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汉初三杰的张良为何坚决推辞

Posted 刘邦

篇首语:读和写是学生最必要的两种学习方法,也是通向周围世界的两扇窗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汉初三杰的张良为何坚决推辞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汉初三杰的张良为何坚决推辞

  当年项羽消灭大秦王朝后,他开了一次英雄大会,对天下的各大诸侯进行了分封。但是因为项羽感情用事,使得很多人都对他的分封不满,致使英雄大会后,不是今天这个诸侯造反,就是明天那个诸侯言变。总之项羽在西楚霸王的位置上就没有过一天安稳的日子。而正是因为这些诸侯的叛乱,使得 在汉中得到了喘息和厉兵秣马的机会,为他的东归创造了条件。>  此时天下形势基本已定,这么多 鞍前马后拚死拼活还不是图个功名利禄?还不是图个封妻荫子?于是 版的英雄大会顺应形势召开了。大会开始后,刘邦先客套了几句,然后就直接进入了主题,对各大 进行了分封,名单如下:>  萧何封酂侯。>  曹参封平阳侯。>  周勃封绛侯。>  樊哙封舞阳侯。>  郦商封曲周侯。>  夏侯婴封汝阴侯。>  灌婴封颖阴侯。>  傅宽封阳陵侯。>  靳歙封建武侯。>  王吸封清阳侯。>  薛欧封广严侯。>  陈婴封堂邑侯。>  周绁封信武侯。>  吕泽封周吕侯。>  吕释之封建成侯。>  孔熙封蓼侯。>  陈贺封费侯。>  陈豨封阳夏侯。>  任敖封曲阿侯。>  周昌封汾阴侯。>  王陵封安国侯。>  审食其封辟阳侯。>  大家看到这里,肯定会问,怎么不见汉中三杰 及「盗其嫂」陈平的分封啊?各位别急,奶酪有的,面包有的,一切都会有的。这是刘邦故意卖的关子,他把自己最为信任的两大谋臣放在最后来分封,就是想把最具悬念的留到最后揭晓。>  待众人的声音平息后,刘邦开始揭晓最后的悬念了:赏 三万户,封为留侯。>  这张良自刘邦一统天下后,他就整天待在家里修身养性。今天的英雄分封大会他本来也不想参加,但刘邦派人请了他几次,碍于情面他只得来出席。面对刘邦的分封,张良却不买账,推托道:「臣自愿在家闭门练功,不愿再受封侯累赘。」>  这时刘邦来了个霸王硬上弓,这个侯你当也得当不当也得当。这世上居然还有逼别人当侯的,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这就好比武侠小说中一些名师高人强行收自己喜欢的年轻后辈为徒一样。>  当然,张良之所以总是推托,除了他一贯谦逊的作风外,还有更重要的是他从《太公兵法》中学到了「上兴邦安国,下全功保身」之法,悟出了功成名就后就该隐退的道理。单从这一点来看,张良比韩信明显高出了N个等级。>  最后分封的是陈平,他被封为户牖侯。当听到刘邦的分封时,陈平双膝跪地,泪流满面地说:「臣无功无德,请陛下另封他人。」>  刘邦就说了,你怎么没有功劳了,你的很多计谋都很好啊。没你的妙计我能打败项羽吗?陈平说这一切归功于一个叫魏无知的朋友。他说当初如果没有魏无知的推荐,微臣哪能为陛下效力呢?听完陈平的解释,刘邦对他更是刮目相看,当即宣魏无知进宫,赏了他黄金千两。>  这次分封看似皆大欢喜,但实际上藏有隐患。这些文臣受封时,那些冲锋陷阵的武将们就不服了。他们说,我们是用鲜血和汗水换来这个侯的封号,像萧何等人哪里上过前线呢?为什么要封他为侯,而且还排在第一的位置呢?>  刘邦没有直接与这些武将们进行理论,而是不急不慢地讲了一个猎人和猎狗的故事:追杀野兔,靠的是猎狗;而发号施令,靠的是猎人。刘邦知道这些武将们终将会明白他这句话的,没有这些文弱书生们「运筹帷幄之中」,就算他们勇冠三军,那又如何?能「决胜千里之外」、能打下这江山吗?>  外族人分封完毕,接下来刘邦还对自己家族的人进行了分封。>  长兄刘伯早逝,无封。>  次兄刘仲封为代王,管辖代地。>  小弟刘交封为楚王,管辖淮河以西。>  堂兄刘贾封为荆王,管辖淮河以东。>  刘肥(刘邦的情妇曹氏生的儿子),被封为齐王。>  吕后的儿子刘盈早就定为太子了,这里就不用再分封了。>  分封完毕后,刘邦的老爹刘老公不服了。他提出了抗议,说是自己的大儿子刘伯尽管英年早逝,也应该追封他一个侯爵,不应该什么都没有。其实,刘邦当年当流氓时,大嫂对他很是冷淡,一年四季想到他家打打牙祭都不行,对此刘邦怀恨在心,这次分封自然没答理他们。但刘老爹毕竟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因此对刘邦进行了苦苦相求。刘邦最后被逼急了,又碍于老爹的颜面,最后决定还是封一个侯给他当:武哀侯。封他的儿子刘信为羹颉侯。>  不过刘信被封为侯后却喜怒交加。喜的是自己终于也被封为侯了,怒的是谁当了这个侯也不会好受。这倒不是说刘信封的侯空有侯名没有实权,相反实权还很大,但问题是这个侯的封号太不雅观了点——羹颉的意思是吝啬。

