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先他国 中国研究液态金属机器人已有十几年
Posted
篇首语:任何人的知识不可能超过他自己的经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领先他国 中国研究液态金属机器人已有十几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领先他国 中国研究液态金属机器人已有十几年
经典科幻电影《终结者2》里的“T-1000”液态金属机器人的变形能力令人印象深刻。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和清华大学医学院联合研究小组在世界上率先发现,液态金属可在“吞食”少量物质后以可变形机器形态长时间高速运动,实现无需外部电力的自主运动,从而为研制实用化智能马达、血管机器人、流体泵送系统、柔性执行器乃至更为复杂的液态金属机器人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那么,这项技术到底有多“炫酷”?
带着这个问题,《环球时报》记者专访了该项目带头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刘静。刘静介绍说,柔性机器、可变形机器在材料学和机器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而柔性正是液态金属特有的行为。课题组在一两年前发现利用电可以控制液态金属的变形和运动,也就是“电驱动”,而如今在此技术上实现了“自驱动”。另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液态金属机器”在运动中遇到拐弯时会有停顿,好似略作思索后继续行进;在遇到比“身体”小一点的缝隙时,甚至会“挤过去”。因此自驱动、柔性、可变性是这项技术的三大特点。
刘静介绍说,科学家此前发现“液态金属机器”的“电驱动”现象,即电荷会改变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在内部形成旋转,因此控制电荷运动,就能像车轮一样驱动“液态金属机器”往前走。而最新研究发现“液态金属机器”会“吞食”铝片作为产生电荷的“燃料”。他解释说,刚开始“液态金属机器”并没有外部动力,等“吞食”铝片后(也可以理解为腐蚀),在电解液里形成原电池反应,就能自行运动了。如果运动路线上还有一些铝片,那么“液态金属机器”走到那里也能顺路“吞食”掉。它的运动速度并不慢,可以达到每秒5厘米,而且行动距离相当远,在容器中可以走一个多小时。
不过与电影中的“T-1000”相比,“液态金属机器”也存在一些距离。刘静透露,除了体积不同外,最大的区别是还没那么智能。但相关研究对未来这种“可重构的机器”打开了一条新思路。比如它的速度现在已达到每秒几厘米,比最初快了好几倍,以后可能会更快。未来还可以跟其他材料结合在一起,给“液态金属机器”穿上“铠甲”,通过电控等手段,让它掌握“握手”等新技能。这比传统的“刚性机器人”更灵活。刘静表示,中国首次在世界上发现自驱动的柔性机器人,当年首先发现可“电控”的也是我们,其他国家的研究落后于中国。液态金属这一领域,之前被很多国家忽略了,而我们在持续研究,所以这个课题中国已积累了十几年,而其他国家近几年才刚刚起步。他表示,我们欢迎全世界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一起研究,“液态金属机器”未来可能会掌握高度智能的类生物体行为,液态金属机器人也有可能成为现实。
相关参考
·江仁寿江仁寿,物理学家、教育家。曾采用一种新方法对液态金属钠和钾的粘滞性进行测量和研究,此方法后来被广泛用于测定其他液态金属的粘滞性。还对液态金属表面张力进行了研究。在物理教学方面,一贯重视基础理论
最早的机器人据《列子·汤问》记载,中国最早的“机器人”是西周时的能工巧匠偃师给周穆王所制造的伶人,距今已有3000多年了。这个伶人反映了古代工匠偃师的聪明才智。在《列子·汤问》中记载,周穆王曾经在西游
清朝被认为是中国科技发明最受限制的时期,记忆中只有大辫子长袍子和屈辱的历史,没有什么重大发明。但是实际上当时的发明家还是很牛逼的,比如自行车,机器人,探照灯都领先世界;但是很可惜大多没能大规模普及,淹
1.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历史沿革——研究院所时期(1938-1999年)贵研建于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内迁至昆明,1962年开展贵金属研究,成为中国贵金属研究的先驱者和领头羊。贵研先后隶属于中科院
我国金属铸造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古代冶铸工匠们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创造了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铸造工艺,其中以泥范、铁范和熔模铸造最重要,称为古代三大铸造技术。泥范铸造我国在原始社会晚期就使用
·蒋新松蒋新松,自动控制、机器人学专家。中国机器人事业的主奠基人。长期为我国工业自动化、机器人产业化呕心沥血。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机器人工程研究开发中心。领导研制了水下机器人系列产品,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
近年来机器人发展迅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应用于人类社会不过科学家还在一直研究新的机器人这不新加坡科学家就研制出了新型水底机器人。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创造了一种模拟蝠鲼的机
机器人施肥机器人农业机器人研制成功后发展很快,其后又出现了各类农业机器人。美国明尼苏达州一家农业机械公司的研究人员推出的施肥机器人,会从不同土壤的实际情况出发,适量施肥。它的准确计算合理地减少了施肥的
·谭庆麟谭庆麟,冶金学家,我国贵金属领域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1962年组建昆明贵金属研究所并领导建立贵金属扩大和试验生产车间。主持研究成功的用硝氨制取硝酸的铂铑钯催化网的再生、合金加工和织网研究及金
·郭景坤郭景坤,无机化学家与无机材料科学家。早期从事陶瓷与金属封接研究,研究成功适用于多种陶瓷与金属的封接,解决了中国电真空事业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后从事纤维补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研究成功的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