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初期的“汉阳诸姬”是什么

Posted 初期

篇首语: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初期的“汉阳诸姬”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初期的“汉阳诸姬”是什么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春秋初期随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自牧野之战后,周武王姬发消灭商朝,建立了周朝。西周初期,周武王了镇守辽阔的疆土,控制殷商后裔,便把兄弟叔侄和立有战功的功臣分封到各地担任诸侯,以此为周王朝镇守疆域。到了西周中期,周昭王、周穆王不断向南方一带用兵,又把一些姬姓兄弟叔侄从山西、陕西移封到淮水上游和汉水中游地带,建立起随、唐、蔡、应、息等数十封国,组成一个庞大的姬姓封国势力,史称“汉阳诸姬”。

这些姬姓诸侯国之间互为犄角之势,其目的之一就是压制荆楚、于越一带的诸侯国,从而安定周王朝的南方疆域。当然,到了春秋初期,楚国在崛起的过程中,自然和这些姬姓诸侯国之间免不了一番冲突了。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随国,就曾阻挡楚国北进中原。那么,问题来了,对于随国这一诸侯国,最后是什么下场呢?

随国是西周初在湖北分封的一个姬姓诸侯国,故地在今湖北省随州等地区,又名曾国,随国(曾国)的国君始祖为周朝开国大将军南宫适(括)。就南宫适(括)来说,出自周王室所在的姬姓宗族,和姜子牙、周公旦等人一样,为西周的建立立下了大功。在此基础上,就随国(曾国)来说,自然和晋国、卫国、鲁国、郑国、燕国等一样,属于姬姓诸侯国。

在西周时期,随国等汉水一带的姬姓国封邑宽广,大致以随枣走廊为中心,北抵新野,东邻应山,南及京山,西近襄樊。其中,就随国来说,疆域主要位于今湖北省随州市一带。在西周时期和春秋初期,随国和周边的姬姓诸侯国之间互相配合,以此共同抵御抵御楚国东进北伐,促使强大的楚国迟迟无法问鼎中原。当然,对于后者来说,自然也将随国视为眼中钉和肉中刺,意欲除之而后快。

对于楚国来说,楚武王这位君主在位时,曾对随国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左传·桓公六年》中记载随国不仅积极准备防御工事,还拒绝参加楚人主持的沈鹿之会,更加引起了楚人的不满。在此基础上,虽然楚国的第一次进攻没有取得胜利,但是,之后楚国又多次袭扰随国,这让后者难以承受,毕竟在整体国力上,随国和楚国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了。

在春秋初期,也只有晋国、齐国、秦国等大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抗衡楚国。在无奈之下,随国只能选择和楚国订立盟约。而这,实际上违背了周王室设立随国的初衷,也即随国等姬姓诸侯国,就是用来压制楚国的。当然,这也是因为周王室东迁洛邑后,可谓持续衰落下去。已经虚弱不已的东周王室,根本无法干涉楚国的对外扩张,这让随国为了自保,从而选择和楚国订立盟约。

《左传·桓公八年》中记载,楚堵敖三年(鲁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72年),楚堵敖想杀害弟弟熊恽。对此,熊恽立即逃到随国(今湖北随州西北)。在此基础上,熊恽联合随国的兵马袭击、杀死楚堵敖,夺得国君之位,是为楚成王。因此,对于随国来说,可谓一度干涉楚国君主即位事宜,并且对楚成王有扶持的恩情。因此,就后者来说,在即位之初,布施恩德,与随国等诸侯修好结盟,而且向周天子进贡以巩固王位。

但是,等到位置巩固之后,楚成王和之前的楚武王、楚文王一样,同样致力于疆域的扩张,先后灭亡弦、黄、英、夔等国。在楚成王的野心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公元前640年,随国依靠汉水东边各诸侯的力量背叛楚国。同年冬天,楚国的斗谷於菟率领军队进攻随国,迫使随国继续依附于楚国。

