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训的气度,武训与历史中的哪些人物有关系

Posted 学校

篇首语: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武训的气度,武训与历史中的哪些人物有关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武训的气度,武训与历史中的哪些人物有关系

武训与历史中的哪些人物有关系

武训(1838-1896)

原名武七。山东堂邑(今属聊城)人。少时孤贫,从母乞讨于市。稍长,边当雇工边乞讨。自恨不识字,提出“修个义学为贫寒”。遂以乞讨所得,积累成数,放债置地。在堂邑、馆陶、临清三县置地300余亩,财产总达1.7万余吊。1888 年,与杨树坊合办义塾于柳林村,次年,与了证和尚合办馆陶县杨二庄义塾。1896年又和施善政合办临清镇御史巷义塾。塾分二级,称蒙学、经学。常来往塾中,师之勤于事者叩谢之,师不称职或生徒之顽梗不率教者则跪泣劝之,师生咸相戒勉。因“行乞兴学”,得山东巡抚张曜召见,赏银200两,黄绫“官捐薄”一本。光绪帝授以“义学正”,赏穿黄马褂,赐“乐善好施”匾额,准予建立牌坊。1896年卒于临清义学庑下。由山东巡抚袁树勋奏准“宣付国史馆立传”准入堂邑、馆陶、临清三县乡贤祠,并得建忠义专祠

武训转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武训传》的原剧创作于1944年,最初的主题是歌颂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武训“行乞兴学”的义举,影片于1948年7月在中国电影制片厂投入拍摄,但在完成三分之一的摄制工作后因经济困难而停拍,最终由昆仑影业公司买下了拍摄权和已完成的胶片,于1950年10月摄制完成;该片是一部以清朝末年武训(1838—1896)的生平事迹为内容的传记影片;影片以细腻的叙述方式,展示了少年武训的苦难生活和他从青年时代起由“行乞兴学”而终于获得“苦操奇行”、“千古一人”美誉的一生经历。

  武训传主要内容如下:   1949年12月5日,是武训诞辰一百一十一周年纪念日。山东省堂邑县柳林镇武训的祠堂前和坟墓前,一位女老师正在向孩子们讲述武训的故事。   清道光二十五年,七岁的小武训,父亲已经去世,跟着母亲要饭,虽受尽折磨,却渴望能够念书。他拿着辛苦卖艺挣来的200文钱,跑进一家私塾,跪在地上求老师收下他,结果在众人的笑骂中被赶了出来。不久母亲也死去了,他被一位善良的伯母收养。为了不拖累别人,他到处流浪,外出打工谋生。17岁时,他到馆陶县大地主张举人家做长工,和豪爽粗壮的车夫周大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张家,他亲眼见到张举人剥削农妇张二嫂和四奶奶毒打女佣小桃,听周大讲述女佣小桃因不识字被张举人骗写卖身契的经过,更加感到穷人不识字的痛苦。当他想用三年的工钱,为患病的伯母治病时,张举人拿出假账,说工钱已经支付完了。武训与他争辩,结果被吊起来毒打一顿。最后周大出现,打倒保镖,救出武训。   张举人当晚勾结县官,将周大关进死牢。小桃因张举人一家逼她嫁给曹屠夫,自己又无力逃跑几次想自杀,被钱妈劝阻。她准备找武训商量,逃出苦海。武训在破庙里三天三夜不吃不喝,沉思苦想,终于感悟到穷人不识字就要永远受欺负,于是决定要办一个让穷孩子上学不要钱的义学。   小桃来到破庙里找到武训,此刻,武训正沉浸在办义学的计划中。他将一个泥塑不倒翁送给了随小桃前来的小茂,以表明自己办学的决心。这时,张举人的狗腿子赶来打倒了武训,强拉走了小桃。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死牢里的周大、泥地上的武训发出了“我们要报仇”的呐喊。   无路可走的小桃当天夜里悬梁自尽。武训怀着深仇大恨,强装笑脸,以小丑的身份开始了新的生活。顽皮的孩子们叫他“二豆沫”。他沿街卖艺,跪在地上喊着“来踢吧!来打吧!”“为了穷孩子,为了办义学。”夕阳西下,他坐在小桃坟前沉思,将桃核埋进土里。   在李四的帮助下,周大和死牢里的太平军囚犯越狱出逃。周大找到武训、李四,要他们一起造反,武训因一心办义学,拒绝同去。周大说:“你来文的,我来武的,咱俩一文一武,让那些狗官知道咱老百姓不是好欺负的。”   十年过去了,武训千辛万苦积攒下了一百二十吊钱,存在地保高春山那里。高春山派人偷走字据,翻脸不认账,武训十年的心血毁于一旦。在沉重的打击面前,他想起了自己的不倒翁,坚定了为穷孩子办学的决心。又是一个二十年过去了,武训积足了办学的经费,在德高望重的杨进士门前跪求了三天,终于建起了义学。光绪十四年,崇贤义塾开学了,当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传到五十岁的武训耳边时,他感动得热泪盈眶,在母亲的坟前长跪,口中喃喃自语:“娘,穷孩子也能念书了。”   实现了办学愿望的武训此后仍然一囊一钵,到处奔走募化。一天,他在路上遇到周大,周大告戒他要当心受骗,武训开始怀疑了。郭知县为他呈报请奖,张抚台要为他向皇上请封号、造牌坊,更使他感到不安和疑惑。清王朝因农民暴动处于危机之中,告急文书雪片似的飞向北京。清王朝的鹰犬们献技,对周大这样的“响马”要剿,对武训这样的人要抚。光绪封武训为“义学正”,赏穿黄袍马褂。当“乐善好施”的牌坊建好时,武训却好像发了疯,不肯跪谢皇恩。满腔悲惘的武训拖着黄马褂走进学堂,他对孩子们说:“你们记牢了,将来长大,千万别忘了咱庄稼人!”   黄马褂被遗弃在尘埃中,武训向远方走去。周大带领着义军风驰电掣地经过武训身旁,卷起了滚滚黄尘……   老师给孩子们讲完了故事。大家好像看到了年老的武训肩背布褡,手拿着铜瓢,在北方的原野上坚定而缓慢地走着。

