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帽子王有几个,清代六大亲王是哪几位

Posted 和硕

篇首语: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学,不怕千万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铁帽子王有几个,清代六大亲王是哪几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铁帽子王有几个,清代六大亲王是哪几位

2、马皇后生了哪几位,马皇后到底有几个子女

铁帽子王有几个,清代六大亲王是哪几位

清代六大亲王是哪几位?铁帽子王又有哪几位?

清代六大亲王分别为:礼亲王代善(努尔哈赤时期)、睿亲王多尔衮(皇太极时期)、安亲王岳乐(顺治时期)、康亲王杰书(康熙时期)、怡亲王胤祥(雍正时期) 、恭亲王奕欣(咸丰、同治、光绪时期)。

铁帽子王有12位,分别是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怡亲王胤祥、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

一、六大亲王

1、礼亲王代善

爱新觉罗·代善(1583年8月19日-1648年11月25日),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母为大福晋佟佳氏。

天命元年(1616年),封为和硕贝勒,参与国政,名列四大贝勒之首,序称大贝勒。代善父子领满洲两红旗(正红旗、镶红旗),在征伐女真各部、蒙古与明朝的过程中屡立战功。

曾因作战英勇,赐号“古英巴图鲁”。努尔哈赤逝世后,在代善主持下,诸贝勒拥戴皇太极继承汗位。天聪九年(1635年),被皇太极斥为轻视君上,贪财违法,虐待属人。

崇德元年(1636年),封为和硕礼亲王,世袭罔替。次年,清太宗复斥为越分妄行,轻君蔑法,渐赋闲家居,不问朝政。

终皇太极一朝,因其年长位尊而遭到压抑。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逝世后,为消弭内争,代善拥戴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位。

顺治五年(1648年),病死于北京,终年六十六岁 ,赐祭葬,立碑纪功。康熙十年(1671年),追谥号为烈。乾隆十九年(1754年),入祀盛京贤王祠。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配享太庙,世袭罔替。

2、睿亲王多尔衮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天命十一年(1626年),多尔衮被封贝勒;天聪二年(1628年),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

天聪九年(1635年),多尔衮等率军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崇德元年(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次年正月,皇太极令多尔衮追击朝鲜国王家属。

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立下卓越战功。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

顺治元年(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

两个月后,于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3、安亲王岳乐

爱新觉罗·岳乐(1625年—1689年),清朝宗室、将领,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之孙,饶余敏郡王爱新觉罗·阿巴泰第四子,清朝顺治、康熙年间功勋卓著的名将,为清朝入关后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初封镇国公。顺治六年(1649年),封贝勒。顺治八年(1651年),袭爵,改号安郡王。顺治十四年(1657年),进爵亲王。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岳乐去世,年六十五岁,谥号和。死后因贝勒诺尼攻讦被夺谥降爵。

4、康亲王杰书

爱新觉罗·杰书(1645年—1697年),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重要将领,清太祖努尔哈赤曾孙、礼烈亲王代善之孙、惠顺亲王祜塞第三子,清代六大亲王之一。

顺治六年(1649年),袭封多罗郡王。顺治八年(1651年),封号为康。顺治十六年(1659年),追论伯父巽亲王满达海前罪,剥夺谥法及碑文,降爵为贝勒。

礼亲王世袭铁帽子亲王爵位,由满达海之子常阿岱转由杰书承袭,改封康亲王。

三藩之乱起,拜正白旗都统,授征南大将军。康熙十三年(1674年),率军前往浙江,围剿耿精忠。康熙十五年(1676年),平定浙江,直捣福州。

耿精忠大势已去,亲自前往投诚,平定耿精忠叛乱。同时,台湾郑经令部将许耀率军万兵攻打福州,为杰书所败。

康熙十九年(1680年),台湾郑经溃败后,清军收复沿海厦门、金门、铜山等地。郑经兵败,率领残部逃回台澎地区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杰书逝世,谥号为良。

5、怡亲王胤祥

爱新觉罗·胤祥(1686年4月16日—1730年5月4日),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胤祥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亲密,雍正帝待他也非寻常。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四皇子胤禛继位,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要政务。雍正元年(1723年),命总理户部。

自此即全力辅佐胤禛治理国家,胤禛亦对其十分信任。雍正三年(1725年),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雍正七年(1729年)因准噶尔部窜扰边陲,命其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叙协赞功待诏增仪仗一倍。

因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日(阳历6月18日)去世,时年45岁。

配享太庙,上谥号为“贤”,另赐有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成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

6、恭亲王奕欣

爱新觉罗·奕欣(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

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遗诏封“恭亲王”。咸丰年间,奕欣于咸丰三年(1853年)到咸丰五年(1855年)之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奕欣授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且签订了《北京条约》。

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驾崩,奕欣与两宫太后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了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

从咸丰十一年(1861年)到光绪十年(1884年),奕欣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期间虽在同治四年(1865年)遭慈禧太后猜忌被革除议政王头衔,但依旧身处权力中心。

光绪十年(1884年)终于因中法战争失利被罢黜,史称“甲申易枢”。一直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以善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才再度被起用。

从光绪二十年(1894年)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初十日(5月29日)逝世,谥号为“忠”。其孙溥伟袭封恭亲王爵位。

二、铁帽子王

1、礼亲王代善(六大亲王已介绍)

