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表,当年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后来为什么又反了

Posted 项羽

篇首语:知识是到达天堂的翅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表,当年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后来为什么又反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表,当年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后来为什么又反了

2、历史人物 西楚霸王,为何项羽要分封诸侯?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表,当年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后来为什么又反了

当年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后来为什么又反了项羽?

话说秦末,项羽、刘邦两军先后入关,消灭了暴秦。项羽进入咸阳后,假借楚怀王之名,先是自称为“西楚霸王”,然后开始大封特封,共分封了十八路诸侯。其中包括枭雄刘邦、秦朝名将章邯、汉之虎将英布等。项羽原本是这样让天下成一盘棋,达到唯他独尊的目的。然而,项羽不会料到,他认为高明的分封却引来了纷争和叛乱,让他焦头烂额,最终为楚汉争霸的失败种下了恶果。

因为他的分封里存在几个弊端。一是他虽然是打着按军功分配地盘的旗号,但却把是否随从入关作为衡量的标尺。这让一些义军无法接受。二是项羽在分封中一意孤行,没有听从别人的意见,这样独操宰割后,引起一些诸侯的不满。三是项羽意气用事,在分封时凭感情用事,方案公布后并没有严格执行,而是随意更改,缺乏严肃性,此起一些利益受损的人不满。

总的来说,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上,主要对三个诸侯存在严重过失。

第一,失封了田荣。要知道齐地的田儋、田荣是一直是反秦的重要力量,并且功不可没。田儋战死之后,田荣接过了他的衣钵,成为齐地反秦的最高司令。然而,田荣又是一个独立性很强的人,当初项梁起义之初,因为遭遇秦军围堵,曾派使者请求田荣进行援助。出人意料的是,田荣虽然答应了,但却提出了一个硬条件:杀掉与他因争权而为仇人的田假。项梁是个正直的人,不愿干这种损有不利己的事,于是没有答应。结果田荣果断地不发一兵一卒。

后来项羽率军向咸阳进发,在巨鹿之战时,田荣没有象其它义军参加巨鹿之战,哪怕是派人呐喊助威也没有。而随后项羽以威不可挡之热入关后,田荣也没有和联军一起入关。因此,项羽在分封诸侯时,把田荣排除在外,理由是田荣对反秦没有功劳。

为此,项羽对齐地来了“三分天下”,封田巿为胶东王,都即墨;封田都为齐王,都临淄;封田安为济北王,都博阳。而唯独原本的“齐天大圣”田荣光荣的地下岗了,有没半分职务。

项羽以个人恩怨和个人感情来分封齐地以及对待田荣,显然是犯了大忌和大错。结果直接导致不满的田荣彻底和项羽决裂,于是田荣公然第一个站出来反叛西楚。他不但个人造反,而且还拉了两个帮凶:陈馀和彭越。总之,田荣的反叛给项羽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导致项羽的注意力很快被田荣吸引过去了,他率军去齐地剿匪的同时,也把他最大的敌人刘邦给忽略了,更给了在三秦之地的刘邦韬光养晦的大良时机。这让刘邦修整和东归埋下了伏笔。可以说田荣是刘邦的“大恩人”。

第二,失封彭越。彭越之所以愿意和田荣结盟,是有原因的。彭越原本就是江洋大盗出身,他占据巨野,聚众万余。他后来组军也参与了反秦热流之中,还和刘邦共同攻击过秦军的昌邑城,结果两人齐力,也没有攻下坚城。后来刘邦带兵绕道西进,彭越则继续留在原地抗秦。而项羽没有和彭越有过交集和接触,再加上彭越没有大军功,又没有随他入关,因此在分封是,彭越也排除在分封的诸侯王之列。

殊不知,彭越是楚汉战争期间最著名的游击司令,他在田荣的鼓惑下反叛项羽,以表示对项羽分封的不满。后来,善于拉拢人才的刘邦又通过糖衣炮弹把彭越拉到他的麾下,后来彭越一直在项羽后防活,扰袭项军的粮草,使得项羽在前线的军粮供应不足。最终使得项羽在长达四年的楚汉争霸中,因粮草不足而最终败北。

第三,失封陈馀。陈馀也是被田荣拉下水的一位牛人。陈馀是位名士,他参与了陈胜吴广起义,又随武臣来到赵地,在他的帮忙下,把赵地迅速发展壮大,并为反秦立下大功。巨鹿之战中,他是驻守巨鹿城外的盟军的主要力量之一。后来,陈馀还参与了战役,最终迫使章邯兵败后而投降项羽。

