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來看看春秋、戰國經歷了什麼

Posted 孔子

篇首语: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來看看春秋、戰國經歷了什麼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來看看春秋、戰國經歷了什麼

春秋、戰國是我國歷史上西周之後的兩個時代的名稱。春秋,源自孔子的《春秋》記事一書。
目前我國的史學家多以周平王東遷,至韓、趙、魏三家分晉,公元前270年——476年,共二百五十九年,此階段為春秋時代。戰國則多以公元前475年——221年,為戰國時代。
為什麼叫做戰國?因為當時列國稱雄,連年戰爭,因而得名。
春秋戰國是我國社會大變革的時期,這一時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舊的生產關係開始淘汰瓦解,新的生產關係逐漸產生和確定,周天子失去天下君主的地位,各個諸侯國彼此爭霸稱雄。
而代表各個階級、階層利益的思想家紛紛發表其言論,試圖以一己之說匡正天下,這就是歷史上非常出名的「百家爭鳴」的時代。
《漢書.藝文志》記載概括了儒、墨、道、名、法、陰陽、縱橫等諸子百家,其中,對當時和後世影響最深遠的就是儒家和法家。
春秋時期的社會大變革中,代表新興階級利益的當政者,紛紛把成文法公之於眾,在晉國趙鞅公布「范宣子所為刑書」時,竟然遭到孔子的反對,所以一直到戰國時期,儒家的學說皆不為當政者賞識。
反之,由於法家學說符合當時的時代發展,頗為受君主的青睞,他們之中有的被聘為上卿,得到國君的器重,比如商鞅等人,並以自己的學說進行變革立法,從而使得國家走向富國強兵。
一、春秋時期社會的發展與變化
春秋,是我國奴隸制瓦解,封建制逐步確立的時代。井田制遭到破壞,郡縣製取代分封制,王權旁落,政權下移,宗法制日漸衰落,法治取代禮制等,是這一時代的基本特點。
1、生產力的發展與井田制的破壞
從出土的青銅器銘文記載來看,西周中後期,由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在貴族之間已經出現任意轉讓土地的情況,說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土地國有制開始鬆動。
這無疑是自夏商以來的井田制發生了改變,反映了土地私有制開始萌芽。進入到春秋時期,這個情況發展的更加快速。
2、郡縣制代替分封制
隨著經濟基礎的變化,上層建築物發生了變化。這時,郡縣製取代分封制,是適應新的經濟基礎而出現的必然產物。
分封制的特點是諸侯在其管轄地域內,獨立地享有各種權利,而且還是世襲的。到春秋中後期,由於土地私有制的發展和按田畝徵收賦稅的執行,原來的制度已經不適應當時社會發展的需要,成為社會發展的阻礙。
因此,從中央到地方需要建立一套嶄新的行政管理系統。
3、禮制的衰落
禮治的主要原則是親親、尊尊。所謂親親,就是必須親愛自己的親屬,特別是以父親為權利中心的親屬;所謂尊尊,就是下級必須服從上級,特別是周天子和封國的國君。
但是,周王室的勢力自東遷以後,不斷衰弱,擁有的土地和人口日益減少。相反,各諸侯國的政治、經濟勢力卻逐漸強大起來,此時的周天子,已經沒有力量再號令諸侯了,周朝已經名存實亡了。
隨著周朝的衰落,宗法制度也開始鬆弛,以親親、尊尊的禮治遭到嚴重破壞。史書記載,當時「臣弒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魯國的季氏甚至敢越級使用天子才能用的禮樂。
孔子對這種破壞禮樂的現象,發出了怒喊:「是可忍孰不可忍!」。
由此可見,春秋時期,奴隸制社會從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都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而這種變化標誌著奴隸制社會開始瓦解,封建制社會開始興起。
二、春秋時期公布成文法的主要活動
鄭、晉、楚各國的立法
春秋初期,各諸侯國基本上沿用西周的法律,到中期以後,由於經濟基礎的變革,階級關係的變化,從而引起法律制度的變革。
1、鄭國
據史書記載,鄭國曾制定法律。鄭簡公三十年,即周景王九年,(公元前536年),鄭國的執政者子產,鑒於當時社會關係的變化和舊禮制的破壞,因而「鑄刑書於鼎,以為國之常法」,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典。
2、晉國
晉國自文公以後,曾四次制定法律。第一次是晉文公稱霸時期,即文公四年(公元633年),作「被廬之法」。第二次是趙盾為晉國執政時制定的「常法」。第三次是范宣子制定的刑書。第四次是范宣子所作並未「宣示下民」的刑書。
3、楚國
楚國在春秋時期曾兩次制定法律,第一次是楚文王時「作仆區法」。第二次是楚莊王時作茆門法(音同茅)。
以上是三國立法的情況,其他各國因史料缺乏,不能盡述,多多包涵!
公布成文法所引起的論戰
新興地主階級反對奴隸主貴族壟斷法律,堅決要求制定成文法律,並將其公示於眾,以維護他們的私有財產和其他權利,並擺脫舊貴族的壓迫和宗法等級的束縛。
因此,鄭國子產公布刑書的時候,還遭到晉國叔向和其他貴族的反對。
叔向寫信給子產說:昔先王議事以制,不為刑辟,懼民之有爭心也——民知有辟,則不忌於上,並有爭心,以征於書,而僥倖以成之,弗可為矣。——肸(音同西,叔向名為羊舌肸)聞之:『國將亡,必多制』。
此後不久,晉國鑄刑鼎,還遭到孔子的反對,孔子說:晉其亡乎!失其度矣。意思就是說,晉國失掉原來的法度了,恐怕要亡了吧。
孔子的言論和叔向的言論如出一轍,成文法的制定和公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舊貴族的特權,還打破了「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的壁壘。