2、郑亲王济尔哈朗

爱新觉罗·济尔哈朗(1599年11月19日—1655年6月11日),满洲正蓝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和硕庄亲王爱新觉罗·舒尔哈齐第六子,母为五娶福晋乌喇纳喇氏,清太祖努尔哈赤之侄。

自小就生活在宫中,由努尔哈赤加以抚养,所以他与皇子们关系很好,尤其是与皇太极的关系更是非同一般。父兄反叛后,依旧受到信任和重用。

从青年时代起,追随努尔哈赤南征北讨,因军功受封为和硕贝勒,是努尔哈赤时期共柄国政的八大和硕贝勒之一。

累封和硕郑亲王,是皇太极时代四大亲王之一,成为清朝历史上除多尔衮外惟一一位受“叔王”封号的人。顺治十二年,薨,谥号为献,入享太庙。

3、睿亲王多尔衮(六大亲王已介绍)

4、豫亲王多铎

爱新觉罗·多铎(1614年4月2日—1649年4月29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尔衮同母弟,满洲镶白旗旗主,时人通称十王,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袭罔替。

后金天命五年(1620年),封为和硕额真,旋封贝勒,统正白旗。崇德元年(1636年),被封为封豫亲王。崇德六年(1641年),参与松锦大战,获大捷。

顺治元年(1644年),以定国大将军从多尔衮入关,击败李自成军。旋挥师破扬州,杀史可法;下江南,俘南明福王,晋和硕德豫亲王。

顺治六年(1649年)三月十八日,多铎染天花死亡,年仅三十六岁,谥号“通”。乾隆年间诏配享太庙。一生战功彪炳,乾隆帝称其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

5、肃亲王豪格

爱新觉罗·豪格(1609年—1648年),清太宗皇太极之长子,母为皇太极第二任大福晋乌喇纳喇氏。满洲正蓝旗人。

豪格初封为贝勒,天聪六年(1632年)七月,晋封为和硕贝勒。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晋封为和硕肃亲王,同年六月,掌管户部的事务,十二月跟随皇太极亲征朝鲜王朝。

崇德三年(1638年)八月,陪同多尔衮进攻明朝,翌年四月班师。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被降为郡王。崇德七年(1642年)七月,因为军功重新晋封为亲王。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因为中伤多尔衮被削爵,之后跟随清军入关,清定都北京后,仍封肃亲王。顺治三年(1646年)正月,被授为靖远大将军出征四川,同年十二月灭张献忠政权。

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凯旋回京,三月,被多尔衮构陷削爵,事后被幽禁,同年四月死于狱中,时年四十岁。顺治七年(1650年)正月,多尔衮与兄阿济格各纳其福晋一人。

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顺治帝亲政之后为豪格昭雪,恢复其封爵。顺治十三年(1656年)九月,追谥为肃武亲王。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配享太庙。特诏改现袭爵位之显亲王,复始封王号曰肃,世袭罔替。八月,入祀盛京贤王祠。

6、庄亲王硕塞

爱新觉罗·硕塞(1628年-1654年),又名硕色,号霓庵,清朝宗室,满洲镶红旗人,清太宗皇太极第五子。

顺治元年(1644年),封多罗承泽郡王。随后跟随多铎率军南下,当时李自成据潼关,硕塞随豫亲王多铎进攻陕州,击败李自成部将张有增、刘方亮,李自成亲自迎战,亦被击破。

随后向南进兵,击破明福王朱由崧,赐团龙纱衣一袭、金二千、银二万。后又跟从多铎征喀尔喀,随英亲王阿济格戍守大同。

姜瓖反叛期间,硕塞率领大军讨伐代州,为清军解围有功,晋升为亲王。顺治七年(1650年),降为郡王。顺治八年(1651年),晋封和硕承泽亲王。

掌管兵部、宗人府。同年十月,又与多罗谦郡王瓦克达同为议政王。顺治十一年(1654年)十二月初五逝世,由他的儿子博果铎袭爵。

7、克勤郡王岳托

爱新觉罗·岳托(1599年-1638年),满洲镶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开国元勋,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礼亲王代善之长子。

早年投身戎马,跟随努尔哈赤攻辽沈,征蒙古,与父亲代善同掌两红旗,先后封为台吉、贝勒,后因军功被封为和硕成亲王,主管兵部。

努尔哈赤去世后,以大局为重,力劝父代善拥立皇太极。后因其性情耿直,引起皇太极不满,动辄获咎,屡遭贬至贝勒。

崇德三年(1638年),因天花病逝于济南。皇太极念其功绩,追封克勤郡王。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特为岳托立碑纪功。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配享太庙,入祀盛京贤王祠,克勤郡王之爵世袭罔替。

8、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爱新觉罗·勒克德浑(1619—1652年),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努尔哈赤曾孙、礼亲王代善之孙、和硕颖亲王萨哈璘第二子。

作为努尔哈赤的子孙,继承了先辈们的勇猛果敢,在明清鼎革之际的烽火硝烟中南征北战,驰骋疆场,为清朝入主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封顺承郡王。

顺治八年(1651年),奉命掌管刑部事务。九年,卒,时年三十四岁。康熙十年,赐谥“恭惠”,子孙世袭罔替。

9、怡亲王胤祥(六大亲王已介绍)

10、恭亲王奕欣(六大亲王已介绍)

