:刘邦谋臣。足智多谋,锐意进取,屡以奇计辅佐刘邦定天下,汉初被封为曲逆侯。汉文帝时,曾升为右丞相,后改任左丞相。

[2]骨鲠之臣:敢于直言进谏的属下。

[3]亚父:即范增,项羽的主要谋士,被尊称为“亚父”。钟离眛、龙且、周殷:均为项羽的大将。

[4]捐:舍弃。

【译文】

汉王对陈平说:“天下这样乱纷纷的,什么时候才能平定啊?”陈平说:“项王那边正直无私的大臣,只有亚父范增、钟离眛、龙且、周殷之类的,不过几个人罢了。大王若能够拿出几万斤黄金,实施反间计,离间他们君臣的关系,让他们从心里产生怀疑,项王为人善妒忌,愿意相信谗言,内部定会自相诛杀。我们借此机会出兵攻打他,击败楚军没有问题。”汉王说:“好!”就拿出黄金四万斤,送给陈平,让他随便用,并不过问。陈平有了大量的金钱,就在楚军中任意实施反间计,传播谣言说钟离眛等给项羽当将军,功劳太多了,然而最终却没有划出一块土地来自己称王,是想要和汉军一道,灭了项羽,把项羽的土地分了自己称王。项羽果然从心里对钟离眜等人产生了不信任。

夏,四月,楚围汉王于荥阳[1],急;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羽急攻荥阳;汉王患[2]之。项羽使使至汉,陈平使为大牢具[3]。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4]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5]!”归,未至彭城[6],疽发背而死。

【注释】

[1]荥(xínɡ)阳:今河南荥阳西。

[2]患:担心,担忧。

[3]大牢具:即太牢具。盛牲的食具叫牢,大的叫太牢,太牢盛牛、羊、豕三牲,因此宴会或祭祀时并用三牲也称为太牢。这里指丰盛的酒食款待。

[4]恶草具:粗糙简陋的待客食具。

[5]请骸(hái)骨:请求退休。

[6]彭城:今江苏徐州。

【译文】

夏季,四月,楚军在荥阳围攻汉王,形势紧急。汉王向项羽请求议和,将荥阳西面的地区划归汉地。但范增却劝项羽火速攻打荥阳,汉王为此忧心忡忡。这时项羽派使者前往汉王处,陈平置备了丰富盛大的宴席,命人端去款待楚国的使者,一见到楚使,就假装惊诧地说:“我还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呢,原来是项王的使者啊!”随即将酒菜又端了出去,改换粗劣的饭菜送给楚使食用。楚使回国后,即把这些情况汇报给了项羽,项羽果然又对范增大加猜疑。范增想要加紧攻下荥阳城,项羽不信任他,不肯听从他的意见。范增闻听项羽对他有怀疑,便怒气冲冲地说:“天下事大体上已有定局了,您自己干吧,望能准许我告老还乡!”于是范增踏上了归途,还没有到达彭城,背上就毒疮发作死去了。

五月,将军纪信[1]言于汉王曰:“事急矣!臣请诳[2]楚,王可以间出。”于是陈平夜出女子东门二千余人,楚因四面击之。纪信乃乘王车,黄屋,左纛[3],曰:“食尽,汉王降。”楚皆呼万岁,之城东观。以故汉王得与数十骑出西门遁去,令韩王信与周苛、魏豹、枞[4]公守荥阳。羽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已出去矣。”羽烧杀信。

【注释】

[1]纪信:刘邦手下将领,在“楚汉之争”中保护刘邦有功。

[2]诳(kuánɡ):欺骗。

[3]纛(dào):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

[4]枞:音cōnɡ。

【译文】

五月,将军纪信对汉王说:“势态紧急!我请求去迷惑一下楚军,您就可以悄悄地溜出荥阳城了。”随即,陈平趁着黑夜把两千多名妇女放出城东门,楚军即刻便从四面围攻这群妇女。纪信便乘坐汉王的车驾,车上盖着黄绸布,左边立着大旗,驶到楚军前,说:“我军粮食已经吃光了,汉王前来乞降。”楚军都大呼万岁,涌到城东观望。汉王因此得以带领几十骑人马从西门出城逃走,命韩王信与周苛、魏豹、枞公继续把守荥阳。项羽见到纪信后问道:“汉王在哪里呀?”纪信说:“已经出城了。”项羽烧死了纪信。