陈馀后来与结拜兄弟张耳反目成仇,他愤然出走后,于是没有跟随项羽入关。结果,项羽在分封时,并没有分封劳苦功高的陈馀,而是分封了与陈馀反目成仇的张耳,这令陈馀难以接受,走上反叛项羽之路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总之,此消彼长,项羽的失封导致田荣、彭越、陈馀联手叛楚,客观上帮了刘邦。

同时,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王之后,自封为“西楚霸王”,然后又一连做了三件事,一是把投降的秦王子婴给杀了;二是放了一把火,把秦王的咸阳宫烧了;三是将秦咸阳宫的珍宝、美女全部带走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项羽很快成了恶名背身,千夫所指,其悲剧人生也就在所难免了

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最终结局如何?

在当年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可以说结局各异,但是他们大多都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首先就说刘邦,当时刘邦他被封为汉王。刘邦后来在汉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四处征伐、攻城略池,一边巩固着在关中自己的政权,一边又大举的向函谷关进军。刘邦在一路上收服了不少来称臣的王侯。

最后刘邦他又是号令各方诸侯共同讨伐项羽。但由于刘邦可以知人善任,并且他的手下良才甚多,这也就让刘邦有能力可以杀破项羽的楚军,就此开创了汉王朝。

第而个说章邯。章邯他是秦朝的降将,在刘邦出关中之时,被韩信所击败,最后因为战败自杀而死。

然后就是司马欣。司马欣原本是章邯的手下,但是因为司马欣救项梁有功,所以他就被项羽封王。司马欣是一个左右摇摆的人,他先是投降了刘邦,但是后来在刘邦兵败之时又投降了项羽,最后刘邦在泗水将司马欣杀死。

然后就是项羽的老部下英布了。英布他在楚汉大战之前投降了刘邦,跟随着刘邦建立了汉王朝,可惜在最后因为反叛汉朝,刘邦就杀死了他。

而其他诸王,要么兵败被杀死,要么就是反叛刘邦被刘邦杀死,要么就是投降了刘邦。其实他们的结局大多都是因为反叛刘邦而死的,可以说十八路诸侯中,善中的没有几个人。

而且十八路诸侯的光芒被刘邦和项羽压下去了很多。毕竟不论是汉王刘邦,还是楚霸王项羽,都是在历史上的明星,都是历史长河在某一个阶段打出的大浪花。

项羽分封的三王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的原因是什么

公元前205年,项羽以西楚霸王的身份,对天下十八路诸侯进行分封。在这次分封中,有三个人的意义非常特别,这三个人分别是章邯、司马欣和董翳。章邯为封为雍王,建都在废丘,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兴平城南这一带。司马欣是塞王,建都在栎阳,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富平东南一带。董翳是翟王,建都在高奴,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延安一带。我们可以看出,这三个人的封地,都在陕西境内。项羽分封的三王,只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钳制汉王刘邦。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的主要目的有两个,其一,确立其在诸侯中的绝对领导地位,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号令天下;其二,将实力仅次于他,第一个入关的刘邦敢到不毛之地汉中,并以章邯、司马欣等人对他进行钳制~

秦末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都有谁

秦末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都有谁?他们的结局怎样?

更新时间:2017年10月22日 18:05来源:市井历史手机版

市井历史2017-10-22

秦末陈胜、吴广于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起事反秦,夺取陈县后,遂立国号“张楚”,陈胜自称楚王。在他们的带动之下,天下群雄纷纷响应,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 楚人刘邦沛县(今江苏沛县)起兵,自立沛公。同月,楚国名将项燕之后项梁、项羽叔侄起兵于会稽(今苏州),项梁自号武信君。可陈胜吴广的起义到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腊月,被秦将章邯击败,下落不明。后来,项梁采取范增的建议拥立楚国王室后裔,前楚怀王之孙熊心为后楚怀王,以期承袭其威望,“从民所望也”。

