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兵制有哪些
Posted 士兵
篇首语:不要让世界改变你的微笑,用你的微笑改变世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代的兵制有哪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代的兵制有哪些
古代当兵的军饷发下来之后怎么保管?,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说到战场上的士兵真的挺惨的,有的时候为了吃口饭没得选,好在还能领军饷,那么小编就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了,在战场上打仗的士兵那么他们领取的军饷应该很多啊,一般都放在什么地方保管呢?放身上肯定不方便的,所以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哦,下面我们一起分析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吧!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当兵吃粮、领饷银”自古有之,天经地义。
但说到普通士卒能领到沉甸甸银子的机会很少,为数不多的犒赏或者饷银下发时,存放的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点:
1、寄回家中养育亲人。
2、存放在信得过的官员那里。(一般是掌后勤、记功或发饷银的官员)
3、随身携带,以便花销。大多数情况下,普通士卒除了寄回家中的钱财外,剩不下多少,尤其是战争期间,谁也不知道能活多久,发了饷银下来,基本上都挥霍一空。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士兵是不可能领到饷银的,也就没了处置的烦恼。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中国古代早期的兵制。
一、古代的兵制
中国古代的兵役制度按照是否发放饷银,大致分为两种:
1、征兵制
春秋时代以前,国家采用“兵农合一”,所谓寓兵于农政策,平时务农,战时国家授于铠甲和兵器。到了战国时期,由于战争规模的扩大和对抗的加剧,开始出现了全民皆兵制。战国后期,秦楚决战皆带甲百万,而其他五国参战军队人数也在30-50万之间。
以上就是征兵制,士兵没有饷银,有许多时候,士兵自己要准备战争物资,包括:铠甲、武器、战马以及其它生活必需品。
例如:秦朝“黑夫家书”中,参战的良家子黑夫兄弟向远在千里之外的兄长索要钱财,以便能维持生计,这就是最典型的明证。
为什么没有饷银,还要时刻冒着生命危险征战沙场呢?只为了军功,为了立功封爵后,获得的土地以及特权。
秦朝、西汉时期的主要兵制就是征兵制,在这种制度下,平常士兵是不能领到俸禄的,也没了存放在何处想法。当然为了军心和士气的需要,在古代是允许士兵在战争胜利后,劫掠钱财按比例上交后,留有剩余的。
2、募兵制
募兵制的雏形起于东汉光武帝时期,建武年间,相继罢郡国都尉、轻车骑士、材官、楼船。自此各郡国兵备空虚,一些地方豪强不得不私自组建个人武装保卫家乡。
到了宋朝募兵制完全替代征兵制,国家和士兵成为雇佣关系,这时士兵的待遇得到改善,国家招募士兵,要给与安家银,在军队中的吃穿都由国家供给,每月还有饷银可拿。
宋朝的兵种编制分为禁军(中央军)和厢军(地方军)。
禁军编制为厢、军、营(指挥)、都四级。一半守京畿,一半戊诸郡,京城与畿辅兵力亦大致平衡,以便内外相制。
厢军属地方军,名为常备军,实是各州府的杂役兵。主要任务是筑城、制作兵器、修路建桥、运粮垦荒等,一般无训练、作战任务。
在宋之后,各朝各代士兵一般都有饷银发放(元朝除外)。我们来看看,最典型的宋朝士兵的饷银有多少呢?
二、宋朝士兵的饷银
再来看看一个普通宋朝士兵每月饷银有多少呢?
先来说说北宋中央禁军,军中也分等级,大致分为上、中、下三等。他们各自之间的俸禄也差距明显,上等禁军一个月俸禄足足有一贯(千文),中等禁军一个月俸禄只有500文,而下等禁军最惨,只有300文。地方军的情况还要差,他们之中最低等级的士兵,经过层层盘剥,一个月只能拿点咸菜和粗粮,连钱都没得发。
在网上经常看到一种观点,说宋朝士兵俸禄优厚,一年能拿30到50贯铜钱,纯属断章取义、不求甚解。
每年50贯左右的数字,是朝廷在一个士兵身上一年的花费,包括:吃食、穿着、维护和保养兵器,最后才是拿到手的饷银,一年大概也就10贯左右,每月也就不到一千文铜钱,换算成银子1两,多重呢?
