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軍功爵制度,何以讓春秋時期默默無聞的秦國稱霸諸侯

Posted 制度

篇首语:人们在诗中赞美鱼的自由,在餐桌上吃掉自由的鱼。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解讀軍功爵制度,何以讓春秋時期默默無聞的秦國稱霸諸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解讀軍功爵制度,何以讓春秋時期默默無聞的秦國稱霸諸侯

爵位,從奴隸社會開始,彷彿就是貴族的代名詞,隨著社會的發展,才慢慢出現了軍功爵制,在軍功爵制以前,奴隸社會一直實行的是五等爵制,在周代的諸侯國當中,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而這五種爵位是否有等級差別已經無從考證,但是這種劃分,很大程度上是從等級來劃分的,這種目的就是為了鞏固和維持新地區的穩定,周天子將同姓的還有異性的姻親,前朝舊臣分封在各地方做諸侯,就像是對殷商的江山殖民過來,然後分封,維持「殖民地」的穩定。
軍功爵制度的興起
正如上文所說,五等爵制是在奴隸社會,在西周代商之後,為了維持穩定,分封之後,仍舊在諸侯國實行的一種制度,所謂「五等」顧名思義,就是在諸侯國中仍舊分了五等爵位,在這種制度下,天子,諸侯,士大夫的地位都是世襲的,這種統治與被統治的關係在那個時候是固定不變的,諸侯會根據爵位的高低不同而確定其地位,還有其福利待遇和權力,諸侯被天子分封之後,權力就在自己的手上,有奴隸,有疆土,有其統治的平民,然後諸侯有權力將自己封地內的一切再分配給公侯伯子男五等爵。
爵世世代代都是爵,平民,奴隸也世世代代都是平民奴隸,這種階層是始終固定不變的。
在分封制的條件下,雖然也有按照其功績的大小予以不同程度的獎賞,也算是最早的軍功爵制,但是其受眾面及其狹小,僅僅限制於衣食住行還有納稅等方面,奴隸主在其封地仍舊是最高統治權,五等爵依舊是五等爵,平民並沒有機會得到它。
奴隸社會到了春秋時期便發生了變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當上層建築能適應經濟基礎發展的時候它就是有益的,當上層建築不能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時,它對於經濟基礎的發展便是有害的,並且要隨著經濟基礎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逐漸有了鐵制的農具和牛耕,生產工具的迅速提高,工作效率也隨之提高,在井田的基礎上,地主便利用努力進行開荒,使之成為自己的私有財產,地主階級如此大規模開墾荒田,那對奴隸的
壓迫便是可想而知的,很多奴隸也因為不堪重壓也紛紛逃亡,井田也是逐漸荒蕪。
井田制的破壞,也就意味著奴隸社會逐漸不能滿足社會的發展,新興的地主階級逐漸佔據了主要地位,小農經濟便是在這個背景下興起的,經濟基礎發生了變化,自然上層建築也會隨之改變,很多小農階級都是奴隸主管控下的奴隸,他們需要擺脫奴隸的地位,所以展開激烈的鬥爭,奴隸社會的崩潰迫在眉睫,軍功爵制度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興起的。
西周末年,諸侯勢力開始逐漸強大起來,諸侯成為了新興的地主階級,隨著井田制度的瓦解,他們也開始有了爭當霸主的野心,所以他們需要的是人才,僅僅依靠他們分封的那五等爵是遠遠不夠的,像是齊桓公任用管仲和鮑叔牙就是很好的證明,管仲出身比較低,鮑叔牙是商人出身。
既然任用他們,就必須要在政治上給予一定的地位,經濟上給予一定的報酬,所以才有了因功授爵制度,隨著對方對自己對國家的貢獻越大,其地位相應也就越高。
所以軍功爵制度,在奴隸制即將土崩瓦解之際,應運而生。
軍功爵制度的發展
軍功爵制的雛形是因功賜爵制,這一制度最早出現在齊、楚、晉等國,齊國是最早實行的國家。
《管子·小問》說:
其中的田宅爵祿就是說的因功授爵的情況,父母葬在此地,其人的根基便在此地,這便是固,根據攻擊授予田宅爵祿就是尊貴的象徵,妻兒是本,只有這三者具備才是王道。
這是在奴隸社會,在五等爵制時期萬不可能出現的狀況,因功授爵的出現,意味著中下層人士也有機會通過對國家的貢獻而進入上層社會,成為有權力的公爵。
春秋末期,田氏代齊。
《韓非子·二柄》:
說明了田氏代齊的主要原因,田常掌握齊國的政權,主要是靠賜公爵的形式,齊國的奴隸制度土崩瓦解,新興的地主階級登上歷史的舞台。而另一種形式便是靠借貸籠絡百姓。這是其政治策略。
