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万花筒 中国军鞋史话
Posted
篇首语:如果你等到每件事都确定是对的才去做,那你也许永远都成不了什么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军事万花筒 中国军鞋史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军事万花筒 中国军鞋史话
我国的战争始于氏族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军鞋才从一般鞋饰中分离出来,并以靴(高到踝骨以上的长统鞋)、履(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履(草鞋)、屐(鞋子的一种,通常指木底的,或有齿或无齿,也有草制和帛制的)等主要鞋种构成了一部我国古代的军鞋史。
商墓中曾出土过一种胫甲,胫甲的作用是保护小腿。有人认为,胫甲是军靴的化身,军靴是胫甲与鞋结合的产物。商墓中也曾出土过一座跪坐玉人,足胫间缠绕行膝(绑腿布),这是所能见到的最早的行膝形象。
西周后,人们开始用火烟熏烤使皮变成革的材料制作军靴。沈阳周代废墟里曾出土过铜泡钉靴,这是我国现已证实的第一双军鞋实物。今人曾在新疆楼兰挖掘出一双基本完整的皮靴,距今已4000年,这证实了古书记载的“靴本来自西域”的说法。将铜泡钉装饰到皮靴上是设计者从战时防护要求出发的精心构思,这是军靴源于胡履,别于胡履,胜于胡履的一大标志。
除了铜泡钉靴外,战国时期还有其它式样的履。楚墓中曾出土过一双“军皮鞋”,这种鞋的鞋面已采用近似现代的3块皮革相拼的设计造型,浅帮无舌。
纳底布鞋这时期也已被广泛用作军鞋,从山西侯马出土的东周武士跪像背面,明显可见鞋底上有整齐的一行行线迹,这与今天的纳底鞋完全一样。
秦始皇陵墓中出土了8000尊兵马俑,其中每一尊兵俑都穿着与自己身份相符的军鞋,这说明秦时的军鞋已按兵种及等级而各异。如此统一的鞋饰有力地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秦代的军鞋材料和制作工艺已初步形成标准化。
出土的将军俑和骑兵俑则穿皮靴。秦代将不同的鞋饰纳入装备中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汉代军鞋不仅考虑实战需要,而且还十分讲究装饰??咸阳杨家湾出土的将军俑,脚着的是一双色彩斑斓的纹饰靴。
汉代的军鞋除靴以外,种类式样也日趋丰富,有舄(古代一种复底鞋,下层鞋底为木制)、圆口圆头布鞋、翅尖鞋、鸭舌鞋、草鞋,还有一种?履(即鞋头上有装饰,有孔,可穿系鞋带)。
汉魏之际,我国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开始向内地迁移,与汉族杂居。民族的广泛迁移和杂居,对这一时期的服饰有很大影响,在军鞋上明显反映出北方少数民族的特点。足蹬长统靴成为魏、晋、南北朝武将武士的主要戎装之一。
这一时期,北方高丽和南方等地的木展传到中原并被用作军鞋。
隋唐军鞋的主要款式仍受“胡气”影响,靴仍为军鞋的主体,隋朝关于军鞋的规定很严格,武官一律着乌皮履。唐朝是我国服饰发展的一个高峰,武官服饰的最大特点为大口裤,束“吊腿”,着战靴,出征时将帅的常服也足蹬战靴。此类战靴一般都是软靴。
宋代武将服饰基本上继承唐制。宋代的女将们也配穿战靴,甚至文官也常穿戎服,脚着战靴,以应战事。
元朝的服饰制度自然就以蒙古人的习惯为主流了。元代的军鞋根据蒙制和汉制戎服的不同而各异:蒙制武服的特点为窄口裤长皮靴,汉制武服则以软战靴为主要特色。
明代的军鞋沿用唐宋之制,但等级比较分明。
清代的军鞋,无论是材料、工艺及品种都极为丰富,一般征战时为薄底,以利战事;一般武官着布鞋,兵丁则下穿长裤,脚缚行滕,着薄底鞋。北方寒冷地带也有着黑毡靴、乌拉鞋的。
清末民国初,国外皮制马靴传入我国。19世纪中叶,我国开始引进皮鞋技术。20世纪初,又兴起胶鞋工业。皮鞋和胶鞋便逐渐成为主要的军鞋鞋饰,并一直应用至今。
相关参考
抗日战争史话(马仲廉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2万字)△一、从芦沟桥事变到武汉失陷——战略防御阶段①抗日战争爆发前的国内形势;②芦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③平型关大捷;④忻口防御战役;⑤淞沪战役与南
中国军服 1984年1月,中央军委确定我军服装应逐步实行礼服、常服、作训服系列化。解放军总后勤部成立了专门小组,分折了我军军服的历
中国人民解放军从1955实行军衔制,1966年被取消。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新兵役法规定,恢复实行军衔制。1988年7月1日,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批准通过了
据美国最新的全球核武储备报告说,目前中国大陆拥有大约250枚的核弹头,从1964年中国大陆拥有首枚的核弹以来,中国大陆已经生产过大约610枚的核弹头,现在解放军大约有250枚核弹头。 由美国
中国是火箭的故乡,全世界的科技发展史上,都记载着我国发展火箭的历史。在美国国家航空和空间博物馆的飞行器馆里,就立有这样的字牌:“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从云南沧源的崖画和战国的宴乐渔猎攻战纹壶等文物来看,古代战士头上安插的显然是羽毛装饰和动物角。在那久远的年代,古代人在自然的威力面前,他们认为使用羽毛可以让人跑得飞
我军最早的炮兵领导机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炮兵领导机关,成立于1946年10月。司令员朱瑞,政治委员邱创成,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匡裕民,副司令员贾陶。与此同时,组
红一军。1930年3月18日,党中央给鄂豫皖边区特委并转红军第31、32、33师师委及全体的信中指出:“在集中组织,统一指挥原则下联合起来,将这三个师编成第一军。”
长征第一支先遣队--北上抗日先遣队。1934年7月,党中央派寻淮洲、粟裕等率红七团从瑞金出发北上。10月在赣东北同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会师。组成红十军团,正式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