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晚期的吴国和越国是如何争霸的
Posted 晚期
篇首语:如果不能改变结果,那就完善过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晚期的吴国和越国是如何争霸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晚期的吴国和越国是如何争霸的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申侯、鲁侯、许文公等,推举公子宜臼继位,这就是周平王。次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标志着东周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了春秋时期。
吴国和越国地处当时的“蛮夷之地”,位于现在的东南海沿岸,春秋早期和中期有实力的中原大国相继称霸。到了春秋晚期,吴国和越国在中原大国的帮助下经济、文化和军事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也开始寻求称霸中原。春秋中后期,晋楚争霸出现僵持局面,晋国为了牵制楚国和吴国开始交往。吴国在晋国的帮助下,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吴国开始和楚国对抗,为了应对吴国,楚国也开始相应的扶持越国。
公元前515年,公子光发动政变,派专诸刺杀了刚刚班师回朝的吴王僚。自己登上了吴国的王位是为吴王阖闾。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专诸刺王僚”。成为吴王之后,阖闾任用从楚国投奔来的伍子胥和军事家孙武,对吴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于是吴国的国力又进一步强大,开始为争霸中原做准备。
公元前497年,越王允常去世,太子勾践继位。吴王阖闾趁机攻打越国,槜李之战中越军大败吴军,阖闾负伤后不久就去世,之后太子夫差继位。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在夫椒击败越军攻入越国,越王勾践率领余部五千余人被围于会稽山上。勾践派遣文种贿赂吴国宰嚭向吴国求降,入吴为臣。吴国大臣伍子胥认为不能答应,认为“金不灭越,后必悔之”由于夫差急于北上中原争霸,并未采纳伍子胥的建议,以勾践等人入吴为人质接受勾践投降。
公元前492年,勾践与大夫文种、范蠡向吴国臣服。勾践夫妇入吴为奴,在阖闾墓旁喂养马匹,用了三年时间,吴王夫差终于相信勾践等人已彻底臣服于他,决定放他们回国。回到越国后,勾践重修政制,用最快的速度复兴国家。他在谋臣文种、范蠡的辅佐下,制定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长期战略,勾践又采用大臣建议贿赂吴王,收购吴国粮食,使之粮库空虚,赠送木料,耗费吴国人力物力帮助吴国兴建宫殿等。
勾践君臣发愤图强,越国国力有了很大幅度的增强,反观吴国却一天天走向衰败。至此,勾践也成为了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
相关参考
大国争霸是春秋时代的显著特征。在齐桓公首霸之后,晋、楚两国相继而起,逐鹿中原,争当盟主,但终因旗鼓相当,势均力敌,在春秋中叶以后,出现并霸的局面。在这样的形势下,晋景公采纳申公巫臣的意见,开始联合吴国
夫差(约前528年—前473年),姬姓,吴氏,春秋时期吴国末代国君,阖闾之子,前495年─前473年在位。前494年于夫椒之战大败越国,攻破越都(今浙江绍兴),使越屈服。此后,又于艾陵之战打败齐国,全
春秋战国 吴王夫差为什么放了勾践一命,而不是彻底消灭越国呢?
在整个春秋时期,除了前期的齐国齐桓公称霸,整个中后期基本上晋国和楚国的争霸舞台。不过,尽管晋楚争霸绵延数百年,但是在春秋后期,东南的吴国和越国相继崛起,加入到逐鹿中原的序列中。值得注意的是,吴王夫差曾
春秋战国 夫差与勾践 吴王夫差为什么放了勾践一命,而不是彻底消灭越国呢?
在整个春秋时期,除了前期的齐国齐桓公称霸,整个中后期基本上晋国和楚国的争霸舞台。不过,尽管晋楚争霸绵延数百年,但是在春秋后期,东南的吴国和越国相继崛起,加入到逐鹿中原的序列中。值得注意的是,吴王夫差曾
历史发展到春秋末期,最为精彩的吴越争霸,吴国在吴王阖闾时期凭借伍子胥与孙武的努力,一举攻破楚国的郢都,迫使楚国迁都以避战火,成为名副其实的军事强国。而越国在吴国巅峰时期,与之抗衡,越王允常虽然也在吴国
最早的海军春秋后期,楚国、吴国、越国为了适应水域作战,各自建起一支被称作“舟师”的军队。舟师是当时中国最早的海军。古代的舟指的就是船。春秋时期,随着冶铁技术发展,造船业也兴盛。当时的吴国与越国为了争霸
第六课公元前七世纪后期,晋国和楚国在城濮大战,决战前,晋军以报答楚王为名,‘退避三舍’巧妙的避开楚军锋芒,诱敌深入,打败楚军。春秋末年,吴国和越国也加入了争霸战争。到吴王夫差时,吴国大败越国,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是春秋晚期越国的国君,越王允常子。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打败吴国老王阖闾,得意忘形,终被吴王夫差和伍子胥领兵打得大败。他以卧薪尝胆的精神,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一个被人斥之为“越之水重浊
越王勾践是春秋晚期越国的国君,越王允常子。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打败吴国老王阖闾,得意忘形,终被吴王夫差和伍子胥领兵打得大败。他以卧薪尝胆的精神,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一个被人斥之为“越之水重浊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春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春秋中期的晋楚相争,导致晋国联合吴国、楚国联合越国的战争策略,不仅如此,到春秋末年,这种策略的成效,便是形成了吴越争霸的局面。《左传》中记载了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