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记载的项羽分封,历史上项羽分封了多少诸侯王

Posted 项羽

篇首语:少年恃险若平地,独倚长剑凌清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史记记载的项羽分封,历史上项羽分封了多少诸侯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史记记载的项羽分封,历史上项羽分封了多少诸侯王

2、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表,当年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后来为什么又反了

史记记载的项羽分封,历史上项羽分封了多少诸侯王

历史上项羽分封了多少诸侯王

鸿门宴之后,项王向后楚怀王禀报破关入秦的情况。怀王说:“就按以前约定的那样办。”项王给怀王封了一个尊号叫义帝。

之后,项王打算自己称王,就先封手下诸将相为王,一共封了多少呢?18个诸侯王。 汉王: 范增担心沛公据有天下,可鸿门之上,项羽放走了沛公,此时也不能违背当初的约定,于是将之前秦朝流放人的地方蜀地给了沛公,因为巴、蜀也算关中的地盘。自此沛公成汉王,从此刘邦也走上了称帝之路,最终灭掉项王,建立汉朝。 雍王: 章邯,秦二世时任少府,为秦朝军事支柱,秦王朝最后一员大将。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击败,章邯和诸侯联军达成协议,由秦人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获得关中之地,目的是堵住刘邦的出路。章邯在汉王元年,与汉军屡战不利,退保废丘。汉王二年六月,城破自杀。 塞王: 司马欣,统辖咸阳以东,直到黄河岸边。汉王四年成皋之战中,曹咎中刘邦的激将法出战,在半渡汜水时遭到汉军袭击,大败。曹咎与司马欣皆自刎于汜水。 翟王: 董翳,称王于上郡。汉王四年成皋之战中,董翳死于汜水之畔。 魏王: 魏豹,陈胜起义时立兄咎为魏王。章邯攻魏,咎被迫自杀。他逃亡至楚,向后楚怀王借兵,攻下魏地二十余城,自立为魏王。项羽改封他为西魏王。后投刘邦,又叛归项羽。韩信破魏,被虏至荥阳,为汉将周苛所杀。他的老婆薄姬成为刘邦的后妃,生代王刘恒,刘恒后为汉文帝。 河南王: 申阳,本是赵国张耳的宠臣,巨鹿之战后率军首先攻下河南地区,在黄河迎接项羽军队南下。项羽分封诸侯时,立申阳为河南王。后来,刘邦与项羽开战之后,投降刘邦。 韩王: 韩王成,被项羽封为韩王。因张良降汉,导致项羽受到威胁。项羽因韩王无大功,张良又为刘邦谋臣,便杀了韩王成。 殷王: 司马卬,原为赵将,项羽因他平定河内有功,封为殷王。汉三年夏四月,楚汉大战彭城,汉军大败,诸侯见汉败,皆亡去。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降楚,殷王司马卬身死。 代王: 赵王歇,被张耳、陈馀立为赵王,前206年,张耳从项羽入关,封常山王,他被徙为代王。后陈馀击走张耳,他复为赵王。汉楚战争中,陈馀为韩信所败,被杀,他逃回信都,也被追杀。 常山王: 张耳,项羽封他为常山王。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封张耳为赵王。其子张敖,娶了刘邦的女儿鲁元公主。 九江王: 英布,早年因受秦律被黥。初属项梁,后为项羽帐下五大将之一,封九江王,后叛楚归汉。汉朝建立后封淮南王,前196年起兵反汉,因谋反罪被杀。 衡山王: 吴芮,第一个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的秦吏。后支持项羽,起用刑徒带兵,出兵横扫赣、湘、桂一带,威镇江南。攻占咸阳后,项羽以吴芮战功卓著而封他为衡山王。之后,在洞庭湖一带结识张良,在其劝导下,改拥刘邦。项羽失败后,吴芮以吴王之后的身份,与韩信等人拥刘邦为帝,刘邦诏封吴芮为长沙王。公元前201年病逝。 临江王: 共敖,项羽因其攻取南郡有功,封其为临江王。后,受项羽密令与衡山王吴芮,九江王英布杀义帝于郴州。楚汉之争中未出兵支援与刘邦的战事。汉高祖3年7月,去世。 辽东王: 韩广,得到燕地贵族豪杰的拥护,自立为燕王。秦灭后,项羽封他为辽东王,臧荼为燕王。韩广不肯迁徙辽东。臧荼杀韩广,并其地。 燕王: 臧荼,原为燕王韩广部将。项羽分天下为燕王。之后,臧荼攻灭韩广,合并辽东,统一燕国。汉王三年,燕王臧归顺韩信,投降刘邦。高帝五年,刘邦打败项羽,臧荼和韩信、韩王信、英布、彭越、吴芮、张耳共同尊奉刘邦为帝。同年,因刘邦大肆捕杀项羽旧部,臧荼非常恐惧,起兵反汉,后被捕杀。 胶东王: 田巿,田儋的儿子。田荣立田巿为齐王,要求楚国交出田假,楚国不理,田荣没有随项羽入关,只有副将田都、齐王建的孙子田安背叛田荣,随项羽入关。项羽分封田巿为胶东王。汉元年六月,田荣率兵击杀田巿。 齐王: 田都,本是田儋、田荣兄弟的副将。章邯杀齐王田儋,齐人立齐王建的弟弟田假为王,田儋的从弟田荣起兵,将田假轰走,田假逃亡楚国。八月,田荣立田儋之子田巿为齐王,要求楚国交出田假,楚国不理,所以田荣没有随项羽入关。秦二世三年田都和齐王建的孙子田安背叛田荣,随项羽入关。项羽封封田都为齐王。因没封田荣。田荣不服,汉元年五月,田荣率兵攻打田都,田都奔楚。 济北王: 田安,项羽渡河救赵时,田安攻下济北数城,并率所部投奔项羽。被项羽封为济北王,后因田荣造反而被杀。 以上便是项羽当初分封的诸侯了,这分封诸侯王,在项羽看来是明智的,但他忽视了天下百姓,百姓连遭战乱,已经厌倦,百姓们想的事长治久安,想的是不再有战乱。但,项羽的分封,让战乱更加的频繁,这也是项羽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

项羽分封天下出大半的天下,是政治低能的表现吗?