项羽自知少助;食尽,韩信又进兵击楚,羽患之。汉遣侯公说羽请太公[1]。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洪沟[2]以西为汉,以东为楚。九月,楚归太公、吕后,引兵解而东归。汉王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楚兵疲食尽,此天亡之时也。今释[3]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汉王从之。

【注释】

[1]太公:汉王刘邦的父亲。

[2]洪沟:即鸿沟。古代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的人工运河。西汉时期又称狼汤渠。

[3]释:放弃。

【译文】

项羽自己明白楚军颇为缺乏援助力量,而且军粮已经全部吃完,韩信又在进兵攻打楚军,为此十分忧虑。汉王这时派侯公前来劝说项羽,请求接汉王的父亲太公回去。项羽于是就同汉王定下条约:二人平分天下,以“鸿沟”为界,鸿沟以西划归汉王,鸿沟以东划归楚王。九月,楚军将太公、汉王王后吕雉送归汉王,项羽随即领兵解阵而东行归去。汉王于是也想西行回国,张良、陈平便劝他道:“汉已经得到了大半个天下,诸侯又都来归附,楚军却兵疲粮尽,这正是上天让我们灭亡楚国的大好时机啊!如今放走楚军而不去追击,这就叫作‘饲养猛虎给自己留下后患’呀!”汉王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冬,十月,汉王追项羽至固陵[1],与齐王信、魏相国越期会击楚[2];信、越不至,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坚壁自守,谓张良曰:“诸侯不从,奈何?”对曰:“楚兵且[3]破,二人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天下,可立致[4]也。齐王信之立,非君王意,信亦不自坚;彭越本定梁地,始,君王以魏豹[5]故拜越为相国,今豹死,越亦望王,而君王不早定。今能取睢阳以北至穀城皆以王彭越[6],从陈[7]以东傅海与齐王信。信家在楚,其意欲复得故邑。能出捐此地以许两人,使各自为战,则楚易破也。”汉王从之。于是韩信、彭越皆引兵来。

【注释】

[1]固陵:古地名,今河南淮阳西北。

[2]齐王信:即韩信,时为齐王。魏相国越:即彭越,汉初著名将领,拜魏相国,又被封为梁王。

[3]且:将要,快要。

[4]致:招引,引来。

[5]魏豹:六国时魏国的公子。

[6]睢(suī)阳:今河南商丘南。穀(ɡǔ)城:今山东东阿。

[7]陈:陈州,相当于今河南周口地区。

【译文】

冬季,十月,汉王刘邦追击项羽到达固陵,与齐王韩信、魏国的相国彭越约定日期合击楚军。但是韩信、彭越的军队没有来,楚军攻打汉军,大败了汉军。汉王于是又坚固营垒加强防守,并对张良说:“诸侯不遵守信约,怎么办啊?”张良答道:“楚军即将被打败,而韩信、彭越二人没有分得确定的领地,因此他们不应约前来会合也是情理之中的。您如果能与他们一起共分天下,就可以立即把他们招来。齐王韩信的封立,并不是您的本意,韩信自己也不放心。彭越本来平定了梁地,当初您因为魏豹是魏王,封彭越为魏国相国。而今魏豹已死,彭越也想自己称王,但您却不早做决定。现在,您可以把从睢阳以北到榖城的地区都封给彭越,把从陈县以东到沿海地区的区域划给韩信。韩信的家乡在楚地,他的意思也是想要重新得到自己故乡的土地。您如果能拿出以上地区许给他们两人,让他们各自为自己的利益而战,那么楚国就很容易攻破了。”汉王听从了这一建议。于是韩信、彭越都率军前来。

十二月,项王至垓下[1],兵少,食尽,与汉战不胜,入壁;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项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则夜起,饮帐中,悲歌慷慨,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乘其骏马名骓[2],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3],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4]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5]者才百余人。至阴陵[6],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注释】

