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后,找过为什么撑了十年之久

Posted 战役

篇首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长平之战后,找过为什么撑了十年之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长平之战后,找过为什么撑了十年之久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长平之战后,赵国实力大损,为何能再撑数十年?

针对秦、赵两国之间爆发的这次战争,秦国最终以坑杀近乎45万赵国将士来结束了这次战斗,那么当初实力强大的赵国在损兵折将45万人的情况下,确实是实力大打折扣、国力几近亏空,如果秦国再组织一次大规模的战役的话,那么恐怕这偌大且虚弱的赵国便就再难以抵挡住了。

但是事实的确不是这样,赵国在面对秦国之后的多次打击,仍然紧咬牙关撑了过去,而且凭己之力,竟然苦苦支撑了38年,这个数字不得不让后世所惊诧。

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爆发长平之战,此战是中国古代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攻坚战,秦国虽然坑杀了赵国45万人而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是秦国却也是“伤敌一千,自伤八百”。

《史记.武安君列传》称:起虽胜,然折兵50万,另有一说为,《史记.淮阴侯列传》称:信言于何(萧何)曰“起战长平,损秦军30万”,不管30万也好、50万也罢,终究秦国惨胜而归,这个数字的伤亡的确也够强势的秦国喝一壶的。

据此,我们来分析一下题中所问:

其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在此我所着重强调的一点就是“赵国名将”的存在,我个人认为,赵国飞将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赵国末期“短暂中兴”局面的出现,主要包括:廉颇、李牧和庞煖。

①长平之战中,赵括取代了廉颇,继而以战略失误葬送了45万军队,全军覆没;②长平之战后的邯郸大战中,赵王重新起用老将廉颇,廉颇率领“童子军”大败燕军,并且一度包围了燕国都城;

②廉颇因事奔赴魏国后,由老将庞煖取而代之,庞煖屡屡重创兴兵来犯的燕军和秦军,令六国所悍然;

③同时期的李牧更为厉害,李牧先是率军狠狠打击了齐国,后又于宜安之战再度重创秦军,“李牧死,赵国亡”的名声就出于此。

另外,同时期的白起因罪遭到秦王对其的落狱而死。如此看来,白起的丧命,廉颇、庞煖、李牧等人的鞠躬尽瘁,着实为苟延残喘的赵国延续了命数。

其二:“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在此我主要强调的是长平之战后的邯郸大战,正是由于邯郸之战的出现,才使得秦国稍事休息了数十载。如果说长平之战是使得赵国元气大伤的战役,那么邯郸之战就是令秦国元气大伤的战役。

公元前259年,20万秦军发动了对赵都邯郸的进攻,秦王此意“欲以此功于一役”。面对虎狼之师的秦军,赵国任用廉颇组织了由童子军和残兵败将组成的十万军队誓死抵抗。

公元前258年,“毛遂自荐”后楚国发兵十万救援赵国;同年,赵平原君又出使魏国,成功求得八万军队前去救应赵国。公元257年,秦军在“内有赵,外有楚、魏”的夹击战势下大败,20万秦军死伤过半,从而推迟了秦国兼并六国的步伐。与此同时,邯郸之战的结束,也促使赵国出现了“短暂中兴”局面的出现。

相关参考

长平之战后的赵国境况如何

长平之战后的赵国战国时期的一场长平之战以规模之大、死伤之惨烈而著于史册。战争结果是秦国的主将白起使用计谋,诱赵军主将赵括贸然率兵出击。白起遂将四十余万赵军围困在秦军阵地附近四十六天,粮草断绝。最终,赵

长平之战后,魏国选择支援赵国,可韩国为何选择沉默呢

公元前260年,赵孝成王用赵括取代廉颇,意图速战速决,结果被白起击败。包括主将赵括在内的四十五万赵军全军覆没,赵国从此由强转弱,这就是著名的长平之战。公元前259年10月,在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令五大

长平之战后,魏国选择支援赵国,可韩国为何选择沉默呢

公元前260年,赵孝成王用赵括取代廉颇,意图速战速决,结果被白起击败。包括主将赵括在内的四十五万赵军全军覆没,赵国从此由强转弱,这就是著名的长平之战。公元前259年10月,在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令五大

蜀汉在诸葛亮死后是怎样撑了三十年的

  蜀汉后期,姜维的北伐使得蜀汉国力耗损巨大,宦官黄皓、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老臣张翼都开始反对姜维北伐,姜维感到压力巨大,不敢回成都,就在沓中屯田,储备军资,继续打算北伐。而另一方面,诸葛瞻等人也想除

长平之战带来什么影响

  赵国在战争中损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前后死伤约45万人,几乎是全军覆没。长平之战后赵国处境如何?不管如何肯定不会太好。  长平之战带来什么影响  长平之战,秦军取得了巨大胜利,大大地削弱了赵

长平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古代战争中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此战后赵国一蹶不振,秦国士气高涨,向一统六国又迈进了一步  长平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长平之战交战双方是秦国和赵国。  关于将军:长

长平之战的结果 长平之战有什么争议之处

长平之战  白起针对赵括骄傲轻敌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获得长平之战的胜利。  长平之战的结果  长平之战以秦国大获全胜而告终。战后,赵国元气大伤,再也

历史剧本(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中国战国时代的一场大规模野战。战役前后耗时3年,以秦军胜利,赵军失败而告终。是役秦军前后杀死赵国军人45万,被后人认为是战国形势的转折点。自此战后,其他的诸侯国均不再有对抗秦军的实力。秦统一

长平之战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长平之战是发生于公元前262年的一场战争,据悉,此战战后,杀神白起歼灭敌军四十万。它加速了中国统一的步伐。它催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集权的大帝国。同时,长平之战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租到的包围歼灭

这是真的吗

白起坑杀40万降卒:这是真的吗?  长平之战:先我们不考虑到历史上夸张的问题《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其中所云“长平之事,秦民之十五以上者皆荷戟而向赵”而也有记载赵在长平之战后所有青壮年几乎损失殆尽.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