很多人会奇怪项羽在快到关中时却不自称皇帝,而是成了楚霸王,然后开始分封,也分封出了大半的地方,其实项羽本身他也并不愿意这样做,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不能不这么做,事实上并没有掌握到全部的兵力,很多的兵力都是掌握在当时一起参加起义的诸侯手中。所以只有进行分封,才能安抚到这些诸侯们。

从史记上的记载可以发现,在项羽举办鸿门宴的时期,他的军队尽管数量达到了四十多万,但是在这全部的四十万军队中很大一部分是各个诸侯的军队,能够直接归属于项羽的军队数量却并不是很多,在巨鹿这一战役中楚国军队人数仅有五万人,这其中还包括了其他两个将军的军队,而在这一战役之后,也消耗了很大的兵力,尽管沿途会补充到一些,但是这个数量相对于战争所牺牲掉的兵力还是相差很多的。

而且这个时候和以往时候又有些不同,因为在最初大家一起推翻秦朝的统治时,大家都是有着同样的目标,那么在秦朝灭亡之后,很多诸侯都开始觊觎项羽现在手中所握有的权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国家的贵族们也得到了恢复。

所以说项羽和其他国家贵族们的利益的结合,只是关乎利益的一个结盟,因为秦朝这个强大的敌人,所以他们才不得不合作,那么在清朝灭亡的时候,他们要掌握自己的势力是必然的趋势。所以项羽是迫于形势,所以进行了分封。

《史记》中世家,列传,本纪分别是给哪些人作传的

“本纪”是全书提纲,以王朝的更替为体,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其中记载先秦历史的五篇,依次是五帝,夏,殷,周,秦;记载秦汉历史的七篇,依次是秦始皇,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高后吕雉,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和汉武帝刘彻。

”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扩展资料:

名称来由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据现知材料考证,最早称司马迁这部史著为《史记》的,是东汉桓帝时写的《东海庙碑》,此前“史记”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创作背景

东周时期王道废弛,秦朝毁弃古代文化典籍,以致明堂、石室的珍贵图书典籍散失错乱。汉朝建立后,萧何修订法律,韩信申明军法,张苍制立章程,叔孙通确定礼仪,品学兼优的文学之士逐渐进用,《诗》《书》等被毁弃的古书亦不断在各地被爱好文学的人士搜寻并献出。

取材

《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

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的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如不列没有实据的三皇,以五帝作为本纪开篇,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史记

史记 中的故事 10个

1、负荆请罪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国时,廉颇和蔺相如同在赵国做官。蔺相如因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服,想侮辱蔺相如。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处处退让。后来廉颇知道了,感到很惭愧,就脱了上衣,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请他责罚。后来用“负荆请罪”表示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请求责罚。

2、鸿鹄之志

陈涉叹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秦朝末年,有个叫陈涉的人,是当时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

陈涉小时候家里很穷,经常被人雇佣耕田。一天,他在耕作休息时,对社会的不公平现象,越想越是气愤,就对一块休息的人说:如果有一天我变得富裕了,一定不会忘记你们的。同伴听了他的话,都讥笑他是异想天开,白日作梦。他不禁叹息说:唉,燕雀怎能理解鸿鹄的远大志向呢!

3、毛遂自荐

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毛遂是战国时代赵国平原君的门客。秦兵攻打赵国,平原君奉命到楚国求救,毛遂自动请求跟着去。到了楚国,平原君跟楚王谈了一上午没有结果。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答应派春申君带兵去救赵国。后来用“毛遂自荐”借指自己推荐自己。

4、破釜沉舟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史记·项羽本纪》

秦朝末年,秦二世派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不敌,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军团团围住。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派他们率军去救援赵国。

不料,宋义把兵带到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停滞不进。项羽忍不住,一再要求他赶紧渡江北上,赶到巨鹿,与被围赵军来个里应外合。但宋义另有所谋,想让秦、赵两军打得精疲力竭再进兵,这样便于取胜。他严令军中,不听调遣的人,不管是谁都要杀。与此同时,宋义又邀请宾客,大吃大喝,而士兵和百姓却忍饥挨饿。

项羽忍无可忍,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勾结齐国反楚,楚王有密令杀他。将士们马上拥戴项羽代理上将军。项羽把杀宋义的事及原因报告了楚怀王,楚怀王只好正式任命他为上将军。项羽杀宋义的事,震惊了楚国,并在各国有了威名。他随即派出两名将军,率2万军队渡河去救巨鹿。在获悉取得小胜并接到增援的请求后,他下令全军渡河救援赵军。

项羽在全军渡河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行动:把所有的船只凿沉,击破烧饭用的锅子,烧掉宿营的屋子,只携带三天干粮,以此表示决心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这支有进无退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立即包围了秦军。经过9次激战,截断了秦军的补给线。负责围攻巨鹿的两名秦将,一名被活捉,另一名投火自焚。

