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三朝元老,告老还乡为何带砖头回家

Posted

篇首语:闲散如酸醋,会软化精神的钙质;勤奋像火炬,能燃起智慧的火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大清三朝元老,告老还乡为何带砖头回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清三朝元老,告老还乡为何带砖头回家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孙嘉淦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孙嘉淦作为在大清帝国中历经了康熙、雍正、乾隆朝的三代老臣,深受皇家的垂青与信任。孙嘉淦不爱钱,喜欢直谏是有名的。自孙嘉淦在康熙朝步入仕途以来,他便是一个直言敢谏,廉洁自重的清官,堪称清朝版的海瑞。

雍正时期,“冷酷变装男雍正爷”囚禁亲兄弟、制裁亲儿子、打压反对派,可谓手段狠辣!

在雍正爷的冷酷统治下,朝中大臣皆人人自危,可唯有“核爆直男孙嘉淦”依旧我行我素,竟敢直谏雍正爷要“顾及亲情,亲近兄弟”, 若不是雍正爷急需要像孙嘉淦这种性格刚直的“棋子”去推行自己的铁政,恐怕孙嘉淦早就被斩了。

“朕自从继位以来,敢于直言进谏者,只有孙嘉淦一人。”

乾隆时期,大猪蹄子乾隆爷知人善用,提拔孙嘉淦为“左都御史”,上能弹劾文武百官,下能受理民间冤案,孙嘉淦的才能被发挥的淋漓尽致。

“左都御史”是个肥差,触犯法律的官员和百姓们为了减轻刑法,自然会行贿赂之道,但是孙嘉淦严格执法,铁面无私,俸禄之外一文不收,乾隆爷欣赏孙嘉淦的品质,升任他为主管刑部的“刑部尚书”。

自此之后,孙嘉淦步步高升,乾隆六年官至“湖广总督”, 成为封疆大吏的孙嘉淦依旧不忘初心,一不受贿赂,二不搞贪污,每年除了2万两的养廉银子,和180两的年奉之外分文不取,而且孙嘉淦自掏腰包,为遭受水灾的老百姓修房子,光是修河堤就花了几万两银子。

孙嘉淦退休时,既没有财产,又没有房产地产,眼看就要告老还乡了,自己能带回去的就只有一些衣物和细软。

孙嘉淦思来想去,觉得如果两手空空的告老还乡,可能不是太光彩,毕竟为官三十多年,到头来依旧是孑然一身,如此两手空空的回到家乡之中,必然会为家乡的士绅及亲友们所耻笑。此外,朝中的同僚也会讥讽,毕竟为官三十年却两袖清风,未免显得有些做作,容易留下话柄,难道大清朝就一个清官?这不明显是装吗?再者民间会议论乾隆皇帝苛待下属,连三朝元老竟然穷的叮当响,乾隆爷得多小气?

于是孙嘉淦的脑袋中冒出了一个“馊主意”,他雇了一辆马车,命令下人将马车中塞满石头……

孙嘉淦用这样的方式来“打肿脸充胖子”,多少带这些无奈,按照古代人的思想,谁都希望能够衣锦还乡,但是这对于清廉的孙嘉淦来说,确实“衣锦”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可是,这脸也打的太肿了,平时看惯了他的瘦骨嶙峋,突然充起胖子来,难免有小人看不惯,于是孙嘉淦出城的那天,他做官时得罪过的政敌们,向乾隆爷举报。说这孙嘉淦平时都是在演戏装清廉哪,背地里可是个大贪官,他回家的马车上都装了几十箱子金银珠宝!

信以为真的乾隆爷立即派出侍卫,骑快马去检查孙嘉淦的马车,侍卫发现马车的箱子里装的都是石头,乾隆爷得知后,非常感动。

谁能想到在那个“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年代,先后担任过六部尚书以及封疆大吏的孙嘉淦竟会如此清廉,甚至到了不得不用砖头撑门面的地步。要知道那个时代的官员可比明朝好多了,即使是不贪,收入也不低,早在雍正朝就开始在高薪养廉,高出了诸如养廉银之类的绩效奖金。而孙嘉淦却依然一贫如洗,实在难得。