武训修建的义学现在叫什么

崇贤义塾:走过一百二十年

1887年冬天,崇贤义塾竣工,第二年春天正式开学上课。屈指算来,这已经是120年前的事儿了。现在学校的名字是冠县柳林镇武训小学。 武训目不识丁,但办学的事儿却毫不含糊,他不仅设置了校董会,负责学校的一切经营业务,更为义学生存做好了打算。 武训知道,办义学需要有源源不断的经费来源,于是他为学校准备了义学田,用租金收益支付日常费用,不足之处就靠他日常乞讨补给。 在那个时代,这所义塾不仅为贫寒人家普及了文化,也培养了一大批热衷于仕途功名的人士,并取得了不菲的业绩,仅在1890年到1893年间,就有22人考中秀才。 其中临清有一个叫沙明远的学生,曾在崇贤义塾读过书,后来走上仕途,一路高升,曾任国会众议院议员,1924年当上了绥远省(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教育厅长。 1905年,清朝颁布“废科举兴学堂”的命令,这年冬天崇贤义塾改为私立武训第一初等小学堂。几年后清朝灭亡,学校更名为私立武训小学,开办初、高两等班级。 抗日战争时期是这所学校无法抹去的伤痛,它被日伪军控制后,成为奴化教育的场所。抗战胜利后,这里成为抗日高小,兼办过初中班。随后武训师范学校在这里创办,武训小学改为师范附小。 1956年堂邑县撤销,柳林划归冠县,学校遂改为冠县师范和冠县师范附小。又过了六年,师范被裁撤,附小改为柳林完小。 历尽沧桑,1984年,“武训小学”的牌子又在崇贤义塾的旧址悬挂起来。 杨二庄义塾:培养多名高官 杨二庄义塾设在原馆陶县杨二庄,现在叫临清市杨二庄学校,位于临清市八岔路镇杨二庄。其实这所学校是武训和原馆陶县庄科村千佛寺主持了证合伙建造的。 当时,了证和尚修了一座寺庙,但化缘来的钱没有用完,于是他就贷了出去,挣了一些利息钱,后来他又买了80亩地。 出家人嘛,有了余钱就想做些善事。听说武训已经兴办了一所义学,于是了证和尚也有了办义学的想法。学校房子建成后,了证和尚的钱却不够用了,迟迟不能开学。 武训听说后,毫不犹豫地送去了钱,学校终于得以开学。后来,武训又捐出40多亩义学田,作为学校的经费来源。 杨二庄义塾纯为蒙学,无论家庭贫富,地位高低,只要有想上学的孩子,一律接纳,都不收学费。这真是穷人家孩子的福音,一时间学生满堂。 1910年,杨二庄义塾改为武训初等小学堂,随后不久改为武训小学。1926年,这所学校迁址距离杨二庄仅三里路的艾寨张氏祠堂,并改名为武训完小。 在其后的11年中,学校共招收初小10个班级,高小8个班级,培养学生500多人。 值得一提的是,从这里走出的学生不少日后走上了重要的领导岗位,如赵守国曾任天津市副市长;刘墨清曾任南海舰队副司令员;赵汝芹曾任天津财政学院院长;汪楚曾任北京宋庆龄儿童基金会秘书长。 但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青年学生有的奔赴抗日前线,有的弃学返家,于是学校就停办了。 1948年,学校恢复上课,至今。 御史巷义塾:出了个“武训第二” 御史巷义塾现在叫临清市武训试验小学,是临清市的重点小学。 这所学校的故事比较多,其中有一个叫王丕显的人不得不提。他是武训生前为学校聘请的一位老师,后来继任学校校长。至1933年去世,王丕显在学校服务36年,他曾步行到各省募捐,为学校奉献了一生的心血,被称为“武训第二”。 武训生前买了7亩田地和三处商铺,并且将一大笔基金放贷出去,所以地租、房租、基金利息三项收入保障了御史巷义塾经费源源不断地供给。 御史巷义塾也与崇贤义塾、杨二庄义塾一样,清廷诏令“停科举兴学堂”之后曾改称武训蒙学堂、武训初级小学堂,民国时期曾改称私立武训小学。 1945年,临清解放,御史巷义塾改为公办武训小学。1951年,因武训遭受批判,校名中的“武训”二字被强行去掉,改称临清第一小学。 御史巷义塾校址虽曾迁移后又复始,规模却不断扩大,至1945年,学校已经有1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达600余名。

