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文字狱案例,明朝时文字狱的典型事例有哪些

Posted 文字狱

篇首语: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文字狱案例,明朝时文字狱的典型事例有哪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文字狱案例,明朝时文字狱的典型事例有哪些

明朝时文字狱的典型事例有哪些

明代的学校和科举制度,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专制制度。它把知识分子的思想束缚在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之中。读书人为猎取功名,埋头于四书、五经,写空洞的八股文,一切有用的知识,概不留心。这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文化科学的发展。明初,士大夫有各种不同的政治态度。一部分故元遗老和原张士诚的臣僚,对新王朝抱有敌对情绪。这些不肯俯首称臣的士大夫,有不少人被明太祖用杀、关、徒等刑法加以镇压。大部分地主文人虽归依了明朝,但明太祖对他们也不放心。这位当过和尚、参加过红巾军的皇帝,十分敏感,忌讳别人揭其老底,披阅奏章,动生猜疑。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替人写《谢增俸表》,中有“作则垂宪”句;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替人作《万寿表》,中有“垂子孙而作则”句。“则”与“贼”同音,明太祖认为是骂他做过贼,一概处死。常州府学训导蒋镇为本府作《正旦贺表》,内有“睿性生知”句,“生”被读作“僧”,便被处死。诸如此类,等等。这种为维护赫赫皇权而深文周纳的文字狱,使许多知识分子无辜遭祸。 补充: 从朱元璋主观方面探析,朱元璋是平民出身的皇帝,在那个讲出身、讲正统、讲龙种的年代,他深以自己出身不合正统为耻辱,深以当过乞丐、和尚和土匪(贼军)为耻辱,在他内心深处,这是一个不能触及的心灵伤痛和自卑情结,朱对与自己出身完全不同的士大夫们既工作上依靠、心理上羡慕,但内心又想压制他们来寻求心理上的平衡;加之朱生性猜疑,亘古少有。凡此种种,使得他冷酷、嗜杀,有虐待狂倾向。而贵为"天子",又使得这种屠杀和伤害达到了超级女生“想唱就唱”般的"随心所欲"。有史书之述为佐证:“杭州教授徐一夔贺表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语,帝(朱元璋)览之,大怒,曰:‘生者、僧也,以我尝为僧也;光,则薙发也;则字,音近贼也’。遂斩之”。朱杀徐的理由自述得很清楚,生与僧同音,光就是秃头,则同贼音,讽刺我老朱当过和尚,剃过光头,还当过土匪,罪该当诛,于是乎,拖出去,一刀把脑袋砍掉了,真是谈笑间,文人首级殒落。 补充: 朱元璋幼时没读过多少书,这确是事实;但他虚心好学,好结交文士也是事实。及长,以自修和面授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了不少知识,读了很多的书,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文化修养,以现情度之,亦能与在职研究生学历的人水平相当,因此在研究分析人家的文章时也颇有一套,比之如今的国语教师,可以说是自成风格。史书言其“深文纳周”,常常能从别人文章的细微处得些许收获,微言大义。从《皇明记略》中就可以看到明太祖在治学训诂方面的功绩。