在这之前,来援助赵国的各路诸侯虽然有几路军队在巨鹿附近,但都不敢与秦军交锋。楚军的拚死决战并取得胜利,大大地提高了项羽的声威。从此,项羽率领的军队成了当时反秦力量中最强大的一支武装。

5、韦编三绝

读《易》,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

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夹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他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6、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春秋末年,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只有尝胆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才有“卧薪尝胆”的话)。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

7、一言九鼎

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

8、一字千金

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史记·吕不韦列传》

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他因在赵国经商时,曾资助过秦庄襄王(名子楚,当时在赵国做质子抵押品)又把他的妾赵姬送给子楚为妻,待子楚接王位后,便被封为文信侯,官居相国。

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接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和赵姬的手中。

当时养士之风甚盛,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便都养有门客数千人,吕不韦也养了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种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门客,三教九流的人,应有尽有,他们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和心得;都提出来写在书面上。

汇集起来,成了一部二十余万言的巨着,提名“吕氏春秋”。吕不韦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当时吕氏把这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悬了赏格,说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减一字者,就赏赐千金(合黄金一斤)。

9、约法三章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史记·高祖本纪》

秦二世是个无能的皇帝,他不但信任奸臣赵高,而且还杀了许多忠心的大臣。老百姓都过得很不好,因此,到处都有人起来反抗。而刘邦和项羽就是归属于楚怀王的军队中。

有一天,楚怀王对刘邦和项羽说:“你们谁要是先进入关中,谁就可以称王。”于是,刘邦和项羽分别带着军队像西路和北路出发。

一路上,刘邦没有受到什么阻力,还打了几场胜仗,顺利进了关中。不过,刘邦一进入咸阳城后,显现原本贪酒好色的本性,一直待在宫里不肯出来,完全忘了自己的目的。等到张良去劝他,他才恍然大悟,赶快召集关中父老、英雄们开会,和他们做了三个约定─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剩下的都可以废掉秦朝法律。

所有的官吏和以前一样平安无事,百姓们得知也都很高兴,四处宣传:“如果刘沛公可以回到关东,那么我们老百姓就有好日子过了。”因此,刘邦很顺利地收买了关中的人心。

10、纸上谈兵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奢是赵国名将,为赵国屡建战功。可是赵奢的儿子赵括却不像父亲。赵括从小的确读了不少兵书,谈起用兵之道那简直是滔滔不绝,连他父亲都不如他。于是,赵括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是了不起的军事家,他狂妄地认为自己在军事上已经是天下无敌了。

然而赵奢却不这么认为,他不但从未赞扬过儿子的夸夸其谈,反而却常常担忧地说:“日后赵国不让赵括带兵便罢,如果让他带兵打仗,那么断送赵国前程的将必是赵括无疑。”

例谈史记五种体例,汉书四种体例

《史记》是一部通史,《汉书》则是一部断代史。《汉书》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列传”省称“传”,“书”改曰“志”,取消了“世家”,汉代勋臣世家一律编入传。这些变化,被后来的一些史书沿袭下来。

《汉书》新增加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志》。《刑法志》第一次系统地叙述了法律制度的沿革和一些具体的律令规定。《地理志》记录了当时的郡国行政区划、历史沿革和户口数字,有关各地物产、经济发展状况、民情风俗的记载更加引人注目。《艺文志》考证了各种学术别派的源流,记录了存世的书籍,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图书目录。《食货志》是由《平准书》演变来的,但内容更加丰富了。它有上下两卷,上卷谈“食”,即农业经济状况;下卷论“货”,即商业和货币的情况,是当时的经济专篇。 我的认识:《汉书》的立场是官家的,《史记》的立场是人类的

在《史记》中,项羽、项伯、项庄三人之间是什么关系?

