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作者存疑 有专家指或非杜牧所作

Posted 作品

篇首语: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明时节雨纷纷”作者存疑 有专家指或非杜牧所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明时节雨纷纷”作者存疑 有专家指或非杜牧所作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写清明的诗以上面这首杜牧的七绝最为读者所熟知。它曾被选进《千家诗》,而这部诗选是旧时代四大启蒙课本“三(《三字经》)百(《百家姓》)千(《千字文》)千(《千家诗》)”之一,读过的人极多,即使是文盲和幼儿,因为常常听人念诵,也会知道,甚至可以随口背出,尤其是那前两句。

不过这首《清明》很可能不是晚唐大诗人杜牧的作品。杜牧的诗文集《樊川集》二十卷(前四卷是诗,后面是文)是杜牧病重时安排他外甥裴延翰编成的,流传至今,其中并没有这首诗;后来宋朝人搜罗杜牧的集外散佚之作,成《樊川别集》、《樊川外集》各一卷,也没有这首《清明》;直到南宋刘克庄、谢枋得先后编选《千家诗》,才出现这首署名杜牧的《清明》,而清朝康熙年间编成的《全唐诗》杜牧名下仍然不收此诗。所以不少专家认为这首七绝并非杜牧所作,而是唐朝的许浑或别的什么诗人的作品(详见吴在庆《杜牧集系年校注》第4册,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432~1433页)。

但是也很难断言《樊川集》以及《别集》《外集》就将杜牧的作品搜罗净尽了,《全唐诗》也不是百分百地可以信赖,所以现在也还不能将这首《清明》彻底排除于杜牧的诗歌之外,从文学生活史的意义上来说就尤其是如此。

这确实是一首好诗。首句中“雨纷纷”三个字直截了当地写出了清明时节的主要特点,这时各地雨水皆多,诗人开门见山一举点出,深得人心,遂成名句。以下三句顺流而下,由行人之愁苦,进而写到途中有酒店,可以稍息,可见行路虽难,而仍然充满希望和慰藉,即使到达那里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也罢。全诗一气贯注,明白如话,很容易记住。只要是好诗,大家就喜欢,是什么人写的,普通读者不大在乎,他们总是相当洒脱,也可以说是持一种纯文学的态度。

牧童的形象因其热情指路而深得人心。牧童干这份轻松好玩的活儿,雨具总是常备的,他怕什么“雨纷纷”!

后来“杏花村”就成了名酒和酒店的一大品牌,至今仍是非常有价值的无形资产,以至成了争夺的热点,由此最可见此诗的魅力。

所谓文学生活史,按法国著名文学史家朗松(GustaveLan-son,1857~1934)的意见,重点要研究作品的接受。既然作品是为读者而存在的,那么就要着重研究这样的问题:“读书的是怎样的人?他们读些什么?这是两个首要的问题,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我们就可以把文学移置于生活之中。”(《朗松文论选》,徐继曾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第71页)他主张“描写全国文学生活的图景,不仅包括执笔写作的知名之士,也包括阅读作品的无名群众的文明与活动的历史。”(同上第76页)既然工作的重点在此,那么将《清明》一诗继续暂挂在杜牧名下,亦未尝不可。

相关参考

杜牧《清明》最脍炙人口 古诗词中的清明

清明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历代文人骚客描写清明的诗词数不胜数,精彩纷呈。最脍炙人口、传诵不绝的当属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

杜牧《清明》最脍炙人口 古诗词中的清明

清明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历代文人骚客描写清明的诗词数不胜数,精彩纷呈。最脍炙人口、传诵不绝的当属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

我国古代人是如何过清明节的?古代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大诗人杜牧写下的这首七言绝句《清明》千古传唱,似乎奠定了清明节“清冷伤情”的情绪基调。然而,清明节由来已久,中国古人历来很重视清明节,那么古人又是怎么过清明节

春游踏青,祭祀先人

清明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节期在仲春与暮

为什么扫坟的时候要坟头压几张纸呢

清明时节雨纷纷,回家扫墓的人都怀着肃穆的心情,来怀念自己已故的亲人,并铭记自己出身的地方。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像是流浪者回到了温暖的家乡,找到了自己的根源。各地拜祭祖先的方式不同。山西这边拜祭祖先的时候

唐代大诗人杜牧笔下“杏花村”究竟在什么地方?

...深,有龙则灵。小小一个杏花村,因唐代诗人杜牧一首《清明》而闻名遐迩,于是全国各地冒出来许多杏花村,而且纷纷以杜牧笔下之正宗而自居。但千年以降,究竟谁才是杜牧笔下的杏花村,早已成为一个无头公案,难以考证...

《山海经》是何人所作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当中,有过许多旷古奇书,其中大部分都有明确的作者,创作的时间也没有争议,但也有例外,比如家喻户晓的《山海经》。尽管《山海经》中有些记载令人匪夷所思,甚至有点玄幻小说的感觉,但不可否认

历史军事 美媒:中国调解阿富汗令人意外 自负或非坏事

美国《纽约时报》3月26日文章,原题:中国的外交政策长大成人公开为阿富汗和谈斡旋,标志着中国的外交政策发生显著转变。这是北京首次就一项既敏感又重要的地缘政治事务担当真正的领导角色。中国终于小心翼翼地走

历史人物 杜牧曾看上十岁小姑娘

    文章摘自《传奇故事(下半月)》2009年第12期作者:慕容骁原题为《李杜风流事》    慕容骁呵呵一笑,扬手一木

明代郑州有一知县叫吴承恩 曾被专家认为是《西游记》作者

1984年,在荥阳发现了《重修卢医庙记》石碑一块,署名作者是「”知河阴县事文林郎古桐乡平川吴承恩”,落款日期是「”嘉靖二十八年夏四月”。明代的荥阳是河阴县,是郑州下管的四个县之一,都隶属于开封府。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