这让乾隆皇帝对于孙嘉淦更加的钦佩和敬重,也更加是对品质和德行大加赞赏。最后乾隆皇帝不仅十分慷慨的赏赐了孙嘉淦一马车金子,还夸赞孙嘉淦是百官的表率。

孙嘉淦用最笨的方法,巧妙的化解了一场潜在的危机,不仅赚足了养老钱,还留下了“清官”的美称,可谓是一石二鸟。

最后想强调一点,某些文章说孙嘉淦只是因为不能衣锦还乡,怕老家的乡亲们嘲笑他穷,才将马车中装满石头,这种说法看似合理,实则却有些片面。比起家乡父老的看法,孙嘉淦最恐惧的是乾隆皇帝的看法。

三朝元老荣归故里却没钱养老,民间百姓会怎么议论?乾隆皇帝将如何自处?孙嘉淦是在保全乾隆爷的颜面,并不仅仅是给自己装面子。

所以孙嘉淦告老还乡时马车里拉几箱砖头,其实是在维护乾隆皇帝的面子!当然乾隆皇帝也十分上道,立即派人装了一车黄金送给了孙嘉淦,从此在历史中留下了“君贤臣廉”的美谈。

相关参考

孙嘉淦做了一辈子清官 最后为何拉了几骡车砖头回家

说到孙嘉淦其实大家也知道的他也算是一代名臣了,而且也是做了一辈子的清官,但是最后当他告老还乡的时候他做了一件非常难以理解的事情,到底是什么事情呢?话说当时竟然拉了几车的砖头回家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历史秘闻 孙嘉淦做了一辈子清官 最后为何拉了几骡车砖头回家

说到孙嘉淦其实大家也知道的他也算是一代名臣了,而且也是做了一辈子的清官,但是最后当他告老还乡的时候他做了一件非常难以理解的事情,到底是什么事情呢?话说当时竟然拉了几车的砖头回家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古人都讲究衣锦还乡,独霸山西的阎锡山,回家乡时是怎么做的

阎锡山号称「”山西王”,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军事人物。(阎锡山旧照)阎锡山出生于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一个小地主家庭。从读书开始,到入伍参军,经过多年的努力和血拼,最终成为了山西的实际掌权者。古人

嘉峪关城墙上的一块砖头为何无人敢动

说到嘉峪关城墙上的砖头其实小编一开始觉得没什么的,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呢?城墙上的砖头很多很多,没有什么奇怪的,后来一研究小编算是发现了,其实这个城墙上的砖头还真的是很有意思的,因为那里有一块十分特需的砖

历史人物 孙嘉淦为何要用砖头装富

孙嘉淦为何要用砖头装富?乾隆知道后是怎么处置的?本站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贪污腐败是历朝历代导致朝政破败的主要原因,在古代封建社会历朝历代都不乏贪官。其中便要数明朝尤为众多,比如说朱元璋在位

历史人物 此人为官清廉,晚年回乡家无余财,竟拉了十几箱砖头充脸面

孙嘉淦,山西兴县人,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直言敢谏而著称,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孙嘉淦出生于贫苦家庭,康熙五十二年时考中进士步入官场,担任翰林院检讨一职。>康熙驾崩后,雍正继位。由于雍正性格比

香港为何到1971年才废止《大清律例》

《大清律例》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法典。清朝的传世基本法典《大清律例》的制定工作,开始于顺治元年,经过顺治、康熙和雍正三朝君臣的努力,到高宗乾隆皇帝即位时,命三泰为律令总裁官,重修《大清律例》,在经过

明朝一大臣,先后辅佐5位皇帝,深得百姓爱戴,辞官后回家种地

在古代,如果大臣先后历经三位皇帝的话,就会被称赞为三朝元老,同僚和皇帝都会对他非常尊重。而明朝时期,曾有一位非常牛掰的大臣,虽然只活了63岁,却先后辅佐过5位皇帝,为官清正廉洁,深得皇帝器重,百姓对他

历史秘闻 明朝一大臣,先后辅佐5位皇帝,深得百姓爱戴,辞官后回家种地

在古代,如果大臣先后历经三位皇帝的话,就会被称赞为三朝元老,同僚和皇帝都会对他非常尊重。而明朝时期,曾有一位非常牛掰的大臣,虽然只活了63岁,却先后辅佐过5位皇帝,为官清正廉洁,深得皇帝器重,百姓对他

清朝唯一破例入庙的汉臣 大清三朝元老张廷玉

张廷玉是清代三朝元老大臣,于雍正年间到达了政治生涯的顶峰,他在谕旨与文字编撰、军机制度的设定以及奏章制度的改革完善等多个方面直接影响了直至清代末期的历史,除了政治功绩以外,张廷玉的品行作风也极为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