项燕:(公元前?~前223年),下相人(今江苏宿迁),战国末年楚国著名将领。

项燕是西楚霸王项羽之祖父,曾大败秦将李信。公元前224年秦将王翦大破楚军。 项燕其家族世代为楚国将领,受封于项(今河南沈丘南),后用为姓氏。 秦王政二十三年(楚王负刍四年,公元前224年),秦王倾全国兵力,以王翦为将,蒙武为副,率六十万大军大举攻楚,楚国危亡在即。项燕在淮南(今安徽淮河以南)立昌文君(一作昌平君)为楚王,起兵反抗秦国。 王翦攻取楚国陈(今河南淮阳)以南至平舆(今河南平舆)之间的地域。楚国则倾一国兵力迎击秦军,以项燕为将,准备与秦军决一死战。王翦因势而变,采取坚壁固守的方针,避其锋芒。楚军多次挑战,秦军始终不出。两军相持日久,楚军以为秦军将长期驻守新占领土,于是撤军东归。王翦伺机起兵追击,令勇壮军士为先锋,突袭楚军。楚军猝不及防,仓促应战,结果大败,项燕在兵败之下自杀。秦军乘胜攻占了楚国大片地域。 项 梁:(公元前?~前208年),楚国贵族后代,项羽的叔父。 项梁曾因杀人,与侄子项羽避仇来到吴中。 项梁在吴中威信很高,贤士大夫皆出其下,当地的大事全由他出面主办。项梁利用这种条件暗地里用兵法训练宾客及子弟。 陈胜起义爆发后,项梁叔侄杀了会稽太守殷通响应,任张楚政权上柱国,渡江西进,屡胜秦军。 陈胜死后,他听从范增之计,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仍称楚怀王。 项梁曾率军击败秦将章邯,在雍丘阵斩秦将李由,后因轻敌,在定陶被章邯打败,战死。 项 伯:(公元前?~前192年),名缠,字伯,项梁的弟弟,项羽的叔父,秦末下相人。 年轻时曾在下邳杀人,后跟从张良一起隐匿。 秦朝末年,项伯跟从项梁、张良从刘邦反秦。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项梁、项羽在吴(今江苏苏州)举行反秦起义,项氏家族多人卷入,项伯亦在其中,后以功官左尹。公元前206年,项羽大破秦军,率四十万大军进驻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与谋士范增设计攻打先于项羽入秦的刘邦。当时刘邦驻军霸上,仅有十万余众。项伯因与刘邦谋士张良友善,便在当夜驰往刘军驻地劝其逃走。张良引项伯见刘邦,商定挽救之计。项伯回来,把此行情况报告项羽,劝他善待刘邦。 第二天,刘邦至鸿门谒见项羽,项羽设宴招待。席间范增一再示意项羽杀刘邦,项羽默然不应,于是令项庄借口舞剑助兴以剌杀刘邦。 项伯见此情景,也拔剑起舞,以自己的身体蔽障刘邦使他得脱危难。 后来在成皋之战时,项伯又劝阻项羽不可杀害刘邦之父太公。 刘邦灭楚后,赐项伯姓刘,封射阳侯。 项 羽:(公元前233~前202年),名籍,字羽,下相人(今江苏宿迁),著名秦末重要的反秦领袖之一,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 祖父项燕为战国末年楚名将,为秦将王翦所杀;叔父项梁。秦统一后,项梁杀人,与项羽躲避吴中,暗中以兵法组织和训练宾客子弟。项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反秦起义,随即建立张楚政权。原六国贵族闻讯后也纷纷起兵,同年农历9月,项羽与叔父项梁杀了会稽守通,举吴中兵反秦。项梁自立为会稽守,项羽为裨将。 陈胜牺牲后,其部将召平矫令拜项梁为楚王上柱国。 秦二世二年农历2月,项梁率部渡江,东阳令史陈婴率义军来归,渡淮后英布、蒲将军又以兵相属,兵力一时达到六七万人,成为当时反秦武装的主力。同年农历6月,项梁立楚怀王孙心,仍称楚怀王。项梁自号武信君。之后,项梁率义军大破秦军于东阿、定陶。项羽、刘邦也攻占城阳,略地至雍丘。 不久,项梁被秦将章邯乘隙袭破。项梁阵亡,项羽、刘邦退保彭城(今江苏徐州)和砀。章邯又渡河北上击赵,与秦将王离、涉间军进围巨鹿。 楚怀王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兵救赵国。项羽以宋义与齐密谋反楚为名,袭杀宋义。楚怀王即命项羽为上将军,统率全军救赵国。项羽亲自率全军渡河,破釜沉舟,进击秦军。经多次激战,楚兵大破秦军。 当楚军救赵国时,诸侯军皆作壁上观。战事结束后,诸侯将领谒见项羽,都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都听从项羽指挥。接着,项羽在污水上又大破秦军,并招降章邯。他怕秦朝的降兵不服,就干脆将降卒二十万全部坑杀了。 当项羽率军进入关中时,刘邦已先期攻占了秦朝都城咸阳。由于楚怀王有约在先,“先入关者王之”,刘邦理应王关中。项羽入关后,依恃手中有四十万大军,企图消灭刘邦,独霸天下。因刘邦卑辞言和,双方暂时和解。项羽随即引兵西屠咸阳,秦民大失所望。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项羽以楚怀王为义帝,建都郴州,又分封诸侯,自立为西楚霸王,据有梁、楚地九郡,都彭城,封刘邦为汉王。不久,田荣、陈余、彭越等相继举兵反楚。刘邦也还定三秦,进逼西楚,于是爆发了历时四年多的楚汉战争。 楚汉战争之初,刘邦乘项羽羁留齐地,于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农历4月进占彭城。项羽随即回师救援,大败汉军,刘邦退据荥阳。 此后,楚汉双方在荥阳、成皋一线长期相持。项羽虽取得一系列战役的胜利,但其政治、军事上的弱点却日益显露。他不都关中而都彭城,丧失了有利的战略地势,无法建立一个巩固的后方,一直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处境,项羽分封诸侯,举措失当,不公不平,促使那些在分封中没有得到满足的诸侯王倒向刘邦,使他在政治上日益孤立。此外,项羽虽然作战骁勇,却不善于用人,以至在政治上屡屡失策。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农历12月,汉军在韩信指挥下,设下十面埋伏,楚军被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璧),人少食尽。 汉军在包围圈四面唱起楚歌,瓦解了楚军斗志。项羽与虞姬对饮,慷慨悲歌,之后虞姬自杀。随即,与从者八百余骑突围,至阴陵迷失道路,复至东城,从者仅剩二十八骑。汉将灌婴率五千骑兵追及,项羽引兵东向,至乌江(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至此,楚汉战争结束,汉王刘邦以鲁公之礼葬项羽于谷城。

刘邦和项羽都是分封制,为什么刘邦成功了,项羽失败了

关于项羽和刘邦,自古人们见仁见智,观点各不相同。拥项羽者言:西楚霸王出身名门,少有大志,勇猛过人,恪守信义,侠骨柔情,乃铮铮男子汉也,岂刘邦下流小人所能及。捧刘邦者曰:项羽勇而无谋,气量狭小,岂能比刘邦善假谋略,大人大量。

