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满族统治者建立八旗驻防不可告人的秘密

Posted 康熙

篇首语:带不走四季的风,就卷走一路的风景;遇不到心动的人,就孤身潇洒走四方。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代满族统治者建立八旗驻防不可告人的秘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清代满族统治者建立八旗驻防不可告人的秘密

2、清朝的八旗军队分别驻防在哪些地区

清代满族统治者建立八旗驻防不可告人的秘密

青州大小事,就关注@青州生活圈!

八旗制度始于1601年,由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清朝八旗驻防遍布黄河两岸、长城内外,如果以驻防驻军作为有效管辖领土的标志,那么清朝领土是明朝的3至4倍。清朝政府在东北、中原、蒙古、西南、西北均有驻防八旗,在全国建立了数以百计的满城、驻防营,并持续由中央派遣官员管理地方事务。这是明朝时期中原政府所涉及不到的,即使唐朝也没有那么大面积的驻防,宋朝就更没有了。

清代满族统治者将八旗子弟派至全国各地,有其不可告人的秘密。

表面上看,八旗驻军是为了保卫国土兼维护地方治安,但深层次的目的则是延续满族生命的存在。

朝代更迭是历史的规律,谁也无法违抗,清朝皇帝深知这一点。智慧的康熙皇帝深刻总结了以往少数民族统治中原的成功经验和惨痛教训,于是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大规模建设驻防满城。

在历史上,少数民族统治中原,其结果无非是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彻底融入汉族,另一种情况是少数民族彻底被屠杀、屠城。康熙皇帝早就预料到这一点,于是他决定将本来主要集中居住在北京、京畿的满族,以人浮于事、游手好闲之名,大张旗鼓的派遣至全国各地,而内心的真实想法却不便明说。这样以来,相当多的满族人返回了东北老家,坚守故乡领土,并严格控制汉族人开发长白山地区,这是今天东北三省仍然是满族主要聚居地的缘起,另一部分满族人,陆续调遣至全国各地,以分散居住的方式,多地点、多时空的保留满族民族的火种。

除在全国设置多处满族人口聚居地外,康熙、乾隆还一再强调国语骑射,让驻防八旗的族人把民族习性与文化沿袭下去,在保住民族血统的同时,尽可能多的保留住本民族的文化。自清代至民国,各地八旗驻防一般都有城墙,与汉族分城居住,有往来但少通婚。

康熙大帝觉得,即使将来王朝灭亡,北京惨遭屠城,但满人仍旧有相当多的人居住在中原、东北、蒙古、新疆等遥远不可及的地方,清代军人的居住广度是远超历朝历代的,屠杀又怎能遍及1300万平方公里。

康熙的预料真的灵验。辛亥革命,世界上第二大满城——西安满城被屠城,男女老少几乎无一幸免,太原、福州、杭州、荆州等地也发生了全部或部分屠城的惨剧,数以万计的八旗子弟“以身殉国”。北京虽然因逊位而没有被屠城,但精神和文化上的杀戮却比刀枪更具毁灭性。

庆幸的是,仍有一些驻防八旗所在地的满族人在朝代更迭之时通过“谈判”、“斡旋”活了下来,他们在王朝覆灭之后,依然存在!

成都、广州等地的驻防八旗后人至今仍旧活着,新中国成立之前,这些老旗人较少与汉人通婚,文化得以保留。山东青州老一辈满族同胞能讲一口流利的北京话也是很好的证明。而驻防在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的八旗后人保留下来的满文、满语成了中国活态满语传承的最大聚集地。今天,满族人主要居住在辽宁,这完全得益于康熙大帝、乾隆皇帝把京城闲散的八旗子弟回拨白山黑水,密密麻麻的驻防在辽沈大地。

倘若满族当年不分散、不驻防,倘若清末北京真的被屠城,那么满族就彻底彻底的完了。今天,东北、蒙古、西北、西南仍旧有满族存在,真的应该感谢康熙大帝、乾隆皇帝的智慧,是康熙大帝、乾隆皇帝让满族在清王朝灭亡之后又多活了100多年,这也许是当年设置八旗驻防一个不被外界所知的秘密!

