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知 礼仪知识:维吾尔族礼仪

Posted

篇首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新知 礼仪知识:维吾尔族礼仪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新知 礼仪知识:维吾尔族礼仪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等地。人口约有840万,在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居第五位。

  夜莺是维吾尔族喜爱的珍贵动物,象征着纯洁、高尚、友谊、爱情、和平和春天。维吾尔族能歌善舞,他们创造出的《十二姆卡姆》等独特的歌舞艺术,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喜爱。

  传统礼仪

  维吾尔族非常注重礼仪。路遇尊长、朋友,都要把右手放在胸前,上身前倾,并道”色俩目”,以示问候。老年人吃饭或到他人家里做客,要双手摸面做祝福的宗教仪式”都瓦”。有时互相见面时也做”都瓦”。

  维吾尔族待客和做客都有讲究。如果来客,主人要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各种糕点、冰糖等,夏天还要摆上一些瓜果,先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饭做好后再端上来,如果用抓饭待客,饭前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吃完饭后,由长者领做”都瓦”,待主人收拾食具完毕,客人才能离席。

  节日

  维吾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肉孜节”和”古尔邦节”最为隆重。

  “肉孜节”,也叫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的意译,因在封斋一个月后开斋的那天举行而得名。在封斋期间,维吾尔人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白天绝对禁止任何饮食。

  “古尔邦节”,在”肉孜节”后七十天举行。届时家家户户都要宰羊、煮肉、赶制各种糕点等。屠宰的牲畜不能出卖,除将羊皮、羊肠送交清真寺和宗教职业者外,剩余的用作自食和招待客人。”古尔邦”是阿拉伯语,意为”献牲”,是根据古代阿拉伯地区的宗教传说演变而来的。

  服饰

  维吾尔族服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以宽松洒脱,色彩强烈为特征。男子一般喜欢穿贯头式衬衣,领和胸襟挑绣几何纹,外套对襟长袍”袷袢”,腰间扎一条花巾,脚穿长筒皮靴,靴上扦一把”英吉沙”小刀。绣有花纹的盛装”袷袢”极为华贵。而女子喜欢夏季穿艾得莱丝绸宽袖连衣裙,在裙子上套上金丝绒对襟紧身小坎肩;冬季女子则会穿长”袷袢”,牛皮镶绣花纹长靴。

  维吾尔族的服饰饰品也很有特色。维吾尔女孩子梳几十条发辫,头上插新月型梳子为饰。维吾尔族的金银珠玉首饰十分精致。男女都喜欢戴称为”多帕”的小花帽,穿皮靴。花帽,是维吾尔族服饰的组成部分,也是维吾尔族美的标志之一。

  饮食

  维吾尔人一般日食三餐,早饭吃馕和各种瓜果酱、甜酱,喝奶茶、油茶等,午饭是各类主食,晚饭多是馕、茶或汤面等。他们以面食为主,喜食牛、羊肉。主食的种类有数十种。最常吃的主食有馕(nang)、羊肉抓饭、包子、面条等。维吾尔族还喜欢饮红茶、奶茶。

  维吾尔族的典型食品有烤全羊、手抓羊肉、帕尔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油馓子、银丝擀面(维吾尔语称”玉古勒”)、哈勒瓦、羊杂碎、曲连、烤南瓜、黄萝卜(胡萝卜)酱等。

  禁忌

  维吾尔族人肉食选择比较严格,如不食未念经宰杀的牲畜、自死的牲畜,不食未放血的牲畜,不食猪肉。

  维吾尔族人吃饭的禁忌也比较多。做客吃饭时,客人不可随便拨弄盘中食物,不可随便到锅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时注意不让饭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来放在自己跟前的”饭单”上;共盘吃抓饭时,不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进盘中;饭毕,如有长者领做”都瓦”,客人不能东张西望或立起;吃饭时长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饭前饭后必须洗手,洗后只能用手帕或布擦干,忌讳顺手甩水。

  维吾尔族人还有其他禁忌。禁止穿坦胸露背和短小的衣服,上衣一般要过膝,裤腿达脚面,最忌户外着短裤;维吾尔族的住宅大门忌朝西开;睡觉的时候禁忌头朝东脚朝西,或四肢平伸直仰。亲友相见要握手互道问候。然后双手摸须,躬身后退一步,右臂抚胸;妇女在问候之后要双手扶膝躬身道别。接受物品或清茶要用双手、忌用单手。


相关参考

历史新知 礼仪知识:黎族礼仪

  黎族是一个尚礼的民族,礼仪在黎族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黎族礼仪有着丰富的内容,涉及了生产、生活的多个方面。  宴席礼仪  海南省黎族招待客人有一套饮食礼仪。用餐时,对男客先酒后饭,对女客先饭后酒。

历史新知 礼仪知识:羌族礼仪

  羌族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交往活动中,重情义,讲友好,注重礼尚往来。且在羌人的一生中,有生育礼仪、成年礼仪、婚礼和葬礼等习俗。在礼仪民俗中的色彩运用上,同样没有离开羌族的代表色。  1、挂羌红,亦称“挂

历史新知 礼仪知识:傣族礼仪

  傣族自古以来是一个讲究礼仪的民族。与傣族群众生活在一起,你会发现傣族民风纯朴、尊老爱幼、和睦相处,不论男女老少都以多行善事为社会公德。人际交往,十分讲究礼节礼貌。  傣族的礼仪教育由家庭教育、佛寺

历史新知 礼仪知识:土族礼仪

  土族是一个勤劳善良的民族,也是一个热情好客,尊老爱幼,崇尚礼仪的民族。  家中来了客人,不问:“你来干啥?”或者“有什么事?”也不问“吃了没有?吃不吃饭?”而是热情地让客人上炕坐在上位,用没有豁口

历史新知 礼仪知识:藏族礼仪

  藏族非常讲究礼仪,日常生活中见到长者、平辈都有不同的鞠躬致礼方式。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要脱帽,弯腰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于地面。见到平辈,头稍稍低下即可,帽子可以拿在胸前,这时的鞠躬只表示一种

历史新知 礼仪知识:仫佬族礼仪

  仫佬族有很多独具民族特色的礼仪风俗,象添丁报喜、满月酒、敬婆王报人丁、认恩娘、补做风流等礼仪。这些礼仪习俗,是仫佬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添丁报喜  生小孩是仫佬族人家的头号大喜事。孩子一降

历史新知 礼仪知识:苗族礼仪

  苗族勤劳朴实、开朗大方、热情好客,不论熟人还是陌生人,见面后常以一句“鸟荣”(一切可好)互相问候。当苗族看到一个外族人会讲苗语时,认为这是对苗族人民的尊重,将把客人奉为上宾接待。  一般主人的卧室

历史新知 礼仪知识:佤族礼仪

  佤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盟、沧源、孟连、耿马、双江、镇康、永德等县,部分散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原称"卡佤族"。佤族从事农业为主,喜饮酒、嚼槟榔。嚼

历史新知 礼仪知识:侗族礼仪

  侗族自古热情好客。平时家中来人,不论亲疏,皆视同宾客,以酒肉相待。在酒席上,以敬酒敬菜为至尊,与客人手拉手、换酒‘干杯’表示情真意切、友好亲热,并以客人吃饱喝醉为荣。邻居来客,只要通知,即去作陪,

历史新知 礼仪知识:满族礼仪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另外,在内蒙古、河北、山东、新疆等省、自治区以及北京、成都、兰州、福州、银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少数散居满族。  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