最后,自楚成王之后,随国“世服于楚,不通中原”(《左传·哀公元年》杜注)。一定程度上,随国可以说是成为楚国的附庸了。公元前506年,柏举之战正式爆发。对于春秋末期的柏举之战,导致楚国的郢都被吴国大军攻占。对此,楚国君主楚昭王最终逃入随国。虽然吴国大军追击到了随国,可是,随国坚决抵抗,没有将楚昭王交给吴国。所以,在春秋末期,楚国基本上消灭了汉水一带的诸侯国,却唯独放过了随国这个小国。究其原因,应该和随国曾经保护楚昭王,并帮助楚国复国存在一定的关系。

但是,进入到战国时期后,战国七雄之间的激烈兼并战争,促使随国终究难以立足。也即在战国时期,楚国最终还是吞并了随国。当然,即便楚国不兼并随国,秦国、韩国、魏国等战国七雄,也不会放过随国的。彼时,郑国、宋国、鲁国等诸侯国,同样无法独善其身。也即到了战国后期,基本上也就剩下战国七雄了,随国等熬过春秋时期的诸侯国,终究没办法在战国时期继续坚持下来。当然,因为史料记载的匮乏,随国这个姬姓诸侯国的具体灭亡时间,没有比较明确的记载。对此,你怎么看呢?

相关参考

战国初期最强的是哪个国家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春秋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春秋中期以来,各强国人口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小国一个个被灭,战事也越来越血腥,“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后,时代由春秋走向了战国,春秋时

春秋战国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代要叫春秋

春秋,得名于鲁史「春秋」,是诸侯互相兼并称霸的时代,战争频繁。国内政争亦多。原本为诸侯之长的周王国变为诸侯利用的工具,只是在重要诸侯上场时稍微亮相而已。初期是郑国天下,在初期到中期之间,齐国开始强盛,

春秋战国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代要叫春秋

春秋,得名于鲁史「春秋」,是诸侯互相兼并称霸的时代,战争频繁。国内政争亦多。原本为诸侯之长的周王国变为诸侯利用的工具,只是在重要诸侯上场时稍微亮相而已。初期是郑国天下,在初期到中期之间,齐国开始强盛,

战国初期思想家墨子名言有哪些

墨子名言墨子,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及教育家。墨子名言墨子名言,即墨子语录。墨子曾周游列国,在各地游学,在不断的学习及领悟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

战国初期实力最强的是哪个国家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魏国为何到战国后期会一蹶不振?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春秋中期以来,各强国人口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小国一个个被灭,战事也越来越血腥,“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后,时

战国初期四强之一的越国,未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我们知道战国七雄指的是齐、秦、楚、赵、韩、燕、魏七个强大的国家。战国七雄为一流国家,当然七雄中也有强有弱。其他国家为二流三流,都为七雄所吞并。越国在春秋初就已经是强国。齐桓公北伐孤竹、离枝时就怕越国趁

战国初期的魏国,有无实力彻底灭亡秦国

文|小河对岸秦国自东出并取天下便以魏国为腹心之患,商鞅对秦孝公就有一番言语: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秦国与魏国的关系,延续了春秋时期的秦晋两国的关系,虽有成语「”秦晋之好”一说

春秋战国 吴起是谁

吴起是谁?吴起是怎么死的?  吴起(前440年——前381年),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县,一说山东省曹县东北)人。  吴起一生

春秋战国 吴起是谁

吴起是谁?吴起是怎么死的?  吴起(前440年——前381年),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县,一说山东省曹县东北)人。  吴起一生

春秋战国 战国七雄

  韩、赵、魏、齐、楚、燕、秦。自公元476 BC至221B.C.。指的是同时并存的七个国家,结束自秦始皇统一六国。  战国初期,七雄皆各有所长,鹿死谁手难见分晓。当时最强的国家并非秦,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