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降将那么多,为何只有于禁憋屈而死?
Posted 庞德
篇首语: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时期降将那么多,为何只有于禁憋屈而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国时期降将那么多,为何只有于禁憋屈而死?
三国时期降将那么多,为何只有于禁憋屈而死?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纵观三国时代,投降敌国的将领数不胜数。吴蜀之战时,蜀国的黄权就曾被迫投降了魏国,对此刘备仅仅说了句“黄权是迫不得已的”,丝毫没有为难黄权的家眷。
然而,同样的情况到了魏将于禁身上,却产生了迥然不同的后果。关羽水淹七军后,于禁战败降蜀,结果从此身败名裂,为天下笑。那么,为什么同样是投降敌国,于禁投降的后果却这么严重呢?
01、五子良将
曹操的手下有五位杰出的将领,分别是于禁、张辽、徐晃、乐进、张郃,这五人世称五子良将,全部是曹操心腹中的心腹,骨干中的骨干。
五位将领中,于禁和曹操早在汉灵帝时期就相识了。初平三年,鲍信迎曹操领兖州牧,于禁便成了曹操的部下,算是拿到了曹操团队的原始股。
此后,于禁跟着曹操风风雨雨一路走来。讨伐黄巾军时,黄巾军黄邵等部乘夜偷袭曹操大营,多亏于禁率兵拼死抵抗。一场恶场下,于禁不仅斩杀了黄巾军主将黄邵,还逼得黄巾军全员投降了。
待到濮阳战吕布时,又是于禁一马当先,独自攻下了吕布两座营寨,曹军因此士气大振,奠定了此后胜利的基础。
宛城之变时,于禁又秀了把上古名将风度。当时张绣降而复叛,曹军被打得措手不及,曹操的长子曹昂、爱将典韦全部死在乱军之中。
曹军大乱之际,于禁却能约束部下从容撤退,军容军阵丝毫不乱。
撤退途中,于禁还顺手收拾了欺压百姓的青州兵,结果青州兵不服气,跑到曹操面前去打于禁的小报告。
消息传来,于禁的手下都慌了,纷纷劝于禁赶紧去跟曹操解释,可于禁却说:“现在大敌当前,作为将领应该以抗敌为先,至于曹公,他是明事理的人,不必解释了。”
于禁的做法传到曹操耳朵里后,对于禁的欣赏又多了几分。史料记载,曹操曾欣慰地对于禁说:“淯水之难,吾其急也,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
上古名将的一流风采,让于禁被封为益寿亭侯,可谓是名利双收。
但于禁的神话还没有结束,官渡之战时,于禁守延津,拒袁绍,斩首数千,俘获数千,圆满完成了曹操交给他的任务。
建安十一年,于禁的好友昌豨背叛了曹操,曹操派于禁领兵征讨。于禁奉命前往后,很快就打败了昌豨,走投无路的昌豨只得向老友于禁投降。
当时所有人都以为于禁会顾着旧情留昌豨一命,哪知于禁却以曹操曾经下令说,“凡是被包围后才投降的人不可赦免死罪”为由,挥泪斩了昔日旧友。
这一举动让曹操更加器重于禁,此后于禁先后受封虎威将军、左将军,假节钺,分邑五百户,还有一子被封为列侯。
摸爬滚打近三十年后,于禁终于成为了当时曹操团队中唯一假节钺的大将,地位足可媲美蜀汉集团的关云长。
02、水淹七军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于禁的事业达到顶峰之际,一场足以改变于禁命运的大战悄然拉开了帷幕。
公元219年,关羽围攻曹仁于樊城,于禁奉命督领七军前去救援曹仁。
按照于禁的设想,他率军在城外安营扎寨,与城中的曹仁互为犄角之势,必能拖得关羽粮尽而返。
谁知天公不作美,正当双方处于胶着状态时,汉水突然暴涨,关羽抓住这天赐良机,将处于水灾中的于禁打得大败。
眼见粮草、辎重损失殆尽,兵无战力,将无战心,于禁无奈之下,只得投降了关羽。
这场改变了于禁命运的战役,终化为史书上冰冷的文字:“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
于禁投降后,魏将庞德临死不屈,最终壮烈牺牲,成一曲千古绝响。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庞德的殉国映衬着于禁的投降分外刺眼。曹操听说于禁投降后,失望的连连顿足:“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及庞德也!”
