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伯仁,晚号樱宁生,元代大医学家

Posted 素问

篇首语: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字伯仁,晚号樱宁生,元代大医学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字伯仁,晚号樱宁生,元代大医学家

滑寿(约1304~1386),字伯仁,晚号樱宁生,元代大医学家,祖籍襄城(今河南襄城县),后迁仪真(今江苏仪征县),又迁余姚(今浙江余姚县)。他不仅精通《素问》、《难经》,而且融通张仲景、刘守真、李东垣三家学说,所以给人治病有“奇验”,他还著有《读伤寒论抄》等医书多种。“所至人争延,以得诊视决生死为无憾”。他更以“无问贫富皆往治,报不报弗较也”的崇高医德,受到时人的赞誉。

滑寿自幼聪明好学,善诗文,通经史诸家。先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名医王居中学医。研读《素问》、《难经》,颇有心得,遂著成《读素问抄》和《难经本义》二书。继之精心研究张仲景、刘守真、李东垣诸家之说,融会贯通,深有造诣。后来又随东平(今山东东平县)高洞阳学习针法,遂对经络悉心研究,取《内经》等书中有关经络的理论,于针灸,对经络理论很有研究,著《十四经发挥》3卷,提出奇经八脉的任督二脉与其他奇经不同,应与十二经脉相提并论而成十四经,并在《素问》、《灵枢》的基础上,通考腧穴657个,考正其阴阳之往来,推其骨孔之所驻会,详加训释。

滑氏在针灸之道湮而不彰,经络之学已被忽视之世,力挽狂澜,使针灸又得盛于元代,并为后世针灸医家的规范,这都是滑氏的功劳。不仅如此,《十四经发挥》流传到了日本之后,日本的针灸医学也开始盛兴起来。自元代以后,直至现今,《十四经发挥》一直传诵不绝。后世尚有《明堂图》四幅,题为滑寿撰。

相关参考

中国历史 《“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的历史故事

“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东晋王朝著名的开国元勋除了王导之外,还有周顗,周顗虽然没有什么太大的政绩,但他敢于直言,不避权贵,忠贞不屈,不怕牺牲自己的生命,是历史上有名的忠臣。周顗字伯仁,是安东将军

元代地理学家周达观简介 如何评价周达观?

  人物档案  姓名:周达观  字:草庭  号:草庭逸民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元朝  出生地:浙江温州永嘉  出生时间:约1266年  去世时间:1346年  主要作品:《真腊风土

政治谋略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周顗是怎么死的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周顗是怎么死的周顗(yǐ),字伯仁,东晋晋元帝时期的官员,袭父爵,弱冠入仕。虽宦海沉浮多年,却没沾染官场的不良之习,而且声名在外却老成持重,同僚除了尊敬之外,不敢随意与他

历史人物 元代地理学家周达观简介 如何评价周达观

  人物档案  姓名:周达观  字:草庭  号:草庭逸民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元朝  出生地:浙江温州永嘉  出生时间:约1266年  去世时间:1346年  主要作品:《真腊风土

历史人物 马致远是哪个朝代的,马致远是哪个朝代的

 马致远是哪个朝代的,本站网小编整理,欢迎阅读!  元代,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   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字千里

历史人物 周顗的周顗的生平介绍_周顗王导_伯仁却因我而死

本名:周顗别称:周仆射、周侯字号:字伯仁所处时代:两晋时期民族族群:汉人封爵:武城侯(一作成武侯)追赠: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号:康周顗–护军将军  周顗是安东将军周浚的儿子。少年时便有很高的声誉,神

历史人物 伯仁是谁

我们经常在影视剧、小说中听到这句话,“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意思是说“我虽然怨恨伯仁,却没有想杀他的意思;但是因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杀死,伯仁的死与我有间接的关系。”那么这句流传一千多年的谚语

历史人物 元代杰出理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吴澄有哪些成就

吴澄终生治经,孜孜不倦,从年轻时校订“五经”,到中年又“采拾群言”,“以己意论断”,再“条加记叙”,并努力探索朱熹研究五经“未尽之意”,直至晚年方才修成《五经纂言》。除了《诗纂言》而外,其余《易纂言》

元朝 元代·巧思绝人

巧思绝人“巧思绝人”,是《元史》对元代天文学家、水利学家郭守敬的评语。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国际天文学会于1970年将月球背面的西经134°、北纬8°的位置上一座环形山定名为“郭守敬”。中国科学院紫

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简介 郭守敬是怎么死的?

  人物档案  姓名:郭守敬  别名:郭若思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元朝  出生地:顺德府邢台县  出生时间:元太宗三年(公元1231年)  去世时间:元仁宗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