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太原起兵的两位重要谋士,隋朝末年李渊在太原起兵时的两位重要

Posted 长孙

篇首语:人若是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李渊太原起兵的两位重要谋士,隋朝末年李渊在太原起兵时的两位重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渊太原起兵的两位重要谋士,隋朝末年李渊在太原起兵时的两位重要

隋朝末年李渊在太原起兵时的两位重要谋士是谁

李渊太原起兵,两位重要的谋士是裴寂、刘文静。

李渊太原起兵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隋炀帝不是各种瞎折腾的话,李渊或许就以唐国公终老一生了。然而,隋炀帝就是喜欢折腾,当时征高丽的事情已经惹得人人怨恨,隋炀帝仍然是乐此不疲。转眼之间,全国各地揭竿起事者多达几十人,而李渊只是其中一个。李渊能够建立300年的大唐江山,和两位女子息息相关,是这两位女子坚定了李渊起兵的决心。如果要论起功劳的话,给这两位女子颁发特殊贡献奖一点也不为过。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当时,李渊还是太原留守兼领晋阳宫监。隋炀帝是一个狂热的旅游爱好者,又不爱住旅馆,听说住旅馆容易被坑。隋炀帝四处游幸,也建了好多行宫,而晋阳宫就是其中的一座行宫,有钱人的玩法就是不一样。行宫里该有的都有,宫女自然不会缺,这些都是隋炀帝的私人物品,谁挪用或使用了,那可是要斩头的,李渊只是负责保管的。本来也没什么大事,可是社会上突然流传起一句谶语“桃李子,有天下”,又有说“杨氏将灭,李氏将兴”。隋炀帝听说后,怀疑?国公李浑,就把李浑全家给杀了。但是杀了李浑后,整个局势好像没有改善的样子。隋炀帝又把怀疑对象转移到了他表哥李渊身上,隋炀帝就此要召见李渊。李渊越想越怕,于是推说重病,并重金打点了隋炀帝身边的人,才暂时得以不去。

躲得过初一,到了十五怎么办?看着当时的形势,李渊常常愁叹。就在李渊得过且过的时候,底下有三个人开始行动起来了,他们分别是晋阳令刘文静,晋阳宫副监裴寂,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他们觉得身处乱世,想图存唯有起大事一条路。问题是,万一李渊不同意怎么办?虽说赔钱的生意没人做,杀人的买卖有人干,但起大事真的要斩头的,做还是不做,这是一个超大的问题。为了落实此事,他们三人心生一计,由与李渊私交非常好的裴寂出面实施。

第二天,裴寂作为晋阳宫副监在晋阳宫设宴,邀请李渊前往。李渊做为正监,赴宴也是正常之事。两人美酒下肚,微醉之际,突然看见两美人缓缓走来。裴寂指引两美人坐在李渊两边,重行劝酒,喝到酩酊大醉。等李渊醒来之时,发现自己和那两位美人睡在了一起。这两位女子,一位姓尹,一位姓张,都是晋阳宫的女子,换句话说,她们是隋炀帝的女人。李渊意识到自己惹上了灭门的大祸,真的被儿子李世民给坑爹了。李渊对此事寝食难安。

紧接着突厥士兵入侵马邑,李渊派兵去拦阻,但都打了败仗。不久,江都那边传来了隋炀帝的消息,隋炀帝派特使来问罪李渊兵败突厥之事。李渊更加惊恐。裴寂趁机说,睡宫女还有败于突厥这两件事情加起来是要灭族的,唐公真的要接受这样的结果吗?李渊又想起?国公李浑之死,觉得已经退无可退了,于是下定了决定,起兵图大事,就此拉开了辉煌大唐的序幕!而在这中间,那两位女子虽不是主谋,但用她们特殊的身份以及特殊的行为让李渊坚定了信心,颁发特殊贡献奖,应该没有问题吧?

李渊太原起兵是怎么回事?

隋王朝传到第二代杨广手里,便走向崩溃。隋炀帝杨广接位以后,不惜消耗大量民力和物力,大搞“建设”,又调动百万大军两次进攻高丽,无功而返,各地人民不堪重负,纷纷起来造反,形成天下大乱之势。隋炀帝率宫妃和百官南游后避驻江都,命镇守太原的唐公李渊镇压“盗匪”,李渊亦颇尽力。后来,隋炀帝因李渊抵御突厥不力而欲加罪,迫使李渊铤而走险。李渊便积极搜罗人才,身边的次子李世民“密结豪友”,加紧进行起兵前的准备。李世民的好友、晋阳县令刘文静因受瓦岗军首领李密的株连,被捕入狱。李世民趁探视之机,在狱中和刘文静拟定了起兵计划,并通过隋朝的晋阳宫副监裴寂将这个起兵计划转告给李渊。李渊蓄谋已久,当即表示同意。