项羽性格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陷:他空有高志却目光短浅;他爱慕虚荣,不乏自满自得的小农意识;凡事勇在先,智在后,残忍有余,仁善不足;缺乏从谏如流、宽宏大量的国君气质。这就决定了他的一生,只宜做一名叱咤风云的将军,却不具备一种帝王的胸怀。他真正的失误不在于杀没杀刘邦,而是误在自身不能克服的性格弱点上,就算他于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以后也一样会败于张邦、王邦、李邦… 从表面看,刘邦似乎无甚特殊才能,但其麾下人才济济,萧何、韩信、陈平……皆忠诚效命,连自视甚高的张良也敬佩的对人说:“沛公殆天授也”。以一个平民出身的“浪子”,团结着一大批才高气傲的谋士、将军为之效力,岂一般的手段所能致? 二是宽容、仁慈、有大量。 与项羽“诸所过无不残灭”之举相反,刘邦做事较有分寸。楚国长老皆赞曰:“沛公,长者也。”史记载:汉元年十年,沛公兵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项羽兵败死后,刘邦以鲁公礼葬项羽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 三是遇事冷静,喜用智不斗力。 项羽(47)诸侯(8)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表,当年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后来为什么又反了

当年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后来为什么又反了项羽?

话说秦末,项羽、刘邦两军先后入关,消灭了暴秦。项羽进入咸阳后,假借楚怀王之名,先是自称为“西楚霸王”,然后开始大封特封,共分封了十八路诸侯。其中包括枭雄刘邦、秦朝名将章邯、汉之虎将英布等。项羽原本是这样让天下成一盘棋,达到唯他独尊的目的。然而,项羽不会料到,他认为高明的分封却引来了纷争和叛乱,让他焦头烂额,最终为楚汉争霸的失败种下了恶果。

因为他的分封里存在几个弊端。一是他虽然是打着按军功分配地盘的旗号,但却把是否随从入关作为衡量的标尺。这让一些义军无法接受。二是项羽在分封中一意孤行,没有听从别人的意见,这样独操宰割后,引起一些诸侯的不满。三是项羽意气用事,在分封时凭感情用事,方案公布后并没有严格执行,而是随意更改,缺乏严肃性,此起一些利益受损的人不满。

总的来说,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上,主要对三个诸侯存在严重过失。

第一,失封了田荣。要知道齐地的田儋、田荣是一直是反秦的重要力量,并且功不可没。田儋战死之后,田荣接过了他的衣钵,成为齐地反秦的最高司令。然而,田荣又是一个独立性很强的人,当初项梁起义之初,因为遭遇秦军围堵,曾派使者请求田荣进行援助。出人意料的是,田荣虽然答应了,但却提出了一个硬条件:杀掉与他因争权而为仇人的田假。项梁是个正直的人,不愿干这种损有不利己的事,于是没有答应。结果田荣果断地不发一兵一卒。

后来项羽率军向咸阳进发,在巨鹿之战时,田荣没有象其它义军参加巨鹿之战,哪怕是派人呐喊助威也没有。而随后项羽以威不可挡之热入关后,田荣也没有和联军一起入关。因此,项羽在分封诸侯时,把田荣排除在外,理由是田荣对反秦没有功劳。

为此,项羽对齐地来了“三分天下”,封田巿为胶东王,都即墨;封田都为齐王,都临淄;封田安为济北王,都博阳。而唯独原本的“齐天大圣”田荣光荣的地下岗了,有没半分职务。

项羽以个人恩怨和个人感情来分封齐地以及对待田荣,显然是犯了大忌和大错。结果直接导致不满的田荣彻底和项羽决裂,于是田荣公然第一个站出来反叛西楚。他不但个人造反,而且还拉了两个帮凶:陈馀和彭越。总之,田荣的反叛给项羽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导致项羽的注意力很快被田荣吸引过去了,他率军去齐地剿匪的同时,也把他最大的敌人刘邦给忽略了,更给了在三秦之地的刘邦韬光养晦的大良时机。这让刘邦修整和东归埋下了伏笔。可以说田荣是刘邦的“大恩人”。

第二,失封彭越。彭越之所以愿意和田荣结盟,是有原因的。彭越原本就是江洋大盗出身,他占据巨野,聚众万余。他后来组军也参与了反秦热流之中,还和刘邦共同攻击过秦军的昌邑城,结果两人齐力,也没有攻下坚城。后来刘邦带兵绕道西进,彭越则继续留在原地抗秦。而项羽没有和彭越有过交集和接触,再加上彭越没有大军功,又没有随他入关,因此在分封是,彭越也排除在分封的诸侯王之列。

殊不知,彭越是楚汉战争期间最著名的游击司令,他在田荣的鼓惑下反叛项羽,以表示对项羽分封的不满。后来,善于拉拢人才的刘邦又通过糖衣炮弹把彭越拉到他的麾下,后来彭越一直在项羽后防活,扰袭项军的粮草,使得项羽在前线的军粮供应不足。最终使得项羽在长达四年的楚汉争霸中,因粮草不足而最终败北。

第三,失封陈馀。陈馀也是被田荣拉下水的一位牛人。陈馀是位名士,他参与了陈胜吴广起义,又随武臣来到赵地,在他的帮忙下,把赵地迅速发展壮大,并为反秦立下大功。巨鹿之战中,他是驻守巨鹿城外的盟军的主要力量之一。后来,陈馀还参与了战役,最终迫使章邯兵败后而投降项羽。

陈馀后来与结拜兄弟张耳反目成仇,他愤然出走后,于是没有跟随项羽入关。结果,项羽在分封时,并没有分封劳苦功高的陈馀,而是分封了与陈馀反目成仇的张耳,这令陈馀难以接受,走上反叛项羽之路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总之,此消彼长,项羽的失封导致田荣、彭越、陈馀联手叛楚,客观上帮了刘邦。

同时,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王之后,自封为“西楚霸王”,然后又一连做了三件事,一是把投降的秦王子婴给杀了;二是放了一把火,把秦王的咸阳宫烧了;三是将秦咸阳宫的珍宝、美女全部带走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项羽很快成了恶名背身,千夫所指,其悲剧人生也就在所难免了

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最终结局如何?