11、醇亲王奕譞

爱新觉罗·奕譞(1840年10月16日—1891年1月1日),字朴庵,号九思堂主人,又号退潜主人。道光帝第七子,咸丰帝异母弟。

母为庄顺皇贵妃乌雅氏,其大福晋为慈禧太后胞妹。晚清政治家,光绪初年军机处的实际控制者。

道光三十年(1850年)封为醇郡王。咸丰帝死后奕譞与恭亲王配合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所以慈禧太后开始重用奕譞。同治三年(1864年),奕譞加亲王衔。

同治十一年(1872年)晋封亲王。光绪登基,他又被加封亲王世袭罔替。光绪十年(1884年),恭亲王奕欣所带领的军机处被慈禧全班斥退,史称甲申易枢,奕譞开始以商办之名接掌政权。

光绪十一年(1885年),总理海军衙门,任内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

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公历1891年1月1日),醇亲王奕譞薨于藩邸,时年51岁,谥号醇贤亲王。奕譞与侧福晋所生的五子载沣袭封醇亲王爵位,载沣的长子溥仪为清朝末代皇帝。

12、庆亲王奕劻

爱新觉罗·奕劻(1838年3月24日-1917年1月29日),晚清宗室重臣,清朝首任内阁总理大臣,满洲镶蓝旗人。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曾孙,庆僖亲王爱新觉罗·永璘之孙,不入八分辅国公爱新觉罗·绵性长子。

道光十八年(1838年)三月二十四日(农历二月二十九日)奕劻出生于北京,过继庆郡王绵慜为嗣子,初封辅国将军,后晋爵贝子、贝勒,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加郡王衔,任御前大臣。

光绪十年(1884年),担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进庆郡王。光绪二十年(1894年),进爵亲王,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加恩世袭罔替,成为铁帽子王。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他受命与李鸿章于次年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为首席军机大臣,仍总理外务部。

宣统三年(1911年),裁撤军机处,改设内阁,奕劻任内阁总理大臣、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复出,奕劻让出首相职位改任弼德院总裁。

清朝灭亡后,迁居天津。民国六年(1917年)一月二十九日病死,时年79岁。追谥曰密,子载振袭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铁帽子王

百度百科——清代六大亲王

清朝共有几个铁帽子王?

清朝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享太庙的殊荣。另外四位属于恩封,他们是因在清朝中后期稳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

礼亲王代善:太祖次子。 郑亲王济尔哈朗:显祖三子舒尔哈齐之子。 睿亲王多尔衮:太祖十四子。 豫亲王多铎:太祖十五子。 肃武亲王豪格:太宗第一子。 和硕承泽亲王硕塞:太宗皇帝皇太极五子。 克勤郡王岳托:代善长子。 多罗顺承郡王勒克德浑:代善孙。 怡贤亲王允祥:康熙十三子。 恭忠亲王奕欣:宣宗成皇帝旻宁六子。 醇亲王奕譞:道光七子。 庆僖亲王永璘:乾隆幼子。

乾隆朝时有多少个铁帽子王

十二大“铁帽子王”,乾隆一朝共22人有爵。

礼亲王世系:康亲王巴尔图、礼亲王永恩。 郑亲王世系:无。 睿亲王世系:睿亲王功宜布、睿亲王如松、睿亲王淳颖。 豫亲王世系:豫良亲王修龄、已革豫亲王裕丰(乾隆一朝有爵)。 肃亲王世系:显谨亲王衍潢、肃勤亲王蕴著、肃恭亲王永锡、肃慎亲王敬敏。 庄亲王世系:庄恪亲王允禄、追封庄亲王弘普、庄慎亲王永瑺、庄襄亲王绵课。 克勤郡王世系:克勤良郡王庆恒、克勤庄郡王雅朗阿。 顺承郡王世系:无年代考据。 怡亲王世系:怡僖亲王弘晓、怡僖亲王弘晓、追封怡亲王绵标。 恭亲王世系:无。 醇亲王世系:无。 庆亲王世系:庆僖亲王永璘。

清朝很厉害的铁帽子王都有谁?

清朝的“铁帽子王”很有名气,似乎戴上这顶铁帽子的人都很牛,那么纵观满清历史,戴上铁帽子的牛X人都有谁呢?他们的结局有都怎么样呢?下面,就盘点一下那些戴过“铁帽子”的满清牛人。

清初因功戴上铁帽子的王爷

一、和硕礼亲王代善

代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清初“四大贝勒”之一,他随清太祖征战四方作战英勇,被称为古英巴鲁图。清太祖死后,代善与其子岳托拥皇太极即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晋封和硕礼亲王。皇太极死后,代善又与睿亲王多尔衮主持立福临为帝。代善于顺治五年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礼亲王世爵共传10世,12人袭爵,2人被夺爵。

二、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

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的六子,也就是努尔哈赤的侄子,是唯一一个非帝王直系子孙受封的铁帽子王。顺治初年与多尔衮同为摄政王,顺治十二年去世,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郑亲王世爵共传10世,17王。其中5人被夺爵。

三、和硕睿亲王多尔衮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十四子,因作战智勇双全,赐号“墨尔根代青”(聪明的统帅),崇德元年封为睿亲王,他也是清朝最有名的亲王。皇太极死后,与礼亲王代善共立太宗之子福临即位,被顺治称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出猎时死于喀剌城(今河北省卢龙县),年仅39岁。乾隆四十三年追谥其为睿忠亲王,配享太庙。睿亲王世爵共传11世,除去追封的,共8王。