相关参考

綜合素質考點之先秦文學

先秦文學是指從遠古時代到秦統一(前221年)以前的文學現象,它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初步形成時期(春秋末戰國時代)。在這一階段裏產生了很多優秀作品,是中國文學的源頭。1.《詩經》《詩經》是

解讀軍功爵制度,何以讓春秋時期默默無聞的秦國稱霸諸侯

爵位,從奴隸社會開始,彷彿就是貴族的代名詞,隨著社會的發展,才慢慢出現了軍功爵制,在軍功爵制以前,奴隸社會一直實行的是五等爵制,在周代的諸侯國當中,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而這五種爵位是否有等級

數學天才保送北大,拿到麻省全獎卻選擇出家,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擁有智慧,勤勞和天才,遠遠高於顯貴和富有。——貝多芬然而他走上了一條帶有記憶且冗長的路,陪伴他的是朝聖者般的孤獨,臉上擠出少有的微笑,心中充滿悲苦。好像在人群中自如穿梭,卻被那世俗阻攔的寸步難行,只想

從嬌柔少女被迫進化為皮糙肉厚的大漢,這20年西紅柿經歷了什麼

導讀:從網上隨便一搜「西紅柿」,就有很多諸如類似的問題「為什麼如今的西紅柿越來越沒味道,不如小時候的好吃了」。實際上,這不是幾個人的感受,而是大多數過來人的感受。20年里,咱們的西紅柿其實已經改變了,

春秋戰國時期的愛情什麼樣

古代的史書大都重點寫各國君王的著名言論和戰爭的過程,其中很少有史書記載古代的愛情故事。當古代時鐘從母系社會逐步進入父系社會時,女性的主導地位迅速的開始轉變。在那個弱肉強食、顛沛流離的時代,女性的擇偶和

新中國舉世聞名的十大壯舉

新中國建立之初,中國社會剛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境地裏解放出來,經歷了多年戰爭,工業、經濟包括農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再加上西方資本主義對中國的封鎖,國家基礎可謂一窮二白,要什麼沒什麼,可是即使在

古代打仗往往進攻城池,為何不直接繞過去

縱觀人類歷史,從某方面來說,就是一部戰爭史,從原始社會開始,各部落之間為了爭奪地盤,大大小小的戰爭從未斷絕。進入奴隸社會之後,戰亂比以前更多,真正稱得上太平盛世的時間很短,且不說世界史,只看中國歷史的

武則天的父親為什麼被稱為卑賤的商人,看商人的出身和地位

每個人都夢想著成為一名出色的商人。但,殊不知商人在經歷了幾千年的輕視和咒罵之後才被受到重視的。幾千年的歷史中,商業從來沒有得到自由發展的市場,商人也沒有獨立的社會地位,在官民的夾縫中求得生存。封建社會

武則天的父親為什麼被稱為卑賤的商人,看商人的出身和地位

每個人都夢想著成為一名出色的商人。但,殊不知商人在經歷了幾千年的輕視和咒罵之後才被受到重視的。幾千年的歷史中,商業從來沒有得到自由發展的市場,商人也沒有獨立的社會地位,在官民的夾縫中求得生存。封建社會

每一場戰爭都是一把雙刃劍,戰爭對於文明給我們帶來什麼反思

問:卜苒編輯:曉欣新型冠狀病毒席捲全球,各國經濟受到重創,人人自危。這種情形下,不少人預感第三次世界大戰即將來臨。回顧歷史,人類社會迄今為止已經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了。兩次世界大戰的原因是什麼呢?一戰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