李渊在太原起兵,做了许多准备工作。首先以抵御突厥南侵为名,招募军队,十天之内就有一万人应募而至。接着又清除异己,扫清起兵的障碍。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对招募军队心存疑虑,打算逮捕应募入军的逃犯长孙顺德和刘泓荃等,以便从他们口中探听招募的真实意图。李渊闻讯,即令李世民领兵埋伏太原城内,以防不测。次日,李渊召王、高二人到议事厅议事,刘文静以勾引突厥南侵之罪状告王、高二人。李渊即将王、高二人逮捕入狱。两天以后,突厥果然兵临城下。李渊命令裴寂等人做好战斗准备,并打开太原的所有城门。突厥人不知虚实,以为太原有备,在城外只停留了两天,便匆匆北撤。这次突厥入侵,太原军民都以为是王威、高君雅勾引来的,一致要求将其处死。李渊便将王、高二人斩首示众,李渊除了心腹之患。 李渊起兵,为了取得突厥的协助,李渊亲自写信给突厥始毕可汗,信中提出,如果突厥能够协助举兵起事,在战争中所获得的战利品,将全部归突厥所有,并不惜向突厥可汗以臣自称。始毕可汗立即回信,答应出兵相助,并要李渊“自作天子”。 李渊又将在河东和长安的长子李建成、四子李元吉和女婿柴绍等召到太原,准备起兵。李渊在太原设大将军府,自任大将军,以裴寂任长史,刘文静任司马,以李建成为左领军大都督,统左三统军,以李世民为右统军大都督,统右三统军。又令刘文静出使突厥,请求发兵五百相助。临行前,李渊叮嘱说:“请突厥出兵,只不过是制造声势而已,以防刘武周偷袭太原,如出兵过多,无法控制,只会给百姓带来祸害。”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七月,李渊亲率三万大军,沿汾水河谷南下,向关中进军。李渊大军进展迅速,经隰县、灵石等县,十日后抵达霍邑。霍邑位于鼠谷南端谷口,西邻汾水,东据霍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隋长安留守代王杨侑命隋将宋老生率两万兵屯守于此,迎击李渊。此时,霍邑一带淋雨如注,道路泥泞。李渊命军队在距霍邑五十里的贾胡堡暂时休整,并派人从太原增运一个月粮草。 七月二十日,河南瓦岗军首领李密派人送来书信,要求与李渊联合。李密此时已建号魏公,拥众十余万人,兵多将广,势力强盛,故在信中言词傲慢,目中无人。而李渊却在回书中卑词推奖,以骄其志,使其进攻洛阳,坐收渔人之利。 八月三日,天气转晴,李渊下令军队向霍邑推进。为了引诱宋老生出击,李渊率少数老弱之兵,迅速开赴霍邑城下,就在城下设置军所,调兵遣将,指手画脚,作出要立即攻城的态势,而以主力部队殿后,准备围歼宋老生军队。宋老生在城上看到太原军势单力弱,发倾城出动,发起攻击,双方一接触,李渊就向后撤退,当宋老生率隋军进入伏击圈后,李渊会合主力部队将隋军团团包围。隋军在太原兵的前后夹击之下,全部被歼,宋老生也在阵中被杀。战斗进行了仅半个时辰,李渊就占领了霍邑。接着,李渊又引军继续南下,九月上旬抵达河东城下。 河东城是山西地区的军事重镇,是隋朝连接东、西两京的咽喉要道,城高坚固,又有骁将屈突通指挥守城。因此,太原兵久攻不克。为了减少伤亡,保存实力,李渊采纳了李世民和裴寂等人的建议,亲率主力从梁山(今陕西韩城东黄河中)和龙山(今山西河津西黄河中),渡过黄河,进入关中;留少数兵力继续包围河东城,以牵制河东隋军。九月十六日,李渊率军渡过黄河以后,一面令李建成率部屯驻永丰仓(今陕西华阴东),防御潼关和河东隋军,一面派李世民率部沿渭水向长安挺进。李世民拔除了隋朝设在长安周围的军事据点,完成了对长安的包围。长安城内的隋军,已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但仍负隅顽抗,作最后挣扎。李渊将军府从朝邑移至长安城东春明门外,亲自指挥攻城。经过十多天的激烈战斗,长安城被攻破,李渊率部顺利入城。李渊在查封府库,安抚百姓以后,将代王杨侑扶立为帝,改元义宁,自己入居宫城的武德殿,自称大丞相,掌握军政大权。 义宁二年(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扬州被宇文化及缢死,李渊便废掉杨侑,在太极殿登极称帝,国号为唐,称唐高祖,改义宁二年为武德元年。以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并署百官,随才任用。至此,唐王朝正式建立。