四、和硕豫亲王多铎

多铎是努尔哈赤十五子,睿亲王多尔衮的同胞幼弟,崇德元年封豫亲王。清军入关后,他率领军队攻克南京,南明弘光帝出降。顺治六年因天花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豫亲王世爵共传9世,13王,其中2人被夺爵。

五、和硕肃亲王豪格

豪格是皇太极长子,因功于崇德元年封肃亲王,后因皇太极死后的皇位之争与多尔衮不和,顺治元年被夺爵,顺治五年被拘禁死于狱中。顺治八年世祖亲政,为长兄昭雪,恢复原封谥肃武亲王。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肃亲王世爵共传9世,10王。

六、和硕庄亲王(原称和硕承泽亲王)硕塞

硕塞是皇太极第五子,曾与多铎共同在河南攻击李自成,又随军攻破南京,俘虏明弘光皇帝朱由崧。顺治十一年硕塞死,其子袭爵改号庄亲王。庄亲王一支共传8世,11王,其中2人被夺爵。

七、多罗克勤郡王岳托

岳托是努尔哈赤之孙、礼亲王代善长子,自幼随父祖征战,太宗崇德元年封为成亲王,但性格狂妄傲慢,两度被降为贝子,太宗两次免其死罪。崇德三年,岳托病逝军中。诏封克勤郡王,乾隆四十三年诏享太庙。克勤郡王世爵共传13世,17王,其中3人被夺爵。

八、多罗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勒克德浑是努尔哈赤曾孙、礼亲王代善之孙,勒克德浑的父亲为代善第三子萨哈?,萨哈?兼通满、汉、蒙古三种文字,屡建战功,崇德年间病死,追封颖亲王,勒克德浑是其第三子。顺治五年封顺承郡王,顺治九年去世。顺承郡王世爵共传10世,15王,其中3人被夺爵。

清中后期被恩封的铁帽子王

九、和硕怡亲王胤祥

胤祥是康熙帝的第十三子,雍亲王胤?即位后,即封其为和硕怡亲王,雍正八年去世。乾隆年间,定怡亲王爵世袭罔替。怡亲王世爵共传8世,9王。

十、和硕恭亲王奕欣

奕欣是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即位后即封其为恭亲王。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得到了奕欣的大力支持配合。两宫垂帘听政任命他为议政王,后赐其食亲王双俸、王爵世袭,同治七年以后遭忌不再参与朝政。光绪二十四年奕欣病逝。恭亲王世爵共传3世,2王。

十一、和硕醇亲王奕?

奕?是道光帝第七子,咸丰年被封为醇郡王,其福晋是慈禧胞妹叶赫那拉氏。同治十一年晋封为醇亲王。同治死后无嗣,其子载??(叶赫那拉氏之子)即位,改元光绪,醇亲王食亲王双俸、王爵世袭。光绪十六年奕?过世,其子载沣袭爵。

十二、和硕庆亲王奕??/p>

奕?燎?〉凼?咦佑拉U的嫡孙,也是最后一位被封为世袭罔替的亲王。光绪十年,被封庆郡王。慈禧60大寿时封为亲王,慈禧死后载沣掌政,为缓和亲贵之争赐其王爵世袭。1918年病死,其王爵只有一代。

清朝的铁帽子王虽然不少,而且传承了很多代,但清政府对宗室的管理,也是非常养的。然而,这种封爵制度毕竟是以保证满洲宗室贵族世袭特权为目的的,其落后性不言而喻,随着革命的爆发,民国崛起,清代的铁帽子王便永远地退出了历史舞台。(文/讲史论教)

铁帽子王究竟有多牛,怡亲王的后人敢当面喷哭了慈禧,吓尿了皇帝

怡亲王允祥死后,他的第七子弘晓继承了爵位,之后又平稳传了四代,到了载坊这一代,由于载坊承袭爵位后仅一年就去世了,没有子嗣,就把怡亲王传给了弟弟载垣,载垣得到了道光皇帝和咸丰皇帝的重用,咸丰死后,钦定八位顾命大臣,以怡亲王载垣和郑亲王端华两位铁帽子王为首,可谓阵容豪华。但是,载垣和端华爵位很高,政治上却以最受咸丰皇帝倚重的权臣肃顺为核心。