点击播放GIF/1006K

陈胜吴广的起义行动虽然失败了,但他们却燃起了反秦的导火索,为了快速消灭秦朝的统治,楚怀王发表了著名政治宣言,并与诸将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汉王元年(公元前206年)初(冬十月),沛公刘邦“入破咸阳,平秦”。二个月后(冬十二月),项羽于巨鹿大破秦军主力后拥兵四十万继刘邦入关,“诛秦王子婴,屠杀咸阳”。项羽因巨鹿之战自持功大,便不尊楚怀王的约定,而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分封了十八路诸侯,具体如下:

1.汉王刘邦,统治巴、蜀、汉中之地,建都南郑,最后,刘邦与项羽争天下,并最终击败项羽,建立大汉王朝,成为汉高祖。

2.雍王章邯,统治咸阳以西的地区,建都废丘。汉元年(前206年)八月,刘邦用韩信的计策,从古道回军,袭击雍王章邯。章邯在陈仓迎击汉军,但兵败被迫退保废丘。刘邦随即平定了雍地,向东到达咸阳,率军围困章邯于废丘。刘邦久攻废丘不下,至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六月,汉军用计水淹城池而城破,章邯遂拔剑自刎。

3.塞王司马欣,统治咸阳以东到黄河的地区,建都栎阳,汉王四年在成皋之战中,守城大司马曹咎中了刘邦的激将法而匆忙出战,在其半渡汜水时遭到汉军袭击,而大败,曹咎与司马欣皆自刎于汜水。

4.翟王董翳,统治上郡,建都高奴。后来在成皋被汉军击败,死于汜水之畔。

5.西魏王魏豹,统治河东,建都平阳。汉王搞定上面的三秦后,魏豹降汉。刘邦在彭城战败后,魏豹又叛汉,汉王遣韩信击败并俘虏了魏豹,魏豹随汉军守荥阳,后受到楚军围攻。同守荥阳的周苛等人认为魏豹反复无常,是潜在的危险,遂杀魏豹。

6.河南王申阳,统治河南,建都洛阳。汉二年(公元前205年),汉王刘邦向东略地,河南王申阳投降,其地被刘邦置为河南郡,曾有一定贡献,死后葬于北邙岭。

7.韩王韩信,统治韩地,建都阳翟。此韩信非“将兵多多益善”的那个韩信,他本是战国时期韩襄王姬仓的庶孙,为避免与同名的名将韩信相混,史书多称其为韩王信。韩国被灭后他一直在韩国故地生活,后随张良入关任将军之职,不久又任韩国太尉,领兵攻取韩国故地。韩国平定之后受封为韩王,并随刘邦击败项羽平定天下。天下平定后,因受刘邦猜疑,遂起兵反叛,投靠匈奴。后引诱陈豨造反,但在其一次带兵攻汉时,被将军柴武在参合斩杀。

8.殷王司马昂,统治河内,建都朝歌。汉二年(前205年)三月,汉王刘邦进兵楚地,司马卬投降汉王刘邦,其地成为河内郡。四月,彭城之战,项羽率三万精兵大败刘邦及五诸侯联军56万人,司马卬被楚军所杀。

9.代王赵歇,统治代地。汉王二年(前205年),陈余立代王赵歇为赵王,自立为代王,自己却不去代国,在赵国以太傅的身份辅佐赵歇。汉王三年(前204年)十月,韩信灭魏豹后,与张耳出井陉击赵。井陉之战赵军败于汉军,汉军在襄国追杀了赵王歇,陈余也被杀死。

10.常山王张耳,统治赵地,建都襄国。后归汉成为刘邦的部属,并被加封为赵王。汉高帝五年薨,谥曰景王,习称赵景王。

11.九江王英布,统治淮南,建都六县。因受秦律被黥,又称黥布。后叛楚归汉,汉朝建立后封淮南王,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前196年起兵反汉,因谋反罪被杀。

12.衡山王吴芮,统治长沙,建都邾县。后来吴芮结识好友张良,在其劝导下,改拥刘邦。项羽失败后,吴芮以吴王之后的身份,与韩信等人拥刘邦为帝,刘邦也诏封吴芮为长沙王。