古代16两为1斤,折合1两=1/16*500=31.25(g),每月发到手里就这点,别说,还怕一不下心就丢了,那么士兵们领到银钱后,是怎么放置的呢?
三、饷银的处置
上文书说道,士兵处置饷银的方式大致三种:
1、寄回家中
古代当兵,都是青壮之人,家里的顶梁柱,在古代科技并不发达的时期,一家老幼的生活都要考家中成年男子的劳作获得。
在当兵成为一种职业时,士兵每月的饷银也就成了家中老幼妇孺生存的希望,因此大多数士兵发到饷银后,会托人寄回家中以供养亲人。
2、官员保管
如果没有合适的人能及时的把这份俸禄寄回家中,在军营之中,放在自己身边怕丢失和被窃,士兵们普遍的做法是找一个信得过的军官保存自己的饷银。
哪怕是在之后的战斗中不幸丧生,这个品德高尚之人,也不会贪墨了自己这份血汗钱,在这之后会找机会转交给他的家人。
3、随身花销
古代大军行动,历来会有许多的买卖之人跟随,携带大量货物以便军中将士采买。当然,大量的银钱都会交到女人手里,这里所说的女人就是随营的“女妓”,靠军队生活,白天洗衣做饭,晚上有偿解决士兵的生理需要,当然这是在相对和平的时期。
战争是残酷的,士兵在经历了战场上血雨腥风的磨难,有命活着回来的,邀三五袍泽大吃大喝一场之后,为了解决精神和生理方面的问题会把大量的军饷花到这些女人身上,这一连串的活动下来,这为数不多的钱财也就花光了,根本就不用考虑怎么存放了。
这些可怜女人的来源是犯了重罪官宦的妻女充军、剿灭土匪、强盗的妻女以及俘虏敌对势力的女人,当然也有靠自己活不下去的孤苦女子,不想沦落风尘的选择了自杀,大多数人选择了苟且活下去,这也成了士兵饷银最终流向之一。
综上所述,古代士兵饷银多不多、有没有这要看是在哪个朝代,至于具体怎么放置的问题,纯属现代人没事瞎操心,总之为了生存和享受,不会无缘无故的丢弃就是了。
相关参考
募兵制(汉语拼音:mùbīngzhì),中国古代兵制。自唐五代以后,募兵制取代征兵制,为封建时代兵制的一大变革。宋代一般都采用招募的办法。灾年招募流民和饥民当兵,防止灾年爆发农民起义,是宋代一项传
宇文泰为什么推行府兵制?为了最大限度实现兵民合一,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同时保持军队战力。什么是府兵制?府兵制的建立者是谁?府兵制,中国古代兵制之一。该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
一、古代国防历史我国古代国防自夏朝开始至1840鸦片战争止。包括:1,古代兵制建设,如出现步兵,骑兵,水师等独立兵种,打破世袭兵制,采用募兵制与郡县征兵制,剥夺私属武装,集中军权统一军队,文武分职,凭
宇文泰为什么推行府兵制?为了最大限度实现兵民合一,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同时保持军队战力。什么是府兵制?府兵制的建立者是谁?府兵制,中国古代兵制之一。该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
募兵制中国古代兵制之一,它的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吴起。到底什么是募兵制呢?在春秋时期,国家征兵只是针对于世家子弟中的男丁。但是随着战事的发展,这已经无法满足国家战争的需要。于是便开始向普通大众征壮丁,但
府兵制,中国古代兵制之一。该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建于大统年间(535
府兵制,中国古代兵制之一。该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建于大统年间(535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出自宋代张载,同样这句话也适用在苏辙的身上。苏辙作为典型的的古代士大夫形象,他对家国天下均有思考和研究。他的政治生涯几经沉浮,跌宕一生。
大明立国之初,朱元璋根据汉代的屯田制、唐代的府兵制、宋代的更戌法和元代的职官制制定出了新的卫所制。卫所制的核心是寓兵于农、耕战结合,目的是在尽量压缩国防开支的情况下,既能保持一支规模庞大的常备军,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