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明君唐太宗英明神武,为何教出来的儿子,却没有一个中用?
Posted 长孙
篇首语:见君一眼,倾卿一心,误我一生,伤我一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一代明君唐太宗英明神武,为何教出来的儿子,却没有一个中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代明君唐太宗英明神武,为何教出来的儿子,却没有一个中用?
一代明君唐太宗英明神武,为何教出来的儿子,却没有一个中用?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唐朝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最为繁荣昌盛的朝代之一,而这源于在唐朝涌现出了许多的治国明君。在这些皇帝中,唐朝的第二个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逼迫李渊退位,从而登上了帝位。李世民在位期间,对内以文治天下,在朝政之事上,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虚心纳谏;在经济发展上,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则开疆拓土,并且使得被征服的各民族融洽相处,因此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唐朝未来一百年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李世民的功绩,即使将整个中国古代的历代皇帝都拿出来进行对比,也是属于排名前列之人。在治理国家之事上,唐太宗李世民可谓是尽心尽责并有所建树。但是李世民一生之中,却又有所遗憾,虽然其一生英明神武,但教出来的儿子,却没有一个中用,这是为何呢?
李世民一生共有14个皇子,其中3个被杀,3个自杀,3个早夭,1个被“幽闭”,两个被废为“庶人”后来又被流放,一个平庸过了一生,而登上皇位的李治却也是个懦弱无能之辈。
在这么多的儿子之中,其中有三人为长孙皇后所生,分别为:李承乾、李泰与李治。李承乾为长孙皇后所生,并且为长子,因此八岁之时便被封为皇太子。但此人成年之后,喜好声色,骄奢淫逸,还密谋造反,最终被杀。李泰乃是唐太宗的第四子,被封为魏王,但却有夺嫡之心,与太子相互争斗,最终在李承乾被杀后被“幽闭”。李治是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小儿子,由于兄长的争斗,最终才有机会登基,其性格懦弱,后期将大权拱手交于薨武则天之手。
除了与长孙皇后所生的三个皇子之外,李世民的第二子李宽、第十一子李嚣、第十二子李简均早薨。
李世民的第三子为李恪,是隋炀帝女儿杨妃所生。本来在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均被发落之时,其在文武百官以及老百姓之中呼声最高,但无奈没有长孙无忌这样的舅舅,最终死于冤狱。
李世民的第五子为李佑,由于发动叛乱被赐死。第六子为李愔,为人田猎无度,不避禾稼,深为百姓所怨,屡次为非作歹,最终太宗震怒,将其贬为庶人,发配巴州。第七子李恽,被诬告谋反,惶恐自杀而死。第八子李贞,反对武则天失败,服毒自尽。第十子李慎,虽然没有和李贞一起谋反,但却还是受了牵连,被武则天所杀。第十三子李福,少有的善终的皇子,但却也是个平庸无能之人。第十四子李明,因在唐太宗晚年谋反,贬黔州,被都督逼令自杀。
由此不难发现,虽然李世民是一代明君,但其儿子之中却没有一个治国良才,可能是在李世民的强大气场之下被压制了。不仅如此,其儿子之中谋反之事也屡见不鲜,大概是受了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影响吧。
参考文献:《新唐书》、《旧唐书》
相关参考
唐朝历史 李世民那么英明神武,为何他的儿子成了“垮掉的一代”
李世民那么英明神武,为何他的儿子成了“垮掉的一代”? 文|史弟 “夫背礼违义,天地所不容;弃父逃君,人神所共怒!……往是吾子,今为国
...还经常几十年不上朝,比如万历皇帝。万历说起来也算是一代明君,在位期间不仅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还发动了三大征,谁不服揍谁,把叫板的小日本都给打回了老家,吓得日本三百年不敢出门染指朝鲜。那么如此英明神武...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在长安城太极宫两仪殿召开御前会议。会议结束前夕,唐太宗屏退左右,只留下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勣、褚遂良四位重臣。就在四人纳闷皇帝为何留下自己时,让他们傻眼了一幕发生了
唐太宗李世民可以称得上是一代明君,他的身上还有两处是其他皇帝难以超越的,第一个就是他的军事才能非常高,在唐朝建立之前,他就跟随父亲南征北战,唐朝的建立理想国汗马功劳,第二个是他知人善用,能看出别人的才
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汉武帝在历史上的评价是非常高的,世人都认为他是一代明君,拥有雄才大略,是不可多得的一位好皇帝,并且班固在《汉书》中也称赞与他,但是这位英明神武的皇
历史上前半生和后半生两极分化的四位皇帝!是怎么从英明神武走向昏聩不堪的?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历史上有很多皇帝,他们早年励精图治、英明神武,可以说是明君。但后来他们躺在功劳簿上,居功自傲,觉得自
历史上前半生和后半生两极分化的四位皇帝!是怎么从英明神武走向昏聩不堪的?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历史上有很多皇帝,他们早年励精图治、英明神武,可以说是明君。但后来他们躺在功劳簿上,居功自傲,觉得自
...明神武的皇帝,比如说着名的盛世“贞观之治”的开创者唐太宗李世民,唐朝国力鼎盛时期“开元盛世”的建立者唐玄宗李隆基。这些都是做出了显赫功绩的一代明君。但是在唐朝末期,有一位开创了“大中之治”的皇帝唐宣宗...
司马炎,是司马懿之孙,司马昭嫡长子,公元265年袭父爵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公元279年又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全国。建国后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
唐太宗的一生功绩无数,用“英明神武”来形容绝不为过。然而令很多人纳闷的是,如此雄才大略的君主,晚年为何会将皇位传给最软弱的儿子李治呢?要知道,正是因为李治懦弱无能,武则天才得以篡唐建周,登基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