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为什么会在官渡之战中败给曹操

Posted 谋士

篇首语: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袁绍为什么会在官渡之战中败给曹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袁绍为什么会在官渡之战中败给曹操

在乱世三国当中,群雄四起,为了地盘和利益你争我夺,上演了无数的大小战役。而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大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官渡之战是曹操和袁绍之间争天下的决定战役,一代枭雄曹操最终创造奇迹,打出了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为其统一中国北方奠定了基础。

曹操为了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他先是联合刘备,灭掉了三国第一悍将吕布,随后,他进宫面见汉献帝,启奏“讨伐“袁绍。于是,了官渡之战拉开了帷幕。

官渡之战前,曹操的实力远不不及袁绍,当时的袁绍有三大特点:一是地广民强,兵多将广,谋士如云。袁绍手下文有田丰、沮授、郭图、许攸、审配、逢纪等超级谋士,武将有颜良、文丑,高览、张郃,淳于琼等绝世名将。

曹操虽然属于弱势的一方,无论地盘还是兵力都远远不及袁绍。但曹操也有他的独特优势。一个曹操个人魅力和处理能力要比袁绍要强,曹操亦奸亦雄,为人狡猾,善于纳谏,果敢多谋,是一个极具霸气的雄主。而袁绍懦弱无能,为人两面三刀,处理犹豫不决,缺乏主心骨,不善于听从众谋士的建议。

比如说,曹操和刘备联合发动对袁术的“消灭战“时,袁绍竟然不顾亲兄弟之情,竟然采取袖手旁观的策略,错失反击曹操的最佳时机。著名才子孔融曾对容袁绍给出10字评价:袁本初不过冢中枯骨尔。

二是曹操手下的智囊团“精度”要比袁绍强。袁绍手下尽管有田丰、沮授、郭图、许攸、审配、逢纪等超级谋士,但谋士之间相互猜忌,私心都太重。并没有抱团取暖。因此,谋士虽然众多,但却毫无凝聚力,如同一盘散沙。而曹操麾下的武将也不甘落后,有曹仁和张辽这样的盖世猛将,而谋士也不甘落后,不但有厚度,而且有精度,其中郭嘉和荀彧这绝代双谋也是袁绍麾下众谋士无法相比的。

就拿可媲美诸葛亮的郭嘉来说吧,官渡之战前,针对曹军士气不足、曹操信心不足这个弱点,特别是害怕孙权、刘表、刘备等枭雄在背后捅他的暗刀子,偷袭他的老窝,致使他背腹受敌。郭嘉挺身而出,提出了鼓励曹操和曹军的“十胜十败”论,特别是指出了孙策不久将“被刺身亡”的精准寓言,极大地提振了曹操及曹军的信心。同时,郭嘉还指出,刘表图有其表,犹豫寡断,不足为虑。而刘备虽然英雄,但却寄人篱下实力不足,可以先派军以最快的速度击溃,消除这个后防安全隐患的存在。

因此,曹操听从了郭喜的建议,在和袁绍在打官渡之战前,决定先去攻打刘备。

总之,曹操这边上下同心,拥有无与伦比的“人和”,牢牢地拧成一股绳,具有强大的爆发力和战斗力。

而与之相反的是,袁绍尽管占据天时、地利的优势,但却失去了“人和”。与曹操英明明敢相比,袁绍却是刚腹自用、一意孤行。袁绍的首席谋士田丰在很早的时候就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结果袁绍没有采纳,认为挟持汉献帝这个“累赘”是件很困苦的事,而被后知后觉的曹操捷足先登,汉献帝这个“准天子”从此成了曹操的“门下客”,使得曹操占据了无与伦比的政治优势。

官渡之战前,田丰也尽职尽责地为袁绍出谋献策,出了个金点子:趁着曹操和刘备交战之际,派兵偷袭曹操后方,可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结果袁绍又拒绝了,理由是8个字:孩子生病,不宜远征。

眼看袁绍以家事而误了国事,不由长叹道:这么好的机会竟然不被采纳,实在太可惜了!

战机稍纵即逝,后来,等袁绍想派兵攻打曹操后方时,田丰再次站出来,进行了坚决反对,他向袁绍详细的分析了利弊,认为已经失去了时机,不宜再出兵。但袁绍不听,袁绍认为他出尔反尔,破坏军心,再加下其他谋臣的挑拔,袁绍一怒之下还将田丰关打进了死牢。

果然,袁绍的大军还没有出发,就传来了曹操打败了刘备,已回军官渡的消息,袁绍不得不取消偷袭的军事部署。

曹操征伐刘备之闪电战,不但消除了刘备这个后防的隐患,而且还得到了一员盖世无敌的虎将——关羽“暂时”归降了曹操。然后来,关羽为报曹操对其的恩情,更是斩杀袁绍手下的绝代双骄——虎将颜良和文丑。帮助曹操成功拔掉了两只进军路上的猛虎。

曹操回到官渡,听到田丰被关进大牢的消息后,高兴地说了4个字:袁绍必败。曹操的话后来果真应验。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正式打响,袁绍举兵十万,战马万匹,打算速战速决,准备和曹操决一死战。就敦促大军快速前进,结果一个人挺身而出,进行了劝阻——袁绍麾下另一位超级谋士沮授。

