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隆中对》

Posted 历史

篇首语: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隆中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隆中对》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隆中对》

又称《草庐对》。东汉末年诸葛亮的政治方略。207年,刘备冒严寒三去隆中(今湖北襄阳西)见到诸葛亮。亮对刘备分析天下形势,提出著名的《隆中对》。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先分析了曹操、孙权、刘表、刘璋的情况,然后为刘备提出发展势力、实现统一的战略和策略:消灭较弱的刘表、刘璋势力,以荆、益二州为根据地;改革政治,争取西南各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支持,稳定内部,积聚力量;联孙抗曹,形成鼎立局面;抓住时机,分兵两路,北伐灭曹,实现统一。《隆中对》显示了年仅27岁的诸葛亮的才识,他在以后辅佐刘备、刘禅的20多年中,一直为实现这一战略奋斗,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相关参考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东厂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东厂中国明代官署名。明成祖为维护皇权,强化对全国人民的统治,于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在京师东安门北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用宦官提督,常以司礼监秉笔太监之第二、第三人充任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驱口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驱口宋元时代金军、蒙古军在战争中俘虏的汉族人户。多为贵族占有,被迫从事农业劳动和其它劳役,除对主人纳贡外,又须向国家缴税当差,地位类似农奴;少数成为贵族家内奴隶。此种人口称驱(或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开元盛世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开元盛世旧史家对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称颂之辞。712年(延和元年),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励精图治,任用有才干、能负责、敢进谏的姚崇、宋璟为相,整顿和改革武周后期以来的弊政。修立各种制度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军机处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军机处中国清代官署名。清代辅佑皇帝的军政机构。源于1729年(雍正七年)对西北用兵,置军机房(亦称“军需房”)以处理军务。1732年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乾隆初年一度由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贞观之治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贞观之治旧史家对唐太宗统治时期的称颂之辞。李唐王朝是在隋末农民战争的暴风雨中建立的,唐太宗及其重臣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常以隋亡为鉴戒,“夙夜孜孜、惟欲清静”,注意“去奢省费,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封建社会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封建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二个人剥削人的社会。以封建地主占有土地、对农民(或农奴)进行地租(为主)、赋税和徭役等封建剥削的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形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奴隶制度瓦

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瓜分狂潮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瓜分狂潮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疯狂侵略。为了确保各垄断集团在华的投资利益,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各国立即在中国展开了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斗争。1898年德国迫使清政府签订《胶

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协定关税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协定关税关税税则制度的一种。亦作“协定税率”。它是一国根据与他国缔结的条约或贸易协定,对进出口商品所规定的税率。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彼此平等的双边或多边的协定税则制度;一种是片面的

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天朝田亩制度》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1853年冬颁布。这个纲领对太平天国的军事组织、地方政权建设、人民的社会生活、文化教育、国家的司法制度以及官吏的保举、升贬、奖惩等方面,都作了

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门户开放政策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门户开放政策美国力图挤进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并进而独霸中国的侵略政策。当列强在中国疯狂地分割势力范围的时候,美国正忙于准备和从事对西班牙的帝国主义战争,因而没有在中国取得势力范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