相关参考

汉朝历史 汉初三杰的张良和萧何,究竟孰高孰低

汉初三杰的张良和萧何,究竟孰高孰低?  众所周知,张良、萧何、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被汉高祖刘邦誉为“汉初三杰”。三杰中,萧何年龄最长,张良次之,韩信最小。  张良,生于公元前

历史人物 历史上汉初三杰的历史功绩和命运归宿——张良

  导读:秦末大乱,群雄并起,楚汉相争,天下归汉。汉高祖刘邦曾总结过自己能得天下的原因,刘邦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

汉朝历史 汉初三杰的命运沉浮

高祖建国时,文臣武将如云,而、韩信、张良居功至伟,史家称为“汉初三杰”。尽管“人杰”均功劳盖世,但是功成名就之后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结局。一个处变不惊、虚怀若谷、从善如流,终化险为夷免于难;一个是心高

历史人物 汉初三杰的后代们,为什么有的富贵余生,有的世代为奴

汉初三杰的后代们,为什么有的富贵余生,有的世代为奴?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楚汉争霸时,刘邦依靠手下的三位顶级人才张良、萧何、韩信,得以击败项羽,获得最后的胜利,开创荣耀万世

汉初三杰为何只有张良得以善终并获得刘邦尊重

高祖刘邦建国时,文臣武将如云,而萧何、韩信、张良居功至伟,史家称为“汉初三杰”。尽管“人杰”均功劳盖世,但是功成名就之后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结局:一个处变不惊、虚怀若谷、从善如流,终化险为夷免于难;一

韩信被杀只是吕雉自作主张吗

吕雉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同为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从刘邦举起反秦大旗到奠定大汉基业,张良为刘邦谋划的地方很多,如鸿门宴脱险,如韩信要齐王之权,再如暗渡陈仓等等,汉初三杰的作用

历史人物 汉初三杰张良为什么跟随刘邦

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汉初三杰之张良的故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张良的故事:张良先人是韩国人,其祖父张开地是韩昭侯、韩宣惠王、韩襄哀王时期的相国,其父张平是韩厘王、韩悼惠王时期的相国。当秦灭

汉朝历史 汉高祖刘邦为何仅仅对张良信任有加

张良,汉初三杰之一,对于这个人估计中国人都不会陌生。他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谋圣”。所说的“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指的就是他。他也是汉初三杰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刘邦猜忌过的,从头到尾刘邦都对他

历史人物 汉朝时期汉初三杰之一“张良”简介,张良是如何死的

人物生平圯上受书张良出身于贵族世家,祖父张开地,连任战国时韩国三朝的宰相。父亲张平,亦继任韩国二朝的宰相。至张良时代,韩国已逐渐衰落。韩国的灭亡,使张良失去了继承父亲事业的机会,丧失了显赫荣耀的地位,

历史人物 汉初三杰之一张良简介

汉代人物中文名:张良别号:张子房国籍:中国(汉代)民族:汉族出生地:颍川城父出生日期:公元前250年(辛亥年)死日期:公元前186年(乙未年)职业:政治家、谋士(历史lishixinzhi.com)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