咸丰皇帝的死留下了一个不稳定的政治局面,当时,在承德避暑山庄是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集团,他们凭借咸丰皇帝的遗诏掌控了几乎是全部的政治权力。还有北京的恭亲王奕䜣集团,他们在与英法联军谈判中立下了功劳,掌控了在京的大部分官僚机构。除了朝廷上对峙的两大政治集团外,后宫中抱着六岁皇帝的慈禧太后也开始策划从幕后走向台前,把政权收归自己手中。 按规定,两宫太后看完折子就要发下来交给顾命大臣拟定方案,迅速决策后形成谕旨,盖章下发执行。但是载垣等人在发下来的奏折中怎么也找不到董元醇的奏折,他们于是派太监再去索要,太监回报说奏折留中了,载垣大怒,因为这就好比两个人比武,载垣等人向慈禧狠狠砸出一拳,结果慈禧一招太极推手把力道全部化解掉了。 接下来,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和肃顺准备硬碰硬,好让慈禧知道他们的厉害。避暑山庄最惊心动魄的一幕爆发了。 八位辅政大臣一同进见两宫皇太后,要求将董元醇的奏折发下,并严加斥责。两宫太后面色铁青,明确表示支持董元醇所奏。八大臣坚决反对,怡亲王载垣抛出了一句分量很重的话:“臣等是赞襄幼主,不能听命于皇太后,请皇太后看折亦为多事。” 双方唇枪舌剑,八大臣咄咄逼人,两个二十几岁的年轻女子哪里是这些饱学之士的对手,气的浑身发抖,皇帝坐在母亲的怀里,何曾见过如此激烈的场面,竟被吓的小便失禁,尿了钮祜禄氏一身。那拉氏一见形势闹僵了,不得不把董元醇的奏折发下。 当天,由八大臣拟定的批语将董元醇的奏折驳的一无是处,并影射奕欣是背后谋主。那拉氏和钮祜禄氏读完批语,怒不可遏,拒绝在正式的谕旨上盖章。没有盖章,谕旨的合法性便不能成立。双方陷入僵持。当日,两宫发下了所有应该盖章的公文,只有董元醇的奏折和批语没有发下。肃顺看见皇太后动了真格的,于是决心针锋相对,给她们一点颜色看看。 八位辅政大臣同时罢工,不上班了。这一招着实厉害,国家中枢不能停止运转,一旦耽误了大事,那拉氏也知道后果的严重性。她只有将两件公文盖印下发,八大臣看到斥责董元醇的谕旨顺利盖印,欢呼庆贺,他们还听说,两宫皇太后被气得哭哭啼啼。这一回合,那拉氏完败。

铁帽子王竟然也是个爵位,到底有多大官职?

在电视剧里提到“铁帽子王”就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角色,但实际上,铁帽子王竟然也是个爵位,那么,他是多大的官呢?

“铁帽子王”是一种俗称,指清朝世袭罔替王爵的称呼,整个清朝一共只有12个,清初有八个。这个是从乾隆皇帝开始的,为了显示厚待皇亲宗室,恢复了清初八大宗室王爵最初封号,但是,这个是很不靠谱的,爵位不变可以啊,但是可以换人啊!这个是个爵位,需要担任官职的,第一代是自己拼出来的,当然身居要职。

后一代是世袭的,要降一级,大多担任满蒙八旗都统之类的职务,权力并不是很大,也就是一个京官的武官而已,当然也有厉害的,醇亲王出了一个摄政王(溥仪他爹),这个就是一个特例,不作为一个普遍的讲述。你不能说马云出来了,马云的亲戚个个都是腰缠万贯的。你说是不是?

“铁帽子王”在清朝只是能够享受更好地生活待遇,至于在朝廷上有多大的权力完全是看能不能受到皇帝的重用,要是真的有能力,当然是没有问题的;若是没有能力,就是一个闲差罢了。就如同我们国家在国企改革之前就有很多人吃空饷,一样的道理。现在基本上是看不到了,也说明我们国家的进步。

铁帽子王的待遇是不错的,毕竟是一个爵位,但是,没有能力的话,就是一个碌碌无为之人,你知道还有谁当过铁帽子王?

关外真有铁帽子王爷吗

回答lz,首先解释一下什么叫铁帽子王。铁帽子王的学名叫做“世袭罔替”。什么意思呢?因为清朝的爵位一般是降袭制,比如父亲是亲王、儿子就是郡王、孙子就是贝勒、曾孙就是贝子,如此一代一代往下降,直到降到闲散宗室,或者降到制定爵位为止。但是世袭罔替就不一样,被封为世袭罔替(铁帽子王)的皇族,他们的爵位世世代代都不会改变,父亲是亲王、儿子也是亲王、子子孙孙都是亲王,亲王郡王的帽子就像铁打的一样,万年不变,这就是铁帽子王称呼的来历。

清朝初期,一共册封了8位铁帽子王,但是清朝入关时这八位铁帽子王都跟着皇帝进了北京,所以关外就再也没有铁帽子王了。 这八个铁帽子王分别是顺治皇帝的大伯礼亲王代善、十四叔睿亲王多尔衮、十五叔裕亲王多铎、堂叔郑亲王济尔哈朗、大哥肃亲王豪格、五哥承泽亲王硕塞(当时还没晋封亲王)、堂哥克勤郡王岳托(入关时已死,后人继位)、堂侄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八位铁帽子王和他们的后人在入关后都在北京扎了根儿,世世代代守着皇帝过有爵位无实权的日子。 不知道lz问这个问题是不是因为看了一些电视剧里演的,类似召关外八大铁帽子王进京废除皇帝之类的剧情。如果是那我就多唠叨一句,明太祖朱元璋时,对宗室王位还是采取的分封制,也就是说,王爷们不仅仅有爵位,更有封地,有实权,是一方诸侯。但是清朝的王爵跟明初不同,采取的是爵俸制,也就是说给你爵位,给你俸禄,给你良田庄园丰富你的经济来源,但是不给封地,不给实权,变成养尊处优的傀儡王爷。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王权威胁皇权、藩王拥兵自重,是皇权高度集中的手段。所以像电视剧演的那种在关外留一些所谓的铁帽子王来制衡皇帝的事情在清朝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就算八大铁帽子王没有跟着皇帝进京,还是留在关外,那他们也仍旧是没有实权的逍遥王爷,不可能做出进京勤王或废除君上的事情。

清代铁帽子王有12个,为什么礼亲王地位最高,还被誉为“大清第一王”?

