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县令李钟岳简介 他为何处处帮助秋瑾?
Posted
篇首语: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晚清县令李钟岳简介 他为何处处帮助秋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晚清县令李钟岳简介 他为何处处帮助秋瑾?
秋瑾是辛亥女杰,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她也是最早为推翻满清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秋瑾的所作所为,值得后人尊敬,也值得历史铭记。
本文要介绍的不是秋瑾,而是处死秋瑾的那位县令,秋瑾值得大家尊敬,这位县令的义举也值得历史铭记。让我们将时间倒回到秋瑾被逮捕的那一刻,看看县令李钟岳都为秋瑾做了什么。
光绪三十三年,秋瑾与徐锡麟以大通学堂为组织群众的革命据点。他们在这儿积蓄力量,为日后推翻满清腐朽统治做准备。然而在力量并不强大的时候,徐锡麟等人暴露,只能仓促在安庆起义。
这次起义不久就受到清廷镇压,徐锡麟被残忍杀害,而大通学堂也成为清政府眼中钉,命当时为山阴县县令的李钟岳逮捕校内师生。
李钟岳虽然是清朝官员,但是向来敬佩秋瑾这位女豪杰,甚至曾拿秋瑾“驰驱戎马中原梦,破碎山河故国羞”的诗句教育自己的孩子。接收到这个命令之后,李钟岳没有第一时间服从命令,而是想方设法帮助秋瑾等人。
他先是到绍兴知府,向知府贵福请求不要武力摧残大通学堂,希望能暗中调查拿到证据再行事。这事儿没得到贵福同意,于是李钟岳两次无视上级命令按兵不动,为大通学府师生争取时间,便于逃走。
一直到后来贵福亲自到场,监督李钟岳率兵前去逮捕,李钟岳才无可奈何率领清军前往。到了大通学堂之后,他下令让清军不可乱开枪,最终只捉拿以秋瑾为首的师生八人。
秋瑾被逮捕之后,迅速受到三堂会审,李钟岳是其中一位。在审问秋瑾期间,对秋瑾以礼相待,甚至还搬来椅子给秋瑾坐。
也是在李钟岳审问期间,秋瑾写出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传世名句,此后这句诗被李钟岳收藏。
李钟岳等人审问秋瑾始终没有得到明确的证词,贵福等人又命令李钟岳率人去秋瑾住处搜索证据。为了保护秋瑾,不牵连他人,李钟岳下令士兵只许入秋瑾小楼搜索,并且仓促结束。
这次搜索没有搜到证物,李钟岳却惹怒了贵福,最后贵福直接拿着浙江巡抚张曾扬的命令,让李钟岳处死秋瑾。
李钟岳仍然据理力争,说“供证两无,安能杀人?”尽管李钟岳不愿,但在贵福和张曾扬的压力下,最终还是遵从命令处死了秋瑾。
秋瑾被处死之后,李钟岳也因为袒护秋瑾而被革职。回到家中的李钟岳,每每拿出秋瑾绝命诗句看的时候,都愧疚不已,深恨自己力量微弱未能保护秋瑾。最后在这份愧疚之下,李钟岳自尽殉死。
正是有李钟岳的自尽,才引起社会关注,国内外才知道秋瑾义举,激励了更多革命志士。如此义官,虽处死了秋瑾,仍应受后人敬重。
相关参考
秋瑾这个女子为了革命事业而失去了生活的机会,这一年她才32岁,可是问讯她的当时的地方官员李钟岳却在这个女子就义百天左右的时间就自己结束了性命,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整个过程是这样的,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详细的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却也是一部革命史,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封建统治,中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革命过程是残酷的,需要牺牲和流血,很对爱国志士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秋瑾女士作为辛亥三杰之一,为推翻清朝统
秋瑾自知难逃一死,无论贵福如何咆哮,只是不理不睬。贵福气的发抖,叫喊大刑侍候。李钟岳说:“此人底细,卑职略知一二,且容卑职带回去细细审问吧。”贵福见秋瑾态度强硬,再审下去也问不出什么来,自讨其辱而已,
知名人物 周钟岳生平故事简介,周钟岳历史评价,周钟岳怎么死的?
周钟岳,字生甫,号惺甫,又号惺庵,白族,云南剑川人。1876年10月17日(清光绪二年九月初一)出生书香门第之家。他从五岁起开始读书,到十五岁已读完《三字经》、《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李钟赫个人简介 韩国艺人李钟赫,1974年7月31日出生,毕业于首尔艺术大学演剧学系,2001年获首尔艺术节新人奖,参演的电影有《ParallelLife》《胡萝卜小姐》等。 李钟
秋瑾个人简介,本站网小编整理,欢迎阅读! 秋瑾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1881年9月,秋瑾祖父秋嘉禾离云宵,赴“鹿港厅同知”任。1885年,父秋寿南在福建提督门幕府任内,以劳积保知县,分发台
历史人物 秋瑾简介 秋瑾怎么死的 秋瑾罪不至死为何被杀 秋瑾丈夫是谁
中文名:秋瑾 别名:初名闺瑾,乳名玉姑,字璇卿,号旦吾,改瑾,字竞雄 民族:汉族 出生地:福建省云霄县 出生日期:1875年11月8日 逝世日期:1907年7月15日 职业:女权运动家
秋瑾是我国近代非常著名的革命志士,在就义务制教育的历史教科书中,专门有一小篇文章来为大家介绍关于她的故事。作为一位女子,在本应该相夫教子,过着和平生活的时候,她却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奉献出了自己宝贵
秋瑾是我国近代非常著名的革命志士,在就义务制教育的历史教科书中,专门有一小篇文章来为大家介绍关于她的故事。作为一位女子,在本应该相夫教子,过着和平生活的时候,她却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奉献出了自己宝贵
古代江湖人士经常说,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凡事不要做的太绝,否则有可能自食其果、后悔莫及。每个人或许都会犯错,得饶人处且饶人,原谅他人的错误,既可以彰显博大的胸襟,有时对自己也非常有利。清代有一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