《武训传》评论?《武训传》在当时为什么被批判?批判者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一个人一种看法,褒贬不一,只不过在当时情况下,武训的思想不讨主席的喜欢,而且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大多苦难的人民刚刚翻身,然而武训的出身却是一个乞丐。虽然他的精神可嘉,但不符合当时的民情需要,所以挨批也是自然。

《武训传》在当时为什么被批判?批判者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批判电影《武训传》,其深层原因在于《武训传》广受欢迎所显示出来的政治文化意识和毛泽东所欲建立的新文化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比如今年超女,看看央视的嘴脸)另一方面,批判是延续了第一次文代会开始的对于来自国统区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清理。

理由就不用说了:)六个字足以,欲加之,何患无

武训兴义学 的译文....找不到啊我 帮帮忙吧

武训,山东堂邑人,他本来没有名字,人们根据他在家中的排行称他为武七。 武训自幼便是个乞丐,随母亲在街市上乞讨为生,母亲去世后,他在乞讨的同时也给人家做些零工。兴许是那些有钱势的书香门第经常在武训前来乞讨时总是能行善布施,又可能是武训在行乞时能恪守乞者的道德,因而武训的行乞所得经年累月后便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当然也有人家的打零工收入。武训同时是个懂得投资的人,他把行乞所得一般存在富豪家图些利息,三十年后,他的钱已经可以买下二百三十多亩地,实际上他也买了那么多地。在武训成为一个不小的地主后他仍出去行乞,又过了几年,他在柳林庄建立免费私塾,建这学校花了他四千多缗钱,并且他还将自己积攒下的田地全部捐助给私塾,而在这期间有人劝武训该讨个媳妇了,但是被武训谢绝了。 私塾设有两级,一级是蒙学,大概是教幼童们的启蒙之学吧。二是经学,应该便是儒生们考八股必须要学的东西。私塾开学,武训先拜老师,再拜学生,不知当时他讲没讲什么大道理的话,我猜是没讲的,因为他毕竟没上过学,虽然心里晓得读书将会怎么样。他拜老师与学生应该是出于尊重与劝勉,对老师自是尊重,对学生就是劝勉了,什么都没说,一切皆在不言中。武训每天给老师们准备很好的饭菜,老师们吃的时候,他总是站在门外守候,等老师们吃完了,他才吃剩下的。他是这样解释自己的行为的,他说,他毕竟是个乞者,怎么可以与老师同吃呢。他经常往来于私塾,如若碰到老师在午休,他必是跪着等老师醒来才说事。碰上学生们做游戏,他也是如此,如果他听到某个学生不好好学习,他总是泪流满面边哭边劝那个学生。当武训设立义学的事迹被纷纷赞颂并传扬的时候,做为统治者的朝廷也开始表彰武训的义举,并给他取名字为武训,这个训字我猜想是训学的意思吧。之后武训还出钱资助过其他私塾,还资助过一个割肉给自己婆婆吃的妇女,为此武训送给她十亩田。武训死于1896年,也就是光绪皇帝二十二年,距今也不过一百多年,关于武训资助的那个割自己的肉给婆婆吃的事情,我猜有杜撰的嫌疑,不知山东临清有没有晓得这件事情的人,如是真事的话,那真是太让人叹谓了。 对于这么一个大好人,我估计中国人了解武训事迹的人并不多,倘若读清史的话自然可以知道,不过这还得是没有把武训传删掉的版本。

