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康熙的宠臣,高士奇为何每次进宫都带一包金豆子

Posted 康熙

篇首语:时间铭记梦想的足迹,历史镌刻奋斗的功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他是康熙的宠臣,高士奇为何每次进宫都带一包金豆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他是康熙的宠臣,高士奇为何每次进宫都带一包金豆子

对高士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宠臣之中,也没少出名人。比如汉武帝时期的第一宠臣东方朔,就是其中翘楚。东方朔聪敏机智,言语诙谐,算是摸透了汉武帝的脾气,彻底把汉武帝给驯服了。《史记》记载,东方朔喝醉酒,在皇宫里随地小便,换其他人就是祸灭九族的大罪,但他仅仅被临时贬黜,很快又复出。五代十国时期,后皇帝李存勖宠爱戏曲演员敬新磨,敬新磨在演出时,竟敢实打实地抽了皇帝一个耳光,皇帝丝毫不以为意。

到了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又出了这样一个宠臣。此人名叫高士奇,历任内阁中书、翰林院侍读学士等职位,虽然官位不高,却深得康熙欢心。从康熙十年进宫,到康熙三十七年,将三十余年时间里,除了有一二年时间赋闲居家,几乎每天陪伴康熙左右,荣宠之盛,在康熙时期可谓绝无仅有。即使他年老退休之后,康熙只要一想起他,就会马上让他进宫陛见,住上一段日子,几乎到了须臾不可暂离的地步。此人的得宠,与一袋金豆子有关。

高士奇的发迹,颇有几分传奇色彩。他是浙江绍兴人,出身贫寒。但他自幼勤学苦读,博览群书,无论诗文书法,在同辈中无出其右,是个名副其实的才子。但他早年命运多舛,时运不济,满腹经纶,却在科举考试中接连失手,连个举人都考不上,一度穷困潦倒,流落京师,给人写书信、写对联为生,勉强填饱肚子,小日子那叫一个惨。

用现在的话来说,他只缺少一个机会。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权相明珠,成为明珠府上一个家庭教师兼文案秘书,开始步入京师权贵圈子和上流社会。他凭借机敏聪慧和满腹才学,很快得到康熙皇帝赏识,从此攀龙附凤飞黄腾达,成为康熙时代一颗耀眼的新星。康熙皇帝为人好学不倦,对儒家文化、典籍史书兴趣浓厚,高士奇一肚子才学总算有了用武之地。

《清史稿》记载,康熙曾说:“得士奇,始知学问门径。”以帝王之尊说出这样谦卑的话,几乎把高士奇夸上了天。“士奇无战阵功,而朕待之厚,以其裨朕学问者大也。”一句话揭开了高士奇受宠的原因。古代没有互联网,要想从古书上查找个典故、名言之类,诚非易事,需要在堆积如山的古书中一页一页慢慢翻。高士奇的出现,完美解决了此问题。康熙眼中,高士奇大概等同于现代的互联网和搜索引擎,但有疑惑不解之处,立即能给他提供准确答案。

康熙对他的这项神奇能力赞叹不已,“士奇得古人诗文,一览即知其时代”。他认为这都是由于高士奇学识渊博,所以才会才思敏捷。其实,康熙皇帝不知道,其中大有奥妙。康熙身边的文学侍从之臣,汇聚当时的知名学者和一代大儒,个个都是数十年寒窗苦读,一生勤学不辍,学识不次于、甚至超过高士奇的大有人在,同样的一肚子墨水儿,为何唯独高士奇得到这么高的评价?

清代史学家赵翼的《檐曝杂记》中,道出了其中原委。原来,高士奇才华横溢是不假,但要想在康熙身边出人头地,非得有绝招不可。高士奇的绝招,是一荷包金豆子。高士奇发迹之后,每次入宫伴驾,经常随身携带一包金豆子。他会向內侍宦官暗中了解,圣上最近所读何书,面见哪些大臣,所谈何事等等细节,宦官们透露一件事,“酬以金豆一颗”,简直成了有奖问答。结果入宫时一荷包金豆子,出宫时“倾囊而出”,一颗都不剩。