李渊太原起兵读后感

李渊是唐朝第一位皇帝,他的帝位是造反得来的。

隋炀帝晚期,起义军遍地都是。这时,炀帝让李渊镇压农民起义。当时,李渊的次子李世民才18岁,李世民有胆有识, 经常和晋阳县令刘文静来往。李世民听说刘文静因受到亲人株连而被关大牢里了,就去探望,还问一问怎样推翻隋。没想到,刘文静一下看穿了李世民的心思,说如果起兵一定能成就帝业。李世民回到家,找机会向父亲李渊挑明了造反的好处,终于,李渊同意了。 最后,中国成了李氏的天下。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一段视频,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李渊晋阳起兵的主要内容和意思

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遍及全国各地,615年(大业十一年)隋炀帝杨广以李渊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不久又拜太原留守,以北备突厥,并镇压今山西省境内的农民起义。当时,隋政权已呈土崩瓦解之势,统治阶级一再发生大分裂,地主武装和义军星罗棋布于各地。

李渊素有大志,移官太原后,看到隋朝即将败亡,萌动了取而代之的念头。他左右的裴寂、刘文静及次子李世民亦纷纷建议起兵以举大事。到616年(大业十二年),农民起义在全国已居优势,隋朝再也无法集中兵力有效地打击各个武装集团,李渊觉得时机成熟,乃于617年(大业十三年)在晋阳正式宣布起事。 李渊在次子李世民、僚属裴寂、刘文静等人的帮助下,诛杀了隋炀帝监视他的王威、高君雅。派刘文静出使突厥得到了始毕可汗的支持,派李建成、李世民夺取西河郡。六月,正式起兵。李渊自为大将军,以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为左右大都督,以四子李元吉留守太原,兵发长安。在霍邑大破宋老生,从龙门渡黄河,开永丰仓赈济百姓。关中有其女李三娘等人起兵响应。十一月,攻克长安,以代王杨侑为皇帝,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李渊自为大丞相、唐王。次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所杀,五月,李渊废黜杨侑,称帝,改国号唐,隋朝灭亡,唐朝建立。