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替海门卫官作《谢增俸表》,中有“作则垂宪”;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作《长寿表》中有“垂子孙而作则”;福州府学训导林伯璟作《贺冬表》中有“仪则天下”;桂林府学训导蒋质作《正旦贺表》中有“建中作则”;澧州学正孟清作《贺冬表》中有“圣德作则”,“则”与“贼”同,被朱元璋视为骂太祖起兵当过贼,斩。怀庆府学训导吕睿作《谢赐马表》中有“遥瞻帝扉”,“帝扉”被视为“帝非”,立斩。祥符县教谕贾翥作《正旦贺表》中有“取法象魏”,“取法”同“取发”,太祖以为其讽刺当过和尚的那一段经历,斩之。台州训导林云作《谢东宫赐宴笺》中有“体乾法坤,藻饰太平”,太祖分析出“法坤”与“发髡”同,“藻饰”与“早失”同,斩。德安府学训导吴宪作《贺立太孙表》中有“天下有道”,太祖经过泛读就得出“道”与“盗”同,立斩吴。状元张信训导王子,引用杜甫诗“舍下荀穿壁”出题,太祖精读中发现实为讥讽大明天朝,张被腰斩,从腰部砍断,施刑难度大于斩首。 补充: 不但大臣因文字横遭不测,就连藩国朝鲜也不能逃脱,《国初事迹》记载有:朝鲜国王李成桂朝贡大明王朝时所进表笺,朱元璋查悉有犯上字样,当即下令将进贡物品全部退回,责令检讨,并责成朝鲜方面交出撰写此文的郑总,对其问责。朝鲜朝野震惊,深为恐惧,旋将郑总引渡至南京,太祖亲自签发判决书,发配郑至云南劳改,仍然令辽东都司不得为高丽人签证,禁止高丽人入境,还搞了经济制裁,不许商客贸易。如果文字狱仅限于奏章也罢,朱元璋一次微服私访,深入基层,在一庙墙上看到题布袋佛的诗,诗云:大千世界活茫茫,收拾都将一袋藏。毕竟有收还有散,放宽些子也无妨。朱元璋先是泛读,复精读,诗里问题多多,这可犯了太祖之大忌也么歌。朱元璋气不打一处来,把这个寺庙的和尚诛了个精光。朱元璋本来虔信佛教,对印度高僧释来复最是敬重的,后来僧来复回国,行前作《谢恩诗》一首表示对朱的感谢,有“殊域及自惭,自惭无德颂陶唐”句,“帝曰:‘汝用殊字,是谓我歹朱也;又言无德颂陶唐,是谓我无德,虽欲以陶唐颂我而不能也。’遂斩之”。这个和尚到死可能也没想到本是歌功颂德的诗,怎么到了朱元璋那里,就成了反诗,迷迷糊糊中就交了户口本。 追问: 还有吗?挺好的 回答: 洪武年间之所以在文字狱政策方面严酷到这一步,其实与朱元璋手下的文武大臣相互倾轧、争功邀宠有很大关系,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武将与文官们之间就有矛盾了,于是武将们就想出了一个新主意,集体上访至朱元璋那儿告文官们的御状。朱元璋这人其实挺精明的,一看那班一起打仗的战友来了,就知道是反映文官之事来了,他就说:世乱用武,世治宜文,马上可以得天下,但治天下之事却是非用文人们不可的。武将一代表就上前说道:“陛下您说得很对,不过文人们是不能深信的,否则你被他们卖了还在帮他们点钱呀,例如张九四(元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后来成为朱元璋统一天下的敌手之一)一生就对这些文人好,给他们不错的待遇,三天两天的请他们大吃大喝,做了王爷后,要起个书(官)名,这些个文人们就给他起个士诚。”朱元璋一听,就说:“这名字好啊!很儒雅的嘛”。这个武将代表又走上前说:“不是这么回事,老张是上大当了的,《孟子》上有‘士,诚小人也’这一句吧?但也可以读作为‘士诚,小人也’(古时候文章是没有句读的,是由读书人来破句的)。骂老张是小人,他哪里想到这点呢?让人叫了一辈子的小人,到死都未曾明白,真是很可怜啊(作同情状,挤出两滴眼泪)!”朱元璋听了武将们的这次集体告状后,就去查《孟子》一书,果然是这样的。于是,对文人们开始留心起来,在阅读文章时力求认真仔细,务必在文章中找点弦外之音,查出点反对和讥讽朱元璋及他的大明王朝的意思来,立斩撰写者,以儆效尤。这里面既有他本人对文人及文字的恐惧成分,也有其加强中央集权、巩固朱家天下的万分在里面了。 ^_~、.宀钡 的感言: 谢谢,好多哦!