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的名词解释

关于《武训传》的讨论:开始于1951年2月电影《武训传》的上映,毛泽东观看后认为其具有“重大政治问题”,于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应当重视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将其定性为“狂热地宣传封建文化”、“向资产阶级的发动思想投降”,随后,一场大规模地批判运动展开。对《武训传》的批判运动,开创了以讨论为名,实际以政治批判的方式取代了正常的文艺批判,学术批判,形成了此后一系列思想与政治批判的模式。同时继续强化了毛泽东的权威地位,损害了党内民主,加深了毛泽东对国统区知识分子的偏见,为随后开展的对陶行知的重新评价铺平了道路

关系(103)人物(35)

相关参考

武训纪念馆,武训纪念馆的武训简介

求2007当代学生高中古诗文55篇中的“武训兴义学”翻译武训,山东堂邑人,他本来没有名字,人们根据他在家中的排行称他为武七。武训自幼便是个乞丐,随母亲在街市上乞讨为生,母亲去世后,他在乞讨的同时也给人

清朝唯一被写入正史的乞丐,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武训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1838年,道光年间,武训出生在山东堂邑县柳林镇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7岁的时候就丧父,虽然武训十分渴望读书,但是为了谋生路

“千古奇丐”武训

  晚清光绪年间的一天,一个衣不遮体的乞丐在山东堂邑县沿街乞讨。只见他口中念念有词,连说带唱,时而装扮成猪狗的模样,时而又学驴叫。其惟妙惟肖的表演与好玩的唱段,引得围观者一阵阵哄笑。  他的唱词中有这

历史上有哪些人得到过黄马褂具体到姓名

武训先生(1838——1896年),行七,字蒙正,自号义学症,谥号义学正。山东省堂邑县(今冠县柳林镇)武庄人。中国近代群众办学的先驱者,享誉中外的贫民教育家、慈善家。清朝末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一个乞丐

山西在历史上发生过哪些灾害与地形地貌有关系吗

您好世界最大的黄土高原。在中国中部偏北,包括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青海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跨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及河南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海拔1,000∼1,500公尺。

受伤的不只是电影

 2012年春,《武训传》正版DVD在图书音像网站上悄然售卖,封套上含蓄地写着:供研究使用。新中国第一禁片,尘封六十一年,在没有任何官方声明的情况下,以这种低调的方式解禁了。“文革”中大量禁

李煜和宋徽宗之间有关系吗 李煜的经典诗词有哪些

李煜是南唐后主,宋徽宗赵佶是北宋第九位皇帝。当对俩人进行对比时,又会发现李煜与赵佶有着惊人的相同点。首先,俩人都是博学多才的君王。李煜擅长写诗作词这是家喻户晓的事情,而宋徽宗赵佶在诗词方面的成就虽然没

曹魏和北魏有关系吗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魏和北魏有哪些共同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自东汉之后,我国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魏国,就是曹魏与北魏。这两个魏国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我们今天就讲这个话题。东汉末年群雄逐鹿,而分天下

典韦怎么死的典韦的死与胡车儿有关系吗

【典韦怎么死的】典韦的死与胡车儿有关系吗  历史上的今天为你讲述的是三国演义中,一个死后能让曹操痛哭涕零的人物,一个死的悲壮又憋屈的英勇人物,他就是典韦。看看他到底有多勇猛,又是因什么而死。  典韦怎

千古文明开涿鹿跟哪些历史人物有关

千古文明开涿鹿跟【黄帝】【炎帝】【蚩尤】有关。涿鹿之战,是说距今约50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跟北方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一带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