13.临江王共敖,统治南郡,建都江陵。楚汉战争开始后,临江国虽属项羽阵营, 但未出兵支援与刘邦的战事。汉高祖3年7月死,子共尉即位。

14.辽东王韩广,统治辽东。汉元年(公元前206年),以燕王韩广为辽东王,以臧荼为燕王,韩广不肯迁徙辽东。秋八月,臧荼杀韩广,并其地。

15.燕王藏荼,统治燕地,建都蓟县。前204年(汉三年),韩信破赵国陈余。听从广武君李左车的进言,派使者送信给燕王,燕王臧荼归顺韩信,投降刘邦。汉王五年(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后来因刘邦大肆捕杀项羽旧部,令臧荼非常恐惧,于是反汉,高祖刘邦亲自征伐,臧荼被斩杀,高祖改命卢绾为燕王。

16.胶东王田市,统治胶东。项羽分封十八诸侯,封田都为齐王(临淄王)、田安为济北王、田巿为胶东王,也没有封田荣。田荣不服,不让田巿离开临淄去胶东。田巿害怕项羽怪罪,悄悄到了胶东。汉元年(前206年)六月,田荣率兵击杀田巿。

17.齐王田都,统治齐地,建都临淄。汉元年(前206年)五月,田荣率兵攻打田都,田都奔楚,以后下落不明。

18.济北王田安,统治济北,建都博阳。后因田荣造反而被杀。

项羽为什么分封十八路诸侯

项羽分封的诸侯主要是刘邦那一系的才反他,刘邦本来就是有争霸天下的心,接受分封仅仅是一种示弱的策略而已,因为当时他打不过项羽。

项羽一系的诸侯并没有多少反他的,项羽的失败实际上是他自己不想打了,垓下之围的时候实际上项羽只要过江的话,江东他的实力仍在,只是他觉得带出来的十多万人只剩他一个了,没有脸回去,正巧一个过去跟过他后来投降了刘邦的将军带兵追过来,他说你好歹跟过我,我就送你一个大功劳吧,就自杀了。

项羽分封了十八路诸侯,但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不帮他?

项羽分封了十八路诸侯,大多数人都不帮他的原因包括内外两个方面:项羽自身,他刚愎自用,只顾自己,使得众多诸侯离心;诸侯方面,他们各怀鬼胎,都在审时度势,选择对自己最有决策。

清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有力地打击了秦朝的封建统治,使得各个地方反秦政权如雨后春笋般萌发。其中属刘邦、项羽最有实力,相比于刘邦,项羽当时更胜一筹,先后分封十八路诸侯,可谓威风一时。

但是这十八路诸侯,在楚汉之争战斗拉响之后并没有帮助他,反而很大一部分归附了刘邦。我认为,这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项羽自身性格弱点

提到项羽,给我们一种赳赳武夫的形象,尽管力拔山兮气盖世,但是不可否认,他有着自己致命的缺点,一是刚愎自用,认为灭秦过程中自己功劳最大,啥事都得听自己的,不懂得揣测各个诸侯心里所想,仅凭一夫之勇,岂不孤家寡人呢?二是不懂得隐忍,有一段时间,楚汉两军对垒,项羽脾气爆燥起来,破口大骂,想和刘邦单挑,结果自取其辱。

各诸侯野心

如此多的缺点,使得项羽由盛转衰。江山是一点一点打出来的,而非叫着、喊着得来的,反观刘邦,则能抓住最紧要的要害总揽全局。这使得各个诸侯心里就有了底,项羽必败,只是早晚问题,而自己势单力薄,于是纷纷投靠更有前途的刘邦,这就不难理解了。

秦末,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之后,咸阳被划给了谁?

分给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

雍王章邯,统治咸阳以西的地区,建都废丘; 塞王司马欣,统治咸阳以东到黄河的地区,建都栎阳;司马欣(?—前204年),秦朝长史,陈胜起兵后辅佐章邯作战,而后投降楚军,被项羽封为塞王,都栎阳,后来在成皋被汉军击败,与曹咎一同自刭于汜水上。

为什么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里没有季布,龙且,虞

先说结论:因为英布是拥有武装的实权军阀,而龙且、钟离昧等人则是西楚政权下的没有独立势力的武人

黥布列传里首先便记载了【陈胜之起也,布乃见番君,与其众叛秦,聚兵数千人。】【英布、蒲将军亦以兵属项梁。】项梁初起时,所依靠的除了八千子弟兵,便是英布、蒲将军、陈婴所提供的兵力,尤其是前两者,对自己的兵力都拥有很强的掌控力。英布虽然名义上是西楚政权下的臣属,实质上保持着很强的独立性,其性质是西楚政权内部独立的新兴军功阶层,与项羽、刘邦在本质上没有区别 相对而言,龙且、钟离昧等人都是纯粹的武人,没有自己的势力,完全依附于项氏叔侄,他们才是西楚政权真正的臣僚 项羽的分封虽然有论功行赏的意味,但是其分封的核心人物,主要是拥有自己武装势力的新兴军功阶层以及六国贵族,其中又以前者为重。与其说项羽对英布等军阀的封王是对其军功的奖励,不如说是对其政治地位的一种承认,像英布这种独立的军阀若是没能封王,英布必然会引发政治局势的动荡,因此对于英布等军阀,项羽不得不封。 项羽(47)诸侯(8)