在当年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可以说结局各异,但是他们大多都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首先就说刘邦,当时刘邦他被封为汉王。刘邦后来在汉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四处征伐、攻城略池,一边巩固着在关中自己的政权,一边又大举的向函谷关进军。刘邦在一路上收服了不少来称臣的王侯。

最后刘邦他又是号令各方诸侯共同讨伐项羽。但由于刘邦可以知人善任,并且他的手下良才甚多,这也就让刘邦有能力可以杀破项羽的楚军,就此开创了汉王朝。

第而个说章邯。章邯他是秦朝的降将,在刘邦出关中之时,被韩信所击败,最后因为战败自杀而死。

然后就是司马欣。司马欣原本是章邯的手下,但是因为司马欣救项梁有功,所以他就被项羽封王。司马欣是一个左右摇摆的人,他先是投降了刘邦,但是后来在刘邦兵败之时又投降了项羽,最后刘邦在泗水将司马欣杀死。

然后就是项羽的老部下英布了。英布他在楚汉大战之前投降了刘邦,跟随着刘邦建立了汉王朝,可惜在最后因为反叛汉朝,刘邦就杀死了他。

而其他诸王,要么兵败被杀死,要么就是反叛刘邦被刘邦杀死,要么就是投降了刘邦。其实他们的结局大多都是因为反叛刘邦而死的,可以说十八路诸侯中,善中的没有几个人。

而且十八路诸侯的光芒被刘邦和项羽压下去了很多。毕竟不论是汉王刘邦,还是楚霸王项羽,都是在历史上的明星,都是历史长河在某一个阶段打出的大浪花。

项羽分封的三王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的原因是什么

公元前205年,项羽以西楚霸王的身份,对天下十八路诸侯进行分封。在这次分封中,有三个人的意义非常特别,这三个人分别是章邯、司马欣和董翳。章邯为封为雍王,建都在废丘,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兴平城南这一带。司马欣是塞王,建都在栎阳,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富平东南一带。董翳是翟王,建都在高奴,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延安一带。我们可以看出,这三个人的封地,都在陕西境内。项羽分封的三王,只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钳制汉王刘邦。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的主要目的有两个,其一,确立其在诸侯中的绝对领导地位,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号令天下;其二,将实力仅次于他,第一个入关的刘邦敢到不毛之地汉中,并以章邯、司马欣等人对他进行钳制~

秦末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都有谁

秦末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都有谁?他们的结局怎样?

更新时间:2017年10月22日 18:05来源:市井历史手机版

市井历史2017-10-22

秦末陈胜、吴广于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起事反秦,夺取陈县后,遂立国号“张楚”,陈胜自称楚王。在他们的带动之下,天下群雄纷纷响应,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 楚人刘邦沛县(今江苏沛县)起兵,自立沛公。同月,楚国名将项燕之后项梁、项羽叔侄起兵于会稽(今苏州),项梁自号武信君。可陈胜吴广的起义到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腊月,被秦将章邯击败,下落不明。后来,项梁采取范增的建议拥立楚国王室后裔,前楚怀王之孙熊心为后楚怀王,以期承袭其威望,“从民所望也”。

点击播放GIF/1006K

陈胜吴广的起义行动虽然失败了,但他们却燃起了反秦的导火索,为了快速消灭秦朝的统治,楚怀王发表了著名政治宣言,并与诸将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汉王元年(公元前206年)初(冬十月),沛公刘邦“入破咸阳,平秦”。二个月后(冬十二月),项羽于巨鹿大破秦军主力后拥兵四十万继刘邦入关,“诛秦王子婴,屠杀咸阳”。项羽因巨鹿之战自持功大,便不尊楚怀王的约定,而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分封了十八路诸侯,具体如下:

1.汉王刘邦,统治巴、蜀、汉中之地,建都南郑,最后,刘邦与项羽争天下,并最终击败项羽,建立大汉王朝,成为汉高祖。

2.雍王章邯,统治咸阳以西的地区,建都废丘。汉元年(前206年)八月,刘邦用韩信的计策,从古道回军,袭击雍王章邯。章邯在陈仓迎击汉军,但兵败被迫退保废丘。刘邦随即平定了雍地,向东到达咸阳,率军围困章邯于废丘。刘邦久攻废丘不下,至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六月,汉军用计水淹城池而城破,章邯遂拔剑自刎。

3.塞王司马欣,统治咸阳以东到黄河的地区,建都栎阳,汉王四年在成皋之战中,守城大司马曹咎中了刘邦的激将法而匆忙出战,在其半渡汜水时遭到汉军袭击,而大败,曹咎与司马欣皆自刎于汜水。

4.翟王董翳,统治上郡,建都高奴。后来在成皋被汉军击败,死于汜水之畔。

5.西魏王魏豹,统治河东,建都平阳。汉王搞定上面的三秦后,魏豹降汉。刘邦在彭城战败后,魏豹又叛汉,汉王遣韩信击败并俘虏了魏豹,魏豹随汉军守荥阳,后受到楚军围攻。同守荥阳的周苛等人认为魏豹反复无常,是潜在的危险,遂杀魏豹。

