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圣人,儒家有几位圣人

Posted 孔子

篇首语: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儒家圣人,儒家有几位圣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儒家圣人,儒家有几位圣人

儒家有几位圣人?都是哪几位?

儒家有五位圣人,分别为:孔子、颜渊、曾参、子思、孟子。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被后世称为“至圣”。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周游列国,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现今国外开设了许多孔子学院,更将孔子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

2、颜渊,即颜回,字渊,被尊称为“颜子”。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听孔子所讲的许多高深道理,都能完全理解,且能“闻一知十”。孔门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而颜回正是这七十二贤之首,被后世人称为“复圣”。

3、曾参,字子舆,孔子晚期的弟子之一,儒家的重要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尊称为“曾子”。十六岁拜孔子为师,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

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著写了《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颇有开宗立派之意,故而被称为“宗圣”。

4、子思,孔子的嫡孙,尊称为“子思子”,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子思师从曾子,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

《史记》当中记载,子思作《中庸》一书。子思在儒家学派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故而被后人尊为“述圣”。

5、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孟子和他的弟子一起作《孟子》一书,亦成为儒家经典,其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被编入语文课本。孟子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尊称为“亚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家

五圣人是哪五圣?

至圣孔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

这五位圣人全部出自邹鲁,出自儒家。他们之所以被尊为圣人,在于他们拥有极高明的道德和智慧,学以致用,制作了“四书五经”系列的中华元典。

奠定了垂法后世的仁义礼智信的核心价值观基础,创立了人们观察、分析、解决人生和社会基本问题的思想范式。文化元典、价值观、思想范式是推动中华文明按其自身逻辑永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基本规则。

1、孔子

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

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孔子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

2、颜回

曹姓,颜氏,名回,字子渊,鲁国人,居陋巷(今山东省曲阜市旧城内的陋巷街,颜庙所在之地)尊称复圣颜子,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之首。

十三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鲁哀公十四年八月二十三日,去世。历代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配享孔子、祀以太牢,追赠兖国公,封为复圣。

3、曾子

姒姓,曾氏,名参(shēn),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

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

4、子思子

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嫡孙、孔子之子孔鲤的儿子。大约生于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享年82岁。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因此,北宋徽宗年间,子思被追封为“沂水侯”;元文宗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又被追封为“述圣公”,后人由此而尊他为“述圣”。

5、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

扩展资料:

儒家这五位圣人还有一项重要的贡献,那就是他们对尧舜以来优良家学、家教、家风的传承、弘扬与创新发展,形成了只有在邹鲁才得一见的圣人家风。

孔子、颜子、曾子、孟子拥有最优秀的家教。他们的家教,一半出自母教:孔子、孟子自幼丧父,全靠母亲抚养、教育成人。孔母、孟母是母教的典范。

这两位伟大的母亲先后独自承担起家教的重任,上承邹鲁家教优良传统,下启邹鲁孔、颜、曾、孟四氏家风,其母仪千古的风范令人赞叹不已。孔子、孟子仰承母教而成长。

待到他们成家生子以后,必对慈母的家教有着强烈、深刻、鲜活的记忆,必将慈母的家教发扬光大于门庭之内,再结合他们的家教理念而予以创新发展,这就形成了孔孟二氏家风。

颜子、曾子因为父亲健在长寿,不走孔孟家风形成之路;他们二人情况类似,都是父子同入孔门学习,直接受孔子的教诲和影响而形成各自的家风。颜子、曾子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后起之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圣人(汉语名词(对人物称呼))

参考资料来源:中工网-邹鲁文化与圣人家风

道家的“圣人”和儒家的“君子”有哪些本质区别?

“君子”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就类似“圣人”在道家思想中的地位,都是各自思想中拥有最高智慧和完美德行的人。但这两者是有一个本质区别的,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儒家思想中的“君子”。

在儒家经典《论语》中,“君子”两个字出现了上百次之多,可见孔子对于“君子”看重,以至于今天,我们还常常用“君子”来代表一个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

“君”在古代代表地位和身份尊贵的意思,一国之主称之为“君主”。“子”是对人的一种尊称,比如“孔子”、“孟子”、“韩非子”等等都有一个“子”字,在古代“子”有点类似今天我们说的“先生”。所以“君子”合起来本来的意思是表示身份和地位很尊贵的人,但孔子的儒家思想中,“君子”的意义有所扩大,“君子”不仅仅是身份和地位尊贵,还表示品德高尚、学识渊博之人。