历史人物 西楚霸王,为何项羽要分封诸侯?

西楚霸王,为何项羽要分封诸侯?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本站小编告诉你。>项羽在巨鹿之战后,势力逐渐壮大,自立“西楚霸王”后,他却把大部分地盘封给别人而不是建立全国政权。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最好的办法是把自己分在包括河南、河北、山东的中原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其次把自己分在原秦国老家,关中巴蜀一带。但是项羽只把自己分封在原春秋吴国和越国旧地,无险可守,最终失败。这到底是为什么?>其实,今天的我们认为项羽封地九郡地缘最差,恰恰属于对当时的经济地理和地缘政治不懂的表现。>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其实是西楚“伯”王,诸侯之长的位置,而非诸侯之主,诸侯之共主是“义帝”楚怀王,为什么如此?>理由很简单,项羽的地位是“捡”来的,并不是“继承”或者“打出来”的。> >图 项羽>在消灭景驹之后,项梁扶立的楚怀王政权,是当时唯一的“楚”政权,继承的是六国中楚国的法统,而项梁则是这个政权的“实际执政者”,但是请注意,在楚政权的政治光谱中,陈婴、吕青、吕臣,乃至蒲将军、英布等人,都属于项梁系统之外的势力,虽然都投身于一个“楚”字旗帜下,仍保留着自己独立的军队和势力。>项梁死前,项羽和刘邦实际上是其旗下的两支独立偏师,在外征战的同时不断扩充实力,也正因为在城阳、濮阳、定陶、雍丘等地的联合作战,甚至将章邯打到城里困守,斩杀三川郡守李由,两人的亲密程度,要远远超过楚政权中的其他派系。>作为身处项梁卵翼下的将领,刘邦和项羽并未与项梁本部主力一同被章邯“大破”,而是外出略地后撤回,按照《史记·项羽本纪》的记载是:吕臣军彭城东,项羽军彭城西,沛公军砀。楚兵已破於定陶,怀王恐,从盱台之彭城,并项羽、吕臣军自将之。以吕臣为司徒,以其父吕青为令尹。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此时,楚政权权力格局发生巨大的改变,原本的军事力量,集中在项梁、陈婴、英布、蒲将军手中,一为江东旧部,一为东阳义军,一为群盗投附,军驻下邳时,合计为六、七万人,这是原初的基础力量,其中,仅陈婴部即至少两万人,实为三足鼎立。>值得注意的是,项梁引兵渡淮,一大诱因就是陈胜死后,楚地的大变局,陈胜部下秦嘉立景驹为楚王的同月(秦二世二年正月),陈胜部将召平矫诏封项梁为“楚柱国”,“急西击秦”。>也正因为如此,项梁在渡江、渡淮之后发展迅速,到秦二世二年四月,项梁即灭亡了景驹政权,进入了薛城,兵力达到十余万众,可想而知,其中既包括收编的景驹旧部,比如刘邦就是先投景驹几个月,略地于砀郡,收兵九千人,又投项梁得兵五千;也包括江淮之间的陈胜旧部,比如一直在江北活动的吕臣,他虽然之前与英布合作抗秦,却没有第一时间投项梁,此时也应该归于项梁麾下。>在获得“楚”政权的独家代理权之后,项梁并没有第一时间扶立楚国后人,按照《史记·秦楚之际月表》,项梁入薛之后的两个月,秦二世二年六月,才求楚怀王后人熊心,立于盱台。>之后亮点出来了,根据《史记·项羽本纪》:陈婴为楚上柱国,封五县,与怀王都盱台。项梁自号为武信君。>言下之意在于,项梁的武信君封爵,非“封”、非“请”,而是“自号”,并将楚怀王与第二大势力陈婴扔在了盱台……>而作为楚国最高执政的位置也扔给了陈婴,至少《史记》中看不到项梁接受楚怀王官职和封爵的记载,这种自外于楚怀王的态度,也非常有趣味。>同期,项羽和刘邦二人也未有官爵变化,直到项梁死,本部离散殆尽,这两位偏师将领回师,才有所变化。>刘邦屯兵砀郡,不去彭城,被楚怀王任命为砀郡长,封武安侯,而项羽屯兵彭城,就被楚怀王“夺军”,同时被“夺”的,还有吕臣部,至于陈婴部,应该早已被“夺”。