6.河南王申阳,统治河南,建都洛阳。汉二年(公元前205年),汉王刘邦向东略地,河南王申阳投降,其地被刘邦置为河南郡,曾有一定贡献,死后葬于北邙岭。

7.韩王韩信,统治韩地,建都阳翟。此韩信非“将兵多多益善”的那个韩信,他本是战国时期韩襄王姬仓的庶孙,为避免与同名的名将韩信相混,史书多称其为韩王信。韩国被灭后他一直在韩国故地生活,后随张良入关任将军之职,不久又任韩国太尉,领兵攻取韩国故地。韩国平定之后受封为韩王,并随刘邦击败项羽平定天下。天下平定后,因受刘邦猜疑,遂起兵反叛,投靠匈奴。后引诱陈豨造反,但在其一次带兵攻汉时,被将军柴武在参合斩杀。

8.殷王司马昂,统治河内,建都朝歌。汉二年(前205年)三月,汉王刘邦进兵楚地,司马卬投降汉王刘邦,其地成为河内郡。四月,彭城之战,项羽率三万精兵大败刘邦及五诸侯联军56万人,司马卬被楚军所杀。

9.代王赵歇,统治代地。汉王二年(前205年),陈余立代王赵歇为赵王,自立为代王,自己却不去代国,在赵国以太傅的身份辅佐赵歇。汉王三年(前204年)十月,韩信灭魏豹后,与张耳出井陉击赵。井陉之战赵军败于汉军,汉军在襄国追杀了赵王歇,陈余也被杀死。

10.常山王张耳,统治赵地,建都襄国。后归汉成为刘邦的部属,并被加封为赵王。汉高帝五年薨,谥曰景王,习称赵景王。

11.九江王英布,统治淮南,建都六县。因受秦律被黥,又称黥布。后叛楚归汉,汉朝建立后封淮南王,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前196年起兵反汉,因谋反罪被杀。

12.衡山王吴芮,统治长沙,建都邾县。后来吴芮结识好友张良,在其劝导下,改拥刘邦。项羽失败后,吴芮以吴王之后的身份,与韩信等人拥刘邦为帝,刘邦也诏封吴芮为长沙王。

13.临江王共敖,统治南郡,建都江陵。楚汉战争开始后,临江国虽属项羽阵营, 但未出兵支援与刘邦的战事。汉高祖3年7月死,子共尉即位。

14.辽东王韩广,统治辽东。汉元年(公元前206年),以燕王韩广为辽东王,以臧荼为燕王,韩广不肯迁徙辽东。秋八月,臧荼杀韩广,并其地。

15.燕王藏荼,统治燕地,建都蓟县。前204年(汉三年),韩信破赵国陈余。听从广武君李左车的进言,派使者送信给燕王,燕王臧荼归顺韩信,投降刘邦。汉王五年(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后来因刘邦大肆捕杀项羽旧部,令臧荼非常恐惧,于是反汉,高祖刘邦亲自征伐,臧荼被斩杀,高祖改命卢绾为燕王。

16.胶东王田市,统治胶东。项羽分封十八诸侯,封田都为齐王(临淄王)、田安为济北王、田巿为胶东王,也没有封田荣。田荣不服,不让田巿离开临淄去胶东。田巿害怕项羽怪罪,悄悄到了胶东。汉元年(前206年)六月,田荣率兵击杀田巿。

17.齐王田都,统治齐地,建都临淄。汉元年(前206年)五月,田荣率兵攻打田都,田都奔楚,以后下落不明。

18.济北王田安,统治济北,建都博阳。后因田荣造反而被杀。

项羽为什么分封十八路诸侯

项羽分封的诸侯主要是刘邦那一系的才反他,刘邦本来就是有争霸天下的心,接受分封仅仅是一种示弱的策略而已,因为当时他打不过项羽。

项羽一系的诸侯并没有多少反他的,项羽的失败实际上是他自己不想打了,垓下之围的时候实际上项羽只要过江的话,江东他的实力仍在,只是他觉得带出来的十多万人只剩他一个了,没有脸回去,正巧一个过去跟过他后来投降了刘邦的将军带兵追过来,他说你好歹跟过我,我就送你一个大功劳吧,就自杀了。

项羽分封了十八路诸侯,但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不帮他?

项羽分封了十八路诸侯,大多数人都不帮他的原因包括内外两个方面:项羽自身,他刚愎自用,只顾自己,使得众多诸侯离心;诸侯方面,他们各怀鬼胎,都在审时度势,选择对自己最有决策。

清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有力地打击了秦朝的封建统治,使得各个地方反秦政权如雨后春笋般萌发。其中属刘邦、项羽最有实力,相比于刘邦,项羽当时更胜一筹,先后分封十八路诸侯,可谓威风一时。

但是这十八路诸侯,在楚汉之争战斗拉响之后并没有帮助他,反而很大一部分归附了刘邦。我认为,这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项羽自身性格弱点

提到项羽,给我们一种赳赳武夫的形象,尽管力拔山兮气盖世,但是不可否认,他有着自己致命的缺点,一是刚愎自用,认为灭秦过程中自己功劳最大,啥事都得听自己的,不懂得揣测各个诸侯心里所想,仅凭一夫之勇,岂不孤家寡人呢?二是不懂得隐忍,有一段时间,楚汉两军对垒,项羽脾气爆燥起来,破口大骂,想和刘邦单挑,结果自取其辱。

各诸侯野心

如此多的缺点,使得项羽由盛转衰。江山是一点一点打出来的,而非叫着、喊着得来的,反观刘邦,则能抓住最紧要的要害总揽全局。这使得各个诸侯心里就有了底,项羽必败,只是早晚问题,而自己势单力薄,于是纷纷投靠更有前途的刘邦,这就不难理解了。

秦末,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之后,咸阳被划给了谁?

