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稱王,秦漢稱帝,唐宋元明清皇帝稱宗

Posted 皇帝

篇首语: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戰國稱王,秦漢稱帝,唐宋元明清皇帝稱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戰國稱王,秦漢稱帝,唐宋元明清皇帝稱宗

在秦始皇橫掃六合,并吞八荒之前,是沒有「皇帝」這個稱呼的,周之前都是單一個帝字,自周到秦始皇一統天下這春秋以及戰國時期都是稱王的,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有一種說法,看過《封神榜》的應該知道,周是因為有神的幫助,才滅掉商的,當時的帝辛(紂王),是最後一任人皇,天地人三界的皇都是是平起平坐的,周滅商後為了表示感謝,自降身份,成為上天之子,只稱王不稱帝。
《史記》記載,自黃帝以下
有帝顓頊
帝嚳
帝堯
帝舜
帝禹
其後至於商紂亦號帝辛。

其實,周之前是沒有謚號的,只有周才開始,因為謚號就是根據周公——姬旦的周書而來的,帝辛的「紂」字謚號也是後來在周時期給安上去的。
當然了,諸侯王與周天子的稱號肯定也不一樣,都有嚴格的等級區分。只有周天子稱為王,諸侯一般是公侯伯子男等爵位。如著名的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鄭莊公,宋襄公、楚莊王。
春秋時代,周天子對諸侯的控制力進一步下降,諸侯僭越稱王逐漸增多。比較著名的有公元前704年楚子熊通稱王,是為楚武王。從此之後,便拉開了諸侯稱王的序幕,值得注意的是,名義上,諸侯王還是臣,周天子的王才是君。
這就是為什麼秦朝之前的君主都是稱王的原因。
自秦始皇開始稱帝到1912年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退位,2100餘年的時間裡面,總計約有500位皇帝,為什麼有的我們習慣叫 「XX帝」和「XX宗」等不同叫法?
想要明白這其中的緣由,就要從皇帝的謚號、廟號以及年號說起。
1、謚號
「謚號」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也就是周文王建立的那個周朝,「謚號」是古人對已經逝世的人一個總結性的評價。
「謚號」選取也是有規則的,一般都是參考「周書」。作為評價,那肯定就是有好有壞,也有介於二者之間的。
比如「謚號」裡面的「文」「武」「宣」等等就是極好的評價的,「文」,指的是學識淵博、勤學好問等等,並且同時還要求該帝王在執政期間是有作為的明君,歷史上著名的有周文王,晉文公重耳、漢文帝劉恆、魏文帝曹丕。
又比如說「武」,是指具有克定禍亂、威服四方的功績,如漢武帝劉徹、魏武帝曹操、晉武帝司馬炎,要麼是開疆拓土,要麼是克定禍亂,當然了,也有個別的例外,有的君主是二個字的,一好一平,比如趙武靈王,一武一靈(克定禍亂曰武,亂而不損曰靈)。
趙武靈王之所以會獲得這樣的「謚號」,這就要歸功於趙武靈王的生平了,戰國時期,趙武靈王趙雍接手趙國的時候,這個時期的趙國很弱小,不僅要受到北方匈奴的攻擊,還得提防中原各國的明槍暗箭,他統治期間,推行「胡服騎射」,趙國進行改革,趙國因為他的改革而國勢大盛。並且之後他攻擊匈奴、抵禦胡人、吞併了中山國,收服樓煩。
但是,因為晚年的趙武靈王趙武靈王因為想過一把太上皇的癮,就傳位給了自己其中一個兒子公子何(趙惠文王),自己不在處理國內之事,專心打獵以及打戰,在傳位之後,本來相安無事,但是趙武靈王看到自己另外一個兒子公子章相當頹廢,就於心不忍,想提高公子章的待遇以及權力,最終引起了公子章的野心,導致沙丘宮變,自己也活活餓死。
其實不僅皇帝,各個朝代的大臣名士,逝世後也會獲得謚號的,比如歐陽文忠公,范仲淹是范文正公……
有好就有壞,壞的謚號一般叫「惡謚」,比如「厲」「幽」,都是惡謚。
2、廟號
廟號,則與謚號類似,也是人逝世後後人對其的蓋棺論定,但不同的是,廟號是對國家有功、值得子孫永世祭祀的皇帝才會有,這就有了明顯的區別, 皇帝才有可能獲得廟號,不是皇帝想都別想。
這就是說,不是每個皇帝都有廟號,比如西漢,一共有十多個皇帝,但只有四個皇帝有廟號,分別是漢太祖劉邦(劉邦是漢太祖,謚號是高皇帝)、漢太宗(漢文帝)、漢世宗(漢武帝)、漢中宗劉詢(漢宣帝)。
正因為不是每一個皇帝都有廟號,所以,我們說的某個皇帝的叫法,大多是叫謚號不叫廟號,如漢文帝、漢武帝等。
這種用「謚號」來稱呼皇帝的做法,到唐朝時發生改變了,改叫廟號,明朝及清朝又用年號,這又是為什麼?
原因是從唐朝開始,皇帝謚號的字數一個比一個多,比如唐高祖李淵,謚號是「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清朝皇帝的謚號更是長達幾十個字,反正都是好字詞,叫起來繞的人頭暈。
正是因為這麼多字的謚號,叫起來很不方便,所以到了唐朝的時候,廟號就頂替了謚號,因為從唐朝開始,廟號就不是那麼嚴謹了,每一位皇帝都會有自己的廟號。後世開國皇帝稱祖,後面的就稱宗,但是也有例外,有的皇帝也具有開國的意義也就會被稱為祖,雖然這種是不正規的,但是勉強也算吧,比如:明成祖、清世祖及清聖祖等。
但是從明朝開始,對皇帝從稱號又改用年號了,或許可能大概是因為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草根,文化水平是有限,而且深知百姓疾苦,所以從明朝開始,明太祖朱元璋為了方便百姓記住日子,因為明朝以前的皇帝喜歡隨便更改年號,有的皇帝甚至有十多個年號,所以明朝皇帝一生只用一個年號,「洪武、嘉靖、萬曆」清朝的皇帝也是如此,都是只用一個年號,方便廣大百姓記日子。
舉個例子,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廟號太祖,謚號為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而洪武則是年號,後面的康熙、雍正等都是沿用明朝的叫法。
另外說明一下,秦朝皇帝是沒有謚號的,因為這是始皇帝嬴政取消了,秦始皇認為:遠古時有號無謚,中古時有號,死後又依據生前之舉取謚,如此一來, 就是兒子評議父親,臣下評議君主,實在不應該,不能容忍。從今以後,廢除謚法。
除了這個原因之外,還因為謚號個數較少,秦始皇認為他的江山要傳至萬世,《謚法》中的「謚字」顯然是不夠用的,因此出於這兩個目的,他取消了《謚法》,不要謚號,而稱始皇帝,讓子孫二世、三世地排列下去。
最後說明,關於春秋戰國及以前的商,很多東西都無法具體考證,歡迎大家指正,留下自己的看法,另外提一下的就是,其實很多時候,稱什麼都是為了更好聽,比如:漢高祖——漢太祖、漢世宗——漢武帝,唐文帝——唐太宗等等。