當然也需要經過武裝鬥爭,任何一個政權的更迭無不如此。田氏代齊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社會」。
除了齊國,晉國也開始了壯大自己的道路,首先是在晉平公時期新興地主階級和奴隸階級發生了第一次交鋒,陽華在順利驅逐舊貴族之後發布一道命令:
這個將授立之便是授立公爵。
後來因功授爵也開始在晉國盛行起來。
春秋時期的秦國,知道了因功授爵的重要性,所以也開始效仿各國,開始實行這個因功授爵制。
我們很多人知道秦國的軍功爵制度是自秦孝公時期商鞅變法才發展壯大,其實遠在商鞅之前的春秋時期,秦國便已經有了這一制度,只是當時的秦國不像齊,晉那般強大,軍功爵制度似乎也不如他們那麼完善,只是嶄露頭角罷了。
除了秦國,宋,楚等國也建立了軍功爵制度。
《淮南子》有記載:
因功授爵,成為一項比較完整的制度,是出現在春秋時期,這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因功授爵的出現,意味著努力社會的土崩瓦解,新興的地主階級正如曙光一般出現。
秦國的軍功制的發展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的巨變時期,就如顧炎武在他的《日知錄》中所說:
春秋戰國時期的巨變,正是這個社會的轉折點,中國已經從奴隸社會開始走向封建社會,並在戰國時期,封建社會的特點也愈加凸顯。周天子也愈發形同虛設,雖然都承認周天子的合法地位,但是其野心已經顯現。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戰國時期,五等爵制廢除,軍功爵制開始活躍在政治舞台上。
地主階級已經代替了奴隸主,掌握了政權,為了鞏固其地位,也各個諸侯國也紛紛開始了變法圖強,像是魏國的李悝變法,韓國的申不害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齊國和燕國也開始變法,其變法的主要方向,便是軍功爵制的確立。
當然在戰國時期最為典型的,也是在我們歷史課本里著重學習的便是商鞅變法了,因為商鞅變法,因為商鞅變法的內容,無論在軍事法律還是各個方面,都為秦朝的統一大業奠定了基礎。
商鞅變法下的軍功爵制度
商鞅的軍功爵制度,並不是他的獨創,而是吸取了其他幾國的經驗,並結合秦國的實際情況而頒布。
即有軍功的人一律授以「上爵」,有私鬥的按照刑罰予以一定的懲罰,地主階級也可以根據「勞大者其祿厚,功多者其爵尊」,這樣他們就可以永遠掌握自己的權力,但是這樣舊的貴族的權力卻被受到侵犯,所以他針對這個也制定出了法令「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也就是說,沒有立過軍功的舊貴族,因為沒有軍功,他們就不配為貴族,他們的屬籍就會被開除,但是並不是完全淪為平民,貴族作為國均的親屬或者異性親屬,仍舊有某些特權。
所以秦人貴族的生活從至高無上變成了「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芬華」,他們有功,便可以榮華富貴,權高勢大,沒有軍功便只能當個富貴閑人。這對於我們來說似乎也是好事,什麼也不用干,還有些特權,但是對於舊貴族來說,商鞅變法的這項條例卻鬆動了他們的根本,商鞅落得個被車裂的下場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他觸犯了舊貴族的利益。
秦人要想出人頭地,除了軍功還有位國家做大貢獻,別無出路,這當然也刺激了兵士的積極性,因為老百姓想替國家有貢獻有事迹幾乎是不可能的,最快最容易的方式便是立軍功。
所以在這個香餑餑的刺激下,秦國軍隊的戰鬥力也是極為高漲,軍功越大,其授的爵位便越高,擁有的權力便也越大,享受榮華富貴。
秦提出這項政策,其兵力大幅增加,效果最為顯著,每個人都想立功授爵,所以士兵的積極性也是最高的。
李斯曾說:
可看出,軍功爵制在秦統一六國時期的重大作用,由開始秦地不到千里,兵數十萬後因為這個制度攻城略地,統一六國,成為天下之主。
軍功制度作為一項新興的政治制度,在戰國時期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和諸侯國稱霸的野心不無關係,隨著奴隸社會的土崩瓦解,新興地主階級登上歷史的舞台,需要有個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變化的制度,軍功制度便是其一。雖然齊,晉諸國在春秋時期的軍功制度率先開始實行,但是發展到戰國,卻在秦國大放異彩,雖然最後商鞅的結局的悲慘的,但是他留下的這項制度卻為後來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相关参考