在短短5000多字的道家经典《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中,“圣人”两个字出现了有30多次,可见“圣人”在道家思想中的地位和意义。那么道家思想是如何描述“圣人”的呢?比如《老子》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意思是说,圣人以无为的态度来处事,以不言的方法来教导,老子还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是圣人才有的大智慧;比如“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意思是说,圣人是以“道”来作为天下事物的准则;

儒家所说的圣人有哪些

儒家的五圣是指孔子,颜渊,曾子,子思,孟子。颜渊和曾参是孔子的弟子,子思即孔汲,是孔子的孙子,曾子的弟子,孟子师承子思的弟子。儒家八派:战国时期儒家分化而成的八个派别,又称八儒,:[孔墨之后儒分为八: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子张即颛孙师,漆雕氏即漆雕开、为孔子弟子,子思即孔汲、孔子之孙,孟氏即孟轲,曾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孙氏即荀况(又称孙卿),长期讲学于稷下学宫。以上五派的代表人物是明确的,其余三派指谁,则尚难判定。颜氏,或曰当是颜渊:梁启超则说:孔门颜氏有数人(按载颜氏弟子共有八人),最著者为颜渊。然颜渊先孔子卒,是否有弟子传其学,无可考.此文颜氏之儒不知出谁何也。仲良氏亦无可考,或谓即陈良,载: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乐正氏一说指曾子弟子乐正子春,一说指孟子弟子乐正克。八派中影响最大者为孟氏之儒与孙氏之儒。

儒家圣人指的是

圣人——孔子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严格来说,“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等同于“佛”的境界,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总的来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这个词语最初出于儒家对“止于至善”的人格追求,所以圣人的原意,是专门指向儒家的。但后来的诸子百家,乃至古今各种宗教、学派,也都有自己认定的圣人,但儒家认定的尧舜禹等圣人却受到诸子百家的公认。其实将儒家和诸子百家对圣人的理解汇总起来,也就是圣人的真容了,因为并没有矛盾,不过儒学强调的是整体,诸子百家强调的是某个特征。在《孔子家语·五仪》中,提到了孔子对“圣人”的描述,虽然此书真伪有辨,但这段话却对“圣人”一词的真实意涵做出了最详尽,最贴切的解释:

  “所谓圣人,必须达到自身的品德与宇宙的法则融为一体,智慧变通而没有固定的方式。对宇宙万物的起源和终结已经彻底参透。与天下的一切生灵,世间万象融洽无间,自然相处,把天道拓展入自己的性情,内心光明如日月,却如神明般在冥冥之中化育众生,凡夫俗子永远不能明白他的品德有多么崇高伟大,即使了解一点,也无法真正明白他精神的边际到底在哪里。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才是圣人。”      按照上述这段话理解,基于“圣人”一词原始的儒学立场,中国古典中记载的、著名的、比较受认可的圣人主要有:   伏羲、黄帝、炎帝、颛顼、帝喾、尧、皋陶、舜、禹、伊尹、傅说、商汤、伯夷、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柳下惠、孔子……   到孔子之后,中国文化就没有公认的严格意义上的圣人了。但还有许多专业领域的精英被后人尊称为“某圣”,犹如今人呼为“股神”之类,但这些世俗之圣都已经与“圣人”的本意无关:   酒圣:杜康   书圣:王羲之   草圣:张旭   史圣:司马迁   文圣:欧阳修   医圣:张仲景   武圣:项羽 岳飞 关羽   乐圣:李龟年   茶圣:陆羽   棋圣:黄龙士   诗圣:杜甫   画圣:吴道子   词圣:苏轼   曲圣:关汉卿   药圣:孙思邈   兵圣:孙武 吴起   谋圣:张良   木圣(科圣):张衡   智圣:诸葛亮   剑圣:裴旻   塑圣(雕圣):杨惠之   字圣:许慎   情圣(诗人):徐志摩   鬼圣:蒲松龄      二、古代臣民尊称君主为“圣上”。   三、由于受到儒学的影响,有些人会把道家讲的达到返璞归真而无名(无碍,不被世间一切所累)之人称为“圣人”,但其实老子推崇“绝圣弃智”(这里的圣人指儒家推崇的圣人,但也说明了圣人一词是专门指向儒家的),所以这种称呼违背了道家的初衷。道家对应于儒家“圣贤”的境界是“仙真”。但道教修炼中有“结圣胎”的说法,某些道教神祇也被称为“圣”。   四、天主教的“圣人”,学术考证认为大多源于《旧约》与古代欧洲各地的“异教信仰”的融合,还有梵蒂冈对一些有功的已故教徒的册封追认。另根据天主教教义,“圣人”未被梵蒂冈封圣时已经是“圣人”。   五、佛教有时也会将“佛”称为圣人,这是受到儒学的影响。   六、剑圣有时也用于称呼日本历史上最富盛名的剑客冢原卜传与上泉信纲