相关参考

古代權臣告老還鄉後,他和老家縣令誰更大

我們常說人分三六九等,從春秋戰國時期;到秦漢統一天下;經歷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後有晉朝和南北朝的延續;直至唐宋元明清,各個朝代的人們都是為了自己的官職地位而一直向上爬。官職的大小具有不同的稱謂,不同

新書介紹戰國秦漢考古

基本信息:作者:劉興林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19年11月版次:1印刷時間:2019年11月印次:1ISBN:9787305194412內容簡介:本書介紹了戰國秦漢考古的範疇、主要文化類型

曹丕和劉備先後稱帝,而孫權卻苦苦等了7年才敢稱帝

曹操說:「”若使天下無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這個話並沒有太多的誇張之處。盡管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雄才大略,但是東漢在進入中期以後,皇權就漸漸旁落,外戚與宦官各自掌握了龐大的權力,並且雙方經常展開

为何朝代顺序表中的 ”唐宋元明清”,有宋朝却没有辽金二朝呢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可谓是数不尽的风流人物,说不完的帝王将相,精彩绝伦的历史总是令人心生向往。关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有这么一段顺口溜:「”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

唐宋明清,庙号为太宗的皇帝,继位时有哪些不为人知故事

庙号是中国古代对去世皇帝的一种尊称,起源于商朝。对国家有功劳值得后世祭祀的先王,就会被追封庙号。在当时庙号按照「”祖有功,宗有德”的标准分为四种:太、高、世、中。商灭后,周废弃商的庙号制度;秦朝时,秦

唐宋元明清各历时多少年

唐宋元明清各历时年数:1、唐290年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渊,共计:290年2、宋320年北宋(公元960-1127年),共计:167年。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始于高宗赵构

解讀軍功爵制度,何以讓春秋時期默默無聞的秦國稱霸諸侯

爵位,從奴隸社會開始,彷彿就是貴族的代名詞,隨著社會的發展,才慢慢出現了軍功爵制,在軍功爵制以前,奴隸社會一直實行的是五等爵制,在周代的諸侯國當中,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而這五種爵位是否有等級

戰國時期,“五國相王”是怎麽回事

五國相王,指的是戰國時期五個諸侯國互相承認對方君主王位的事件,該事件標誌著周天子權威的徹底消失。周朝時期,周天子稱王,比如大家熟悉的周武王、周幽王、周平王等。而就周朝分封的諸侯國,在爵位上分為公、侯、

为什么历史顺序是唐宋元明清,而金朝不被列入其中

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被史家视为正统王朝,因为它们中间有很清楚的传承关系。唐虽然灭于五代,但汉人建立的宋朝却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统一了中原地区。虽然宋朝武力较弱,但其文治大兴,经济繁荣,因此被后

为什么历史顺序是唐宋元明清,而金朝不被列入其中

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被史家视为正统王朝,因为它们中间有很清楚的传承关系。唐虽然灭于五代,但汉人建立的宋朝却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统一了中原地区。虽然宋朝武力较弱,但其文治大兴,经济繁荣,因此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