说起清代就有很多的话题,今天要说的是清代的时候有十二个铁帽子王,其中功封的有八个恩封的有四个。只不过,从第一代亲王开始,礼亲王就是这些亲王中权势最高的一个,无论什么时候他都是排在第一位,那究竟是什么造成的呢?

礼亲王之所以会列在亲王之首,主要还是因为代善,因为代善在努尔哈赤时期,其身份地位以及地位是不亚于皇太极的,甚至可以说,只要代善愿意当大汗,那么他肯定就是名副其实的大汉了。那他为什么把大汗之位让给了皇太极呢?代善其实是努尔哈赤的大福晋生的,所以说,当代善的哥哥死了之后,代善就被立为了太子。

这个时候的皇太极眼看着代善要登上大汗之位,就开始设计他了,他很好地抓住了代善和大飞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使得努尔哈赤因为生气把大妃给罢黜了,同时代善的名声,因为这件事情也变得非常不好。之后代善虽然说被努尔哈赤罢免了太子之位,但是还一直帮助努尔哈赤的处理政务,在他们的父亲死了之后,代善是有最大的可能性去当大汗的。

但是代善出于实际考虑,放弃了这一点,因为他感觉自己没有办法,可以把这些弟弟管得很好。而且当时他们的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内部受到很多百姓的反对,而外面又面临着强敌,他知道自己没办法承担这样的重任,只有皇太极可以担当这个大任。然后他就力推皇太极为大汗,所以皇太极就成了大汗,之后又建立大家,而代善的这种行为被历代皇帝敬佩,所以是第一亲王。

几位(18)又有(2)

马皇后生了哪几位,马皇后到底有几个子女

马皇后到底有几个子女

  关于马秀英皇后的子女,众说纷纭。

  《明史》记载,马皇后前后生五子二女:长子懿文太子朱标,次子秦愍王朱樉,三子晋恭王朱棡,四子明成祖朱棣,五子周定王朱橚;以及两个女儿宁国公主、安庆公主。   但是明末清初史学家潘柽章在《国史考异》中说:按照明朝皇族族谱,太祖的第四个儿子明成祖朱棣,第五个儿子周定王,是孝慈高皇后所生的。”   明代藏书家郎瑛在《七修类稿》中称:“孝慈高皇后生有两个儿子,在鲁府玉牒里有记载。   明朝的汪宗元所撰写的《南京太常寺志》中说:“孝陵神位,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朱棣), 孙贵妃生周定王(朱橚)。”   清代诗人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三沈元华条:“在南京太庙奉先殿孝慈高皇后牌位的南面,诸位嫔妃灵牌在东列,西面唯独只有碽妃一人的灵牌。孝慈高皇后从没有怀孕,懿文太子并不是她生的。”   明崇祯年间进士李清《三垣笔记》:“《南京太常寺志》记载成祖为碽妃所生,我很惊讶。钱宗伯谦益有博学名,我去问他,他也不能断定。所以开启孝陵寝殿检验,进去一看神位果然是那样的,我就相信了。”   清初刘继庄著作的《广阳杂记》称:明成祖的母亲瓮氏,蒙古人,因为是元顺帝的妃子,所以隐瞒。   也有说明成祖朱棣夺了侄子明惠帝的皇位,想更一步名正言顺(嫡庶之分),便托称为马皇后所出,这样以嫡子的身份继承为帝便不为过。

朱元璋的老婆马皇后生了几个儿子

马皇后一共生了5个儿子。分别是:朱标、朱樉、朱棡、朱棣、朱橚。

1、朱标

(1355年10月10日—1392年5月17日),安徽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长子(也是嫡长子),母孝慈高皇后马氏,明惠宗朱允炆之父。

朱标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九月出生在太平商人陈迪家中。朱元璋称吴王时便将其立为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1]。自幼受到悉心教导,明太祖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立为皇太子,正式确立他为接班人。

2、朱樉

(1356年12月3日—1395年4月9日),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第二个儿子[1],懿文太子朱标同母弟,明成祖朱棣同母兄,母亲孝慈高皇后马皇后,《南京太常寺志》记载为李淑妃所生,明代九大攘夷塞王之一。

3、朱棡

(1358-1398年)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人,明太祖朱元璋第三子,母孝慈高皇后马氏(马皇后),《南京太常寺志》记载为李淑妃所生,九大攘夷塞王之一。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封晋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就藩太原。

4、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 等。

5、朱橚

(1361年—1425年),安徽凤阳人。明朝宗室,医学家。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明成祖朱棣的胞弟,生母待考证(因与朱棣同母,且朱棣本身生母存疑,故其生母可能性有二。孝慈高皇后马氏或碽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橚

马皇后生了几个儿子

三子两女,另外还有两个养子。分别是

长子:懿文太子朱标 次子:秦愍王朱樉 三子:晋恭王朱棡 四子:明成祖朱棣(非嫡子,乃是为了继承皇位改了生母) 五子:周定王朱橚(初封吴王,和朱棣是同母,但生母不是马皇后) 女儿:宁国公主 女儿:安庆公主。