明朝文字狱

自隋以降,文字狱之风渐盛。至明朝洪武年间,是文字狱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明太祖朱元璋在统一天下,皇位坐稳后,便屡兴文字狱,自洪武十七年始至洪武二十九年止,历时13年之久,欲究其兴文字狱的原由,窃以为应从明太祖主观世界和当时客观历史背景两方面来探析。

清代“文字狱”事例,越多越好

1所有描写鞑子(包括匈奴,契丹,女真等)不好的文字,不是删了,就是改了;

2所有描写汉人抗击异族英雄人物(冉闵等),事迹的文字,不是删了,就是改了; 3所有描写宋朝,明朝等和异族对抗时期的汉人皇朝的政权,皇室优秀的文字,不是删了,就是改了; 4包括以上内容的正史,野史,小说,话本,技术生产类书等(天工开物等)全部删改;技术类书籍里面有大量人物图画,里面有人物穿汉服,没辫子; 5关于军事技能方面的书籍(战例双方兵力对比,伤亡人数,获胜战术特点,相关兵器等),全都删改,防止汉人了解军事知识; 6满鞑子现在搞“金源文化”,要找回鞑子丢失的文化,笑话!还要来花汉人的钱,去找回摧毁汉人文化的鞑子垃圾!中华浩劫还没停! 汉人什么时候把满鞑子文字狱毁掉的书籍找回来?!?!!? 国家应该立项“找回文字狱被毁书籍”!!!

明朝文字狱和清朝文字狱有什么区别?

明朝文字狱只是朱元璋和朱棣偶尔搞一下。清朝文字狱是入关以来到嘉庆亲政150多年间的“基本国策”之一,上到皇帝下到平民大家一起搞。光乾隆时期就制造了130多起文字狱,之前中国历史上所有朝代文字狱的两倍多。而乾隆之前的文字狱又大部分发生在清朝。

明朝的文字狱有什么危害?

希望对你有帮助:文字狱的兴发对于历史文化来说完全是毁灭性的浩劫,不仅使许多珍贵的书籍、作品遭到禁毁,戕害无数文化精英,而且使思想文化严重地被扭曲,出现畸形发展的后果。文字狱给知识分子的精神、心理造成极大的创伤。为了躲避“文祸”,他们不得不对现实采取逃避的态度,对社会现实不闻不问,对国家前途命运漠不关心,把治学的兴趣移向远离社会现实的学术领域,从故纸堆中寻求精神寄托。中国社会出现的这种封闭状态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既有政治、经济上的原因,又有文化上的原因,不能简单而论。就文化方面而言,封建统治者大肆推行惨烈的文字狱不能不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历史上明朝的文字狱真的是写错一个字就要被处死吗?

文字狱是但凡有一个字涉及到敏感问题这个作者都难逃死刑的,而且明朝是历史上第一个会因为文字问题致死的朝代。

明代文字狱的第一个受害者就是李贽,李贽的这个案件的影响特别恶劣,因为李贽的案件基本与政治无关,没有涉及任何一个权贵,他只是提出了自己的思想,认为儒家思想实际上是愚民政策,他认为儒家提出来的至人之治不对,因此被学术竞争对手迫害。

然后从李贽开始,明朝的文人开始以政治手段迫害对手,曾经有人写匾额,因为"门"字少最后一勾,就被说是阻碍皇帝取贤纳士,然后因此被关进监狱,备受折磨后死亡。

除了以上两件事情以外,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人也死在这场文字狱中,那就是明教五散人周颠,周颠在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就隐居了,他在他隐居的地方立下了一块碑,这块碑就是非常有名明太祖御制周颠仙人传,在文字狱开始之后,周颠当然也没有逃过,就因为他这块碑上面的文字,被竞争对手诬陷,然后就因为文字狱被杀了。

明朝的文字狱最坏的一点就是,很多真正有学识的人不敢去做官,读了一肚子的诗书,最后只能回去种田,如果有书要编撰,那么一旦编纂完,作者就会马上跑回家,甚至还有很多人写完书以后假死,选择用这种方式逃避文字狱。