唐太宗的两位著名贤臣

不止两位

一、长孙无忌。李世民长孙皇后之兄,自幼与李世民友善,李渊太原起兵后投靠李世民。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尤其在玄武门之变中起主谋作用。终身为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 二、李孝恭。其父为李渊堂弟,李渊起兵后,他负责经略巴蜀。得李靖之助,灭萧铣、辅公佑,长江以南均受其统领,战功几可与李世民分庭抗礼。 三、杜如晦。李世民主要幕僚。李渊攻克长安时投靠李世民,得房玄龄推荐而受李世民重用,为十八学士之首。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主谋。贞观年间与房玄龄共掌朝政。 四、魏征。原为李密谋士,后随李密降唐,为唐朝招降徐世绩。窦建德进攻河北时被俘,窦灭亡后重回唐朝,隶太子建成麾下。玄武门之变后,归顺李世民。因感知遇之恩,凡事知无不言,以进谏著称。终生深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说贞观之前辅佐之功以房玄龄第一,贞观之后以魏征第一。 五、房玄龄。李世民主要幕僚,善于谋略。李渊起兵后派李世民进攻渭北,受温彦博推荐投入李世民幕府,被委以心腹,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主谋。李世民登基后论功行赏,被比为汉之萧何。贞观年间负责行政,为相近二十年,深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出征高丽时被委以留守重任。 六、申公高士廉。李世民长孙后、长孙无忌的亲舅舅,二人之父早死,实际由高士廉抚养。高对李世民极为器重,以至主动将长孙后许配给李世民。因得罪杨广,被发配岭南,随后中原大乱,被隔绝在外,直到李靖灭萧铣南巡时才得以回归。其人善行政、文学,为李世民心腹,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 七、尉迟敬德。原为刘武周部将,刘武周灭亡后投降李世民。起初不被众将信任,几乎被处死,但李世民坚持起用他。唐郑决战时有单骑救主之功,得以稳固地位,此后以勇将身份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的主要角色,亲手杀死齐王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渊下旨立李世民为太子,拥立之功第一。突厥倾国进犯时以骑兵迎击取胜,为李世民求和打下基础。 八、李靖。曾试图揭发李渊谋反,因此几乎被李渊处死,幸而为李世民所救。后来戴罪立功,协助李孝恭经营巴蜀、灭萧铣、辅公佑,被李渊评价为“萧、辅之膏肓”。拒绝李世民的拉拢,未参加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负责抵御突厥,成功地消灭突厥政权,战功无人可及。后来又挂帅出征,消灭吐谷浑势力。 九、萧禹。隋炀帝萧后之弟,以外戚为隋炀帝重臣。因反对出征高丽,被贬为河池郡守,到任后受薛举进攻,奋力抵御。李渊起兵后,归附唐朝,善行政,终生为李渊重用。李世民即位后,因与房玄龄、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但从不“改过自新”。后来李世民评价其为“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十、段志玄。李渊在太原时的旧部,首义功臣。参加李唐历次重要战役,以勇武著名。李世民兄弟相争时,拒绝建成、元吉的拉拢,忠于李世民,并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其人治军严谨,李世民评价为“周亚夫无以加焉”。 十一、刘弘基。隋炀帝征高丽时,因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渊。太原起兵时,与长孙顺德一同负责招募勇士,有大功。进攻长安途中于霍邑之战阵斩隋主将宋老生,攻克长安后被评为战功第一。进攻薛举时在浅水原大败,力尽被擒,李世民灭薛氏后获救。又在刘武周进攻太原时战败被俘,侥幸自己逃回,随后配合李世民在介休歼灭宋金刚。因唐朝与突厥关系恶化,常年驻守北边抵御突厥。贞观年间曾随李世民征高丽。 十二、屈突通。原为隋朝大将,历仕杨坚、杨广,战功赫赫。杨广南巡江都,委以镇守都城长安的重任。李渊起兵后进攻长安,屈突通率部下死战,力尽后自杀未遂,最终投降李渊,被封为兵部尚书。后参与唐朝历次重大军事行动,尤其灭王世充被评为战功第一。后被委派镇守洛阳。 十三、殷开山。李渊旧部,太原起兵时投奔李渊,参与进攻长安。进攻薛举时,在浅水原大败,与刘文静一同被追究责任,贬为庶民。后随李世民灭薛氏有功,得以重被任用。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在进攻刘黑闼时,得病身亡,是凌烟阁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个。 十四、柴绍。李渊之婿,娶平阳公主。李渊起兵时身在长安,侥幸逃脱追捕前往太原。参与攻克长安、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重要战役。贞观年间作为主将消灭最后一位反王梁师都。 十五、长孙顺德。李世民长孙后之叔。隋炀帝出兵高丽时,为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渊,与李氏父子友善。太原起兵时,与刘弘基一同负责招募勇士,有大功。进攻长安时任先锋,擒隋主将屈突通。此后功劳不显。玄武门之变充当打手角色。 十六、张亮。原为李密部下,隶属李世绩,随李一同降唐。得房玄龄、李世绩推荐入李世民幕府。李世民兄弟相争时,派其到洛阳招募私党,被元吉告发而下狱,张拒不招供掩护了李世民,因而有功。贞观年间,因善于行政而颇得信任,又揭发侯君集谋反、随征高丽而立功。 十七、侯君集。李世民心腹,常年担任其幕僚。玄武门之变的主要策划人。贞观年间,担任李靖副将击败吐谷浑,又任主将击灭高昌。 十八、张公谨。原为王世充部下,后投降唐朝,受李靖推荐进入李世民幕府。因参与玄武门之变的谋划而得到赏识,又在事变时充当主要打手,功劳很大。李世民登基后,以其为李靖副将抵御突厥,协助李靖灭亡突厥。 十九、程知节。本名程咬金,原为瓦岗军勇将,李密失败后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与秦叔宝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帐下。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的主要打手。 二十、虞世南。隋朝奸臣虞世基之弟,自幼以文学著称。宇文化及江都兵变后被裹胁北返,宇文被灭后归窦建德,窦死后入李世民幕府。此后尽心辅佐李世民,被评价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 二十一、刘政会。李渊任太原留守时的老部下,随李渊起兵,首义功臣。此后负责留守太原,刘武周进攻时被俘。忠心不屈,还找机会打探刘武周军情秘报李渊。刘武周灭亡后获救。曾担任刑部尚书。 二十二、唐俭。唐家与李家均为北齐大臣,有世交之谊,唐俭亦与李渊为友。参与李渊太原起兵的策划,为首义功臣。最大功劳是揭发独孤怀恩谋反,被特赐免死罪一次。贞观初年负责与突厥外交事宜,被李靖“谋害”,竟奇迹般逃生。后来任民部尚书,因怠于政事贬官。 二十三、李绩。本名徐世绩。原为瓦岗军大将,少年从翟让起兵,翟死后跟随李密。李密降唐后成为独立势力,但仍坚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渊称为“纯臣”。遭窦建德进攻后,因父亲被窦擒为人质不得已投降。密谋暗杀窦重归唐朝,但未能成功,侥幸逃走。随李世民灭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又担任主将灭徐圆朗,随李孝恭灭辅公佑。拒绝李世民的拉拢,未参加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与李靖一起灭亡突厥,此后十六年负责唐朝北边防御,多次击败薛延陀势力,又随李世民进攻高丽。李世民死后辅佐唐高宗,被委以军事,担任主将再次出征高丽,终于将高丽灭亡。 二十四、秦叔宝。本为张须陀部下勇将,张死后归裴仁基部下,又随裴投降李密,为瓦岗军大将。在李密与宇文化及童山之战中立下大功。李密失败后投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与程知节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帐下。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每战必冲锋在先。玄武门之变的主要打手。 以上二十四人,比较著名。还有褚遂良。 望采纳!!!!

