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单上没有杨士奇
Posted 大臣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礼单上没有杨士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礼单上没有杨士奇
明永乐年间,有一次成祖朱棣突然传召时任左谕德的杨士奇进宫,好像有什么急事。杨士奇没敢耽搁,赶紧前去报到,不等行过大礼,成祖就递给他一张纸,杨士奇仔细一看,原来是张礼单。礼单是广东布政使徐奇所写,他入朝觐见述职,顺便带了一些岭南出产的藤席,当做礼品馈赠给了一些朝廷大臣,不成想一时马虎,自己所列送礼的单子不小心遗失了,又不知道被什么人拾到后直接上报给了皇帝。原来成祖对近些年来地方官员给朝官送礼之风甚为不满,却屡禁不止,于是下令凡有检举者,给予重赏。这个徐奇真是不走运,恰好撞到了枪口上,成祖想借此事,杀一儆百,严惩那些行贿和受贿的人。
可在看过礼单上的人名之后,成祖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他所信任的几位重臣,都赫然在列,不过他也奇怪地发现,上面居然没有杨士奇,这让成祖感到一丝安慰,毕竟他所治下的官场还不是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还有像杨士奇这样廉洁如玉的人啊。
成祖满怀嘉许地问道:“朕阅过徐奇的礼单,上面有许多大臣的名字,为何独独不见你的名字呢?”
众人皆醉我独醒,放在一般人身上,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表白自己的良机啊,有了别人低角度的衬托,正好突显出自己的高大。
然而杨士奇却没有一点惊喜之色,他平静地回答说:“启禀陛下,臣受命赴广东时,群臣都曾作诗文相赠徐大人,为了答谢诸位大臣,徐奇才馈赠了这些藤席。因为当时臣有病,未曾作诗文,故此次没有收到馈赠,不然的话,也难以幸免。”
杨士奇的话让成祖颇感意外:“那你如何看待这些人受贿的事呢?”
“臣以为,礼单中所列大臣,并非都是贪赃枉法之辈,何况他们实际受馈赠与否,未必可知。依微臣之见,所赠之物,并不是什么贵重物品,构不成行贿罪,可批评教育,不必兴师动众,打击面过大,这样不利于政局的稳定。”
“可我已经下令严查,如果不追究此事,岂不显得有损大明皇帝的威严吗?”成祖不无顾虑地说。
“陛下想必还记得楚庄王夜绝缨者的故事吧,对王妃不恭的人都能谅解,陛下的胸怀可不止于此啊!”
成祖听了,哈哈大笑,马上命人当着杨士奇的面,把礼单烧了。
真正高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摆在高人一等的位置上,他所专注的目标是事业的成败,而不是个人的得失。事实上,越是放低自己、不计名利的人,越不缺少人们发自内心的尊重。杨士奇历经五朝,担任内阁首辅达二十一年,这是对他的人品与处世之道的最好证明吧。
?
青蛙小牛鸭子鹦鹉狐狸灰狼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门
历史人物 杨士奇简介,杨士奇简介
杨士奇
(1365~1444) 明朝前期大臣。名寓,号东里,以字行。江西泰和人。与杨荣、杨溥并称三杨。又以居地、郡望,时人称为“西杨”。少孤贫而勤学,以授徒自给。建文元年(1399)以荐入翰林院,充史馆编纂官。不久授吴王府审理副,仍供馆职。永乐初擢为编修,寻选入内阁进侍讲,典机务,并辅佐东官讲读。永乐二年(1404)进左中允,五年升左谕德,兼侍讲。六年,明成祖朱棣北征,命辅太子监国。十二年遭汉王朱高煦谗劾,系锦衣卫狱,仍力言东宫仁孝,太子赖以得全。仁宗即位后,进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历少保、少傅,兼兵部尚书。英宗即位后,与杨荣、杨溥共辅幼主,进少师。
士奇受知于仁宗、宣宗、英宗三朝。直文渊阁四十年,任职时间之长为有明一代第一。廷修《太宗实录》、《仁宗实录》、《宣宗实录》,皆为总裁。其为官举止恭谨,善应对,论事存大体,言辄有中。宣宗时,高煦之叛平后,力言赵王高燧不叛,使其未受株连。并请蠲逋赋薪刍钱,减官田额,理冤滞,汰工役;又请抚逃民,察墨吏等,民皆大悦。英宗时,首请练士卒,严边防,设南京参赞机务大臣,罢侦事校尉、慎刑狱、严核百司等,与杨荣、杨溥同心辅佐,朝政清明。士奇又善识人,所荐皆名士,但荐士必出其门,有攻己者,必欲斥逐。任其子杨稷横虐乡里,侵暴杀人;中官王振擅权,不能匡救,士论以此少之。正统九年以子下狱,忧死。诏赠左柱国太师。编著有《三朝圣谕集》、《奏对录》、《历代名臣奏议》、《文渊阁书目》、《东里文集》等。
相关参考
说到这位明朝前期著名的大臣,相信大家想起的都是他的各种辉煌功绩。他历经明惠帝、明成祖、明仁宗、明英宗四朝君主,堪称四朝元老,保明仁宗至仁至孝,如此明仁宗才能由太子登基为皇,后又力挺赵王高燧不叛,没有让
杨士奇杨士奇别名文贞太师,是明朝著名学者、官员,与杨荣、杨溥并称“三杨”,是为“西杨”,以“学行”见长。杨士奇著有《三朝圣谕录》《奏对录》等作品,曾主修《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与马愉等人合编《文渊
杨士奇 (1365~1444)明朝前期大臣。名寓,号东里,以字行。江西泰和人。与杨荣、杨溥并称三杨。又以居地、郡望,时人称为“西杨”。少孤贫而勤学,以授徒自给。建文元年(1399)以荐入翰林院,
杨士奇 (1365~1444)明朝前期大臣。名寓,号东里,以字行。江西泰和人。与杨荣、杨溥并称三杨。又以居地、郡望,时人称为“西杨”。少孤贫而勤学,以授徒自给。建文元年(1399)以荐入翰林院,
《孟子》有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明代著名宰相杨士奇
说到这位明朝前期著名的大臣,相信大家想起的都是他的各种辉煌功绩。他历经明惠帝、明成祖、明仁宗、明英宗四朝君主,堪称四朝元老,保明仁宗至仁至孝,如此明仁宗才能由太子登基为皇,后又力挺赵王高燧不叛,没
说到这位明朝前期著名的大臣,相信大家想起的都是他的各种辉煌功绩。他历经明惠帝、明成祖、明仁宗、明英宗四朝君主,堪称四朝元老,保明仁宗至仁至孝,如此明仁宗才能由太子登基为皇,后又力挺赵王高燧不叛,没
说到这位明朝前期著名的大臣,相信大家想起的都是他的各种辉煌功绩。他历经明惠帝、明成祖、明仁宗、明英宗四朝君主,堪称四朝元老,保明仁宗至仁至孝,如此明仁宗才能由太子登基为皇,后又力挺赵王高燧不叛,没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杨士奇一岁时丧父,其母改嫁当时任德安同知的罗性,杨士奇于是改姓罗。后来有一次罗家祭祖,年幼的杨士奇自做土像祭祀杨氏祖先,被罗性发现并赞扬他的志气,恢复其宗姓。随后,罗性因得罪权贵戍边陕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杨士奇一岁时丧父,其母改嫁当时任德安同知的罗性,杨士奇于是改姓罗。后来有一次罗家祭祖,年幼的杨士奇自做土像祭祀杨氏祖先,被罗性发现并赞扬他的志气,恢复其宗姓。随后,罗性因得罪权贵戍边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