沮授当时对袁绍的建议是:不要大举进攻曹操。

理由有两点:一是我们的军队虽然人多但是勇猛程度不如曹操的军队,曹军虽然装备精良但是粮草没有我们的多,我们有粮食,最好的方式慢慢的防守,等不了多少天曹操的军队没有粮食,就会不战自败。现在急着和曹操决战,正是中了曹操的圈套。

二是我们和曹操当时的边境线有三千多里长,这么漫长的边境线,曹操肯定无法照顾周全,我们只需要挑选部分精锐部队作为骑兵,趁曹操边境线空虚的时候轮番骚扰。如果曹操来救右边,我们就攻左边,如果曹操救援左边,我们就进攻右边。只要让曹操疲于奔命,应顾不暇,这样不出三年,就可以把曹操拖垮。

结果袁绍非但没有采纳沮授的建议,而且继续发飙,以“妖言惑众”4个字为理,命人将沮授拖出去斩首,幸亏众将士请命保沮授,才同意暂时把沮授和田丰关在一起。田丰和沮授这两个袁绍身边真正的忠臣都被关入大牢,为失败埋下了苦果。

沮授的建议可行吗?答案是肯定的,要知道后来曹操与袁绍对峙于官渡,双方拼消耗,曹操差点要放弃,写信给荀彧问意见,荀彧的意见是6个字:坚守伺机而动。

官渡之战中,曹操就是采纳反袁绍而归顺曹的大谋士许攸建议,偷袭袁军粮草,一把火烧了。没粮吃导致袁军崩溃失败。

袁绍兵败的消息传来,左右都恭喜说田丰,说他“平冤重用”的机会来了,而田丰却摇头说,他的死期到了。并且说出了理由:袁公内心猜忌,我多次说真话而冒犯他。要是出师得胜,我将得到保全,现在既然打败了,我还能活么

果然,气急败坏的袁绍回邺都以后,第一件事就是首先杀了田丰。

而对于强大的袁绍为什么会在官渡之战失利,曹操麾下的超级谋士荀彧一语道破玄机:袁绍法不正律不严,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智,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无用,这些人彼此各不相容,这些人久必生内变,失败也就是必然的了。

相关参考

官渡之战袁绍最终会败给曹操,是天意还是人谋?

官渡之战袁绍最终会败给曹操,是天意还是人谋?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

袁绍为何败给曹操

(分享三国在提升个人能力、打造职业团队、陶冶情操原创启发,助您理想人生)一、历史:袁绍八大谋士:田丰、沮授、许攸、逢纪、郭图、审配、荀谌、辛毗,其中,田丰、沮授更是可与荀彧、荀攸匹敌的顶级谋士,例如,

许攸为什么会在袁绍关键的时候投奔了曹操

就在袁绍和曹操都在关键的时候,为自己的事业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袁绍的部队开始起了变化。因为袁绍这个人尽管表面上对人彬彬有礼,可是骨子里却非常虚伪。他拒绝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有时候一旦倔脾气上来,反而对

官渡之战中曹操杀了袁绍多少人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的三大战役之一,也是古代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交战双方是曹操和袁绍,战争结果众所周知,曹操大获全胜,袁绍带着几百人溃散而去,之后不久郁郁而终。那官渡之战中曹操杀了袁绍多少人?建

袁绍和曹操各自的战略,决定了 ”官渡之战”

历代诗·三国(杨简)两汉四百载,分为魏蜀吴。曹操始居邺,刘备据成都。孙权在金陵,鼎足互相图。相信大家都知道「”官渡之战”,是三国「”三大战役”中的首战。虽然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并没有完全击溃袁绍的

官渡之战前曹操收编了30万青州军为何在官渡只用2万人迎战袁绍

  官渡之战时决定三国历史走向的一次重大战役,我们知道在这次战役中曹操以觉得劣势的兵力大破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在这次力量悬殊的对决中曹操和袁绍各出动了多少兵力呢?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袁绍为何又不偷袭许昌? 官渡之战前曹操进攻刘备

俗话说成王败寇,官渡之战以曹操大胜结尾,所以他便被刻画成一个谋略过人的英明雄主。相应地,袁绍则变成了一个优柔寡断、骄傲自大的无能之辈。这在官渡之战前曹操东征刘备的事件中,体现的淋漓尽致。1.刘备与曹操的...

袁绍为何又不偷袭许昌? 官渡之战前曹操进攻刘备

俗话说成王败寇,官渡之战以曹操大胜结尾,所以他便被刻画成一个谋略过人的英明雄主。相应地,袁绍则变成了一个优柔寡断、骄傲自大的无能之辈。这在官渡之战前曹操东征刘备的事件中,体现的淋漓尽致。1.刘备与曹操的...

官渡之战站前曹操和袁绍的兵力 官渡之战的疑问

官渡之战疑问:三国时期的官渡战役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也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此战一举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当时占据北方四州的袁绍和占据中原两州、挟天子以令诸侯...

官渡之战站前曹操和袁绍的兵力 官渡之战的疑问

官渡之战疑问:三国时期的官渡战役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也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此战一举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当时占据北方四州的袁绍和占据中原两州、挟天子以令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