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留下了治世能臣,朱元璋留了哪三个人

Posted 大臣

篇首语:你可以忘掉失败,但不能忘掉教训;你可以忘掉昨天,但不能忘记历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朱棣留下了治世能臣,朱元璋留了哪三个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朱棣留下了治世能臣,朱元璋留了哪三个人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元璋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古代皇帝在临死前,都会找几个顾命大臣,让他们好好辅佐新皇帝治理国家,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也不例外,都为新皇帝留下了三个人。但是从留下的这三个人日后的所作所为来看,朱元璋在看人的眼光上还是略微逊色于自己的儿子,因为朱元璋留下了三个书呆子,不仅没能帮助继任皇帝治理好国家,而且还一错再错让皇帝丢了皇位;而朱棣留下的三个人,个个皆是治世之能臣,在他们的辅佐下,明朝开创了盛世。

当初朱元璋统一天下后,随他打天下的名将因为各种原因死的死、退休的退休,而又经过“洪武四大案”之后,开国之臣能留下来的就少之又少。朱元璋这样做虽是为将来的新政权扫平障碍,但是未免操之过急了,现在把能用的大臣都杀光,将来太子继位又依靠谁来治理天下呢?不过朱元璋还是有准备的,他特意挑选了三个人留了下来,用来在日后辅佐皇太孙朱允炆,这三人就是:方孝孺、齐泰、黄子澄。

朱元璋和朱棣都留下了顾命大臣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朱允炆登基继位后立刻把当时还是地方小官的方孝孺召回京城任命为翰林侍讲,任命齐泰为兵部尚书、黄子澄为翰林学士。而后每逢大事,朱允炆都要与此三人参议一番,如果是一般政务,这三人或许还能胜任,但是朱允炆重用他们,却希望他们帮助自己做另一件事,那就是削藩。

削藩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君不见昔日汉景帝采纳晁错削藩建议,最后惹得“七国之乱”,若非后来周亚飞力挽狂澜,汉景帝的皇位可能就不保了。而这次朱允炆也要行削藩之事,他重用了爷爷留下来的三位顾命大臣,准确的说是三位读书读久了已经读的麻木的书呆子。说三人都是书呆子,可能不准确,至少方孝孺和齐泰还是在削藩上提出了一些宝贵意见,但是黄子澄绝对是名副其实。

当年朱元璋在位时就派黄子澄为东宫伴读,当朱允炆的讲师。一次朱允炆在东角门对黄子澄说到:“诸叔各拥重兵吗,何以制之?”黄子澄回答道:“诸王护卫兵,才足自守,倘有变,临以六师,其谁能支!”随后又以汉朝七王之乱被平定的事迹来鼓励朱允炆,因此黄子澄在后来的三人中更得到朱允炆的信任。

那为何说他是名副其实的书呆子呢?这里说三件事以作证明。

第一件就是:朱允炆作为新皇帝登基后,按照惯例地方藩王是要进京晋见的,当朱棣到达南京后,户部侍郎卓敬劝朱允炆立刻把朱棣抓起来,削去藩位。但是朱允炆却说朱棣是他的叔叔,不能这样做。或许卓敬不是朱允炆的亲信,他人微言轻,不能让朱允炆采取这宝贵的意见,但是黄子澄却是朱允炆的亲信智囊,他的话朱允炆是无论如何都要听得。但此人仗着读《孝经》长大,绝不肯用这种卑鄙的手段打败敌人,所以就在朱棣晋见的整个过程中,黄子澄当了一回观众,从头到尾没有发一言、出一个计谋。这就很可笑了,之前在东角门时,黄子澄指点江山说的头头是道,真到了关键时刻却掉链子了,看来黄子澄不仅是书呆子,还是纸上谈兵的一把好手。

第二件是:朱棣回到北平不久后,朱元璋的忌日到了,同样按照规定朱棣是要进京祭拜的,但这次他没去,而是派了三个儿子做代表。朱棣的三个儿子进京后,三大顾命之臣中的齐泰就劝朱允炆立刻把这三人抓起来当人质,但是这时黄子澄站了出来,他认为此时行动可能会打草惊蛇。这就很自欺欺人了,前面已经有好几个藩王被削去王位,这时黄子澄却说不能打草惊蛇,简直是愚蠢到了极点。关键是朱允炆偏偏极为信任黄子澄,听取了他的意见,最后放走了朱棣的儿子。

第三件是:在朱棣靖难开始后,原本朱允炆派的统帅是耿炳文,但是因为作战不利,黄子澄趁机建议撤掉耿炳文的统帅之位,改成李景隆担任。关于李景隆,我在前面的文章《朱棣取得靖难之役胜利是因为能打吗?这3个原因你是想不到的》中介绍过,此人实际上是朱棣安插在南军中的内奸。而黄子澄放弃了前朝开国老将不用,却执意要用这样一个纨绔子弟而且还是敌方奸细的人做己方大军统帅,最后能不失败吗?

