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三杰为何只有张良得以善终并获得刘邦尊重

Posted 刘邦

篇首语:没有道路直接通向成功,我们必须用自己的辛勤与汗水,来凝结这条漫长的道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初三杰为何只有张良得以善终并获得刘邦尊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初三杰为何只有张良得以善终并获得刘邦尊重

高祖刘邦建国时,文臣武将如云,而萧何、韩信、张良居功至伟,史家称为“汉初三杰”。尽管“人杰”均功劳盖世,但是功成名就之后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结局:一个处变不惊、虚怀若谷、从善如流,终化险为夷免于难;一个是心高气傲、好大喜功、贪图富贵,随被诛灭三族,演绎出一场极其惨烈的悲剧;另一个是心怀坦诚、淡泊名利、急流勇退,后归隐山林博得善终,给世人留下一段千古佳话。

睿智的萧何很早就和曹参一起追随刘邦,忠心耿耿,至死不渝,而他发掘人才的本事几乎无人能及。选择并追随市井无赖刘邦,认为其必成大器,其次是看好韩信,强力推荐,所以才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佳话。刘邦性类曹操,功高位显的萧何曾经多次被怀疑、试探。汉十一年,陈豨谋反,刘邦御驾亲征,萧何帮助吕后在长乐宫杀掉了淮阴侯韩信。于是刘邦下诏拜萧何为相国,加封食邑五千户,并派士兵五百人、都尉一名,作为相国的卫队。满朝文武都为萧何受到恩宠发来贺词,唯有召平前来报忧。他说:“恐怕祸患从此开始了!皇上在外征战,而阁下留守朝中,明明不必以身涉险,却无端加封阁下、为阁下增设卫队,这是由于淮阴侯韩信刚刚在朝中谋反,皇上因而有了怀疑阁下之心。增设卫队保护阁下,其实并非恩宠。希望阁下谢绝封赏,把全部家产都贡献出来资助军队建设。这样皇上必定高兴。”萧何于是谢绝封赏,大散家资,一场劫难化于无形。萧何深知“伴君如伴虎”,时刻警惕着,没被顺境冲昏头脑,又善于接纳他人意见,将刘邦的疑心消弭于无形,化险为夷,最终幸免于难。

对于韩信,刘邦可以说是用足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帝王铁律,当然,一方面是刘邦故意下套,另一方面也是韩信对自身定位不准造成的。作为部下,却以功要封,犯下了重大的原则性的错误。如果不愿屈居人下,在手握重兵时就应该早做打算,但他心怀“妇人之仁”,狠不下心反叛,最终在失去利用价值后被诛。帝王们在任何时候都对手握重兵的将帅非常忌惮,尤其是像韩信这样用兵如神的军事统帅,是任何一个有作为的帝王都不会掉以轻心的。其次,韩信在打下齐鲁后居然向刘邦伸手要官,以功要挟封他为齐王,犯了帝王大忌。试想,这种赤裸裸的言行举止,又怎能使刘邦放心?故垓下之战一结束,刘邦就立即封韩信为楚王,以满足他那颗贪婪的心。然而,好景不长,刘邦就借口游云梦泽时大会诸侯,一举将韩信拿下,后贬为淮阴侯。但他却仍不知悔悟、自省,反而对汉高祖怨恨更深,以致称病不朝,终于落得个被诛灭三族的悲惨下场。

张良是秦汉之际最出色的谋略家,也是汉初“三杰”当中,唯一甚得善终的人。他虽身居乱世,却胸怀国亡家败的悲愤,毅然投身于倥偬的兵戎生涯,为刘邦击败项羽以及汉朝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留侯张良韩国贵族后裔,秦末群雄并起,他也曾经组织队伍反抗暴秦,遇到刘邦后,两人相谈盛欢,刘邦对张良几乎言听计从。这才有了“约法三章”入主咸阳,鸿门宴有惊无险,刘邦后来被封汉王,有听张良之计,火烧栈道,使项羽放松了警惕,为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打下了基础。楚汉战争开始前,张良从彭城再投刘邦,受封为“成信侯”,成为刘邦的军师,帮助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战胜项羽,平定天下。刘邦称帝后封赏功臣时,功成名就的张良谢绝了“自择齐三万户”的封赏,选择“留”这个地方。此后就过着几乎是隐居的生活,除了在封赏功臣、建都问题上提了些意见外,就是后来保护了太子。三杰中,张良精通黄老之学,深知“不伐其功,不矜其能”,的道理,功成身退,所以刘邦一直很尊重张良。