儒家最崇拜的六大圣人都有谁

作为古代统治者的官方哲学,儒家最为崇拜的六位大圣人——尧、舜、禹、汤、文、武,就诞生了。

尧、舜、禹,反映了时期华夏民族处在游猎迁徙时期的朴素民主制度——上古禅让制圣王;而汤、文、武,则是奴隶制开国帝王时期的开明君主。本期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六位大圣人都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怎样的贡献? 6 周武王 周武王姬发原为周文王姬昌与太姒的嫡次子,岐周(今陕西岐山)人,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在位15年。其正妻为邑姜。约前1050年文王崩,姬发继位,号为武王,尊其父西伯昌为文王,沿用“受命”年。武王继位后,继承父志,重用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奭等人治理国家,周国日益强盛。受命十一年(约前1046年),武王联合庸、蜀、羌、髳卢、彭、濮等部族,进攻商纣行在朝歌,讨伐暴君纣王统治下的商朝,是为牧野之战。殷商大败,纣王自焚于鹿台,殷商灭亡。周王朝建立,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 武王克殷三年后(约前1043年),周武王驾崩,时年四十五岁(一作五十四岁),葬于周陵,为后世尊崇为古代明君。 5 周文王 姬昌原为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朝奠基者,岐周(今陕西岐山)人。其父死后,继承西伯侯之位,故称西伯昌。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在位5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周文王在位期间,“克明德慎罚”,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收附虞、芮两国,攻灭黎(今山西长治)、邘(今河南沁阳)等国;建都丰京(今陕西西安),为武王灭商奠基;旧传《周易》为其所演。除此之外,创周礼,被后世儒家所推崇。孔子更是称文王为“三代之英”。周文王五十年(前1056年),文王崩,葬于毕原。西周王陵(周公庙遗址)位于陕西宝鸡岐山县凤凰山南麓。前1046年,姬昌嫡次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追尊姬昌为文王。690年,武则天称制时自称武家为姬昌后代,追尊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 4 商汤 商汤(约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即成汤,子姓,名履,又名天乙(殷墟甲骨文称成、唐、大乙,宗周甲骨与西周金文称成唐),河南商丘人,汤是契的第十四代孙,主癸之子,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原是夏朝方国商国的君主,在伊尹、仲虺等人的辅助下陆续灭掉邻近的葛国(今河南宁陵)以及夏朝的方国韦(今河南滑县,即后来大彭)、顾(今河南范县)、昆吾(今河南许昌)等,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成为当时的强国,而后作《汤誓》,与桀大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最终灭夏。经过三千诸侯大会,汤被推举为天子,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西南),定国号为“商”,成为商朝的开国君主。 商汤吸取夏朝灭亡的经验教训作《汤诰》,要求其臣属“有功于民,勤力乃事”,否则就要“大罚殛汝”。对那些亡国的夏民,则仍保留“夏社”,并封其后人。汤注意“以宽治民”,因此在他统治期间,阶级矛盾较为缓和,政权较为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诗·商颂·殷武》称:“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商汤为商国君主17年,建立商朝后称王在位12年。百岁而崩,庙号太祖,因其长子太丁早逝,由次子外丙继位。葬处据传有六处,说法最多的是在今河南商丘北面。 3 禹 众所周知,禹是夏朝开国君王,姓姒,名文命 (也有禹便是名的说法),字(高)密,出生于安邑(今山西夏县)。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称“崇伯鲧”或“崇伯”,其母为有莘氏之女脩己。相传,禹治理黄河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在诸侯的拥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阳城为都城,一说以平阳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晋阳),国号夏。并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 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后人称他为大禹。禹死后安葬于会稽山上(今浙江绍兴),仍存禹庙、禹陵、禹祠。从夏启开始历代帝王大都来禹陵祭祀他。 2 舜 舜为是中国上古时代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治都蒲阪(今山西永济市),被后世尊为帝,列入“五帝,史称帝舜、虞舜、舜帝,故后世以舜称之。虞舜的王位是唐尧禅让的,人们世代尊称尧和舜为上古先王,尧禅让王位给虞舜传了四个字,即允执厥中;舜禅让王位给大禹传了十六字心传,即中华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中华心法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至高文化理论。《竹书记年》并不记载为禅让。 三皇五帝之一。舜,为四部落联盟首领,以受尧的“禅让”而称帝于天下,其国号为“有虞”,故号为“有虞氏帝舜”。后世以舜简称之。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他不仅是中华道德的创始人之一,而且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奠基人。 1 尧 尧姓伊祁,号放勋,古唐国人(今山西临汾尧都区)。中国上古时期方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尧为帝喾之子,母为陈锋氏。十三岁封于陶(山西襄汾县陶寺乡),辅佐挚。十五岁,改封于唐地(今山西临汾),号为陶唐氏。二十岁,尧代挚为天子,定都平阳。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后,尧老,舜代替尧执政,尧让位二十八年后死去,葬于谷林(山东省鄄城县)。尧从兄长帝挚那里继承帝位,并禅让于舜。 他命羲和测定推求历法,制定四时成岁,为百姓颁授农耕时令。测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尧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