百里奚是羊皮換來的相國,幫大秦帝國稱霸,他智慧到底有多強

說起秦穆公用五張羊皮換得百里奚的故事,想必所有人都聽說過。而後,在百里奚的幫助下,秦國內修政治、外強軍事,一度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然而,百里奚到底有多強,他有什么智慧與才華,卻很好有人了解。古人評價百里

百里奚是羊皮換來的相國,幫大秦帝國稱霸,他智慧到底有多強

說起秦穆公用五張羊皮換得百里奚的故事,想必所有人都聽說過。而後,在百里奚的幫助下,秦國內修政治、外強軍事,一度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然而,百里奚到底有多強,他有什么智慧與才華,卻很好有人了解。古人評價百里

論政績堪比商鞅,論軍事堪比白起,卻默默無聞

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一段時期,由於諸國紛爭不斷,為了不被別國吞併或是為了吞併別國,反正諸國國君都是竭盡全力發掘人才,「不拘一格降人才」用在戰國時期是最合適的;哪怕是奴隸出身,只要有能力,依然會

爲何孔子不屑去的秦國,最後反而統一天下呢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這幾千年的時間裏,我們創造出無數的輝煌和文化,特別是春秋時期的孔子,他開創儒家,提倡“忠孝仁義禮智信”,時至今日,在中國、世界上都有着深遠的影響,但是在春秋時期,孔子曾四處遊說,顛

秦陵的兵馬俑多值錢

如今中國歷史之所以一直統一,還得歸功於2000多年前的秦國。而秦國在春秋時期,還是一個較為落後的小國。當時春秋各國都在中國領土上爭雄稱王,秦國只能旁觀望,並沒有國家注意到這個小國。但在秦國進行經過商鞅

春秋戰國稱王,秦漢稱帝,唐宋元明清皇帝稱宗

在秦始皇橫掃六合,并吞八荒之前,是沒有「皇帝」這個稱呼的,周之前都是單一個帝字,自周到秦始皇一統天下這春秋以及戰國時期都是稱王的,這是為什麼呢?其實有一種說法,看過《封神榜》的應該知道,周是因為有神的

禪讓和禪讓制度的衰微

對人類社會和社會組織的研究,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都有所涉及,而尤以荀子的說法最為精到。他在《荀子·王製》中講了人類社會的三大要件:合群、分工、禮義。那麽,由誰來組織“合群”呢?由誰來安排“分工”呢?

戰國時期,秦國軍隊為什麼能統一六國,而不是其他國家呢

秦朝時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國家,其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國2000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故稱「百代都行秦政法」。秦朝一個只用了十年就統一六合,秦朝為什麼能在十年內

黑死病導致了英格蘭中世紀農民起義

記者丨徐悅東1381年夏天的農民起義是英國歷史上最血腥的事件之一。黑死病對英國的經濟和社會又產生了什麽樣的影響?面對英法百年戰爭造成的沉重稅負和黑死病之後的嚴苛勞工法律,默默無聞的農民如何組織起來與統

秦軍為何被被稱為虎狼之師

說起戰國時期的秦國,我們對這個國家很熟悉。因為戰國就是被秦國結束的,秦國統一了六國,建立了秦王朝。而秦國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些,主要是靠著秦國的軍隊。秦國的軍隊戰鬥力非常強大,強大的讓列國聞風喪膽。一直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