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军机处的意义是什么 对于清朝的意味着什么

Posted 内阁

篇首语: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设立军机处的意义是什么 对于清朝的意味着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设立军机处的意义是什么 对于清朝的意味着什么

小编今天给大家讲设立军机处的意义,?军机处的建立,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首先,军机处的建立,促进了康乾盛世的巩固和发展康熙皇帝到了晚年,施政的缺点是过于仁慈宽厚,面对着皇子们争当太子的争斗,官员腐败之风盛行,财政出现危机,西北战事不断,朝中官员朋党林立这些难题,康熙皇帝早已是力不从心了,他认为“增加一处利处的同时就会产生一处弊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雍正帝登基之前已在藩邸40余年,“对于这些事情的好坏,事情处理的得与失,没有不了解的”,并对怎样解决这些弊端已经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针对康熙帝晚年“治理天下一定要以宽厚仁慈为目标”的片面思想,雍正帝提出治天下“一定要看它所处的时期,仔细审视这件事的具体情况,应该宽就宽,应该严就严”,只有“宽厚和严厉相互补充”,才能治好天下由于雍正帝改革的思想明确,态度坚定,措施得当,10年左右的时间就产生了显著的效果,不仅使康熙时期的积极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而且为乾隆时期的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说,雍正的改革,对于康乾盛世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巨大作用。

而雍正的改革之所以能够贯彻到全国各个方面初期的改革成果之所以能在后期得到巩固和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军机处的建立使皇权得到高度的集中和有效的使用其次,军机处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君主极权专制已发展到了顶峰。

自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来,皇帝的权力与宰相的权力之间的矛盾就产生了,皇帝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但他自己不能亲自去处理那么繁多的政务,他必须依靠辅佐他处理政事的机构来实现他的统治。辅政机构的代表人物就是宰相,所以把辅政制度也叫做宰相制度,把皇帝与宰相的关系叫做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就辅政体制来说,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实行的是开府施政的宰相辅政制度,隋唐五代宋时期。实行的是参议辅政机构制朝实行内阁辅政制;清朝实行内阁、军机处辅政制。明清两代,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更加尖锐。明太祖朱元璋对秦汉以来的宰相制度持否定态度。他说:“宰相权力过重,曾出现了赵高指鹿为马的现象。

自秦朝以来,每一个君临天的人,都不能借鉴秦朝设置宰相所带来的祸患,按照秦朝的惯例设置了宰相。”于是下令永远废除丞相制度,撤掉中书省,由4个辅官辅佐朝政。在四辅官辅政的形式破产后,朱元璋又采取了内阁大学士辅佐朝政的形式。

大学士来自翰林院的学土、编修等五六品官员,官职不高地位轻微,只能做些文书工作。但自明成祖朱棣开始,内阁大学士的职权逐渐变大了。尤其是明英宗朱祁镇以后,实际上,内阁已取代了明初的中书省,大学士“已经和汉朝、唐朝的宰相的权位差不多了,只不过不叫丞相的名称罢了”。

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就是明朝权相。为了分散内阁职权,皇帝又重用宦官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等人,实行内阁大学土与司礼监宦官平行双轨辅政制。在整个明朝,尽管辅政体制变化不已,影响了政局的稳定,但仍没有找到更为理想的方案。清朝仍实行双轨辅政制。顺治时,改内三院为内阁,“机要政务的处理都交给内阁办理军事事务交给议政王大臣商议奏处”。

康熙时,臣下奏章的处理由内阁主持,军事、国家的机要事务由议政处负责处理,如果是特别颁发的诏旨,由南书房的翰林起草。雍正创立军机处后,“本章由内阁处理,机要事务和用兵事务都由军机大臣接受旨意办理”。

雍正帝之所以不把军事交给议政处处理,是因为那些议政王大臣既没有什么高明的见解,又经常泄露机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雍正帝之所以将机务从内阁中划分出来,是因为“内阁的地点在太和门以外,来来往往的人很多,考虑到会泄漏重要政务的机密”,并且内阁权重而效率低,“如果人用人时偶尔考虑不周,一定会出现专权的大臣”,于皇权不利。