注:爱新觉罗启哄先生的这篇文章论点新颖,感人肺腑,希望族胞转载,让更多的读者感恩民族的存在,用星星之火重新点亮灿烂的明天。

(本文首发于“滨海满族”)

满族(57)康熙(139)青州(3)

清朝的八旗军队分别驻防在哪些地区

镶黄旗满洲,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黄色镶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清末时的规模达到下辖84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很多清皇室成员都是镶黄旗,如嘉庆帝的皇后孝和睿,乾隆帝的皇贵妃,"垂帘听政"的慈禧和慈安(也称东宫)都是,朝廷的高级官员中也有不少是来自镶黄旗的。

正黄旗满洲以旗色纯黄而得名。正黄、镶黄和正白旗列为上三旗,上三钠无王,都归皇帝所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至清末,是八旗洲中人最多的一个,下辖92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5万人。康熙的爱臣,乾清门一等侍卫纳兰性德就是正黄旗人。

镶白旗满洲,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白色镶红而得名,镶白旗属于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是84个整佐领,兵丁2.6万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正白旗满洲,清代八旗之一。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初定,以旗色纯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八旗的上三旗之一,顺治前,上三旗中并无正白有正蓝旗,因在顺治初,多尔衮将自己所领上正白旗纳入上三旗而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这以后就了定制。正白旗是皇帝亲统之一,旗内无王,兵为皇帝亲兵,并从中挑选侍卫皇室的成员。清末规模为辖86个整佐领(基本户口和军事编单位100-300人为一单位)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清末末代皇后婉容是正白旗人。

镶蓝旗满洲因旗色为蓝色镶红而得名,镶蓝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模达到下辖87个整佐领又一个半分领,兵丁2.7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5万人。著名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先生便是镶蓝旗人。

正蓝旗满洲,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纯蓝而得名。正蓝旗在顺治前与正黄、镶黄列为上三旗,顺治初,被多尔衮降入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亲而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模达到下辖83整佐领11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镶红旗满洲因旗为红色镶白而得名。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6个整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清光绪帝的宠妃珍妃就是镶红旗人。

正红旗满洲,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为红纯红而得名,正红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旗,规模为下辖74个整佐领,兵丁2.3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1.5万人,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隶正红旗;清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也是正红旗人。

相关参考

清朝稳坐江山的唯一支柱武力——八旗兵

雍正帝形容驻防八旗在地方为“隐然有虎豹在山之势”虎视眈眈,磨刀霍霍,却让人不知不觉,这是满族统治者处理政治问题和民族关系的手段日趋成熟的表现。至于如今人们多认为八旗入关后作用越来越微弱,其实正是清廷制

清朝的八旗军队分别驻防在哪些地区

镶黄旗满洲,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黄色镶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清末时的规模达到下辖84个

八旗制度解释,名词解释:八旗制度

名词解释:八旗制度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满族的先世女真人以射猎为业。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

清代八旗制度全部答案,清朝八旗制度

清朝八旗制度  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满族的先世女真人以射猎为业,每年到采捕季节,以氏族或村寨为单位,由有名望的人当首领,这种以血缘和地缘为单位进行集体狩猎的组织形式,称为牛录制。总领称为牛录额

八旗制度是哪个皇帝创立的,满族的八旗制度是由谁建立的

满族的八旗制度是由谁建立的?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

满族八旗现在都姓什么,满族八旗姓氏

满族八旗姓氏  八旗是清代满族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蓝三、、正红、镶红、镶蓝,合称八旗。  八旗姓氏为  镶黄旗姓氏  阿穆鲁氏、阿礼哈氏、阿克占氏、安达拉氏、爱浑氏、阿图

满洲八旗姓氏大全,满族八旗姓氏

满族八旗姓氏  八旗是清代满族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蓝三、、正红、镶红、镶蓝,合称八旗。  八旗姓氏为  镶黄旗姓氏  阿穆鲁氏、阿礼哈氏、阿克占氏、安达拉氏、爱浑氏、阿图

清朝八旗的姓氏排名,满族八旗姓氏

满族八旗姓氏  八旗是清代满族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蓝三、、正红、镶红、镶蓝,合称八旗。  八旗姓氏为  镶黄旗姓氏  阿穆鲁氏、阿礼哈氏、阿克占氏、安达拉氏、爱浑氏、阿图

清朝是靠什么打江山,坐天下的

东北,正是清朝统治者的龙兴之地,是他们的大后方所在。雍正帝形容驻防八旗在地方为隐然有虎豹在山之势虎视眈眈,磨刀霍霍,却让人不知不觉,这是满族统治者处理政治问题和民族关系的手段日趋成熟的表现。至于如今人

清朝满族八旗制度,满族文化的八旗制度

满族文化的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是清朝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满语为gusa(汉音固山)。满洲人运用此军事组织制度建立了清朝。在平时,人们从事耕作、狩猎等活动;在战时则应征为兵,起源于女真族的狩猎组织──牛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