>楚怀王可谓借机而起,实现了楚国军政的一统,又快速派出了“救赵军”,只因为宋义对齐国使者预测了项梁的失败,就以他为上将军救赵。>在人事布局上,《史记·黥布列传》:>怀王使宋义为上将,范曾为末将,项籍为次将,英布、蒲将军皆为将军,悉属宋义。>这个人事布局很有说道:>以曾受项梁冷遇,且“知兵”,又与齐国关系好的宋义(要知道,景驹为王,派人使齐,即被齐王所杀)为统帅,又对项羽封“鲁公”拉拢之,让他作为项氏集团的一份子,与兼具楚怀王和项氏集团双重身份的范增分别担任二、三把手,又配属以项氏集团外系“斗将”英布、蒲将军,反将曾经拥有独立势力的吕臣、陈婴全部以中央高职“挂起”,可谓兼顾了军队战斗力和权力斗争的诸多因素。>如果没有“意外”发生的话,楚国的主力兵权,在此次救赵之后,就牢牢地掌握在了楚怀王的手中了。>之所以上述考虑在很多人眼中视而不见,根源在于,很多人根据后世的观念,天然认为项羽的地位来自于对项梁政治地位的继承,实则不然。>事实上,《史记》中记载了一群“项家人”,包括项梁的兄弟辈的项伯,其他的项它、项声、项庄等等,且不说项梁之子是诸项中的哪个,就算是一群项家人聚在一起,项羽也没有什么天然的继承权。>秦汉法律规定的继承顺序如下:>子男——父——母——寡(妻)——女——孙——耳孙(即远孙,玄孙的曾孙,自自己向下八代)——大父(祖父)——大母(祖母)——同产子(兄弟之子,即侄子。>看到没有,就算是女儿都比侄子靠前。>所以,项羽的地位,起步确实是靠项梁侄子的地位,但他的前程还是靠自己打出来的,而项羽对宋义的暴烈发难,属于完全的个人冒险,既完全出乎怀王需要,也肯定得到了项氏宗族的默许和支持,但他仍只是一个家族代表的角色,而不是凌驾于一群叔伯兄弟之上的“主上”角色。>可以说,这个时候他的“老大地位”还是虚假的,如果不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他的叔叔伯伯们也不会对他客气。>所以,巨鹿之战后,他“劫”诸侯救赵军,借着战胜秦军的威名,组成联军西入关中,又在洛阳附近,将秦军降兵屠杀,这里就有一个关键点:>就是为什么不是在巨鹿、邯郸附近如此做,而是跋涉了几百里才完成这个“壮举”?>理性地考虑,还是势力格局的变化导致的,新安坑卒时的项羽,部下分为几大势力,其一,项氏集团控制的核心武力;其二,楚国带出的外系武力;其三,诸侯救赵兵;其四,投降的二十多万秦军。>按照进入函谷关后,联军的数量为四十万人左右,则坑杀秦军二十余万前,整个联军有六十多万人,则旧秦军占其中的1/3强;诸侯军占1/2弱;楚国外系兵力占1/20;项氏武力只占1/7左右,所有楚军加起来也不过是占1/6。>此时的项羽必然在着眼战后格局,以他对章邯、司马欣、董翳等人的持续礼遇来看,他并不是对关中没有兴趣,但是,联军内部日益爆发出的秦人与诸侯人的冲突,只会让他担心建立统治的困难,那么,改变力量对比的同时,解决愈演愈烈的缺粮问题,也是迫在眉睫的选择。>事实上,哪怕是军队规模远比项羽要小的刘邦集团,在从汉中杀回关中之后,就面临着旧秦地大量脱产人口无法养活的问题,见《汉书·高帝纪》:>(汉二年六月)关中大饥,米斛万钱,人相食。令民就食蜀、汉。>在古代战争条件下,吃饭问题是最核心的经济问题,建立政权根基。>所以,在项羽完成了对联军内部的初步整合之后,就对关中地区的军事潜力进行了集中灭杀,也是让与会的诸侯将领们(尤其是三秦王)共同完成一个“投名状”:一方面是不能向秦政权妥协;另一方面是不能向秦人“示好”。>因为至少从当时秦军降兵的议论来看,他们对于六十多万的诸侯联军能否一举灭秦还是有疑问的,毕竟之前有周文的先例在,兵车千乘,士兵数十万仍旧兵败身死。>等到浩浩荡荡的诸侯联军进入函谷关时,刘邦已经完成了“灭秦”伟业,要说项羽不吃味那是绝不可能的,但是,现实的政治需要是,他要完成自己更大的布局,所以,在“鸿门宴”上,他对刘邦“网开一面”。