张良的做法为后人树立了典范,很值得人们深思和学习。其实功名利禄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们又何必要去苦苦追求呢?高处不胜寒!那些真正做得人上人的,滋味到底又如何呢?从睡梦中惊醒吧,那些一生追求名利的人! 真正的强者总是善于隐藏自己的锋芒,成熟的管理者应该掌握一种外圆内方,绵里藏针的管理、处事技巧。让别人的攻击因为没有着力点而不能发挥作用,反之自己只需轻轻一击就可以令竞争对手受到重创,这才是真正的经营、管理高手应该做的事情。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汉初三杰张良为什么跟随刘邦

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汉初三杰之张良的故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张良的故事:张良先人是韩国人,其祖父张开地是韩昭侯、韩宣惠王、韩襄哀王时期的相国,其父张平是韩厘王、韩悼惠王时期的相国。当秦灭

历史人物 汉初三杰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汉初三杰最后的结局是什么?为何只有韩信死于非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整个汉王朝最开始的三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飞张良、萧何、韩信,如果没有这三个人,刘邦想要打败项羽,单纯的凭借自己的肉身

历史人物 “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无数次帮助刘邦逢凶化吉

大家好,这里是本站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张良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张良是一位生活在西汉初期的战略家和政事家。他是“汉初三杰”之一,其他两大豪杰分别是韩信和萧何。张良不仅帮助刘邦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是为汉朝

历史人物 历史上汉初三杰的历史功绩和命运归宿——张良

  导读:秦末大乱,群雄并起,楚汉相争,天下归汉。汉高祖刘邦曾总结过自己能得天下的原因,刘邦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

历史人物 汉初三杰谁对刘邦的帮助最大

汉初三杰谁对刘邦的帮助最大?张良作出了哪些贡献?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初三杰可以说都是功不可没,毕竟汉朝的建立也不是一个人就能够完成的,而在刘邦看来,萧何、韩信、张良这三

汉朝历史 汉高祖刘邦为何仅仅对张良信任有加

张良,汉初三杰之一,对于这个人估计中国人都不会陌生。他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谋圣”。所说的“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指的就是他。他也是汉初三杰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刘邦猜忌过的,从头到尾刘邦都对他

汉朝历史 汉初三杰的张良和萧何,究竟孰高孰低

汉初三杰的张良和萧何,究竟孰高孰低?  众所周知,张良、萧何、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被汉高祖刘邦誉为“汉初三杰”。三杰中,萧何年龄最长,张良次之,韩信最小。  张良,生于公元前

汉朝历史 汉初三杰的张良和萧何,究竟孰高孰低

汉初三杰的张良和萧何,究竟孰高孰低?  众所周知,张良、萧何、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被汉高祖刘邦誉为“汉初三杰”。三杰中,萧何年龄最长,张良次之,韩信最小。  张良,生于公元前

历史人物 张良凭什么位列汉初三杰之一

刘邦刚办完母亲的丧事,便传来陈胜兵败被杀的消息,他的身子被震得一颤,这个噩耗无异于晴天霹雳。>在刘邦的心里,他对第一个举大旗拉大皮的陈胜既敬又佩。同样是地地道道农民出身的陈胜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怒而揭竿

历史人物 汉初三杰的张良为何坚决推辞

  当年项羽消灭大秦王朝后,他开了一次英雄大会,对天下的各大诸侯进行了分封。但是因为项羽感情用事,使得很多人都对他的分封不满,致使英雄大会后,不是今天这个诸侯造反,就是明天那个诸侯言变。总之项羽在西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