“军机处是内阁的一个分支机构,……所处理的机要政务和用兵方面的事务都是由军机大臣当面接受皇帝的指示,皇帝没有一天不与军机大臣们会面,而太监是不能参与的,即使是这些得到皇帝面授机宜的各位大臣也只是传达、转述、缮写皇帝的旨意,不能在这中间夹杂任何自己的意见”。

故能使清朝的“各位皇帝互相继接,大权独揽……任用官员处理政事,命令一下就能得到执行,权力从来没有落入别人手中”。雍正皇帝开始设立了军机处这个机构,并使它渐渐取代了内阁的作用,这是行政制度上的重大改革。军机处架空了议政处,也夺走了内阁的权力,但军机大臣的权力也有限,只是按照皇帝表达的意思去办事,既没有议政处的商讨决定权,也没有内阁的代皇帝起草圣旨的权力,因为这些权力都被皇帝拿走了。

雍正的专制集权与明朝的朱元璋相同,但是又有不同。朱元璋日理万机,忙不过来,找几个学士给他做顾向问,然而不是固定的班子在皇帝指导下处理政事,因此皇权得到加强,行政效率却没有提高。

而雍正建立军机处,加强皇权的同时,还提高了行政效率,使得皇权能够真正充分地实现,所以他的权力实际上比朱元璋还要集中,他以前的其他帝王对他的这种集权就更是望尘。

相关参考

清朝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皇帝的私人秘书处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清朝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皇帝的私人秘书处”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清朝军机处是雍正皇帝设立的,因为当时准备讨伐准噶尔,为了更好的处理军务政事,特别设立。清朝军机处属于皇

历史秘闻 清朝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皇帝的私人秘书处

全榜网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清朝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皇帝的私人秘书处”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清朝军机处是雍正皇帝设立的,因为当时准备讨伐准噶尔,为了更好的处理军务政事,特别设立。清朝军机处属于

兵部、军机处、内阁,这三个部门谁最大

兵部、军机处、内阁,这三个部门的设立时间并不相同。这三个机构最早设立的时间并不相同。兵部起源于魏晋隋唐,内阁设立于明朝,军机处设立于清朝。所以,要对比这三个部门的地位高低、权力大小,只能把分析时间集中

清朝军机处权限述论

 清朝军机处权限述论  军机处的设立,是清朝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朝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此前,清一直沿袭满洲贵族议事的旧制,努尔哈赤时期形成的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制度,后转化成议政王大

民族主义逐渐觉醒 一战对于中国的意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的战区,集中在欧洲。但中心区域的爆裂性震荡,绝不意味着边缘区域就能安然无恙。欧洲列强在东亚力量的削弱,意味着日本成为该区域的支配性力量。本文将谈到的两场帝制,指的是洪宪帝制、张勋复辟

清朝官阶制度

 清朝官阶制度  一、清朝内阁与军机处的设立  1。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废除  清统治者入关前,曾有“议政王大臣会议”,由八旗的诸王和总理旗务大臣组成,凡朝廷的军国大政,

中国历史 军机处

军机处清朝政府为了加强君主专制,筹备镇压西北准噶尔贵族的叛乱,于雍正四年(1726年)在养心殿附近内右门处设立军机值庐。雍正七年(1729年),军机值庐正式改为军机处。军机处由皇帝选派亲信的满汉大臣共

清朝军机处的保密制度

 清朝军机处的保密制度  军机处这个名字对于学过一点历史的人来说,是并不陌生的;它是清代辅佐皇帝的重要政务机构,始设于清朝雍正七年(公元1792年)。军机处职掌着每日晋见皇帝,共商处理军国大

大名鼎鼎军机处竟然是一个没有编制的临时机构

军机处,在清代中晚期绝对是权力中心。它的设立者是雍正。雍正皇帝因西北用兵军情紧急,设立军机房来统筹战事、加快办事效率。战事结束后本应裁撤军机处,但结果不但未将其撤销,反而进一步扩大了军机处的权力,使其

高一历史必修一各单元要点

丞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内阁。清清朝的军机处(1)清初: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2)雍正设立军机处A.特点:军机大臣品级不高,受皇帝召见,跪奏笔录B.影响:提高清王朝行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