高士奇的金豆子不是白花的,当天晚间,他就把康熙最近常看的书找出来,加班加点恶补一番,并根据康熙的言谈揣测其心事,有的放矢查找典籍,准备材料。等到伴驾时,康熙的问题一出口,胸有成竹的高士奇问一答十,信手拈来,显得自己才学过人,博得康熙青睐。其实高士奇做这种不可告人之事,是冒着掉脑袋的风险。收买內侍,刺探宫廷皇室内幕,是犯法杀头的大罪,也是历代皇帝的大忌。

乾隆时期的宦官高云从,就是因为向大臣泄露内廷机密,被凌迟处死,涉案的大学士于敏中等大臣,都被撤职查办。因此高士奇此举,纯属投机取巧兵行险着,但在封建时代,富贵险中求,也确实被很多人视为处世之道。

相关参考

为何二度辞官归田

高士奇:高士奇(1645-1704),字澹人,号江村。高士奇清代著名学者。今匡堰镇高家村人。高士奇家贫,在朝廷以打杂为生,高士奇后在詹事府做记录官。康熙十五年迁内阁中书,领六品俸薪,住在赏赐给他的西安

就算犯罪也不被追究

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康熙年间的高士奇确实是个十分奇特的人物。以一个穷秀才的身份,仅仅因为写得一手好字,经人推荐之后,很快就成为康熙的心腹秘书——这是第一奇。康熙每次外出,都不忘带上高士奇,两人几乎形影不

高士奇的生平简介 高士奇最后的结局如何?

  清朝皇帝康熙的身边有一位近臣叫做高士奇,此人在为官期间摆弄权势,结党营私,大肆收受贿赂,做了很多古代帝王所忌惮的事,但是,当左都御史郭琇将高士奇的罪证一一摆在康熙面前以后,康熙居然没有重重处罚高士

历史人物 高士奇的生平简介 高士奇最后的结局如何

  清朝皇帝康熙的身边有一位近臣叫做高士奇,此人在为官期间摆弄权势,结党营私,大肆收受贿赂,做了很多古代帝王所忌惮的事,但是,当左都御史郭将高士奇的罪证一一摆在康熙面前以后,康熙居然没有重重处罚高士奇

连康熙都欣赏 揭秘清朝最会拍马屁的人高士奇

清朝盛期的高士奇,拍马屁的境界奇高。被康熙看上后,大受宠幸,以非科甲出身被选入翰林院,入值南书房,陪皇帝读书闲聊,陪宴侍从,诗酒唱和。跟皇帝关系铁的,任谁下蛆都无济于事。皇帝身边得宠的人,总是大臣们拍

连康熙都欣赏 揭秘清朝最会拍马屁的人高士奇

清朝盛期的高士奇,拍马屁的境界奇高。被康熙看上后,大受宠幸,以非科甲出身被选入翰林院,入值南书房,陪皇帝读书闲聊,陪宴侍从,诗酒唱和。跟皇帝关系铁的,任谁下蛆都无济于事。皇帝身边得宠的人,总是大臣们拍

历史人物 索额图最鄙视的人,怎成了康熙帝最赏识的高士奇

1>高士奇的人生如名字一样,可谓是康熙朝一大神奇之人。他一个穷秀才出身,进京成为北漂一族,几经辗转,被康熙帝赐予会试资格,进国子监后,转入翰林院办事,后来成为最得圣心的御用文人。>赵翼《簷曝杂记》卷二

人物志 高士奇的人物生平简介

高士奇(1645—1704),字澹人,号瓶庐,又号江村,清初钱塘(今杭州)人。一说祖籍余姚,以钱塘籍补杭州府学生员。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徙居平湖,遂入籍。家贫,自幼刻苦勤学。19岁至京师,卖文

高士奇自承贪污因帝宠

清朝盛期的高士奇,拍马屁的境界奇高。被康熙看上后,大受宠幸,以非科甲出身被选入翰林院,入值南书房,陪皇帝读书闲聊,陪宴侍从,诗酒唱和。跟皇帝关系铁的,任谁下蛆都无济于事。皇帝身边得宠的人,总是大臣们拍

高士奇一天连升七级是怎么回事

说到高士奇这个人也还是挺有意思的,为何这么说其实也还比较的简单,无非就是这个人和平常人完全不一样的,有着非常有故事的人生,这个高士奇是一位很有名气的历史名人,但是人生却又十分的曲折,故事也非常的多,话