其实,曹操还真是冤枉于禁了。于禁投降与庞德殉国,是他们不同地位不同责任导致的差异,但毋庸置疑,他们都做出了最好的选择。
想死很容易,想活着却很难。于禁并非不愿杀身成仁,只是身为主将,他有责任安顿好出生入死的部下。说到底,于禁不怕死,却怕三万魏军白白牺牲。
当庞德肆意潇洒地引刀成一快时,于禁只能暗中一声长叹。作为身处高位的主帅,于禁的性命早已不完全是他自己一人的了。
投降关羽后,于禁声名尽毁,但三万魏军因此保住了性命。以自己一个人的荣辱换三万人活命,怎能说于禁不如庞德呢。
03、折辱而死
历史的风云变幻莫测,关羽攻克樊城威震华夏之时,正是吕蒙白衣渡江奇袭荆州之际。此后关羽败走麦城死在东吴手中,投降了关羽的于禁便阴差阳错的成为东吴的俘虏。
后来,孙权与曹魏修好,于是于禁又被孙权当作礼物送回了魏国。
命运的安排有时就是这么奇妙,曾经的五子良将,辗转数年后终于又回到了故国,但此时的于禁早已须发皆白,人比黄花瘦了。
雕栏玉砌犹在,可惜物是人非事事休。赏识器重于禁的曹操此时已经去世了,纵使于禁有一肚子的话,也再难找人诉衷肠。
曾经忍辱负重的一番苦衷,曹魏集团没人会懂了,尤其是新任当家人曹丕看不到于禁之才,只认为这样的老臣都投降对方,实不可恕,不再给于禁证明自己的机会。
在这样的压力下,于禁终日郁郁寡欢,但曹丕依旧不肯放过于禁。于禁返回故国后,曹丕表面上安慰了于禁一番,还把于禁封为安远将军,背地里却盘算着如何收拾这该死的叛将。
不久后,曹丕派于禁去拜谒曹操的陵墓,却暗中提前安排人将樊城之战时,于禁投降而庞德殉国的画像挂在醒目的位置。
毫不知情的于禁乍然间看到画像,强烈的羞辱瞬间涌上心头。受此打击,于禁很快就一病不起,最终羞惭而死。
然而,曹丕的报复还远远没有结束。于禁死后,曹丕追封于禁为厉侯,用一个恶谥给于禁打上了千秋万载屈辱的标签。
爱护士兵避免无谓牺牲,于禁错了吗?因一败而毁全功,对于禁公平吗?可惜命运的安排,有时就是让人这般无奈。
相关参考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于禁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公元219年,关羽借刘备平定汉中,自立汉中王的声势,他命糜芳与傅士仁坐镇后方,他自己集齐坐镇江陵的士兵围攻襄樊。此番进攻,关羽主在围
历史上降将无数,为何只有于禁饱受争议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本站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在三国时期这样的乱世中,各路豪杰都能一展抱负,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才能。当时武将谋士们既可以在朝
导读:历史上最著名的降将遭遇,莫过于东汉三国时期的于禁与庞德了。在东汉末年的混战中,曹操集团能够乱中崛起,很大程度上是曹操善于招降纳叛,于禁就是战俘出身的将军。他原来是黄巾军的士卒,193年随青州黄巾
同为降将,三国名将于禁受到待遇显然没有其他人好,但这又是因为什么呢?要知道于禁在曹营时,可是立下了无数赫赫战功。今天姚老师便来为各位读者浅析一下其中缘由。蜀有五虎上将,魏有五子良将,这十位三国时期里著
同为降将,三国名将于禁受到待遇显然没有其他人好,但这又是因为什么呢?要知道于禁在曹营时,可是立下了无数赫赫战功。今天姚老师便来为各位读者浅析一下其中缘由。蜀有五虎上将,魏有五子良将,这十位三国时期里著
同为降将,三国名将于禁受到待遇显然没有其他人好,但这又是因为什么呢?要知道于禁在曹营时,可是立下了无数赫赫战功。今天姚老师便来为各位读者浅析一下其中缘由。蜀有五虎上将,魏有五子良将,这十位三国时期里著
导读:历史上著名的降将遭遇,莫过于东汉三国时期的与了。在东汉末年的混战中,曹操集团能够乱中崛起,很大程度上是曹操善于「招降纳叛」,就是战俘出身的将军。他原来是黄巾军的士卒,193年随青州黄巾军投降
穰山之战,赵云被许褚于禁李典三人群殴,为何他可以轻松脱险?导语:三国时期令人惊险的战争很多,比如孔融和黄巾余孽的北海之战,当初北海被黄巾渠帅管亥率领4万大军围攻,而北海只有不过8000兵马,将士们也没
穰山之战,赵云被许褚于禁李典三人群殴,为何他可以轻松脱险?导语:三国时期令人惊险的战争很多,比如孔融和黄巾余孽的北海之战,当初北海被黄巾渠帅管亥率领4万大军围攻,而北海只有不过8000兵马,将士们也没
历史秘闻 穰山之战,赵云被许褚于禁李典三人群殴,为何他可以轻松脱险
穰山之战,赵云被许褚于禁李典三人群殴,为何他可以轻松脱险?导语:三国时期令人惊险的战争很多,比如孔融和黄巾余孽的北海之战,当初北海被黄巾渠帅管亥率领4万大军围攻,而北海只有不过8000兵马,将士们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