[1]垓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灵璧东南。

[2]骓(zhuī):毛色苍白相杂的马。

[3]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4]灌婴:汉初名将。

[5]属(zhǔ):连接,跟着。

[6]阴陵:春秋楚邑。为项羽兵败后迷失处,汉时置县。今安徽定远西北。

【译文】

十二月,项羽到了垓下,兵少粮尽,与汉军交战未能取胜,便退入营垒固守。这时汉军和诸侯的军队将项羽的军营重重包围了起来。项羽在晚上听到汉军四面都唱起楚歌,就大惊道:“汉军已经全部得到楚国的土地了吗?是什么原因使楚人这么多呀!”项羽便连夜起身,在帐中饮酒,慷慨悲歌,泪下数行,身边的人见状也都纷纷哭泣,全不忍心抬头观看。项羽于是骑上他的名叫“骓”的骏马,部下的壮士骑马相随的有八百多人,当夜即突围往南奔驰。天大亮时,汉军才发觉,便命令骑将灌婴率五千名骑士追赶。项羽渡过淮河,相随的骑兵能跟得上他的才一百多人。到达阴陵后,项羽一行人迷了路,就向一个农夫问路,农夫骗他说“往左”。项羽等往左走后,却陷进了大沼泽中。汉军因此便追上了他们。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1],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溃围,斩将,刈旗[2],三胜之,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乡。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3],遂斩汉一将。是时,郎中骑[4]杨喜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喜人马俱惊,辟易[5]数里。项王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6],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注释】

[1]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

[2]刈(yì)旗:砍断敌旗。刈,砍断。

[3]披靡:草木随风倒伏,比喻军队溃败。

[4]郎中骑:骑兵禁卫官。

[5]辟易:惊慌地退避,避开。

[6]都尉:武官名。始置于战国,位略低于将军。秦时设郡,掌郡内军事。西汉时为郡守之辅佐,掌全郡军事。

【译文】

项羽又领兵向东奔走,到达东城,相随的只有二十八个骑兵了。而这时汉军骑兵追逐前来的有好几千人。项羽料想是不能脱身了,便对他的骑兵们说:“我从起兵到现在,已经八年了,身经七十多次战斗,不曾失败过,这才称霸于天下。但是今天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让我灭亡啊,并不是我用兵有什么过错!今天定要一决生死,愿为你们痛快地打一仗,突破重围、斩杀敌将、砍倒汉旗,接连三次取胜,让你们知道是天要亡我,而不是我用兵的过错。”随即项羽把他的人马分为四队,向四个方向冲杀。但汉军已将他们重重包围。项羽便对他的骑兵们说:“看我为你们斩杀他一员将领!”于是命令骑兵们从四面奔驰而下,约定在山的东边分三处会合。接着项羽便大声呼喝着策马飞奔而下,汉军随即都溃败散乱,项羽就斩杀了一员汉将。这时,郎中骑杨喜追击项羽,项羽瞪着双眼厉声呵斥他,杨喜人马都受到惊吓,退避了好几里地。项羽便与他的骑兵们分三处相会合,汉军不知道项羽究竟在哪里,于是分兵三路,又把他们包围了起来。项羽随即奔驰冲杀,又斩杀了汉军的一名都尉,杀掉了汉军百十来人,重新聚拢了他的骑兵,至此不过仅损失了两名骑兵罢了。项羽就对他的骑兵们说:“怎么样啊?”骑兵们都敬服地说:“正像大王您所说的一样!”

于是项王欲东渡乌江[1],乌江亭长舣船待[2],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以所乘骓马赐亭长,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3]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示中郎骑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4]。”乃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杨喜、吕马童及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户,封五人皆为列侯[5]。