儒家两个半圣人除孔子外,为何王阳明、曾国藩都只是出现在明清?

这问题是看多了市面上的各种流行读物才发的问吧。

这么说让朱熹老夫子怎么过?

真要有圣人的话,也看怎么个标准。如果按照孔庙从祀的规格看,王阳明、曾国藩都不在里面,连自称圣人的康有为都摸不到门槛。

孔庙大成殿里供奉着历朝历代的儒家先贤,正中是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孔子,塑像坐高3.35米,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一如古代皇家礼制。依次是四配,也就是四个圣人,他们是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再下面是十二哲,他们是闵损、冉耕、冉雍、宰予、端木赐、冉求、仲由、言偃、卜商、颛孙师、有若、朱熹。看看吧,除了朱熹是宋朝的,其余几位VIP可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

朱熹对儒学的发展到底有多大贡献?

朱熹早年出入佛、道。31岁正式拜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专心儒学,成为程颢、程颐之后儒学的重要人物。淳熙二年(1175年),朱熹与吕祖谦、陆九渊等会于江西上饶铅山鹅湖寺,是为著名的鹅湖之会,朱陆分歧由此更加明确。朱熹在“白鹿国学”的基础上,建立白鹿洞书院,订立《学规》,讲学授徒,宣扬道学。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修复岳麓书院,讲学以穷理致知、反躬践实以及居敬为主旨。他继承二程,又独立发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朱熹在任地方官期间,力主抗金,恤民省赋,节用轻役,限制土地兼并和高利盘剥,并实行某些改革措施,也参加了镇压农民起义的活动。朱熹在从事教育期间,对于经学、史学、文学、佛学、道教以及自然科学,都有所涉猎或有著述,著作广博宏富。

朱熹一生自举进士至死,凡五十年,经历了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仕于外者共九年,立于朝者四十日,为宁宗讲《大学》。其余四十年过着讲学著书生活。其著作有《周易本义》、《启蒙》、《蓍卦考误》、《诗集传》、《大学中庸章句》、《四书或问》、《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楚辞集注辨正》、《韩文考异》、《参同契考异》、《中庸辑略》、《孝经刊误》、《小学书》、《通鉴纲目》、《宋名臣言行录》、《家礼》、《近思录》、《河南程氏遗书》、《伊洛渊源录》等。此外,还有《文集》一百卷,《续集》十一卷,《别集》十卷,阂人辑录的《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其易学思想主要集中在《周易本义》、《易学启蒙》、《朱子语类》等书中。按朱熹《年谱》,《周易本义》成书于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启蒙》成书于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

在元朝、明朝、清朝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更趋完备的意识形态。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取士,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朱熹的学说,也对后来明朝王阳明的心学有深刻的影响。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正是在朱熹哲学基础上的突破。朱熹的学术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

儒家的圣人是孔子,亚圣是孟子,这是毫无疑问的。

集心学大成的王阳明的确算个圣人,但是曾国藩虽然被誉为“古往今来第一完人”,但明显是官场应酬的溢美之词,后来被当代的一些成功学家反复拿来为成功学站台,更是一种文化陷阱。

曾国藩在思想建树上,不用说圣人,连同时代都未必是巅峰。

但是题主提出的问题还是蛮有意思的,为什么明朝有思想家,而汉唐宋元都差一点呢?

