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帝为什么杀魏忠贤? 大太监魏忠贤死因
篇首语: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崇祯帝为什么杀魏忠贤? 大太监魏忠贤死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崇祯帝为什么杀魏忠贤? 大太监魏忠贤死因
徐应元,原信王府太监。当崇祯还在穿开裆裤的时候,他就开始伺候这位主子爷了。可以说他是看着崇祯长大的,深知这位主子爷的脾气。就在魏忠贤企图以检讨书蒙混过关的时候,他及时发出了预警。
这是最后的时刻,也是最关键的时刻,所谓雷霆雨露莫非王恩,您可千万别看走眼了。
怎么办?凉拌!赶快称病走人吧……走快了,还能全身而退;要走慢了,您老人家也就别走了。
魏忠贤还在犹豫。他还想写检讨书,还想以最小的代价以图自保。
到底怎么办,您老人家回府自个儿慢慢琢磨,出了这个门,千万别说你来过我这儿。
不至于吧?
不至于?我告您,就这世道,也就我徐某人还有古道热肠,还能够为朋友两肋插刀,多少人现在是上赶着插朋友两刀啊。要不信您往这大明的官场走走,还有第二家府第为您洞开大门吗?出了这门您也就孤孤单单一个人往回奔吧!
徐应元说的没错,现在整个大明官场那是处处鸦雀无声、人人关门谢客。魏忠贤形单影只地在长安街上一路狂奔,路人避之唯恐不及。一切都结束了,人生也就这样了。谁说风景总是在远方?远方无风景,远方是荆棘遍地的陷阱。世事变幻莫测、繁华转眼成空,魏忠贤收拾旧行囊,倦鸟思归地跪在崇祯面前,提出了告老还乡的请求。
崇祯闭上眼睛。终于等到这一天了,这个老东西,现在开始思退了。
给不给退路?退一步海阔天空,但是退一步会不会放虎归山?
崇祯:你真想还乡?
魏忠贤:是。
崇祯:你一个太监,还什么乡?!
魏忠贤:……
崇祯:你恶事做尽,还了乡,以后死了还能进祖坟吗?
魏忠贤:请求皇上给魏某指一条生路。
崇祯:这样吧,你到凤阳去看管我们朱家的祖坟吧。这辈子,就别再回宫里了。
魏忠贤整个人趴在地上,半天起不来:谢主隆恩!
两天以后,明白过来的崇祯愤怒地出手了:徐应元被贬到显陵去当差,紧接着魏忠贤被勒令必须在十一月初一离开北京火速前往凤阳祖陵。崇祯还为此专门下了一道谕旨,严辞呵斥魏忠贤:朕思忠贤等不止窥攘名器、紊乱刑章,将我祖宗蓄积贮库、传国奇珍异宝、金银等朋比侵盗几空;本当寸磔,念梓宫(先帝棺材)在殡,姑置凤阳。
(客、魏)二犯家产,籍没入官。其冒滥宗戚倶烟瘴永戍。崇祯还下令,把魏忠贤的生祠全都拆了,折价变卖资助辽饷。
本当寸磔……本当寸磔……魏忠贤突然觉得崇祯有些过了。作为先帝爷力保的人,崇祯不给我面子那就是不给先帝爷面子啊。什么以孝治天下,说到底人人都是心藏大恶。魏忠贤在万历十七年自阉后入宫,见识了宫中的人事春秋,领略了人心的最黑暗、最无耻处,知道高手过招,讲究的就是以势易势。
魏忠贤的势是什么,崇祯的势是什么,这都是要火拼以后才知道结果的。如今,火拼尚未开始,崇祯就来了个黑虎掏心,也太不把他魏某人放在眼里了。
魏忠贤出手了。这是迟到的出手,也是最具有挑衅意味的出手。拜托,在庙堂混,大家都要讲面子的。你是皇帝了不起啊?我是太监头子我怕谁?乞丐急了抱成团,太监急了也不含糊!
魏忠贤出京了,浩浩荡荡地出京了。紫禁城里上万名太监如丧考妣,匍匐在地号啕大哭;一千多个卫队随从全副武装、鸣锣开道,魏忠贤面无表情地坐在轿子里高昂着头,脸色铁青铁青的;身后,四十辆大车拉着他的全部身家缓缓地碾过长安街。北京城当时看魏忠贤出京的几乎占了这个城市的一半人口。有野史说那一天一共走失小孩十三名,发生偷盗事件六十五起,一百六十八名妇女受到性骚扰,二千三百七十六名失意男子被河东狮吼。
当然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结果是有一个人动怒了。
这个人就是崇祯。
如此的“籍没入官”?我大明朝的官员为什么执法尺度就这么宽呢?
如此的浩浩荡荡,他魏忠贤不仅是在打我的脸,而且是在打大明朝的脸啊。
我的脸可以不要,大明朝的脸不能不要。
曾经有一个本当寸磔的人摆在我面前我没有寸磔他,直到他溜走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苍能给我再选择一次的机会,我要说:魏忠贤,我寸磔你;如果一定要在寸磔前面加上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马上!
