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知 礼仪知识:东乡族礼仪

Posted

篇首语:人有恒心万事成,人无恒心万事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新知 礼仪知识:东乡族礼仪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新知 礼仪知识:东乡族礼仪

  东乡族热情好客,来了客人,都是长者出门远迎,客人进屋要先请上炕,随后要献上比较讲究的盖碗茶。有时还在茶中加冰糖、桂圆或烧枣,俗叫三香茶。正餐时东乡族喜用鸡待客,东乡族待客最隆重的是端全羊。即把羊的各个部位如脖子、肋条、前后腿、羊尾巴依次上盘,使餐桌上样样俱全。

  东乡族男人一直保留有“吃平伙”的习惯。即在农闲时,一些人凑在一起,选一只肉膘好的羊,在羊主人家或茶饭做得好的人家,把羊宰了,整羊下锅,杂碎拌上调料上锅蒸,吃平伙的人就喝茶、吃油饼,等“发子”熟了,一人一碗,尔后又在肉汤里揪面片吃,完了再把煮熟的羊肉按羊的全身部位分成若干份,每人一份,最后大家摊钱给主人。也可以用东西和粮食折价顶替。

  生育:过去的东乡族女子生育视为污秽之事。如人生孩子,怕人知道,只在屋子里倒上一堆土,生在土上,或生在毛坑、牲口圈中。产后妇女也不能得到很好休息,三、两天后即下地做活,因此,产妇患病的很多,婴儿死亡率很高。孕妇生产时,助产的一般是家里年长的女性和女邻居。胎衣、脐带要洗干净后,挖个深坑埋掉。而且禁止男人进入生育坐月的房间。女人生产后,一般要由夫婿或小叔子到娘家通报生育消息,娘家的母家即来探亲。探亲的时候,须带白面馍馍,油香等礼物。探视产妇,称之为“看月子”,要给产妇和婴儿各送一套衣物。婴儿出生以后,在尚未吃奶以前将阿訇请来给孩子取名字。阿訇不进产房,由家人将婴儿抱出产房,阿訇念《古兰经》,然后从《古兰经》中选取名字。念经时先出现哪一位圣人的名字,就以这个圣人的名字命名。请阿訇起完名字以后,须请阿訇吃饭,散“哈吉雅”(钱),以示感谢。

  割礼:东乡族习俗,男孩12岁或13岁时要举行割礼。“割礼”,穆斯林称之为”逊奈“,是人生之途上必不可少的一项”圣行“之一,东乡族相当重视割礼。割礼过后,便象征着受礼的人已步入青年的行列,方可以娶亲结婚。

  礼仪:东乡族人民十分注重礼节并且热情好客。有客人到来,一家之主将率全家出门迎接。来客是穆斯林时,则要互致“色俩目”的问候。来客进正屋后,主人请客人上炕,上炕须脱鞋。女客可不脱鞋,男宾由男主人招待,妇女一概避而不出。男主人陪男客时,一般是站在桌旁给客人端饭添茶,自己不坐也不吃,以表示尊敬。女客则有女主人招待,女客可以与客人同坐同吃,女主人也不与男客会面,客人也不能进灶房,不许自己动手从缸或窖内舀水。东乡人把尊重老人视为人品的标准,是晚辈做人起码的品德。

  食俗:东乡族热情好客,”吃鸡尖“是东乡人以鸡待客的传统礼节。东乡人在宴席上吃鸡十分讲究,通常把鸡的各个部位分成13个等级,按辈份吃相应等级的部位。在13个部位中,鸡尖(鸡尾部)最为尊贵,一般只有席间主客和年长者才有资格享用。

  东乡人招待贵客的隆重礼节。东乡人的”端全羊“,并不是将煮熟的全羊端在席上,而是按全羊的部位,脖子、肋条、前腿、后腿、尾巴渐次用碟子送上,较讲究的人家待客,有时还先把肺肝炒熟上菜 ,民间称为”客巴布“。”前头的客巴布比后头的肉香“,这是东乡族民间流传的俗话。