>与范增的初衷和立场完全不同,鸿门宴上,项羽在进行的是一场“政治秀”,即要对刘邦这个唯一一个游离于他的系统之外的“非六国后势力”进行一次政治压迫,目的是让刘邦臣服居下,唯有刘邦确定臣服后,才可以开始他的宰割天下的“新秩序”建设。>要知道,此时的项羽在经过整合“六国后”的救赵军之后,已经把那些六国旧贵族称王的国家抽成了空壳,唯一的变数就是刘邦。>刘邦之前不在项羽联军中,他的军功和王位,至少一多半是得自于楚怀王,他和项羽掰腕子,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和法理负担,反倒可以博取“忠臣”的美名,唯有让他臣服,放弃“先入关中者为王”的誓约,才能把这一切归零。>此时,项羽的行为本质就是“空手套白狼”,用自己的“威名”吓唬住没有随行的六国后诸侯,用封王的厚利来诱惑诸侯救赵军的将领,又用这些人数远远超过楚军的外系军队来恐吓和牵制自己内部的楚臣和项氏宗族,形成牵制性的平衡,自己高踞其上。>整个过程,用日本战国历史上的一个词汇就是“下克上”,项羽要拉着更多的人和他一起完成这次集体的“下克上”。>当他完成这一堆拉拢六国旧臣的分封之后,原本的“六国后”诸王,就变成了空架子,甚至他自己的九个郡的封地,都是从一群王手里夺下来的,包括了旧楚地的一大部分,旧魏国地的一大部分,以及韩国的一部分地盘。> >这连成一片的九个郡,最大的特点,就是完全用“内河水运”贯穿。>黄河、济水、淮河、长江等天然主干水道,通过鸿沟、邗沟等人工运河连缀在一起,形成了密集的运输水网,在淮河以北的旧楚地、魏地,人口众多、物产丰饶,点缀以多个水陆枢纽上的商业中心。> >看这幅图,就能发现,为什么楚国的九个郡,走了一个“刀把形”,在东北方与旧齐国,也就是“三齐王”(济北王、齐王、胶东王)以济水、泰山为界;北方与旧赵国(常山王)以黄河为界。>天下的交通枢纽,旧秦国河内郡(殷王),旧周、韩故地(河南王、韩王),旧楚地(九江王、衡山王)则是缓冲和傀儡国,以一郡之力,作为西楚的屏障,以不落入任何大势力口中为胜利。>至于齐、赵、秦、燕,都是战国时代的大国,采取的分治的方式,即,齐分为三(济北、齐、胶东),赵分为二(常山、代),秦分为六(雍、塞、翟、汉、西魏、临江),燕分为二(燕、辽东)。>仅从项羽的分封诸侯疆域来看,其地缘政治水平绝非凡品,考虑极为充分,诸侯也有不同的功能和分级。> >之所以项羽的九郡看似“地缘差”,是因为项羽没有拿下赵地和齐地,而这两个地方本身在战国时代就是特殊的文化区和经济区。>更重要的是,齐国本身的人口和物质力量在统一战争中损失极小,诸田的势力极大,在救赵军中,其出力也不多,所以,项羽在分封后,主要的战争对象就是齐国。>而在诸侯军罢归之后,首先挑起战乱的,则是赵国。>正是由于项羽的“新政权”对于齐、赵的介入程度低,也正是他为自己脆弱的政权预留的“用武之地”,一但他完成了对齐、赵的征服,则整个关东地区,就全部纳入了“西楚”的版图。>说得直白点,项羽在“西楚”政权中一样用的是郡县制,只是他无力一次性吃掉全国,所以拿下了最适合“进攻进取”的九个郡作为自己“统一战争”的根基,这之后的战争,本质上和刘邦称帝之后剪灭诸侯王的战争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统一”。>只不过,项羽作为“先行者”,以诸侯“伯长”的身份,也只是五分天下有其一,对于天下诸侯,只能分封拉拢,又拉又打,而在垓下之战后的刘邦,则是三分天下有二,所以可以入齐王韩信军营,夺其军,入赵王张敖宫中任意恣肆,这是实力对比导致的区别,而不是什么项羽短视,要恢复封建制度。>可以想象的是,如果在咸阳城中,项羽没有分封十八路诸侯,诸侯将们会散去、刘邦会散去、楚将们会散去,五十万大军散去了四十三万,他的宗族亲长们又会如何对待他?让他当中央直辖、分割郡县的“真皇帝”?>凭什么?天子,终究要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相关参考

