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惜才人 李世民为何要重用魏徵
篇首语:知识象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爱惜才人 李世民为何要重用魏徵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爱惜才人 李世民为何要重用魏徵
李世民与魏徵的君臣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被很多后来的帝王效仿,但终究是“东施效颦”,无一学到精髓。现在很多人耳熟能详的乾隆、和珅、纪晓岚的故事,在实际历史上并不存在,仅是戏说而已,是民间老百姓的美好想法。作为君王,李世民对魏徵赏识但不宠爱、威慑但有点儿害怕,说多了烦,没有了又想,是一种恨、敬、爱、怕、烦、想等叠加的感觉。
为什么恨呢?史料记载,魏徵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权”之劲敌大哥李建成的主要谋士。魏徵也毫不含糊,多次出谋划策要除掉李世民。幸亏李世民“线人”较多,再加上李建成的犹豫不决,李世民总能化险为夷。由此,李世民十分痛恨魏徵,暗自盘算日后一定要除去魏徵。
“玄武门之变”之后,李建成势力瓦解,余党人人自危。很多人都立即转向托关系、找门路向李世民示好。这些人的很多话语现在仍广为流传,比如说,“这事儿跟我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当时我也没办法,都是被逼的”、“都是×××的错”、“×××最坏了,都是他干的”。当时,李世民听得耳朵都起了老趼,烦得要命。突然有一天想起来:“对了,魏徵这小子呢,看他说啥,得好好收拾他,不能便宜了他。”盘问了一些相关工作人员,说魏徵在家等死呢,谁都没找。这把李世民气得:“好啊,你想一死了事,没那么简单。我得先羞辱他一番,之后再想办法好好折磨他。”于是,差人把魏徵押上来。
正在李世民迫不及待要见这个丧家之犬时,魏徵被带了上来,其实李世民的属下早就控制了魏徵,防止他出国外逃。魏徵昂然而立,注视着李世民,没说什么,一副要杀要剐,悉听尊便的样子。
李世民心想:“行啊,老小子,还有点儿骨气。”“魏徵,你知罪吗,为什么老是跟我作对?”魏徵很淡定:“我只是做我该做的事儿,可惜你大哥太优柔寡断,要不怎么会落得今天的下场?”就这一句话,把李世民噎住了,突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继续审问了。这些天,听的尽是些服软求饶的话,有点儿不习惯。思索片刻,李世民接着说:“魏徵,你知道我会怎么对待你吗?”魏徵笑了一下:“如果你聪明,就不该杀这些余党。”“我问的是你,不要说别人。”“我无所谓,杀了,也不会有人议论你残暴。”李世民又是一停顿:“好了,把他押下去。好吃好喝照顾着,不能这么轻易把他杀了。”左右人员狠狠地推着魏徵下去了:“老小子,你还嘴硬。”其实,李世民对魏徵的态度,已经由恨转为敬佩。
两天后,李世民公布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消息,任命魏徵为谏议大夫。谏议大夫相当于现在的正部级干部,而且是皇帝身边的人。虽无实权,但无人敢小觑。
魏徵也是很意外,瞬间明白了李建成是不可能赢的,自己站错了队伍,遂发誓要好好辅佐李世民。此后,魏徵提出了很多重要建议,官职也一升再升,李世民也越来越喜爱魏徵。
随着政局的稳定,李世民也想放松放松。有一次,弄了一只小鸟玩,正高兴的时候,魏徵来了。李世民想都没想,就把小鸟藏在了袖袍中。等二人谈论完事情,魏徵走了后,李世民这才发现,小鸟已经死掉了。李世民很奇怪:“我为什么这么做啊?我是皇帝啊!难道我怕魏徵?不,我是在给他面子。”再后来,李世民开始渐渐烦魏徵。“每次争论,总是他有理,而且一点儿也不给我面子。”据史料记载,至少有两次,唐太宗李世民在盛怒之下,决定要杀掉魏徵。
公元643年,魏徵病逝。李世民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并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第二年,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虽获得胜利,但唐军也伤亡惨重,且效果不佳。李世民又不禁想起魏徵,十分感叹地说:“假如魏徵在世,一定不会让我有这番举动。”
点评:李世民不杀魏徵,一方面是爱才;另一方面也是要竖起一面旗。让众臣子知道,皇帝是个明白人,要想上位,必须有真才实学。之后,李世民对魏徵的不断重用以及对魏徵死后的怀念,都体现了李世民的用“术”理念。
相关参考
魏徵在太子李建成手下时,多次劝告李建成先下手为强,干掉李世民;在李世民手下时,更表现得兢兢业业、呕心沥血,成为群臣的楷模。这很有点现代职场精英风范,在哪个公司效力,就尽心尽力为那个公司努力工作。魏徵六
魏徵在太子李建成手下时,多次劝告李建成先下手为强,干掉李世民;在李世民手下时,更表现得兢兢业业、呕心沥血,成为群臣的楷模。这很有点现代职场精英风范,在哪个公司效力,就尽心尽力为那个公司努力工作。魏徵六
说到魏徵,一般人都知道他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一个敢于犯颜直谏的忠臣,也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一般人知道他,是因为他敢于说真话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原故。可一般人却很少知道,魏徵其实也是一个一生中有六次跳槽
说到魏徵,一般人都知道他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一个敢于犯颜直谏的忠臣,也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一般人知道他,是因为他敢于说真话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原故。可一般人却很少知道,魏徵其实也是一个一生中有六次跳槽
魏征,刚开始投靠在瓦岗李密部下,魏徵曾献上壮大瓦岗的十条计策,但李密一条都没用,于是魏征感觉自己怀才不遇,也认为李密不是一个明君,所以也就得过且过,混日子了。619年,李密被王世充击败,魏徵随李密归降李唐...
魏征,刚开始投靠在瓦岗李密部下,魏徵曾献上壮大瓦岗的十条计策,但李密一条都没用,于是魏征感觉自己怀才不遇,也认为李密不是一个明君,所以也就得过且过,混日子了。619年,李密被王世充击败,魏徵随李密归降
说到魏徵,一般人都知道他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一个敢于犯颜直谏的忠臣,可一般人却很少知道,魏徵其实也是一个一生中有六次跳槽经历的另类忠臣。魏徵字玄成,河北钜鹿曲城人。隋末天下大乱,武阳郡丞元宝藏起兵造反,
说到魏徵,一般人都知道他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一个敢于犯颜直谏的忠臣,可一般人却很少知道,魏徵其实也是一个一生中有六次跳槽经历的另类忠臣。魏徵字玄成,河北钜鹿曲城人。隋末天下大乱,武阳郡丞元宝藏起兵造反,
公元前334年的某一天,风和日丽,徐州城头旌旗飘扬,城门之下齐国士兵与魏国士兵分列左右,雄纠纠气昂昂。这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齐国的国君田因齐与魏国的国君魏要在城上会盟,而且他们还有一件大事要向世人
武则天为什么被李世民冷落12年?武则天从13岁进宫当才人,到25岁也就是李世民逝世的时候,还是个才人,且从未生育过李世民的子嗣。这足以说明,李世民并不重用她。“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