【注释】

[1]乌江:在安徽和县境内。

[2]亭长:秦汉时每十里为一亭,设亭长一人,掌治安、诉讼等事。舣(yǐ)船:使船靠岸。

[3]骑司马:项羽自立建立郡国后采用的新的军事官职。

[4]德:情义,恩惠。

[5]列侯:爵位名。秦制爵分二十级,彻侯位最高。汉承秦制,为避汉武帝刘彻讳,改彻侯为通侯,或称列侯。

【译文】

这时项羽想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把船停泊在岸边等着他,并对项羽说:“江东虽然狭小,土地方圆千里,民众几十万人,却也足够用以称王的了。望大王您火速渡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到来,无船渡江。”项羽笑着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江做什么呀!况且我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而今没有一个人归还,纵使江东父老怜爱我,仍然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啊!即便他们不说什么,难道我就不感到心中有愧吗!”于是就把自己所骑的骏马骓送给了亭长,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汉军交战。仅项羽一人就杀死了汉军几百人,也负伤十余处。这时项羽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司马吕马童,就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背过脸,指给中郎骑王翳说:“这就是项王!”项羽便说道:“我听说汉王悬赏千金买我的头颅,分给万户的封地,我就留给你一些恩德吧!”即自刎而死。王翳随即取下项羽的头颅。其余的骑兵便相互践踏着争抢项羽的躯体,互为残杀的有几十个人。到了最后,杨喜、吕马童和郎中吕胜、杨武各夺得项羽的一部分肢体。五个人把项羽的肢体拼凑到一起,都对得上,因此便分割原来悬赏的万户封地,五人都被封为列侯。

相关参考

55年邓小平若接受元帅军衔 在元帅诸中列第几位

原题:55年授衔时,他主动让出元帅军衔,后来成为第二代领导核心人物55年授衔时,他主动让出元帅军衔,后来成为第二代领导核心人物,这位就是邓小平,毛主席曾这样评价邓公说他德才兼备,军政皆优,是一位能够“

为何55年仅授中将衔

核心提示:何德全是湖南长沙人,出身很苦。1912年,15岁的他因为生活所迫,投奔湘军第2师第6团,和彭德怀一个班,整整三年。期间,彭德怀还去何家住过十多天。两人互相了解,感情很深。何德全资料图本文摘自

毛泽东55岁时发生何事 导致他开始长出白发

核心提示:55岁的毛泽东身体强健,满头黑发。三大战役胜利结束,毛泽东终于可以轻松一下了。警卫员李银桥给他篦头,毛泽东喜欢篦头,他说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是一种很好的按摩。忽然,李银桥发现了一

55名中央领导参会人数不到一半

 关于八七会议,仍然有很多问题没有确切的回答,而这些问题也成为研究这场会议的焦点。八七会议背后究竟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真相呢?诸如八七会议的名称、八七会议的与会人员、八七会议的持续时间等究竟有哪

盤點55年授銜中的年輕將帥

最年輕的元帥:林/彪(49歲)林/彪(1907年-1971年)湖北省黃岡縣人,黃埔四期畢業歷任:紅4軍軍長(23歲)紅1軍團軍團長(25歲),八路軍115師師長,四野司令員.中南軍/區司令員最年輕的大

55年授衔的首批开国上将是按什么来定排名顺序的

  1955年授衔,大家对十大元帅,十大大将的了解以及排名顺序,那是如数家珍,耳熟能详,但是首批55位上将的排名顺序,除了排前面的那几位,后面的就较少有人能记得清楚,而且也不是很了解为什么会这么排,排

溥仪皇帝逝世的视频,溥仪去世时,清王朝已经灭亡55年,为何还能被葬

溥仪去世时,清王朝已经灭亡55年,为何还能被葬入皇陵?首先要说明一下,其实溥仪并没有被葬入到皇陵之中,他被葬的其实是一座公墓,就在溥仪去世的时候,其实那些人都还很茫然,不知道到底该把他葬在何处,毕竟他

3千多人當場死亡,55萬人傷殘

對於人類而言,進步未必都是好處,凡事從來都是利弊相依的。過於極端,或者不計後果地向前,往往就會導致災難的降臨。比如說1984年發生在印度博帕爾地區的那次爆炸事件,就足以讓人類明白:過度利用化工產品,卻

这位国军高官55年成开国上将 为何年近百岁才入党

核心提示:陶峙岳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解放勋章,一生廉洁自律,生活简朴却一直以未曾入党引以为憾。1949年的时候陶峙岳已经年近60,后率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1965年郑重申请入党,却因

军事典范 楚汉相争中韩信的6次神奇用兵

韩信精熟兵法韬略,在楚汉相争中的6次神奇的用兵一直为后世兵家所称道。汉朝的大功臣韩信将军,精熟兵法韬略,在中华历史上熠熠闪光。按照刘邦的说法是,韩信「”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而韩信在楚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