  平伙:雪天农闲时节,十几个情投意合的小伙子聚集一起吃平伙,宰羊炖肉,大家边吃边聊,海阔天空,其乐融融。据说,这是东乡族先民们早期狩猎时的一种吃肉习俗,流传至今,相沿成俗。

  沐浴:东乡族是一个爱整洁、讲卫生的民族。俗有”阿布得斯,是人身上的甲胄“的俚言,阿布得斯,指沐浴,有大净与小净之分。小净每天都洗,保持口腔、鼻孔、耳朵、脸和手脚的干净,大净一般一周洗一次,洗大净多用吊桶。洗大净前先洗小净。尔后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依次淋洗。这样洗3次,然后用洁净的毛巾擦干净。未婚前的少年一般40天洗一次大净。每逢古尔邦节、尔德节、送葬都要洗大净。在干旱缺水的东乡,水贵如油,生人登门要求换水洗大、小净,即便是素不相识的过路人,也不能谢绝。


相关参考

历史新知 礼仪知识:羌族礼仪

  羌族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交往活动中,重情义,讲友好,注重礼尚往来。且在羌人的一生中,有生育礼仪、成年礼仪、婚礼和葬礼等习俗。在礼仪民俗中的色彩运用上,同样没有离开羌族的代表色。  1、挂羌红,亦称“挂

历史新知 礼仪知识:傣族礼仪

  傣族自古以来是一个讲究礼仪的民族。与傣族群众生活在一起,你会发现傣族民风纯朴、尊老爱幼、和睦相处,不论男女老少都以多行善事为社会公德。人际交往,十分讲究礼节礼貌。  傣族的礼仪教育由家庭教育、佛寺

历史新知 礼仪知识:土族礼仪

  土族是一个勤劳善良的民族,也是一个热情好客,尊老爱幼,崇尚礼仪的民族。  家中来了客人,不问:“你来干啥?”或者“有什么事?”也不问“吃了没有?吃不吃饭?”而是热情地让客人上炕坐在上位,用没有豁口

历史新知 礼仪知识:藏族礼仪

  藏族非常讲究礼仪,日常生活中见到长者、平辈都有不同的鞠躬致礼方式。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要脱帽,弯腰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于地面。见到平辈,头稍稍低下即可,帽子可以拿在胸前,这时的鞠躬只表示一种

历史新知 礼仪知识:仫佬族礼仪

  仫佬族有很多独具民族特色的礼仪风俗,象添丁报喜、满月酒、敬婆王报人丁、认恩娘、补做风流等礼仪。这些礼仪习俗,是仫佬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添丁报喜  生小孩是仫佬族人家的头号大喜事。孩子一降

历史新知 礼仪知识:达斡尔族礼仪

  达斡尔族是个非常注重礼仪的民族。达斡尔族人具有尊老敬贤、扶贫爱幼、热情好客、礼貌待人、讲究信义、慷慨豪爽、谦恭互谅等传统美德。  尊重老人和长者地礼仪表现在饮食、家庭生活、走路、集会等各种场合。用

历史新知 礼仪知识:苗族礼仪

  苗族勤劳朴实、开朗大方、热情好客,不论熟人还是陌生人,见面后常以一句“鸟荣”(一切可好)互相问候。当苗族看到一个外族人会讲苗语时,认为这是对苗族人民的尊重,将把客人奉为上宾接待。  一般主人的卧室

历史新知 礼仪知识:佤族礼仪

  佤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盟、沧源、孟连、耿马、双江、镇康、永德等县,部分散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原称"卡佤族"。佤族从事农业为主,喜饮酒、嚼槟榔。嚼

历史新知 礼仪知识:侗族礼仪

  侗族自古热情好客。平时家中来人,不论亲疏,皆视同宾客,以酒肉相待。在酒席上,以敬酒敬菜为至尊,与客人手拉手、换酒‘干杯’表示情真意切、友好亲热,并以客人吃饱喝醉为荣。邻居来客,只要通知,即去作陪,

历史新知 礼仪知识:满族礼仪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另外,在内蒙古、河北、山东、新疆等省、自治区以及北京、成都、兰州、福州、银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少数散居满族。  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