分给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

雍王章邯,统治咸阳以西的地区,建都废丘; 塞王司马欣,统治咸阳以东到黄河的地区,建都栎阳;司马欣(?—前204年),秦朝长史,陈胜起兵后辅佐章邯作战,而后投降楚军,被项羽封为塞王,都栎阳,后来在成皋被汉军击败,与曹咎一同自刭于汜水上。

为什么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里没有季布,龙且,虞

先说结论:因为英布是拥有武装的实权军阀,而龙且、钟离昧等人则是西楚政权下的没有独立势力的武人

黥布列传里首先便记载了【陈胜之起也,布乃见番君,与其众叛秦,聚兵数千人。】【英布、蒲将军亦以兵属项梁。】项梁初起时,所依靠的除了八千子弟兵,便是英布、蒲将军、陈婴所提供的兵力,尤其是前两者,对自己的兵力都拥有很强的掌控力。英布虽然名义上是西楚政权下的臣属,实质上保持着很强的独立性,其性质是西楚政权内部独立的新兴军功阶层,与项羽、刘邦在本质上没有区别 相对而言,龙且、钟离昧等人都是纯粹的武人,没有自己的势力,完全依附于项氏叔侄,他们才是西楚政权真正的臣僚 项羽的分封虽然有论功行赏的意味,但是其分封的核心人物,主要是拥有自己武装势力的新兴军功阶层以及六国贵族,其中又以前者为重。与其说项羽对英布等军阀的封王是对其军功的奖励,不如说是对其政治地位的一种承认,像英布这种独立的军阀若是没能封王,英布必然会引发政治局势的动荡,因此对于英布等军阀,项羽不得不封。 项羽(47)诸侯(8)

相关参考

巨鹿之战后项羽分封的18路诸侯

巨鹿之战是项羽和秦军在巨鹿进行了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巨鹿之战结束后,项羽分封了18路诸侯,他们都是谁?巨鹿之战后项羽分封的18路诸侯1、汉王刘邦,统治巴、蜀、汉中之地...

巨鹿之战后项羽分封的18路诸侯

巨鹿之战是项羽和秦军在巨鹿进行了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巨鹿之战结束后,项羽分封了18路诸侯,他们都是谁?巨鹿之战后项羽分封的18路诸侯1、汉王刘邦,统治巴、蜀、汉中之地...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表,当年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后来为什么又反了

当年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后来为什么又反了项羽?话说秦末,项羽、刘邦两军先后入关,消灭了暴秦。项羽进入咸阳后,假借楚怀王之名,先是自称为“西楚霸王”,然后开始大封特封,共分封了十八路诸侯。其中包括枭雄刘

项羽分封的那么多诸侯 为什么都不帮他

秦汉之际,楚汉之争是最受人关注的一段时期,项羽和刘邦之间的争斗,总是人们热衷于讨论的话题。而在这之前,项羽也算是一家独大,他甚至可以做到分封诸侯。如此说来,当时天下诸侯也都是项羽分封的,按理说对项羽应

刘邦消灭项羽后,为何还要继续搞分封制,直接中央集权不是更好

作者:扬正在秦朝灭亡后,项羽继续了周朝时期的分封制,前后封了18个诸侯。这些诸侯中很多都是项羽的亲信,项羽幻想着他们能够成为自己的屏障,帮助自己制衡刘邦。结果事与愿违,在楚汉之争中,项羽分封的这些诸侯

刘邦消灭项羽后,为何还要继续搞分封制,直接中央集权不是更好

作者:扬正在秦朝灭亡后,项羽继续了周朝时期的分封制,前后封了18个诸侯。这些诸侯中很多都是项羽的亲信,项羽幻想着他们能够成为自己的屏障,帮助自己制衡刘邦。结果事与愿违,在楚汉之争中,项羽分封的这些诸侯

巨鹿之战后楚霸王项羽分封18路诸侯都有谁

巨鹿之战:秦末,项羽、刘邦灭亡暴秦,进入关中。项羽假借楚后怀王之名,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分封了十八路诸侯,现列举如下:1、汉王刘邦,统治巴、蜀、汉中之地,建都南郑;刘邦(前256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一说原名...

巨鹿之战后楚霸王项羽分封18路诸侯都有谁

巨鹿之战:秦末,项羽、刘邦灭亡暴秦,进入关中。项羽假借楚后怀王之名,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分封了十八路诸侯,现列举如下:1、汉王刘邦,统治巴、蜀、汉中之地,建都南郑;刘邦(前256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一说原名...

巨鹿之战后楚霸王项羽分封18路诸侯都有谁

巨鹿之战:秦末,项羽、刘邦灭亡暴秦,进入关中。项羽假借楚后怀王之名,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分封了十八路诸侯,现列举如下:1、汉王刘邦,统治巴、蜀、汉中之地,建都南郑;刘邦(前256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一说原名...

巨鹿之战后楚霸王项羽分封18路诸侯都有谁

巨鹿之战:秦末,项羽、刘邦灭亡暴秦,进入关中。项羽假借楚后怀王之名,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分封了十八路诸侯,现列举如下:1、汉王刘邦,统治巴、蜀、汉中之地,建都南郑;刘邦(前256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一说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