巨鹿之战后楚霸王项羽分封18路诸侯都有谁

巨鹿之战:秦末,项羽、刘邦灭亡暴秦,进入关中。项羽假借楚后怀王之名,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分封了十八路诸侯,现列举如下:1、汉王刘邦,统治巴、蜀、汉中之地,建都南郑;刘邦(前256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一说原名...

巨鹿之战后楚霸王项羽分封18路诸侯都有谁

巨鹿之战:秦末,项羽、刘邦灭亡暴秦,进入关中。项羽假借楚后怀王之名,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分封了十八路诸侯,现列举如下:1、汉王刘邦,统治巴、蜀、汉中之地,建都南郑;刘邦(前256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一说原名...

巨鹿之战后楚霸王项羽分封18路诸侯都有谁

巨鹿之战:秦末,项羽、刘邦灭亡暴秦,进入关中。项羽假借楚后怀王之名,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分封了十八路诸侯,现列举如下:1、汉王刘邦,统治巴、蜀、汉中之地,建都南郑;刘邦(前256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一说原名...

六国遗族为何反秦不反汉

自从秦末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以来,之前被灭国蛰伏的六国遗族不甘心就此亡国,纷纷举旗抗争试图恢复祖上荣光,这点从项羽灭秦后分封十八路诸侯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六国贵族的后代可知,可令人疑惑的是当年如此浩荡的

史记记载的项羽分封,历史上项羽分封了多少诸侯王

历史上项羽分封了多少诸侯王鸿门宴之后,项王向后楚怀王禀报破关入秦的情况。怀王说:“就按以前约定的那样办。”项王给怀王封了一个尊号叫义帝。之后,项王打算自己称王,就先封手下诸将相为王,一共封了多少呢?1

英布反叛项羽投奔刘邦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话说英布自从投奔项羽后,一直对其忠心,而项羽也因此对英布另眼相看,特别是分封十八路诸侯王时,项羽把英布单独列出来,让他成了九江王,足见项羽对他的重视。这个待遇在项羽嫡系部队里仅此一例,连他最为信任的钟...

巨鹿之战后项羽分封的18路诸侯

  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和秦军在巨鹿进行了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巨鹿之战结束后,项羽分封了18路诸侯,他们都是谁?  巨鹿之战后项羽分封的18路诸侯  1、汉王

项羽分封的那么多诸侯 为什么都不帮他

秦汉之际,楚汉之争是最受人关注的一段时期,项羽和刘邦之间的争斗,总是人们热衷于讨论的话题。而在这之前,项羽也算是一家独大,他甚至可以做到分封诸侯。如此说来,当时天下诸侯也都是项羽分封的,按理说对项羽应

巨鹿之战后项羽分封的18路诸侯

巨鹿之战是项羽和秦军在巨鹿进行了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巨鹿之战结束后,项羽分封了18路诸侯,他们都是谁?巨鹿之战后项羽分封的18路诸侯1、汉王刘邦,统治巴、蜀、汉中之地...

巨鹿之战后项羽分封的18路诸侯

巨鹿之战是项羽和秦军在巨鹿进行了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巨鹿之战结束后,项羽分封了18路诸侯,他们都是谁?巨鹿之战后项羽分封的18路诸侯1、汉王刘邦,统治巴、蜀、汉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