十一月初六,魏忠贤庞大的队伍走到阜城县南关的时候,崇祯的谕旨已经是如影随形地跟到了:……岂巨恶不思自改,辄敢将畜亡命,自带凶刃,环拥随护,势若叛然。朕心甚恶……但是,崇祯终究没有等到寸磔魏忠贤的机会,魏忠贤抢先一步自缢了。尽管在此后的岁月里崇祯寸磔过袁崇焕等人,但没有机会寸磔魏忠贤,竟成了他终生的隐痛。
历史秘闻 为何说崇祯帝不杀魏忠贤,明朝不会那么快灭亡
明太祖朱元璋,自从坐上皇位,一直到七十岁驾崩,三十年间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堪称历史上最为勤政的皇帝之一。他之所以如此努力,就是为了让后世子孙轻松一些,希望大明王朝能够一直延续下去。然而,仅他去世的240多年后,江山就亡于崇祯帝朱由检之手,这或许是朱元璋没有想到的事情。
公元1644年,李自成带领起义军攻破北京城,崇祯自缢于煤山,这也标志着明朝的灭亡。在京城被攻破之前,崇祯帝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没有一人前来,身边只有一位名叫王承恩的太监。此时他才真正看清楚那些大臣的面目,无奈地说道:“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曾经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东林党人士,此时却抛弃了他们的皇帝,各自寻找出路,其中大部分都准备投靠新主子。有人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如果崇祯帝当初不杀魏忠贤,明朝绝不会那么快灭亡,只因魏忠贤有能力为皇位筹措军费,这一点非常关键。
魏忠贤本为市井无赖,好赌成性,欠下了不少债,后为赌债所逼遂自阉入宫做太监。因攀附于朱由校的奶妈客氏,逐渐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权势滔天,被称为“九千九百岁”。为了把持朝政,魏忠贤排斥异己,铲除了一大批东林党官员,并且贪污了不少银两。
客观来说,魏忠贤虽然劣迹斑斑,但他并非一无是处。当时东林党的大臣反对向商人手工业者和矿主纳税,他们本身就代表着当时大地主的利益。魏忠贤深知,如果不像商人及矿主纳税,朝廷财政会日益匮乏,其后果不堪设想,如果国库空虚的,拿什么来养活军队。
在魏忠贤掌权的几年间,坚定地延续了万历的矿监政策,向那些有钱的矿主及商人征税,保证了朝廷正常运转。然而,崇祯帝一上台,就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魏忠贤被迫自缢,重用东林党官员,并且废除了矿监政策,仅靠百姓的赋税维持。
此时大明江山岌岌可危,发生了连年的天灾,许多地方几乎颗粒无收,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各地先后爆发了起义。另外,北方的后金日益强大,屡次对明朝边疆侵袭,国库捉襟见肘,此时崇祯才意识到缺钱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于是,他就想让那些大臣捐款救急,几乎没有一人愿意,纷纷表示自己也很穷。
就这样,连年的征战及赈灾,掏空了明朝的国库,被李自成轻松攻破京城。然而,在李自成的威胁下,那些明朝大臣立马把家产拿了出来,少则几万两,多则几十万两白银。若崇祯得知此事,估计会气吐血,不知他死前有没有后悔除掉魏忠贤。
相关参考
原标题:明熹宗因何对崇祯说“不可杀魏忠贤”?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四日,也就是他煤山上吊自杀殉国前的第五天,崇祯在大势已去、大厦将倾的绝望中,在听到太监曹化淳说的那句“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的话之后,终于
明太祖朱元璋,自从坐上皇位,一直到七十岁驾崩,三十年间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堪称历史上最为勤政的皇帝之一。他之所以如此努力,就是为了让后世子孙轻松一些,希望大明王朝能够一直延续下去。然而,仅他去世的24
明太祖朱元璋,自从坐上皇位,一直到七十岁驾崩,三十年间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堪称历史上最为勤政的皇帝之一。他之所以如此努力,就是为了让后世子孙轻松一些,希望大明王朝能够一直延续下去。然而,仅他去世的24
明太祖朱元璋,自从坐上皇位,一直到七十岁驾崩,三十年间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堪称历史上最为勤政的皇帝之一。他之所以如此努力,就是为了让后世子孙轻松一些,希望大明王朝能够一直延续下去。然而,仅他去世的24
崇祯为什么会灭亡,他错杀魏忠贤、袁崇焕和陈新甲是一个主要原因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皇帝。他勤政爱民,兢兢业业。在他的执政生涯里,不贪图享乐,不近声色。每天殚精竭虑,想把江山治理好。可是,到了最后,他还是成了亡国之君,自缢煤山。他就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我们可以
明熹宗临死前曾专门叮嘱崇祯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那么,假如不杀魏忠贤,崇祯皇帝还能翻盘吗?比起不顾实际情况、只会空谈妄言进攻收复辽东的东林党人,魏忠贤高明得多。明朝输在
明熹宗临死前曾专门叮嘱崇祯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那么,假如不杀魏忠贤,崇祯皇帝还能翻盘吗?比起不顾实际情况、只会空谈妄言进攻收复辽东的东林党人,魏忠贤高明得多。明朝输在
历史人物 魏忠贤的故事 大明朝宦官魏忠贤怎么死的 九千岁魏忠贤的妻子儿子死因
中文名:魏忠贤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北省肃宁县 出生日期:1568年www.cha138.com 逝世日期:1627年 职业:司礼秉笔太监、九千岁 明末宦官,明熹宗即位
明朝灭亡几百年后,还有人恨东林党误国,觉得若非他们,大明不会亡。便如崇祯皇帝吊死煤山那棵老树之前,留下的遗言中所写,“皆诸臣误朕”,害我没面目见列祖列宗。很多人更推崇大太监魏忠贤,认为在魏忠贤把持朝政
明朝灭亡几百年后,还有人恨东林党误国,觉得若非他们,大明不会亡。便如崇祯皇帝吊死煤山那棵老树之前,留下的遗言中所写,“皆诸臣误朕”,害我没面目见列祖列宗。很多人更推崇大太监魏忠贤,认为在魏忠贤把持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