李渊为何在太原起兵?

隋朝末年,隋炀帝派遣李渊到山西镇压反抗势力,李渊在太原着手网罗英才,扩充自己的力量。后来无路可退,决定在太原起兵造反。

隋朝(35)太原(10)

相关参考

李渊太原府起兵

  在隋末天下大乱之际,许多隋朝的官吏也纷纷造反,自己统领军队称霸一方,其中李渊父子的太原起兵最终促成了唐朝的建立。李渊本是隋朝的贵族,靠继承祖上的爵位,当上了唐国公。公元617年,杨广派他到太原去当

李渊太原起兵元功谋臣刘文静生平 刘文静简介

...末,任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令,与晋阳宫监裴寂结交。李渊时为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留守。他联络裴寂与李世民,协助李渊出兵反隋,并奉渊命出使突厥。李渊在太原起兵,他亦随军南下,俘隋大将屈突通。唐立,任纳言,...

142 李渊太原起兵

李渊本来是隋王朝的贵族,靠继承祖上的爵位,当上了唐国公。公元617年,隋炀帝派他到太原去当留守(官名),镇压农民起义,开始他也打过几个胜仗,后来看到起义军越打越强,越打越多,他也感到紧张起来了。李渊有

有关唐朝的历史

唐朝建立隋朝末期,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爆发隋末农民起义。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孙子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

李渊身为唐朝开国皇帝,手握实权,为何李世民轻松逼迫他退位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南北朝的乱世,在历史上,隋文帝杨坚无疑是具有很大功绩的。正是因为隋朝的建立,才让天下有了太平,可是隋朝是一个短命王朝,仅仅二世就灭亡了。之后就出现了唐朝。李渊在隋末时期,在太原起兵,开

李渊身为唐朝开国皇帝,手握实权,为何李世民轻松逼迫他退位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南北朝的乱世,在历史上,隋文帝杨坚无疑是具有很大功绩的。正是因为隋朝的建立,才让天下有了太平,可是隋朝是一个短命王朝,仅仅二世就灭亡了。之后就出现了唐朝。李渊在隋末时期,在太原起兵,开

李世民弑兄杀弟,为何单单放过了这两位哥哥

隋末时期,天下大乱,此时的李渊在太原起兵。从此之后,李渊开启了征战之路。不可否认的是,在李渊征战天下的过程中,李世民是必不可少的一位武将。唐朝能够建立,李世民是建功立业的。由此说来,李世民的功绩甚至比

晋阳起兵是怎么回事

  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遍及全国各地,隋炀帝杨广于大业十一年(615)以李渊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不久又拜太原留守以北备突厥并镇压今山西省境内的农民起义。当时,隋政权已呈土崩瓦解之势,统治阶级一再发生大分裂

自李渊起兵到庞大帝国,这一制度造就了强大军力,更开创唐朝盛世

自隋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起兵到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755年)之间近一半个世纪的时间,唐军由三万多人不断发展壮大。由晋阳(今太原)起,稳住关陇、控制中原、克定江南,完成了统一战争;而后开疆拓土,经

这位唐朝开国功臣,手握两块免死金牌,最终还是被皇帝处死

隋朝末年,群雄起兵,十八路反王逐鹿中原。太原留守李渊领兵反隋,攻入长安拥立杨侑为隋恭帝,后隋炀帝被杀,李渊便逼迫隋恭帝禅位。李渊于是即位与长安,国号唐,是为唐高祖。李渊称帝后不久,便公布了一份开国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