南京统帅李景隆

如果把朱允炆削藩失败的主要责任扣在黄子澄身上,也不太正确,因为黄子澄只是作为建议者,而最后采纳建议的却是朱允炆本人,他放着另外两人的意见不听,非要听这个夸夸其谈的书呆子的话,那失败就是必然的了。

实事求是的讲,这三人都是饱学之士,而且都是一等一的忠臣,朱元璋选择此三人做朱允炆的顾命大臣,是因为他们在太平之世,真的可以辅佐皇帝治理出盛世局面。但是没想到在自己死之后,皇孙却要在削藩这件事上重用他们,最后这三人不仅不能为皇帝分忧解难,反而出了一大推的馊主意。

所以在朱棣登基后,他就极为小心的避免当年侄子犯下的错误,他留下的三个人,都是经过各种历练,最终成为可以托付后事的人。这三人就是杨士奇、杨荣、杨溥,史称“三杨”。此三人虽然在学问上不及方孝孺、齐泰、黄子澄,但是在治国为政的能力上,要远远超过他们。朱高炽和朱瞻基父子得以顺利当上皇帝,很大程度上都离不开三杨的帮助和谋划。而且后来,在三杨的辅佐下,明朝才得以出现“仁宣盛世”,朱高炽和朱瞻基父子才得以成为一代明君。

朱棣留下的三杨

所以说,朱元璋在看人的眼光上还是要略逊色于自己的儿子朱棣,因为朱元璋留下的顾命大臣只能适用于太平之世;而朱棣留下的顾命大臣,则可以在太平时节和动乱时期都能使用。

相关参考

羅京給康輝留下了哪三句話,讓康輝受益一生

說到播新聞,現在最火的應該就數朱廣權和康輝了。說到播音界的前輩,我們一定會想起羅京老師。康輝在自己的《平均分》這本書里寫到了關於羅京老師的內容。除了表達緬懷之情外,羅京老師給康輝留下的三句話我認為值得

朱棣给崇祯留了一条后路,也是明朝的一条后路,可惜崇祯没有听

朱元璋从一个放牛娃一步一步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这其中经历的艰辛是一般人不能承受的,那么对于该选谁来继承自己用生命换来的江山,朱元璋心中早就有了自己的人选,那就是自己的孙子朱允炆,但是朱元璋的儿子们又怎

揭秘1949年底蒋介石为自己留了哪三条后路

  1949年的新年钟声刚响,内外交困中的蒋介石便不得不违心地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任代总统。蒋介石下野回到了家乡溪口,只不过是由前台转到了幕后,实权还掌握在他这位下野的总统手里。  在溪口小镇,蒋介石架

珍妃临死前说了哪三句话

珍妃是光绪帝的妃子之一,她容貌美丽,温柔体贴,又十分的聪明睿智,所以深得光绪的宠爱。其实光绪后宫的妃子也不多,只有皇后和瑾妃,但她们一个太瘦、一个太胖,所以珍妃和她们相比颜值可是高很多的,或多或少的,

朱棣給大明留了一後路,可保大明不亡,卻被崇禎忘得乾乾淨淨

朱元璋白手起家,辛辛苦苦打下一片江山,並且爲了自己心愛的孫子朱允炆能夠順利接手自己創下的大明基業,不惜背上戕害忠良的千古罵名,用各種理由解決了可能會對朱允炆上位造成威脅的功臣良將,而且對於自己的兒子們

20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历了哪三次历史性巨变?

三次巨变: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1、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大

司马炎到底在刘禅棺材里放了哪三件东西

关于司马炎的事迹你知道多少?下面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刘禅是刘备的长子,人称扶不起的阿斗,之所以说他扶不起,是因为刘备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被他拱手让给了别人。其实,蜀国本来是有机会的。假如,刘禅听取

治世之能臣, ”文盲”李卫的为官之道

田文镜、李卫、鄂尔泰是雍正朝最受宠的三个大臣,雍正常说他们是「”模范督抚”,但奇怪的是,这三人关系却并不融洽,其中尤以李卫与田文镜最为违和。《清人逸事》中即说,田文镜任河南总督时,嫉妒浙江巡抚李卫受宠

治世之能臣, ”文盲”李卫的为官之道

田文镜、李卫、鄂尔泰是雍正朝最受宠的三个大臣,雍正常说他们是「”模范督抚”,但奇怪的是,这三人关系却并不融洽,其中尤以李卫与田文镜最为违和。《清人逸事》中即说,田文镜任河南总督时,嫉妒浙江巡抚李卫受宠

中国历史上的六大治世能臣,你最崇拜的是哪一位

1、天下归心---周 公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他曾先后辅助周武王灭商、周成王治国。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他摄政治国。平定三监之乱后,大行封建,营建成周(洛邑),制礼作乐,然而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