朱元璋的妻子马皇后生了几个儿子 历史上马皇后究竟是

朱元璋的妻子马皇后生了几个儿子 历史上马皇后究竟是怎么死的

史学界,对于马皇后为朱元璋生了几个孩子一事,一直没有下一个定论,因为明清两朝的许多史料对此事的记载都有不同的看法。至于明成祖朱棣被怀疑不是马皇后的儿子而是碽妃的儿子,则是因为他有修改历史以证明自己造反的正当正统性的原因。

根据《明史》记载,马皇后一生共生下了五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其中嫡长子朱标是明朝第二位皇帝惠帝朱允炆的父亲,而第四子是第三位皇帝成祖朱棣。《明史》是二十四史的最后一部,也是公认其中最完善的一部。二十四史是历朝历代的最正统的史书,因此《明史》对马皇后子女数量的记载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马皇后的子女有四种说法:

1、5子2女(大部分认为朱棣不是)

2、3子2女(除掉周王和燕王)

3、2女(结合考证和史料)

4、无子女(根据中国明史学会会长的说法)

这些提出质疑的人,大多是在史学方面颇有研究的专家学者,而且他们基本上不是无端猜测,都有自己的依据和史料。所以,对于马皇后到底生了几个儿子,史学界才如此众说纷纭。不过五个儿子中,朱棣不是马皇后的儿子的可能性极大。因为朱棣在侄子惠帝在位时,发动靖难之变最后起兵夺了他的皇位,称帝后朱棣需要一个嫡子的身份来证明自己的正统性,所以他可能之后修改了历史,欺瞒了世人。

马皇后怎么死的

1382年(洪武十五年)农历八月,马皇后病逝,年51岁。同年农历九月葬于明孝陵,谥号孝慈皇后。马皇后因病而死的,具体所患何病史书上没有记载,只说是她在睡觉时得病,不过记载了她从患病到去世的故事。知道马皇后得病后,一直和她感情甚笃的朱元璋就想要找太医为她医治,而朝廷大臣也感念平日母仪天下的马皇后所以他们请求来一场祭祀为她祈福。

然而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的马皇后却毅然拒绝了,理由是祭祀和医生都不能续命,而且如果太医没治好她会被皇帝降罪。等到病重时,朱元璋问她的遗愿是什么,马皇后直到最后还是在劝告朱元璋,她希望朱元璋可以选贤任能,虚心纳谏。

马皇后死后,谥号为孝慈皇后,后来又被两次上尊谥号。她被安葬于孝陵,也就是现在闻名于世的明孝陵。孝陵据说就是以马皇后的谥号为名,而且根据朱元璋的要求,它就是按照两人的合葬陵墓来设计,所以朱元璋死后也被安葬于此。

朱元璋和马皇后有几个孩子

按照中国明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商传的说法,马皇后一生无儿无女。也就是说,朱元璋的几个年长的儿子之所以被人认为是马皇后的儿子,主要是这几个孩子在小时候都是有马皇后抚养的,从此以后,明朝就皇后抚养长子的惯例。

至于明成祖朱棣被怀疑不是马皇后的儿子而是碽妃的儿子,则是因为他有修改历史以证明自己造反的正当正统性的原因。 《南京太常寺志》中提到,“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太常寺是直属于皇帝的机构,写《南京太常寺志》作假是要按欺君罪拉出去砍头的。所以,专家普遍认为,这本书的文字应该具有很高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南京太常寺志》当中记载,为朱元璋生下老大老二老三这三个儿子的,不是马皇后,而是“淑妃李氏”(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 但也有记载,说马皇后生过女儿,宁国公主和安庆公主。 所以这个按照现有史料记载和历史学家的考证,有四种说法: 1.5子2女(大部分认为朱棣不是) 2.3子2女(除掉周王和燕王) 3.2女(结合考证和史料) 4.无子女(根据中国明史学会会长的说法)

朱棣是马皇后所生的吗?

是的,母亲是孝慈高皇后马氏。

马皇后有五子,其中朱橚最为年幼,性格放荡不羁,长大后被封到开封做周定王。马皇后对他极不放心,周定王临行时,便派江贵妃随往监督,还把自己身上的旧布衣脱下来交给江贵妃,并赐木杖一根嘱咐:“周定王有过错,可以披衣杖责。

如敢违抗,驰报朝廷。”从此一见着慈母的旧布衣,周王便生出敬畏之情,不敢胡作非为。以严为爱是马皇后对待子女的原则。

对宁国公主、安庆公主,马皇后也要求她们勤劳俭朴,不能无功受禄。而对待朱元璋的义子沐英、李文忠等,她慈爱有加,细心照顾视为己出。

扩展资料:

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1332年一1382年)八月初八,本名不详,是归德府宿州人,滁阳王郭子兴的养女,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结发妻子。

1352年(至正十二年),在郭子兴的主持下,马氏嫁给了时为红巾军将领的朱元璋。马氏婚后与朱元璋感情深厚。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创建帝业的岁月里,马氏和他患难与共。

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朱元璋登基于应天府(今南京),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册封马氏为皇后。朱元璋对马皇后一直非常尊重和感激,对她的建议也往往能认真听取和采纳。