明朝的文字狱直接影响了清朝的文字狱,而且这对文学是一种极大的伤害。

明朝曾经发生了哪些文字狱事件

明朝基本没有文字狱这种东西。相反,当时的文官以骂皇帝为荣,以博取清名。而皇帝因为害怕担上杀“忠言逆耳”之官的名声,对胡乱骂皇帝的官员也往往无能为力,最多责骂几句。而受到责骂的大臣往往以此为荣,以“忠臣”自许,并且大力将自己受责骂的事迹得意洋洋向别人夸耀,证明自己“犯颜直谏”。有某几任皇帝干脆不上朝来逃避,因为一上朝就要与大臣吵架。对大臣的过度纵容其实是明朝灭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哦,补充下,因为明朝的八股取仕,所以录取出来的文官往往只是一些读死书的人,真本事没有多少,博取清名的欲望却大的要命。面对实际问题时他们往往没有什么可行的应对之策,但是搞搞党派斗争搞内讧却都是一把好手。所以,我认为八股最终要了明朝的命。 明朝(326)文字狱(22)

相关参考

清朝的文字狱经典案例

  文字狱自古就有,但是文网甚密,处刑之重,规模之广,而在封建社会中,清朝文字狱更是空前绝后。在清朝历史上的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先后发生了数十起大大小小的文字狱。  什么是文字狱?文字狱就是统治者挑

最具实力的中国戏剧之王

李渔生于1611年,卒于1680年。他前半生属于明朝,后半生属于清朝。清朝前期留下过许多著名的文字狱案例。这种情况下,知识分子们写什么都容易犯忌,只能写写风花雪月。《肉蒲团》正是李渔广为人知的代表作之

明朝朱元璋时期最著名的株连冤狱

  明太祖和的、皇帝,都喜欢制造冤狱。但他们的侧重点不一样,、喜欢弄文字狱,借关碍文字杀人,有模有样。虽然也制造一些文字狱,但水平多半不高,无非是有几个酸儒拍马屁,用的词碰到了朱元璋的忌讳——曾经做过

明朝不得不說的事——藍玉案

明朝真的是個典型的案例分析題。一提起明朝,人們一般會想到草莽出身的皇帝朱元璋馬上奪天下。也知道建國之後他殘殺大臣,要是去參加「過河拆橋」大賽,無疑是十佳選手。但是,是什麼讓他瘋狂的過河拆橋呢?讓我們一

请问明朝贤能皇帝是谁

所谓,明朝没有贤能有为的皇帝,清朝没有昏庸无能的皇帝。那是骗人的。满清大兴文字狱,又借着修四库全书,大四窜敢、销毁书籍,对史书怎么会放过。大明的皇帝没有挖别人的祖坟,乾隆为了休他的皇宫,挖了明朝皇帝的

性别歧视的典型事例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看似平常的事情都包含着性别歧视。事例一:这是一个研究小组做的研究。课本中的性别歧视,不管是小学课本还是中学课本,描写男性为正面主角得远远多于女性。比如描写邓颖超和周恩来,在描写周总理时

258 文字狱

清朝统治者对明朝留下来的文人,一面采取招抚办法。一面对不服统治的,采取了严厉的镇压手段。就在康熙帝即位的第二年,有官员告发,浙江湖州有个文人庄廷x,私自招集文人编辑《明史》,里面有攻击清朝统治者的语句

此人反复无常,背叛了明朝,又背叛清朝,后代出了两个直隶总督

导读:公元1711年,也就是清朝康熙五十年,发生了一起著名的文字狱案件--《南山集》案,此案爆发的缘由,是因为翰林学士戴名世的作品《南山集》“语多狂悖”,充满了对清朝统治者的不满,结果被左都御史赵申乔

清朝三大文字狱?

明史案浙江乌程(今吴兴)盲人庄廷鑨,想学习历史上同为盲人的左丘明,着写一部史书。但又愧于自己所知不多,便去买得邻居明大学士朱国桢的明史遗稿,延揽江南一带有志于纂修明史的才子加以编辑。书中仍奉尊明朝年号

清朝文字狱的特点介绍 清朝文字狱的起因

清朝文字狱的起因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清除一些曾听命于明朝的官员及知识分子。以及将旧的史书销毁,对坚持续写史书者和收藏者,施罪流放或诛杀。二,清朝初期,反清的运动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对巩固清朝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