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灭亡后,一支残军逃到邻国,至今说汉语学三字经

Posted 邻国

篇首语:知识的价值不在于占有,而在于使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大明灭亡后,一支残军逃到邻国,至今说汉语学三字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明灭亡后,一支残军逃到邻国,至今说汉语学三字经

大明王朝可谓是汉族最骄傲的一个朝代,后世的评价是治隆汉唐。整个大明近300年的历史中,始终遵守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理念。

以不投降,不纳贡,不和亲为底线。可谓是铮铮铁骨,自强不屈。当年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为了践行天子守国门的理念,誓死不迁都南京,最后自杀殉国。

而明朝灭亡后,有一只军队宁死不降,逃往国外,建立独立王国,到现在仍在,而且说汉语,用人民币,买中国货。

明朝末年,天灾人祸不断,烽烟四起,李自成、张献忠在内不断攻城略地,关外大清不断蚕食。李自成更是趁乱打进北京城,崇祯皇帝被迫自杀。但是,大明的抵抗还在继续,而到最后一个南明王朝永历王朝朱由榔,在云南坚持抵抗。

只可惜兵力不敌,最后还是从广西和云南一路落魄逃亡到缅甸。只可惜逃亡进缅甸也逃不过吴三桂的魔爪,1661年吴三桂率清兵十万冲进缅甸,逼迫缅王将朱由榔交还清军,押回昆明,不久后,一代君王永历帝就被叛贼吴三桂绞死于异乡。

其手下士兵一部分自杀,一部分降清,一部分隐姓埋名,过着老百姓生活,最后一部分穿梭在在云南缅甸一带,开展游击战争,继续反清复明。

后来,这部分士兵在当地休养生息,以后世代都在那里生活,后来发展到几十万人,拥有强大的武力,十七世纪末,清政府在缅甸登尼设立“木邦宣慰司”,但由于鞭长莫及,实际上统而不治,成为“化外之邦”。

果敢土司既不臣服于清朝皇帝,也不受制于缅族政府,俨然一个独立王国。在这里人们继续使用大明的制度,使用大明的服饰,就连生活细节都跟保留大明的,果敢土司延承了中国明朝官僚制度。

1959年以前,果敢行政机构官职仍用明朝官职来命名,如“守备、千总、把总”,庙宇里供奉的是孔子和关公,学校里教的是《三字经》。直到现在,这里依然存在,但已经成为缅甸的一个省级行政区,果敢自治区。

历史的车轮辗转300 多年,曾经刚到缅甸的那段艰苦日子已经过去,这些流落异乡的华人最终也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名族的团结,发展成了今天缅甸的果敢族,一个生活在别国的“中华民族”。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清政府灭亡后,竟还留下一支残军,割据了80年之久

有一句话叫做至死不僵,封建社会制度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要想一下子祛除他们的影响,还需要我们后人不断的努力。也许现在我们已经很难看到他们影子的存在,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或者说那些难以触及到的小型社会当中

大明最后一支禁军骁勇善战却无法挽救明朝灭亡

大明最后一支禁军骁勇善战,却无法挽救明朝灭亡明朝末年内忧外患,辽东满清政权虎视眈眈,内部农民起义的烽火遍及整个中原地区。作为帝国武装力量的明军问题重重,明末崇祯皇帝最不能忍受的是将领的日渐跋扈。为打破...

世界历史 清朝灭亡后,为何不学元朝逃回北方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大部分的王朝都是由汉人建立,但是大一统王朝中,元朝和清朝都是外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政权。朱元璋建立大明,元朝灭亡后,元朝皇族都直接逃回老家,在蒙古继续做皇帝,但是,清朝灭亡

世界历史 清朝灭亡后,为何不学元朝逃回北方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大部分的王朝都是由汉人建立,但是大一统王朝中,元朝和清朝都是外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政权。朱元璋建立大明,元朝灭亡后,元朝皇族都直接逃回老家,在蒙古继续做皇帝,但是,清朝灭亡

大明最后一支禁卫军 以四千抵挡数十万 仍难挽救明朝灭亡的结局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封建皇朝,也被称作最有骨气的朝代,大明终其一朝276年,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然而每个王朝都有它的命数,大明虽然打败了蒙古铁骑,打败了日本

蜀汉灭亡后,有一位武将突破重重困难逃到西亚,建立起国家

蜀汉灭亡后,有一位武将突破重重困难逃到西亚,建立起国家  三国时期,讲究主公与贤臣双向选择,只要不卖主求荣,文臣武将转投其它阵营,都是很正常的事情,高吟“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

三国历史 蜀汉灭亡后,有一位武将突破重重困难逃到西亚,建立起国家

蜀汉灭亡后,有一位武将突破重重困难逃到西亚,建立起国家  三国时期,讲究主公与贤臣双向选择,只要不卖主求荣,文臣武将转投其它阵营,都是很正常的事情,高吟“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

匈奴的传说,匈奴人起源

匈奴人起源?据传,匈奴族与华夏族与同源,约公元前16世纪夏朝灭亡后,夏后履癸的一支后裔逃到北方,在吞并其他部族之后成为匈奴族。公元前九世纪以前,匈奴王族即夏朝王族后裔的一支主要分布于阿尔泰山以东的鄂尔

历史秘闻 学《三字经》有何重要意义

一、《三字经》是我中华悠悠五千年灿烂的经典传统文化之一,它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精神,体现了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文化魅力。这是中国几千年来行成的独特的民族文化,在世界上也是举足轻重

地主刘文彩两百万美元建中学,为防后代不认账校园刻碑

   文|和佛赏花去1941年一个连三字经都不会说的文盲,自掏腰包200万美元,请德国专家建造了四川最牛的中学,其软硬件条件全国第一,这便是文彩中学,这个文盲就是后来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