马氏保持节俭朴实的生活作风,册后以后,仍亲自带领公主、嫔妃刺绣和纺织。她自己也是以身作则,平时粗茶淡饭,缝补旧衣。嫔妃皆敬服,都将她比拟为东汉时的明德皇后。

1382年(洪武十五年)农历四月,马皇后突然抱病。八月,病逝,年51岁。同年农历九月葬于明孝陵,谥号孝慈皇后。

1403年(永乐元年)上尊谥号: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1538年(嘉靖十七年[1])加上尊谥号: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孝慈高皇后 (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

大脚马皇后有几个孩子

关于马皇后的子女,众说纷纭。正史记载,马皇后前后生五子二女:长子懿文太子朱标,次子秦愍王朱樉,三子晋恭王朱,四子明成祖朱棣,五子周定王朱橚;以及二女宁国公主,四女安庆公主。

有的说,朱元璋那些嫡子一个也不是她生的,而是她的养子,她只生了两个女儿。 《明史》记载朱元璋前五个儿子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明成祖、周定王都是马皇后所生。根据《明实录》明成祖生于1360年4月17日,周定王生于1361年7月9日。这种情况历来都被怀疑,特别是在混乱的年代,姬妾如云的环境中,岂能任由马皇后独自负担生育的任务,而且明人早就指出“或曰高皇后无子”[5]。其他明人说得比较婉转,或者给朱氏留一点面子。如潘柽章《国史考异》:“按今玉牒云:第四子今上,第五子周王,高后所生也。”郎瑛《七修类稿》:“高后生二子,出今鲁府玉牒。”《南京太常志》:“孝陵神位,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 孙贵妃生周王。”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三沈元华条:“奉先庙制(南京太庙奉先殿)高后南面,诸妃尽东列,西序惟碽妃一人,具载南京太常寺志。善高后从未怀妊,岂惟长陵,即懿文太子亦非后生也。”李清《三垣笔记》:“南太常志载成祖为碽妃所生,讶之。钱宗伯谦益有博学名,问之,亦不能决,以志言东侧列妃嫔二十余,西侧止一碽妃。因启寝殿验之,入视果然,乃信。”刘继庄《广阳杂记》明成祖母为瓮氏,蒙古人,以其为元顺帝妃,故隐其事。“宫中别有庙藏神主,世世祀之,不关宗伯。有司礼监为彭躬庵言之,少时闻燕之故老为此说,今乃信也。”以上都是明人的记载。 也有说明成祖夺了侄子明惠帝的皇位,想更一步名正言顺(朱元璋相当重视嫡庶之分),便托称为马皇后所出,这样以嫡子的身份继承为帝便不为过。 有几个(83)皇后(213)

相关参考

礼亲王世铎,清朝1911年灭亡海是1924年

清朝末的王爷有几位?都什么下场?清代铁帽子王共十二个,其中八个军功封,四个恩封军功封:礼亲王始封祖为和硕礼烈亲王代善。代善是清太祖奴尔哈赤次子,他随清太祖征战四方作战英勇,被称为“古英巴鲁图”。清太祖

马皇后生了哪几位,马皇后到底有几个子女

马皇后到底有几个子女  关于马秀英皇后的子女,众说纷纭。  《明史》记载,马皇后前后生五子二女:长子懿文太子朱标,次子秦愍王朱樉,三子晋恭王朱棡,四子明成祖朱棣,五子周定王朱橚;以及两个女儿宁国公主、

三皇五帝指的是什么,三皇五帝指的是哪几位

三皇五帝指的是哪几位三皇五帝都指的是谁?三皇五帝是指哪几个?三皇五帝,是历史神话人物“三皇”与“五帝”的合称。原始意义上的三皇是指远古三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后增补伏羲等人作为“三皇”。原始意

方腊八大天王是哪几个 方腊手下大将有哪些

...悲壮的战役。那方腊手下大将有哪些?他的八大天王是哪几个?方腊是水浒传中四大寇之一,而且出场在后几十回。征讨方腊是梁山好汉们最悲壮的一场战役,而且伤亡过半,让读者看着满心的悲凉。那么方腊手下的大将有哪些...

儒家圣人,儒家有几位圣人

儒家有几位圣人?都是哪几位?儒家有五位圣人,分别为:孔子、颜渊、曾参、子思、孟子。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被后世称为“至圣”。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周游列国,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

清朝的铁帽子王是世袭罔替 可以当免死金牌吗

这要从清代皇族的封爵说起。清朝皇族封爵共有十四等,即和硕亲王、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

中国清朝历代以来有哪几位亲王,八旗王公又是什么?

中国清朝历代以来有哪几位亲王,八旗王公又是什么??亲王前面不是都会有一个字那又是什么??1.从清初到清末一共有129位和硕亲王(简称亲王)!! 从清初到清末一共有129位和硕亲王(简称亲王)

苏乞儿铁帽子王僧格林沁,僧格林沁既然也是铁帽子王那为什么清朝1

僧格林沁既然也是铁帽子王那为什么清朝12铁帽子王里没有他呢?这个说起来就比较复杂了。最初,获“铁帽子王”殊荣的满清贵胄仅有十二家,分别为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

道教三清,道教中的三清是哪几位啊

道教中的三清是哪几位啊?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一、玉清元始天尊玉清元始天尊为道教神系中的第一尊神,他出现的时间约在晋代。在此之前的早期道家经典和中国古代神话中,都没有他名号的记载。

可以当免死金牌吗? 清朝铁帽子王是世袭罔替

这要从清代皇族的封爵说起。清朝皇族封爵共有十四等,即和硕亲王、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