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诸葛亮献《隆中对》给刘备有何意图

Posted 士人

篇首语:同时赶两只兔,一只也捉不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解析诸葛亮献《隆中对》给刘备有何意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解析诸葛亮献《隆中对》给刘备有何意图

话说刘备三顾茅庐后,用常人所不能的隐忍,通过了诸葛亮的考验。

于是,第三次相见之后,诸葛亮先不说同意出山与否,而是推出了他的《隆中对》。

隆中对

《隆中对》什么内容呢?主要的精神,是成霸业、取天下要“以人为本”。以往看《隆中对》的人,常常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取荆州、夺益州,联吴抗曹,然后攻取中原上面。其实,那都是远景规划——当时,持这个战略构想的人,其表达见于史册的,先后还有甘宁、鲁肃、周瑜和庞统,他们的意思大体相同,只是执行细节和执行主体有变化而已。在当时的荆州和江东,这是一种很流行的战略构想,不是诸葛亮独创的,而且,这个愿景有其重大漏洞:刘备兼有荆、益,势必威胁江东孙权,孙权不可能成全刘备恢复中原,统一天下;孙权要统一长江上下游,又必须从刘表(后来是刘备)头上踩过去,这当然也是不可能的。但从总体上来说,设计出三国鼎立或二分天下的局面,对于一些急于建立功业的年轻士人们而言,总比被曹操一统天下,撤掉新人们的舞台要强。

刘备对这个规划,也不见得真信。但是,这是荆州一部分青年士人的共识,刘备首肯《隆中对》,才能让他们为己所用。换句话说,正是因为刘表没有远图,所以他们不跟刘表干。刘备必须表现得有远图,才能够吸引诸葛亮这样的士人加盟,才能够形成二人互相需要,并且成为“鱼水”关系的基础。

干大事,一定要有远大目标,这样才有凝聚力。《隆中对》后半部分的远景规划,只不过是先树立这么一个远大目标。目标是可以因势利导,加以调整的,关键是我们“现在怎么做”。

也许,罗本之中,孙权不用三顾也能得到凤雏,与刘备“三顾”得到孔明的对比显得太刺眼,所以到毛本之中,把庞统从孙权招纳的人才名单中删去了。

隆中对

《隆中对》下面孔明怎么说?“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这是再明白不过的意思:要先招揽各方面的人才,地盘将来自然会有的,先后次序不要搞错。

紧接着,孔明拿出一幅图:西蜀五十四州之图,继续强调:“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诸葛亮出示“西蜀图”的意思,是看刘备有没有决心干掉占据益州的“宗室同姓”刘璋。至于荆州刘表,孔明说:“亮夜观天象,刘表不久在人世。”其实,哪里是夜观天象?黄承彦是刘表的连襟,老刘得了老年性痴呆症、在家不时发作的事,孔明比刘备更有条件掌握——这就是“人谋”的厉害。

诸葛亮的战略主张,刘备全部接受。

小说中,这时候,孔明才同意出山辅佐刘备。

相关参考

就连诸葛亮都甘拜下风 刘备有两大独特的本领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从开始分析天下大势的《隆中对》,到帮助刘备联合孙权来抗击曹操,甚至是最后把东汉末年的乱世三分。如此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间又懂得做人的诸葛亮,这也就让他成为了

就连诸葛亮都甘拜下风 刘备有两大独特的本领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从开始分析天下大势的《隆中对》,到帮助刘备联合孙权来抗击曹操,甚至是最后把东汉末年的乱世三分。如此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间又懂得做人的诸葛亮,这也就让他成为了

诸葛亮七星灯续命成功了吗?究竟有何意图

三国中的大军师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据说死的时候也是运用自己的智慧护得诸葛亮墓百年未被盗,还有人说诸葛亮曾用七星灯续命而且还成功了,这究竟是真是假呢?下面小编带你看。诸葛亮七星灯续命:三国,诸葛亮伐

历史人物 公孙瓒与刘备有何关系

公孙瓒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众所周知,对初涉江湖的刘备而言,同窗好友公孙瓒堪称“伯乐”一般的存在。中平元年,刘备受中山商贾资助,拉起一队人马投身平黄巾的大潮中,并因公封得

叶兑的《武事一纲三目》对朱元璋夺天下有何作用?叶兑有何才能?

  还记得语文课本上曾经出现过的那篇诸葛亮的《隆中对》吗?汉末时期,群雄并起争夺天下,刘备求贤若渴找到隐士诸葛亮,诸葛亮就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并提出了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

鬼才郭嘉只排第三,第一居然是他

说起刘备手下的谋臣,相信大家都会想起诸葛亮。确实,在隆中对中就看出诸葛亮非凡的一面。其实不止刘备有能人,枭雄曹操麾下的谋臣更是多如牛毛,随便拿出一个都很厉害,最终才能成功帮助曹操统一北方。俗话说,文无

历史人物 叶兑的《武事一纲三目》对朱元璋夺天下有何作用

  还记得语文课本上曾经出现过的那篇诸葛亮的《隆中对》吗?汉末时期,群雄并起争夺天下,刘备求贤若渴找到隐士诸葛亮,诸葛亮就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并提出了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

诸葛亮《隆中对》析天下 劝刘备勿与曹操争锋

 诸葛亮《隆中对》析天下劝刘备勿与曹操争锋  刘备草庐三顾,求得诸葛亮的《隆中对》,在《隆中对》中,诸葛亮从有利地势、有利地势、人和三方面剖析全国大势,向刘备供给了立国的战略,《隆中对》原文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隆中对》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隆中对》又称《草庐对》。东汉末年诸葛亮的政治方略。207年,刘备冒严寒三去隆中(今湖北襄阳西)见到诸葛亮。亮对刘备分析天下形势,提出著名的《隆中对》。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先分

蜀汉为何最先灭亡?诸葛亮隆中对暗藏玄机

在三国时期,蜀汉的建立,多数人都认为是诸葛亮出山,践行隆中对所做的贡献。但是,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也正是隆中对,注定了蜀汉后期处处被动,一蹶不振,最后最先被灭亡!这背后的真相是什么?隆中对背后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