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建中国学院见证中印友谊

Posted 泰戈尔

篇首语: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泰戈尔建中国学院见证中印友谊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泰戈尔建中国学院见证中印友谊

1934年4月23日,泰戈尔推动的印度“中印学会”在印度国际大学举行成立典礼。泰戈尔担任会长,印度总理尼赫鲁任名誉会长。他对中印学会寄予厚望,认为有助于中印民族复兴:“今日两国之关系,实更为至要。不论在任何方面而言,两国实有急急携手与联络之必要,即孙总理所谓联合以平等待我之民族是也。”他在印度发起签名活动,邀请印度各界著名人士联名致函中国学界希望在中国尽快成立“中印学会”。1934年4月18日,他“致函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及各学术团体”,“提议组织中印文化协会,以联络两民族之感情,并阐扬中印固有文化”。他希望中印两国凭此再度携手“发起中印学会,以图恢复中印文化之沟通,与人民之联合,此实为吾毕生所致力之事业。今得诸位以为沟通奋斗之同志,使余至为庆幸”。在泰戈尔不懈推动下,谭云山在中印间频频协调,终于在1935年5月3日于南京举行新一心一意学会发起人大会,出席者有蔡元培、戴季陶、叶楚怆、陈立夫等24人。第一次理事会和监事会,分别推举蔡元培为理事会主席,戴季陶为监事会主席。按照泰戈尔的设想,中印学会成立后的首要任务,是在印度创设一所中国学院,而这个计划没有中国人的帮助和合作,是绝对不能完成的。他多次给戴季陶写信,同时致函中国各文化团体和一些知名学者,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为了实现泰戈尔设计的这个中印友谊蓝图,中国社会各界、各文化团体以各种方式积极参与进来,呼吁支持建立中国学院,捐钱捐物捐书。国民政府教育部还专门向各市县政府、省立各校场馆发布第779号训令,征求图书等。1937年4月14日,中国学院举行开幕典礼,泰戈尔请谭云山担任院长,甘地、尼赫鲁致信祝贺。中国学院很快成为印度的中国学术和文化中心,对促进中印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原题为《泰戈尔建中国学院》)

中国(179)泰戈尔(3)中印(1)

相关参考

历史军事 87年中印边境冲突始末

士兵面对面对峙87年中印边境冲突始末  印度向边界集结重兵 西方称战争为期不远  最近,印度媒体大量炒作中印边界问题,《印度日报》甚至扬言说印度军队已经做好准备,“想要深入中国给

中印领土历史问题

中国和印度目前在边界问题上还存在多少争议?领土面积有多少?爱问整个中印边境分为东、中、西3段,边境争议地区的总面积为12。5万平方公里,其中东段约9万平方公里,中段约2000平方公里,西段约3。3万平

中印战争胜利后中国为何主动后撤20公里

  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战之后,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呼吁:“中印两国政府都应该以中印十一亿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以两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共同利益为重,以亚洲和平和亚非团结的利益为重,竭尽一

世界历史 印度如何看待1962年中印战争的惨败

印度如何看待1962年中印战争的惨败?答案或出乎大家意料  中印边境“对峙”持续一个月,双方在实地和外交层面的隔空对战不断升级。对于印度防长那句“印度早已不是196

苏联 苏联·1959年9月9日苏联就中印边境事件发表声明

1959年9月9日苏联就中印边境事件发表声明苏联塔斯社就中印边境事件发表偏袒印度的声明。1959年9月9日,苏联政府通知中国政府,苏联政府将在9月10日就中印边界问题发表塔斯社声明,并将声明文稿交给中

历史百科 中印边界事件

中国边防军民对印度政府军发动的大规模入侵进行自卫反击的事件。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两国的边界从未正式划定,仅有一条历史上早已形成的传统习惯边界线。其东段是沿喜马拉雅山南麓,中段是沿喜马拉

印称中国并非无所不能 中印两军千人对峙暂告段落

据《新印度快报》网站12月7日报道,中印军队7日决定遵照两国间协议,维持“实际控制线”周边的和平与安宁。自9月初开始的中印双方千人对峙,告一段落。面对中方对印军的“礼让”,印度总理莫迪曾表示,中印上千

历史军事 士兵面对面对峙 87年中印边境冲突始末

士兵面对面对峙87年中印边境冲突始末  印度向边界集结重兵 西方称战争为期不远  最近,印度媒体大量炒作中印边界问题,《印度日报》甚至扬言说印度军队已经做好准备,“想要深入中国给

历史百科 把印军赶回传统分界线之外——中印边界冲突

把印军赶回传统分界线之外——中印边界冲突在杜鹃花环抱着的一间小茅屋里,印度“红鹰师”师长普拉沙德正向面容憔悴的军区司令官森汇报中印边界冲突的新情况。森“挣扎着坐起来”,印军全面溃散“对他的震动太大,他

历史百科 中印关系

在唐代,人们统称今印度半岛一带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为天竺。天竺分为东、西、南、北、中五部。唐初,中天竺王尸罗逸多(戒日王)征服了五天竺。此后,天竺就不断遣使来唐朝通好,唐太宗也多次派使节回访天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