汉朝思维跑偏

汉朝不是没有思想家,而是当时的思想家都被玄学耽误了。比如当时的许多经学家和两晋时代的狂士,在哲学思辨上都有可取之处的。但我们今人的主流思想是唯物主义历史观,所以会觉得那个时代的思辨没有价值。

唐朝牛逼人太多了

唐朝是一个务实的朝代。唐人多是自带老大帝国心态的,同时唐人在文学上创造了迄今为止仍未被超越的高峰,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双峰并峙。唐朝是一个群星闪耀的时代,而不是一颗太阳光芒照彻的孤星时代。所以没有特别突出的思想家。

宋人开始酝酿着思维的飞跃

宋朝的经济大发展,儒家开始了理学和心学的分流。这个时代的主流思想状态已经开始了反思和讨论。从陆九渊和朱熹的“鹅湖之会”开始,中华文明正孕育着一次思想上的跃进!

王阳明是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

明朝的王阳明是心学大成者,这一点即有王阳明本人的主观原因在里边,更多的是从宋朝就开始的哲学大讨论的结局。

那么剩下的元朝与清朝是怎么回事呢?元朝和清朝都是游牧民族对农耕文明的入侵,如果用欧洲人历史学家的话说就是野蛮人入侵,这对中华文明是一个毁灭性的冲击,造成了整个时代的思想退步,所以大环境恶劣也就很难再出现思想上的巨人,也就不会有圣人出现了!

都是(115)儒家(19)

相关参考

儒家圣人孔子的亲生母亲到底是谁

春秋时期的孔子就一直被奉为“圣人”、“素王”,倍受推崇。古语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然而孔子的身世是一个难解的历史之谜,历来说法颇多:有说他出生于屠夫之家的;有说他父亲是鲁国小官吏的;更有人说他根

历史上的 ”武圣人”究竟是谁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后,儒家成了天下文人的唯一正统;至于其他的如法家、道家、阴阳家、墨家等等,要么被儒家选择性的融合,要么逐渐的沦落,反正在地位上,是

历史上的 ”武圣人”究竟是谁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后,儒家成了天下文人的唯一正统;至于其他的如法家、道家、阴阳家、墨家等等,要么被儒家选择性的融合,要么逐渐的沦落,反正在地位上,是

我佩服的书圣人孔子

史上最伟大的圣人孔子一个史上最伟大的老师,一群史上最出色的学生,他们的言行被后世读书人奉为千古经典。然而,在儒家思想的创造过程中,孔子和他的弟子各扮演了什么角色?假如没有这批优秀的学生,还会不会有这位

“圣人”孔子的身世之谜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的主线就是“乐礼善学,尚中贵和”的儒学精髓。又一次把这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推到了历史的巅峰,各个国家相继创设孔子学院更是其影响力的体现。第一种说法,孔子就是“私生子”。

儒家五圣原来是他们,有你们知道的吗

儒家思想由孔子创立,也称儒教或儒学,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在中国,甚至是世界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儒家也出了不少圣人贤者,例如儒家五圣就是儒家代表人物。那么儒家五圣又是

儒家孔子一家三代皆休妻

看过周润发演的《孔子》后,估计很多人会以为孔子和他的妻子是琴瑟和谐的一对模范夫妇。其实并非如此,那不过是电影的虚构而已。在孔圣人留下的言说中,除了一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可能牵扯到他的老婆外,就没有

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的故事概述

孟子的故事孟子这个名字在中国久远的历史长河中具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他最突出的影响就是其仁义善的思想,孟子是一代伟大的圣人,一生在他的身上发生过很多不平凡的故事,当然最先令我们想到的,也是我们最熟悉的故

历史上孔圣人孔子的学说对后世有什么负面影响?

导读:孔子的学说对后世的影响取决后来历代帝王的统治需要,统治阶级需要什么,影响就是什么?秦朝是以法家立国的,儒家的思想和学说影响只在民间,所以才会有“焚书坑儒”的事情。汉代开始的时候是以道家的无为立国

思想家王阳明究竟有何能力可以和孔圣人比肩?

  有人说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王阳明,曾国藩只能算半个。  而清朝人说,如果严格按照立德、立功、立言这三立,那古往今来的儒家完美人格也只有两个半,诸葛亮算一个,王阳明算一个,曾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